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大劫难(300年来世界重大自然灾害纪实)
9401100000021

第21章 大洪水(8)

更为可怕的是,在洪水还未消退时,各种传染性疾病就在难民集中地区流传开来。孟加拉作为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在独立之后虽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整体看来依然不能满足全体国民的需要。许多城市居民,特别是居住在贫民窟中的大量城市贫民,在平时的生活中都不能保证获得洁净的饮用水,这些弊端在洪水发生之后就显现出其恶果了。洪水冲毁了少量的自来水管道,大量拥挤在高地的难民只能饮用肮脏的雨水,他们没有食物,没有住所,没有必备的药品,因而痢疾、伤寒等传染病的广泛流传就十分正常了。由于1988年这场洪水持续时间较长,而且波及到大半个孟加拉国,该国的医疗人员及设备根本难以满足所有灾区的需求,大量灾民得不到任何帮助,只能任由病痛折磨。在灾情稳定之后,随着国家救灾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国外大量救灾物资的到来,许多灾民的境遇明显好转,在国内外医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被扼制了。

在人类活动已深深地与自然交织在一起的今天,任何一次自然灾害都无法回避人类自身的因素。在孟加拉国,肆虐无常的洪水虽然是特殊自然环境的产物,但是人为因素仍然是洪水产生乃至如此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孟加拉国作为众多河流的下游地区,本身有着利于泥沙淤积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渐缓。大量的泥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孟加拉本国因不科学的开发而造成许多地区的土壤失去植被保护,大量泥沙顺水而下。二是来自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泥沙。这里本是森林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但近年来随着附近国家的滥砍滥伐,已经出现迅速减少的趋势,再加上这里地势陡峭,失去森林保护的土壤被暴雨和湍急的山间河流挟带着来到下游地区。泥沙的淤积使孟加拉国的河床不断抬高,湖泊容量下降,水位逐年上涨,从而使洪水的发生更加频繁。此外上游地区森林资源的迅速减少不仅带来泥沙淤积,而且使上游地区失去了涵养水源的重要手段,一遇暴雨,大量降水就迅速汇集到河流中,奔向下游地区,加大了下游地区防洪抗灾的难度。

除了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之外,人口的急剧增长和贫困化程度的加深也对洪水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贫穷,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国家之一,全国面积仅有143998平方公里,但人口却有1.19亿,其人口密度高达660人/平方公里,尽管如此,孟加拉国的人口仍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人口的急剧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首先是食品需求大量增加。尽管孟加拉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发达的国家,但是肥沃的土壤和精耕细作的农耕技术仍然不能满足大量人口的需求,许多孟加拉人连温饱都不能保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孟加拉政府每年要花费大量外汇购买粮食,仅此一项就使这个贫穷的国家不堪重负,显然,人口的急剧增长加深了该国的贫困化程度。孟加拉国捉襟见肘的财政严重限制了它在水利建设上的投资,许多河段的堤坝年久失修,一些城市的防洪标准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而且洪水发生后,由于国家和民间都没有充足的物资准备,抢险救灾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许多灾民困守一隅之地而求告无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洪水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除了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之外,1988年如此严重的洪水与政府的政策也有一定关系。洪水之后,许多孟加拉人把洪水肆虐归咎于印度建在两国边境的恒河之上的法拉卡水坝。法拉卡水坝是印度政府在印度西孟加拉邦距离孟加拉国边界11英里的恒河上修建的,1971年完工,恒河河水的66%因此不能流入孟加拉国,严重影响了孟加拉国旱季的农田水利灌溉和生活、生产用水。孟、印两国就此问题举行了多次会谈,均告失败。此后两国终于在1977年就法拉卡水坝问题达成谅解,双方签订了《关于在法拉卡水坝分配恒河水和扩大其流量的协议》,但是问题并未彻底解决,两国仍然在如何开发共有河流——恒河这一问题上互相指责。

