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俄罗斯十年:政治 经济 外交(上卷)
9400800000092

第92章 普京的“务实外交”(2)

——重点加强与欧盟的合作。“俄罗斯联邦把欧洲联盟看作是自己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伙伴,并努力与之发展积极的和稳定的长期合作”。

——与北约保持建设性合作关系。但是,“俄罗斯与北约只有在认真考虑双方利益和无条件地履行各自承担的义务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积极和建设性的合作”。

北约现行的政治和军事方针不符合俄罗斯安全的利益。俄罗斯反对北约战略新概念,反对北约扩大。

——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双边合作,特别是与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法国。

3.实现与美国关系的正常化。

“力争消除最近与美国关系中出现的重大困难,维护花了将近十年时间建立起来的俄美合作的基础”。

认为俄美间的相互配合是国际形势好转和保障全球战略稳定的必要条件,这涉及裁军、军控、不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防止和解决最危险的地区性冲突等问题。

4.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亚洲在俄罗斯外交政策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俄罗斯直接属于这个飞速发展的地区以及必须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在这一地区的工作方向是:

——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一体化机构的工作,如亚太经济合作论坛、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地区性安全会议,参与俄罗斯倡议建立的“上海五国”会议。

——在双边关系上,首先是发展与中国和印度的友好关系。

发展对华关系的提法是:“俄罗斯与中国对国际政治关键问题的原则性态度是一致的,这是地区稳定和全球稳定的主要支柱之一。俄罗斯将努力发展与中国在各方面的互利合作,主要任务仍是进行与政治关系水平相符的大规模经济合作。”

——发展与日本、伊朗等国的关系。

——积极参与解决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消除阿富汗持续不断的冲突对独联体南部的安全构成的现实威胁。

5.积极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在世界上这个富有和对于俄罗斯至关重要的地区,恢复和加强俄罗斯的地位”。

6.加强与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国家的对话与协作,扩大经济往来。2000年的“外交构想”与1994年的“外交构想”有着原则的不同:一、不再以融入西方、加入所谓“文明世界”作为政策的最终目标;二、强调经济合作,但不再以争取外部世界对俄罗斯的援助作为政策重点;三、明确宣布俄罗斯以建立多极世界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确立俄罗斯大国地位和“当今世界的一个势力中心”为政策的基本取向;四、把俄罗斯的根本利益具体化,突出了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第三节)对外政策的新特点和基本走向

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要变化,用普京的话说,就是“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他进一步解释说:“我们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务实、经济效益、国家利益至上。”俄罗斯对外政策具有下列新特点。

(一)收缩对外政策目标范围

基于以往的教训,俄罗斯新的对外政策首先仍将坚持俄罗斯的利益和立场,不再犯科济列夫“依附西方”的错误;其次是正确估计自身能力,并以此确定外交重点,避免重蹈普里马科夫“有选择模式”的覆辙。在目前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俄罗斯在坚持自身利益和独立自主外交的同时,正缩小对外政策目标范围,以达到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平衡。

“外交构想”指出:“俄罗斯联邦成功的外交政策应当建立在使其目标与实现的可能性保持合理平衡的基础之上。集中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财政及其他手段解决外交任务应看其是否符合俄罗斯国家利益的实际需要,而参与国际事务应当真正有助于加强国家地位。”

(二)以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为中心

国力不足使俄罗斯在实现其对外目标时受到严重限制。尽快发展经济,壮大国力,是保证俄罗斯国际地位的当务之急。

在“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前提下,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俄罗斯对外政策将会紧紧扣住保障国家安全和服务国家经济发展这两个主题,为内部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首先,俄罗斯将确保国家内部安全,确保领土完整和市场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内部环境。

其次,加强独联体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和军事政治合作。从建立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共同体入手,推进区域经济联盟建设。以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为共同敌人,加强军事政治联盟建设。同时,俄罗斯努力使独联体各国接受其立场,反对北约东扩,反对美国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破坏战略稳定的企图。

第三,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国际资本的经济合作,开展经济外交。

第四,在对外活动中讲求经济效益。就具体政策而言,讲求经济效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避免那种徒耗国力、没有实际经济收益的国际政治行动。俄国人认为向波黑派驻维和部队就属于此类得不偿失的行为。今后俄罗斯除在独联体地区外,不会轻易参与国际维和、国际援助行动。

