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9430400000016

第16章 背水陈兵败陈余

命运掌控二女中,遗恨未可依蒯通。能征惯战淮阴侯,落得鸟尽折良弓。

——《忆淮阴侯韩信》

(一)

主力部队被调走后,韩信的手中只剩下几千名汉军和代军俘虏。如此一来,韩信就失去了乘胜取赵的最佳时机。不过,韩信也十分清楚,不攻破赵国,就没办法北击燕国,东伐齐国,更没办法完成对楚军的战略包围。因此,他立即派人前往荥阳,请求刘邦允许他自建军队,攻打赵国。刘邦勉为其难地答应了。韩信闻讯大喜,立即在代国征召士卒,加以训练。

韩信破代的消息传到赵国后,赵王歇立即召见相国陈余,商议御敌之策。陈余胸有成竹地对赵王歇说:

“大王请放心,韩信虽然已经击破代国,但要想东向伐赵并不容易。我赵国有井陉之险,料他韩信也不敢来犯;再者,张耳乃是国之大敌,臣早就想杀掉他了。如果他和韩信胆敢来犯,臣定叫他死无葬身之地!”

赵国与魏、代之间隔着高大险峻的太行山,其间只有几座隘口可以通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井陉口。井陉口地势险要,两侧山壁夹峙,道路十分狭窄,车不能并行,马不能列入。汉军如果要从此而过,只能排成单行长队而行。届时,韩信的部队首尾不能相应,赵军只要守住出口,就能击败汉军。而对赵军更加有利的是,井陉在赵国一边的出口处还有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流斜斜穿过。汉军进入赵国之后,就会面临前有赵军、后无退路的局面。

赵王歇认为陈余说得有理,立即命陈余着手准备御敌之事。陈余领命,立即集结了20万大军择日开赴井陉,死死控制了隘口。

赵国的谋士广武君李左车闻知韩信正整兵来犯,便对陈余说:

“臣听说韩信很了不起。不久前,他渡过黄河,一举消灭了魏国;接着又大败代军,在阏与俘虏了夏说。这真是了不起的成就啊!我听说,他现在已与张耳会合,正领兵来犯赵国。”

“正是这样,这个韩信确实是个人物!”陈余回答说。

李左车又说:

“韩信一路乘胜而来,远离后方根据地,深入到敌境作战,其势锐不可当。不过,兵书上说,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师不宿饱。这就是说,从千里之外给军队输送粮食,士兵就得挨饿;如果再临时打柴做饭,士卒更会经常吃不饱饭。现在韩信的弱点也就在这一点上。”

陈余忙道:

“先生所言极是,那么你有何破敌之计呢?”

李左车回答说:

“井陉口的通道十分狭窄,车不能并行,马不能列走,韩信又是远行数百里来到这里,他的粮草肯定都在军队后方。如果相国肯拨给臣3万奇兵,臣愿意从小路绕到汉军后方断其粮草。届时,相国再领兵坚守隘口,不让汉军通过井陉口进来,也先不要同他交战,等到我从后面把他的粮草供应切断了,韩信自然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必然大败。臣向相国保证,不出10天,就可斩杀韩信和张耳。请相国慎重考虑臣的建议,否则,我们都会成为汉军的俘虏。”

李左车的计策相当高明。如果他的计策被陈余采纳了,韩信肯定不敢贸然进入井陉。但陈余素来迂腐,根本没听李左车的意见。他还常常对外宣称:

“拥有道义的军队不用诈谋奇计攻打敌人。”

对于这一点,韩信早有耳闻,这也正是他敢于东向伐赵的原因。为打探赵军的军事部署,韩信早已派细作打扮成赵国百姓的模样潜入赵国都城。细作闻知李左车向陈余献计,急忙返回军营向韩信报告。韩信得讯大惊,不禁说道:

“如果陈余采纳李左车之计,我等就只好班师回荥阳了。”

(二)

