书城社科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9449200000013

第13章 发明创造(3)

耳环在人类发展的各个时期、各个地方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在古罗马,耳环标示着奴隶的身份--通常由担任拉车工作的努米底亚人佩戴;宫廷丑角则在左耳朵里戴一只耳环;海盗在耳朵上戴长长的大耳环,希望以次博取上苍的庇护。几乎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航海者自古以来就喜欢在横渡赤道时挂一只新耳环。吉卜赛人把耳环挂在继上一个孩子夭折之后诞生的儿子的耳垂上。哥萨克人把氏族密码放进佩戴的耳环:左耳戴耳环是家庭中最后一个孩子;右耳戴耳环是家族中最后一个孩子。按照哥萨克人家庭高于一切的传统,首领在战争中应当保护这些人,无权派他们去冒生命危险。俄罗斯妇女为了保佑丈夫在战争中不受伤,也用耳环给他们做护身符。因此也就产生了这样的谚语:“为了好朋友,连戴着的耳环也可以摘下来给他。”

随着岁月的流逝,耳环的许多象征意义变得模糊以至完全消失了,如今无论耳环、手镯、珠串还是项链,都成为顺应美饰和乖谬行为的贡品。

另一种说法是相传古代有一位害眼病的姑娘双目失明了。后来,她幸遇一位名医,名医认为她可以复明。在征得姑娘的同意后,名医拿起闪闪发光的银针在她两侧耳垂中各刺一银针后,奇迹出现了,姑娘重见光明。姑娘非常感激,于是请银匠精制一对耳环戴在耳上,以示永不忘记名医之恩。当姑娘戴上银耳环后,日益眉清目秀,并逢人传诵名医的声名。穿耳戴环能明目的奇迹相继传开以后,许多富裕人家的姑娘和妇女都纷纷穿耳戴环,并流传至今,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

也有人认为它最早源于北方民族用于御寒防风的金属耳套。但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耳环最初是用于医疗而出现的。从现代医学角度讲,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夹戴耳饰的耳垂中央,恰好是眼部的穴位。由此,佩戴耳环对保护视力、防治眼病、特别是预防和治疗近视有着较好的疗效。

是谁发明了牛仔裤

牛仔裤的发明者是德国人列维·施特劳斯。1847年,17岁的施特劳斯从德国移民至纽约。1853年加州淘金热的消息使年轻的施舍特劳斯相当入迷,于是搭船航行到旧金山。他在那里开了一家百货店,给淘金者们提供小百货、布料等。

列维很快就观察到一个问题:那些淘金者和矿工们需要结实的裤子,于是他发明了用一种结实的布料缝制的裤子。可是,这种裤子的缝线却经常崩裂开。于是他向一个裁缝请教,裁缝建议他用铆钉来加固裤子上特别吃劲的地方,结果这种铆钉裤一炮打响,非常吃香。两个人一起申报了专利,牛仔裤就这样诞生了。不过,那时的牛仔裤还不是蓝色,而是棕色的,裤腰高及腰间,上面还有背带。

后来,从法国尼姆引进一种新的布料,叫尼姆蓝。这种布料粗犷结实,非常适合体力劳动者。由于需求量很大,没多久两家工厂就应运而生,牛仔裤也进入了专业生产的阶段。1860~1940年期间,施特劳斯为牛仔裤进行了不少改良、包括铆钉、拱形的双马保证皮标以及后袋小旗标,如今这些都成为世界著名的正宗LEVIS牛仔裤标志。

一开始,牛仔裤是纯粹的工作裤,所有在美国大西部干重体力活的淘金者、牛仔、农民都穿它。直到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许多美国人已经无法承担昂贵的欧洲旅游,于是他们去美国本土西部见识闻名已久的粗野天地,他们把牛仔裤当纪念品带回家。很快牛仔裤就开始在时装杂志和时装精品屋里登堂入室了。

直到今天,牛仔裤一直深受各界人士喜爱。原因就在于牛仔裤实用、美观、臀部包裹漂亮,穿着精神年轻。而对世界人们来说,尤其是对美国人来说,牛仔裤更是代表着西部的拓荒力量和精神。

小知识

牛仔的含义

牛仔“Cowboy”这个词来源于西班牙语,是由西班牙语“Vaquero”直译而来。

最早的牛仔是那些居住在美洲的欧洲人后裔。那些登陆到美国东海岸的英国和法国殖民者根本不熟悉西班牙人的畜牧方式,开始只会采用圈养的方式养牛。当围栏里的草被牛吃完后,牛群就被赶到一个新的有草的地方继续放养。这样的牧牛人在英语称为“Driver”。而西班牙人不像其他殖民地的殖民者一样因躲避政治、宗教迫害而来,他们是贵族、冒险家,他们严谨、聪明,有绅士风度、有胆识吗,富于野心、爱冒险、喜欢表现自己……因此,他们把“ICan”的精髓融入到“AmericaCan”中。他们养牛的方式是真正的放牧,把牛放到没有边际的草原中,牛仔们就骑马随牛群驰骋。这些西班牙人的精神代表了传统的牛仔精神。

1846年,美国与墨西哥开战,美国人打败了墨西哥人,建立了新墨西哥州。但非常讽刺的是,新墨西哥州的牛仔文化却彻底地征服了美国。没有任何区域能像新墨西哥州那样对美国牛仔文化的发展产生如此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事实上,牛仔们并不像电影中反映的那样带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当时的牛仔就是骑在马背上的农场工人,负责看管奶牛。他们在户外的时间一天长达12-14个小时,工作既沉重又危险,报酬又低。1865-1895年是牛仔的鼎盛时代,新的肉类保鲜办法的出现、市场对牛肉的需求急剧增长,同时铁路延伸到大多数村落,使得牧场经营业在美国西南部非常兴盛。而牛仔们就在户外放养牛群,然后把他们运到最近的铁路上。

