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睡眠与健康
9401200000008

第8章 睡眠障碍篇(2)

如果一直为失眠而苦恼、焦虑,一到晚上睡觉时就精神紧张,结果往往是越着急越难入睡,造成恶性循环。对付失眠,一定要顺其自然,泰然处之。晚上睡前,可以做些使自己放松的事情,如散散步、洗个澡、看看小说、听听柔和的轻音乐等,忘掉白天的紧张和烦恼,保持宁静的心情。

(3)勇于面对失眠

如果上床后半小时仍不能入睡,不要醒着躺在床上。因为醒着躺在床上不睡,会使人把床和失眠联系起来,构成条件反射,从而强化了不良睡眠习惯。起床做些事情,如阅读一本不太有趣的书,但决不可以看电视或听音乐;也可以在黑暗的房间里,静静地躺在沙发上。或许会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4)生活要有规律

即使长期失眠,也要坚持晚上按时上床,不要早睡或晚睡。早上按时起床,不要赖床。白天不要打盹,因为白天打盹会削减晚上睡眠的时间。午间只宜小睡,不要用午睡代替夜间正常睡眠。否则,干扰了"生物钟",夜间更难入睡,加重失眠。日常工作、学习也要有规律,不要开夜车,以免身心疲劳。

(5)创造良好睡眠环境

尽量使卧室内温度和湿度适中,空气新鲜,环境幽静,光线暗淡,被褥清洁舒适,从而对大脑形成一个良性刺激,助人入睡。

(6)晚餐不宜过饱

晚餐不宜吃得过饱,以免腹胀影响睡眠。也不宜喝酒,饮浓茶、咖啡、可乐等刺激性的饮料。上床前,最好喝上一杯热牛奶,牛奶中含有较多色氨酸,有助于睡眠。

(7)坚持体育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能增强大脑兴奋与抑制的调节功能,促进睡眠。清晨慢跑、做操、打拳、练气功,以及睡前按摩,自我催眠,都是防治失眠行之有效的措施。

(8)松弛训练

失眠大多是由紧张和焦虑引起的,放松是最有效的调治方法。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松弛训练,这是使人在精神上和躯体上放松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简便易学,治疗失眠很有效,但一定要持之以恒。

(9)药物治疗

虽然安眠药使失眠者容易入睡,减少觉醒次数并增加睡眠时间,但服用安眠药后的睡眠与正常的睡眠不相同,因为安眠药物抑制快波睡眠,并使慢波睡眠的第Ⅳ期减少,长期服用安眠药易引起耐药性和成瘾性。因此,安眠药只宜短期使用,一旦睡眠问题解决了,就应停服安眠药。

使用上述方法后仍然失眠,就应去医院就诊,寻求医生的帮助。

11、心理疗法可以治疗失眠吗?

心理疗法又称精神治疗,早在2000多年以前,祖国医学论著中就有了很多记载,提出不少精辟的辩证观点,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如《素问》强调:“精神不进,志意不治,病乃不愈。”《灵枢》更具体地提出,医生对病人要“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这些不仅是当今的心理治疗要领,更是心理疗法治疗失眠及伴随疾病的重要依据。

现代心理疗法是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医务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和行为,帮助病人了解发病的原因和有关因素;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绪及行为;促进机体的代偿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改善或消除病人的病态心理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重视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心理因素在失眠症发病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故心理疗法不仅可治疗失眠症,还可治疗失眠的伴随症状。

12、警惕失眠背后的抑郁症

失眠者往往伴有抑郁症,或是自己不知或是讳疾忌医,不愿就诊,只要求医生开安眠药。日子长了,药量越吃越大,睡眠却得不到有效地改善。这时就应该警惕抑郁症。

抑郁症导致典型的睡眠障碍是早醒,即早上比平时早醒超过半小时以上,醒后不能再入睡,脑海里反复浮现一些不愉快的往事或对前途忧心忡忡。表现为晚上上床后超过半小时不能入睡或夜间易醒、多梦等。除睡眠障碍外,抑郁症患者往往还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情绪不佳,内心缺乏愉快感,对任何事都兴趣索然,丧失了对生活、工作的热情和乐趣,或是无任何原因感到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觉得脑子变迟钝了,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病情严重时,患者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觉得生活不值得留恋,甚至产生强烈的自杀观念和行为。若把抑郁症当成单纯的失眠来治疗,不仅会贻误病情,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要尽早向医生说明病情。

13、睡眠越多就越好吗?