韩信担心陈余会采纳李左车的建议,不敢贸然出兵,只得再派细作前去赵国打探消息。细作刚到赵国,就听说陈余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陈余对李左车说:

“兵法上说:十则围之,倍则战之。韩信之兵虽然号称数万,实际上也就是区区几千人而已。汉军远道而来,到达井陉口时已经疲惫不堪,我军以逸待劳,定然会大获全胜。如果这次正面迎敌的话,今后若有更强大的军队来犯,我们该怎么办?如果不战,天下诸侯只会轻视我们,说我们胆小无能,甚至派兵来犯。”

汉军的细作闻知陈余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立即又快马加鞭,抄小路返回军中向韩信汇报。韩信闻讯大喜,立即领兵向井陉方向进发。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的一天,汉军来到距井陉口30里的地方。韩信命令部队停止前进,然后就地安营扎寨,准备迎敌。

半夜时分,韩信召集众将,吩咐说:

“立即挑选2000名精锐骑兵,每人带一支汉军的红旗,从隐蔽的山间小道潜伏到赵营附近。”

灌婴不解,低声问韩信道:

“我军只有3万人,而赵军多达20万,本来就寡不敌众,左丞相再分兵的话,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韩信笑道:

“将军不必忧虑,韩信自有破敌之计,明日我就会亲自领军与敌人交战。届时,我军佯败后撤,赵军必然会轻装来追。你等伺机突入赵营,把他们的旗帜全拔掉,换成我们汉军的红旗。”

灌婴顿悟,随后立即挑选2000名精锐之士,连夜潜伏到赵营附近的树林里。

灌婴走后,韩信又让诸将分发一些食物给士卒,并对他们说:

“让大家先吃点东西垫垫,等到我们打败了赵军就吃早饭。”

诸将虽然按照韩信的吩咐去做了,但心里都狐疑不定。要知道,20万赵军占据地利,守住井陉口,怎么能是一朝一夕可以击败的呢?但韩信却信心满满地对将士们说:

“赵军已经先占据便利之地扎寨安营,如果不见到我的将旗,他们肯定不会出击,他们担心我等遇到险阻就会退下来。陈余要等我们全部进入赵地之后,围而歼之啊!”

说着,韩信又派一万人马悄然走出井陉口,背靠湍急的河流安营扎寨。按理说,背水扎寨乃是兵家大忌。一旦两军交战,背水的一方就会陷入进退两难之境,必败无疑。因此,汉军士卒见主帅让他们背水扎寨,皆满脸不情愿,议论纷纷。

赵军士卒看到汉军走出井陉口,背水扎寨,慌忙向陈余汇报。陈余问:

“汉军有多少兵马?在何处列阵?可曾见韩信的将旗?”

士卒回答说:

“约有万余人,背水扎寨,未见韩信的将旗。”

陈余大笑道:

“都说韩信用兵如神,我看也不过如此!背水扎寨乃兵家之大忌。此次定叫他韩信有来无回。”

赵军诸将忙问:

“丞相,是否趁汉军立足未稳之际派兵袭击他们之?”

“不必。韩信不在军中,打败他们也没有什么意思。不如等到明日一早,韩信也走出井陉口,我等再围而歼之。”陈余得意洋洋地说。

韩信闻知赵军按兵不动,便安心上床睡觉去了。直到天已大亮,他才和张耳一起不慌不忙地领兵走出井陉口。这时,韩信命令士卒高举他的将旗,擂鼓而行,有意吸引赵军的注意力。

见到韩信竟敢擂鼓而行,赵军士卒义愤填膺,立即向陈余汇报。陈余闻知韩信和张耳已经出现在阵前,大笑道:“韩信和张耳这两个老小子送死来了。”

说着,陈余便令赵军倾巢而出,迎战韩信。韩信见陈余中计,心下大喜。两军混战一阵,韩信见时机已到,便向张耳使了个眼色,张耳会意,立即命令士卒丢下将旗,佯装败退。汉军且战且走,退到河边,与原先驻扎在那里的部队合兵一处,摆开阵势,重新迎战。

陈余见韩信败退,便立即下令:

“立即追击,把他们全部赶到河里去!”