——在独联体内部,由俄罗斯向其他成员国单方面提供援助(主要是能源)的情况将会有所改变。俄罗斯仍会以相对低价长期供应能源和其他资源,以保持独联体各国的向心力,但是,各国大量拖欠能源应付款的情况是俄罗斯所承受不起的,随着各国经济状况的好转,俄罗斯将会要求它们加大偿还力度。与此同时,作为交换,俄罗斯仍将要求各国在政治上作出相应的让步,以保证它在独联体的主导地位。

——减轻外债负担。一方面继续力争实现减免债务和债务重组,另一方面不再轻易举债。当前俄罗斯正利用经济好转的有利时机抓紧还债,减轻外债重负对经济发展的束缚,减少西方利用债权干涉俄罗斯内外政策、损害俄罗斯民族利益的可能。

——努力拓宽俄罗斯产品出口市场,为俄罗斯获取高新技术和俄罗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当前这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破除美欧发达国家对俄罗斯的技术限制和市场限制,消除对俄国企业的不公正待遇,回应对俄罗斯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制裁,其主要办法是争取入世并在入世谈判中争取较好的条件;二是增加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出口。

(三)坚持和保障核心利益,力争三个确保

当前俄罗斯尽管国际地位已大不如前,但昔日辉煌所遗传下来的大国意识仍在。普京一再强调的“强国”意识和努力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强国意识已成为俄罗斯新一代领导人奋发向上的动力。

在目前困难的条件下,为做到目标与手段的平衡,俄罗斯将会把有限的力量用来保障其核心利益。保住了这些核心利益,就是保住了元气,保住了赖以跻身世界大国行列的资本。

对俄罗斯来说,它的核心利益应当是:(1)与俄罗斯国家存在生死攸关的;(2)与保持俄罗斯地缘政治空间优势相符的;(3)与维持俄罗斯对外优势有关的。

根据这些标准,可以把《外交构想》中规定的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目标是:

——确保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俄罗斯赖以立国的根本。

为此,俄罗斯将坚持打击和消除俄罗斯境内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地方分离主义势力,坚持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内外勾结,坚决反对西方打着“人权”旗号对俄罗斯主权的干涉。

——确保在独联体这一仅存的“势力范围”的主导地位,维持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空间优势。为此,需要坚决反对北约向独联体国家的扩大,尽可能防止西方主要是美国对独联体成员国的拉拢和分化,打击宗教极端主义内外勾结及国际恐怖主义对独联体安全的现实威胁,推进独联体经济、军事、政治和人文一体化进程。

——确保军事技术上的世界先进地位,在前些年大裁军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精兵政策和军队结构改革。先进的军事技术、现存的和潜在的军事实力对国际战略格局和周边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是俄罗斯保持大国地位并能与西方讨价还价的仅存的资本。为此,俄罗斯正计划加大军事投入,扩大在国际市场的武器销售,努力维持在独联体其他成员国的军事存在。

这“三个确保”中的任何一点遭到破坏,俄罗斯国家利益都会大大受损,或者严重危及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故而可以说,这“三个确保”反映了俄罗斯核心利益,是“国家利益至上”原则的具体体现。在普京之前的俄罗斯对外政策中,不论是科济列夫的“亲西方外交”或是普里马科夫的“有选择外交”,尽管它们之间有重大甚至是根本性的不同,但在这三点上都没有出现大的动摇。然而,这“三个确保”固然重要,却不能背离发展经济的优先目标。没有经济振兴,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就算是核心利益,想保也是保不住的。因此,当这“三个确保”与发展经济的任务发生矛盾时,俄罗斯的政策亦有做出调整的可能。在上述“三个确保”中第一个确保至为重要,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而第二、三个确保则会有一定的弹性,因为这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

第二层次的目标是:在周边地区建立睦邻带;广泛开展经济外交,拓展俄罗斯产品市场;与重点国家、国际组织建立“战略关系”、“伙伴关系”、“特殊关系”等。这一层次的外交以政治友好、经济合作为基调。

第三层次的目标是:建立稳定、公正和民主的国际秩序,建立多极国际关系体系。这一层次的目标既是目标,也可以说是俄罗斯目前国际地位和利益所决定的外交价值取向。

俄罗斯仍将凭借现有的资源,如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以及在世界热点地区的传统联系,在国际舞台上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努力表现它是世界大家庭中有分量、负责任和活跃的一员。其实质是:加强俄罗斯在世界的存在和影响,增加讨价还价、利益交换的筹码,以便于通过外交手段减轻外部世界的压力。

总之,俄罗斯现行外交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固守核心利益;在其他目标和方向上保持灵活性,甚至可以作出一定的让步;寻求和平环境,避免与外部世界的对抗;追求外交的经济效益,尽可能避免付出高昂经济代价的行动。

(第四节)普京的外交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