然而就是这些处在社会最底层、充满着美国开拓精神的西部牛仔们,最终形成和完善着自己的牛仔文化,并身体力行地把牛仔文化发扬光大。

他们通常穿着的“制服”--牛仔裤,与牛仔们身上蕴涵的独立、自由、叛逆、粗犷、豪迈的精神相得益彰、交相辉映。而牛仔裤后来几乎完全脱离了一条裤子的原始意义,特别是蓝色牛仔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持续地渗入西方工业革命之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

中山装是谁发明的

据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感到西装样式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服装在实用上亦有缺点,于是授意河内服装店老板黄隆生设计一种美观、简易而又实用的中国服装。黄参考了西欧和日本服装式样,并结合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和学生装,设计缝制成了一种服装,这就是中山装。中山装由于得到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有如下造型特征:

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其二,门禁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中山装的色彩丰富,除常见的蓝色、灰色外,还有驼色、黑色、白色、灰绿色、米黄色等。中山装的优点很多,主要是造型均衡对称,外形美观大方,穿着高雅稳重,活动方便,行动自如,保暖护身,既可作礼服,又可作便装。其缺点是领口紧、卡脖子等。中山装素以其特有的沉着老练、稳健大方的风格吸引了广大的中老年人和海外华人的青睐,尤其是知识分子仍然视中山装为自己的日常服装。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革命领袖和革命干部都穿中山装,人民群众也以这种服装来表达对新时代的欢迎,于是中山装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成为了中国男装一款标志性的服装。即使是在如今的T型台上,依然能见到由它演变而来的时尚服饰。

梳子是怎样发明的

关于梳子的发明,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梳子是炎帝身边的一个人发明的,这个人名叫赫廉。史书记载,赫胥氏造梳,以木为之,二十四齿,取疏通之意。

赫廉是巧手匠人,他看到人们头发乱蓬蓬的,不好看,还碍事,于是赫廉找来兽骨,模仿人的手指,做了一把五指梳,献给炎帝。炎帝拿五指梳在头上一试,头发顺了,头皮还很舒服,炎帝惊喜不已,命令赫廉进一步改造,推广民间。

可是战争爆发,北方的部落首领轩辕向炎帝大举进攻,经过最后的激战,人全部被俘虏。赫廉也被俘,并沦为奴隶,但他不泯创造之心,夜深人静他还在琢磨他的梳子。可惜的是,这事被监工发现,上报黄帝,说他私造“怪物”图谋不轨,黄帝下令将赫廉打入死牢。值得庆幸的是,看守皇甫也是个匠人,很同情赫廉。他提议,不妨做一件怪物送给黄帝的妻子嫘祖娘娘,也许有救。

在皇甫的帮助下,赫廉苦心制作连夜赶制了一把黄杨木梳。天一亮,皇甫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赫廉做的梳子送给嫘祖娘娘,并小心翼翼的说明梳子的用途。嫘祖娘娘欣然而试,顺势挽了一个发髻,欢天喜地地来见黄帝。黄帝非常惊讶自己的妻子竟如此的美丽,立刻对赫廉的梳子赞叹不绝,并当即下令释放赫廉,并重赏他,可惜已经太迟了,等皇甫跑回去时,赫廉已经被斩首。

这一天是农历的2月18日,轩辕黄帝为挽回自己的过失,追封赫廉为梳子的始祖。并且命令皇甫承传梳子手艺,推广民间,而使梳子传世至今。

另一种说法认为梳子是黄帝的第二位妻子方雷氏发明的。

方雷氏是一个爱漂亮、爱打扮的女人。她发现黄帝宫城的妇女经常蓬头垢面的,就教她们用手指把头上的乱发一一捋顺。到重大节日,她总要把这些女子叫来,亲自逐个地给她们理顺头发,有时连手指都捋破了。方雷氏为这些事经常发愁。

有一年,河里发了一场大洪水,捞回十几条粗大的大带鱼,方雷氏把带鱼放在石板上,在下面用柴火烧,不一会儿就烧熟了。大家吃完后,鱼刺吐了一堆。方雷氏随手拣起一根折了一节,觉和非常美观,把带鱼刺梳刷披在自己肩上的头发。蓬乱的头发竟被梳得整整齐齐。方雷氏高兴极了,她把这些鱼刺收藏起来。

第二天,她就把这些带鱼刺折断成短节,发给身边所有的女子,并教她们如何用它。有的女人使用不得法,鱼刺扎破了头皮;有的用力过大把把鱼刺折断了;还有的女人嫌麻烦干脆又用手指梳理头发。此事虽然失败了,但方雷氏并没有放弃带鱼刺对她的启发。用什么东西能代替带鱼刺呢?方雷氏苦苦思索着。有一天,她遇见黄帝手下专做木工的睡儿,就把带鱼刺拿出来,要求依照鱼刺做一把木质的梳子。睡儿看了看带鱼刺,告诉方雷氏可以试试。

回去后,他叫几个会做木工活的弟兄,一起商量研究,最后终于用竹子给方雷氏做成了一把梳子。黄帝知道后,非常高兴,组织人手大量生产,把梳子的意念及制作推广开去。

就这样,产生了最原始的梳子雏形。

世界上最早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