赵军士气大振,追到河边,将韩信重重围了起来。

(三)

在危难之际,韩信一马当先冲到阵前,振臂高呼道:

“兄弟们,前有追兵,后无退路,若不死战,我等皆会被赵军俘矣!还等什么?跟着我冲出去,杀出一条血路!”

汉军士卒在绝望之中只得跟着韩信向前冲去,个个以一当十,勇不可挡。赵军虽然势大,但面对拼死抵抗的汉军也无可奈何。两军混战一阵,难分胜负。

就在这时,早已埋伏在赵营附近的曹参领兵杀出,直奔赵营而来。士卒冲进空空如也的军营,迅速拔掉赵军的旗帜,遍插汉军的红旗。

韩信趁机令士卒高喊道:

“赵军的兄弟们,不要再打了,左丞相已经令曹参将军袭取了你们的营地。”

赵军士卒纷纷转头向军营方向望去,只见营地上遍插汉军的红旗,顿时丧失斗志。韩信将手中的令旗一挥,汉军士卒一拥向前,杀入敌阵。赵军士卒拼命后退,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陈余见自己的部队已经败退,忙令诸将重新组织兵力,但在兵败如山倒之际,众人已无心再战。而3万余名汉军却越战越勇,赵军士卒纷纷缴械投降,当了俘虏。曹参又在此时领着2000名精锐之士从赵军背后杀来,加入混战。

陈余只得领着败兵向河边逃去。韩信在阵中穿梭如风,令士卒分割包围敌军,不一会儿就将赵军全部消灭了。代王、赵国丞相陈余在混战中被杀,赵王歇也被汉军士卒生擒过来。韩信以3万汉军击溃了20余万赵军,大获全胜。

战役接近尾声时,韩信忽然下令:

“谁也不准伤害广武君李左车。谁能将其生擒过来,赏千金。”

不一会儿,几名士卒便押着李左车来到大帐。韩信急忙起身相迎,亲自为李左车松绑。李左车微微一笑,凌然说道:

“丞相不必如此。要杀便杀,李左车不愿做汉军的俘虏!”

韩信将李左车拉到上座,自己则退到下首,向上深深一躬,诚恳地说:

“先生满腹韬略,乃千古奇人。如果陈余采纳先生之计,韩信早已死无葬身之地了。如果先生不嫌弃,就请收下韩信这个愚陋的学生吧!”

李左车没想到韩信这么谦虚,不禁被韩信的真诚感动了。他慌忙走下座位,扶起韩信,叹道:

“如果陈余能像丞相这样虚怀若谷,赵国也不至于灭亡啊!”

韩信又让李左车东向而坐,自己坐在下首,与其讨论天下局势。

不一会儿,汉军诸将清扫完战场,拿着战利品来到大帐邀功。一位将军很不解地问韩信:

“兵书上说,行军布阵应该背山面水,而丞相却下令背水布阵,还对我们说打败了赵军再吃早饭。起初,我等皆以为丞相在说大话。但我等按照将军的部署行事,果然大获全胜,这是什么道理呢?”

韩信笑着说:

“兵法上确实说行军布阵应背山面水,但也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说法。你们想,我现在带的这支军队是新组建起来的。我对士卒们并没什么恩惠,他们不可能为我而死战。只有将他们置于死地,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才会奋勇杀敌。不然,士卒都逃走了,我们的仗还怎么打呢?”

诸将听了韩信的分析,皆叹服道:

“丞相果然用兵如神,我等自叹不如啊!”

韩信谦虚地说:

“其实我们今日能够取胜完全出于侥幸。如果陈余采纳了广武君的计策,我等都要葬身此地了。”

诸将闻言,对李左车也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更加佩服韩信的容人之量。李左车叹道:

“陈余不肯采纳在下的计策,乃是丞相之福啊!”