大洪水之后,孟加拉国灌溉、水利发展和防洪部部长阿尼斯·伊斯拉姆·马哈茂德批评印度在制定一项地区性全面用水规划问题上态度拖拉,他认为正是印度这种以邻为壑的行为才导致1988年的洪水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他说:“如果我们和印度、尼泊尔能在有效利用本地区水利资源,即在冬季增加河水流量,在雨季控制洪水这些问题上达成协议的话,我们本来是可以减轻七八月份在这里发生的洪水灾害的严重程度的。”虽然国家是有边界的,但是许多自然资源却是多国共有,这是自然界送给人类的礼物,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是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孟加拉国的洪水是否会引起当地所有国家的深入思索呢?尽管法拉卡水坝可以为这次大洪水承担一部分责任,但人们普遍认为,造成这次特大洪水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事先没有采取有力的预防措施所致,许多人认为政府因为年年有洪水发生,所以习以为常,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一种对国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极端漠视的态度,正是在自然、社会、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才酿成了1988年的大洪水。

除了气候和地理的因素是目前人类尚不能完全控制的,其余几个方面的因素都是可以通过孟加拉国自身的努力以及附近国家的协作加以解决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孟加拉国只要能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在减轻洪水灾害这一问题上将大有希望。

为了援助贫穷的孟加拉国,联合国一直致力于扩大在该国的粮食援助计划,有430多万孟加拉国人,其中有些是最贫穷和身体最虚弱者,他们完全或大部分依靠联合国执行的两项大规模的食物援助计划来维持生计,这些计划包括对遭受洪水洗劫地区的灾民援助以及帮助那些没有一技之长者自力更生。这一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孟加拉国的沉重负担。尽管如此,多灾多难的孟加拉国仍有许多人生活在贫穷与饥饿之中。如何早日摆脱这个自然灾害和饥荒的怪圈,走上高速正常发展的轨道,可能是孟加拉国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吧!

十三、1998年中国大洪水

1998年的中国在20世纪世界灾害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这年的夏天给人的感觉是,到处暴雨成灾,满世界都是水,似乎整个国家都泡在了水里。抗洪救灾成了全国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从国家主席到普通百姓,14亿人全都关注着同一个焦点:长江及嫩江-松花江特大洪水。

从6月进入梅雨季节后,受厄尔尼诺及其他综合因素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持续异常。长江流域出现罕见的“二度”梅雨,从6月下旬至9月中旬,由于出现覆盖全流域的长时间、大范围持续强降雨,长江发生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其间,连续出现8次大的洪峰,沿江各水文站大多超历史最高水位,7月份长江中下游各站的来洪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达1215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45亿立方米,汉口站为1648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120亿立方米。1998年8月17日上午9时,当长江第六次洪峰通过荆江沙市时,沙市水位45.22米,是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新高,这个高度比1954年分洪水位44.67米高出0.55米,比荆江分洪极限水位45米还高0.22米,在这个高度上,洪峰流量为53700立方米/秒,这是前所未有的险恶态势,使已在高水位中浸泡50多天的荆江大堤险象环生。在荆江大堤最窄处江陵铁牛矶险段,水面高出北岸平原10多米,河床深达50多米,长江也成了一条令人心惊肉跳的“悬河”。8月19日晚21时,武汉关水位达29.43米,并持续达28小时之久,至21日2时才回落至29.41米,这一水位仅次于1954年的29.73米,水面高出武汉市地面3~5米。

凶猛的洪水一次又一次冲击着浸泡多日的长江大堤,尽管沿江上千万保卫者日夜守护,“严防死守”,“死保死守”,还是险情不断,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境内的大堤均出现了严重决口和溃堤情况:

7月25日凌晨,洞庭湖区的湖南安乡县安造大垸溃决,17万多人被水围困。

7月30日,江西波阳县鄱阳湖86座圩堤洪水漫顶溃决,40多万人被洪水围困。

8月1日晚,湖北嘉鱼县洲湾合镇垸发生严重溃口,83平方公里面积被淹,5万多人被水围困,至少4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16亿元。

8月5日凌晨,江西九江市西郊江洲大堤决堤;同日,长江湖北石首县的六合垸、永合垸破口行洪。

8月6日,湖北监利的三洲垸、石首的张智垸破口行洪。

同日,荆江分洪工程自1954年分洪之后,44年来首次实施分洪预案,湖北公安县33万群众开始转移。

8月7日,江西九江混凝土防洪墙突然陷塌决口,洪水迅速涌入城郊,威胁九江45万人民的生命安全,这是长江干堤近70年来首次溃决。同日,湖北公安孟溪大垸溃口,3个乡镇的63个村被淹,250公里一片汪洋,13.5万人受灾,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16亿元。