回答是否定的。适当的睡眠是人体所必需的。美国心脏学会的研究人员认为,过多的睡眠会使神经中枢长期处于抑制状态,起床后便感到昏昏沉沉和无精打采。

他们发现每天睡眠10个小时的人与只睡7个小时的人相比,因心脏病死亡的比例要高出1倍,中风死亡的比例要高出3.5倍。

长时间的睡眠还会因呼吸的减慢而使进入人体的氧气减少,这就意味着心脏、血液循环和肺的负担加重。

有不少常感到疲倦的人,并非感到有病或是睡眠不足,反而是睡眠过多引起的!睡眠过多为什么会影响精神和体力呢?因为在睡眠时,血液循环减慢,供给大脑的养分和氧气大为减少。睡眠过长,脑细胞就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养分,因而活动能力减弱。睡眠过多,又使肌肉、筋络组织的活动减少,肌肉从血液得到的氧气和养分也少,所以就变得松弛无力,自然就感到疲倦。

所以过多的睡眠对人体有害无益应减少一些睡眠时间,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使入睡加快,睡眠加深,提高睡眠质量,消除疲乏无力的感觉。一些心理学家这样解释的:睡眠过多就如同吃得太饱一样,是有害健康的。

充足的睡眠不完全在于数量,更重要在于睡眠的质量。

14、嗜睡也是病

有一句老话“前30年睡不醒,后30年睡不着”,它表述的是中老年人容易失眠,因此羡慕年轻人想睡就睡得着的情形。不过,生活中也有一些中老年人整天昏昏欲睡,似睡非睡,老睡不够。有的人甚至一静下来,或坐、或看书、或看电视时就不知不觉睡着了(并非疲劳过度),即使睡醒后,也打不起精神,人们也戏称为"睡不醒"。"睡不醒"是病还是正常状况呢?应该说是异常状态,至少可以这样说,这些中老年人的大脑供血、供氧不足,不能维持脑细胞的正常功能,产生脑功能障碍,从而出现昏昏欲睡、疲劳思睡的现象。

脑细胞活动量大,需要充分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在生理上,脑子的重量只占体重的2%~3%,但它的血液供应量按比例算则占首位。有些中老年人患有颈椎肥大症或各种颈椎病,或患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萎缩、脑血栓等各种脑血管疾病,都可导致脑组织暂时性贫血或缺氧而发生病变,影响大脑正常功能的发挥,就出现"睡不醒"的现象。因此如果睡眠的节奏开始失常,说明大脑机能衰退,脑的老化改变了睡眠的节奏。

如果在五六十岁,睡眠节奏就开始异常,就应怀疑是否由脑动脉硬化症引起的大脑病态老化,应及时去医院诊断或排除颈椎病或排除脑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患有慢性肾炎、糖尿病、慢性肝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等各种慢性病,这些疾病的影响,使得体内代谢性有毒物质不能顺利排出体外,也会影响,大脑功能失调,出现“睡不醒”的现象。

及时到医院检查,及时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嗜睡的最佳选择。

15、你知道什么是嗜睡症吗?

嗜睡症是一种过度的白天睡眠或睡眠发作,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它可引起不可抑制性睡眠的发生。这些睡眠阶段会经常发生,且易发生的时间往往不合时宜,例如:说话、吃饭或驾车时。但最常发生的是在不活动或单调、重复性活动阶段。

嗜睡最初发生在15~30岁的年龄段,但也有的人出现嗜睡现象的时间比较早或比较晚。一旦出现嗜睡现象,可能会伴随你终身。男女受影响的程度一样。嗜睡常常被视为是没休息好、生活不规律等,很难引起重视。

嗜睡的特点是:首先,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睡眠发作不能用睡眠时间不足来解释,清醒时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其次,每天出现这种睡眠障碍,持续1个月以上或反复睡眠发作,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影响工作和家庭生活;再次,排除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白天嗜睡和发作性睡病外,嗜睡症的发病多与心理因素有关。嗜睡的最初症状通常是白天感到很严重的睡意。

嗜睡症的治疗多采用心理治疗,去除与发病有关的不良心理因素,避免精神刺激,帮助建立正常的生活规律。还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小剂量的精神兴奋药物。

16、你知道梦游症吗?

人们对梦游现象十分惊奇,由于对这种病的不了解,于是对梦游产生了许多明显的偏见。梦游是一种病,医学上称为梦游症(somnambulism)。夜晚入睡后离开床位,在未清醒的状态下做出许多下意识的动作。梦游者并非像瞎子一样四处乱撞,其眼睛是半开或全睁着的,走路姿势也与平时一样。梦游者很少做出超越常规的动作,也极少做出伤害性的进攻行为。梦游者有时由于注意力分散偶尔会跌倒碰伤。常人不理解,认为不可随便去喊醒梦游者,以为梦游者会因惊醒吓疯。事实上,梦游者很难被唤醒,即使被唤醒了,也不会发疯,只是感到迷惑不解。还有人认为梦游事实上是在做梦,心理学家已观察到:梦游往往发生在做梦很少的非快速眼动期。

梦游者处在一种变异的意识状态中,与周围环境失去了联系,生活在一个私人的世界里,情绪有时会很激动,甚至会说一大堆的胡话,旁人很难听懂他在讲什么东西。心理学家解释,梦游者在从事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这种活动往往是其压抑的痛苦经历的象征式重现。梦游结束后,其对梦游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