(四)

平定赵国后,韩信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击燕伐齐了。想到这里,韩信领众将向李左车深施一礼,请教道:

“我打算北击燕国,东伐齐国,先生有什么高见?”

李左车慌忙起身,满面羞惭地说:

“我听说:‘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如今在下已成为丞相的俘虏,还有什么资格和您讨论军国大事呢?”

韩信忙说:

“先生过谦了。春秋时期的百里奚本在虞国为官,后来随着虞国被晋国所灭而成为晋国的奴隶。秦穆公用5张羊皮将他从晋国赎出来,拜为大夫,结果百里奚帮秦穆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千秋霸业。同样的一个百里奚,并不是在虞国时愚蠢而到了秦国就变聪明了,能否成就霸业,关键要看国君是否愿意采纳他的意见。足下乃千古奇才,如果陈余听从您的建议,韩信早已被俘;正因为陈余不肯采纳您的计策,韩信才得以侍奉在您的左右啊!”

李左车听了韩信的一番议论,深受感动。韩信接着又说:

“我是真心实意向足下请教,您就不要再推辞了。”

李左车见韩信一片真心,这才缓缓地说:

“俗话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说:‘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虽然在下的建议未必可用,但仍愿为丞相尽忠。”

韩信忙趁机道:

“请先生不吝赐教!”

李左车分析说:

“陈余并非无能之辈,素有百战百胜之计,但一着不慎弄得满盘皆输,自己也兵败身死。由此可见,任何人在战斗中都需要谨慎,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丞相率领数万士卒渡过黄河,一路灭魏擒魏豹,擒夏说灭代国,威名大振,如今丞相又一举攻下井陉,只用一个早晨的时间就大败20余万赵军,杀了陈余,俘虏了赵王。这一系列的胜利都让丞相的名声传扬四海,声威震动天下。各国百姓闻知丞相大军即将来临,无不放下农具,停止耕作,穿好的,吃好的,打发日子,等待死亡的来临,这正是丞相在策略上的长处啊!不过,眼下百姓劳苦,士卒疲惫,很难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了。如果丞相以疲惫之师北击燕国,势必会被坚固的城池所阻,陷入苦战。时间一长,丞相的粮草耗尽,而弱小的燕国不肯降服,齐国一定会拒守边境,以图自强。燕、齐两国不肯降,楚汉之争的胜负就好不说了。这些正是丞相在战略上的短处啊!”

韩信听了李左车的分析后,心下暗惊:

“广武君果然是千年一遇的奇才啊!如果不是他及时点醒我,我恐怕真的要犯错了。”

李左车见韩信陷入沉默,又接着说:

“我虽然见识浅薄,但也认为丞相攻燕伐齐乃是不智之举。善于带兵打仗的人,不会拿自己的短处去攻击敌人的长处,而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短处。丞相应当以己之长击燕、齐之短,方能获胜。”

听罢李左车的建议后,韩信忙整理衣衫,向李左车深施一礼,说道:

“请先生教我该怎么做。”

李左车回答说:

“如果让在下为丞相作打算的话,不如按兵不动,先安抚赵国,抚恤阵亡赵兵的亲人家属;方圆百里之内,每天送来的牛肉美酒都用以犒劳将士。然后,丞相再整顿三军,开赴燕、赵边境,摆出向北进攻燕国的姿态,而后派出说客,拿着书信,在燕国显示自己战略上的长处,燕国必不敢不从。燕国顺从后,丞相再派说客往东劝降齐国,齐国定会闻风而降。即使聪明睿智的人,也不知该怎样替齐国谋划了。如果这样做,夺取天下的大事都可以谋求了。用兵本来就是先虚张声势而后再采取实际行动,我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韩信听完李左车的分析,连声赞道:

“好,好!先生的计策果然非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