8月19日,长江干堤洪湖乌林镇青山段发生溃口性大脱坡,这是汛期湖北境内长江干堤发生的最大险情;8月22日,安徽省怀宁县跃进圩因窝崩导致溃破,同日,宿松县西湖圩、华阳河农场四场五队圩也先后溃破直至9月25日,长江水位才全线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

这次长江流域大洪水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全流域发生大洪水。除长江干流多次出现大洪峰外,鄱阳湖水系的信江、修水、饶河和抚河均超历史最高水位,洞庭湖水系的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多次发生大洪水,汉江、清江等支流也多次发生大洪水,汉江水位更是一再超历史最高。二是干支流洪水不断遭遇,洪峰叠加。在两湖先期发生特大洪水的情况下,长江上游又多次发生大洪水,与中下游洪水不断遭遇,如汉江最大洪峰过汉时,正遇长江第六次洪峰通过武汉,8月21日,长江、汉江两江洪峰在汉遭遇,致使武汉关水位在29.43米的高危峰值持续达28小时之久。三是水位高。长江干流宜昌以下河段全线超过警戒水位。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360公里江段和洞庭湖、鄱阳湖的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四是洪峰接连出现,高水位持续时间长。长江上游从6月下旬至8月底连续发生8次洪峰,8月上旬至中旬,10天中出现3次洪峰。长江中游大部分江段超警戒水位两个多月,超历史最高水位的时间也持续一个多月。

正所谓祸不单行,正当南方长江洪水全线告急时,东北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又发生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其来势之猛,洪峰之高,流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都超过历史最高记录。1998年嫩江流域汛期比往年提前了1个月。入汛之后,松花江上游嫩江流域降水量明显偏多,先后发生三次大洪水。

第一次洪水发生在6月底至7月初,洪水主要来自嫩江上游及支流甘河、诺敏河。第二次洪水发生在7月底至8月初,洪水以嫩江中下游来水为主,支流诺敏河、阿伦河、雅鲁河、绰尔河、洮儿河发生了大洪水。第三次洪水发生在8月上中旬,为嫩江全流域型大洪水。早在6月中旬,嫩江上游干流堤防黑鱼池堤段就决口20米,淹没耕地800公顷,支流全部出槽漫溢。

6月下旬以来,嫩江上游又普降暴雨,嫩江干支流水位急剧上涨。7月30日10时,齐齐哈尔江桥站洪峰水位达140.327米,超过1969年历史最高水位0.151米。8月10日,嫩江干流、支流全线超历史最高水位。13日,齐齐哈尔市出现第三次洪峰,水位达149.30米,流量14800立方米/秒,是3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8月14日至16日,嫩江大庆境内的拉海、胖头泡、马场坝相继溃决,洪水直逼大庆油田。从8月12日至8月20日,大庆油田油井被淹1443口,关井282口,累计影响产量13455吨。嫩江的凶猛来水使下游的松花江水位猛涨,进入8月下旬后松花江哈尔滨水位一再超历史最高水位,8月20日,松花江哈尔滨水位高达120.78米,超历史最高水位73厘米。22日松花江最大洪峰通过哈尔滨。当天哈尔滨站最高水位120.89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84米,相应流量17300立方米/秒,超过历史最大流量,为本世纪第一位大洪水。

此外,珠江流域和福建的闽江等江河也相继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6月份,珠江流域的西江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西江支流桂江上游桂林水文站6月份连续出现4次洪峰,最高水位达147.70米,为历史实测最高值。受上游干支流来水和区间降雨的共同影响,西江干流梧州最大流量52900立方米/秒,最高水位26.51米,为本世纪第二位大洪水。6月中下旬,福建闽江支流建溪、富屯溪流域出现持续性暴雨,致使闽江干流发生大洪水。闽江干流水口电站最大入库流量37000立方米/秒,洪水经水库调蓄后,干流竹岐水文站最高水位16.95米,最大流量33800立方米/秒,为本世纪最大洪水,洪水重现期约为100年。在各地江河泛滥的同时,许多地方还饱受暴雨的肆虐。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东北都有不少地区遭到罕见的暴雨的袭击。

1998年中国大水灾,涉及范围广、洪水量级大、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军民奋勇抗洪,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大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据各省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3.34亿亩),成灾面积1378万公顷(2.07亿亩),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其中,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受灾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