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俄罗斯十年:政治 经济 外交(上卷)
9400800000056

第56章 模式选择和转轨历程(6)

由于俄罗斯的私有化存在严重的问题,不仅没有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而且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因此左派提出重新国有化的主张。普京对此采取谨慎务实的态度,肯定私有化在改造所有制上的成果,反对实行重新国有化。他认为,尽管私有化存在种种问题和错误,但是它为市场经济奠定了基础,因此“不应该谈重新分配俄罗斯资产的问题”,“如果允许重新分配资产,则遇到的问题和造成的损失将比过去搞私有化时还大”。普京肯定国企改革大方向的态度,符合现代产权经济学关于产权制度与资源配置效率、排他性产权的经济效益功能、共有产权和国有产权的外部性问题等等理论。

那么如何解决私有化中存在的问题呢?普京认为,出路不在于重新国有化,而在于提高私有化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途径是进行企业重组和加强公司治理。关于公司治理问题,在公司类型上主张建立开放型股份公司,在融资模式上将证券市场融资与银行投资结合起来,在经营管理上建立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关于企业重组,主要是改变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增加外部人特别是外资持股的比例;寻找战略投资人,对企业大规模投资,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实现资本集中化,使控股权掌握在最大股东手中,使股东真正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了实现企业重组、加强公司治理、促使增加投资和提高生产效率,普京总统和政府都强调,必须保护产权和投资者权益,并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

关于所有制的模式,社会市场经济在产权方面的重要特征是实行混合所有制,其核心是保留一定的国有经济。俄罗斯自1996年全面调整经济政策以来,几届政府都强调要保留必要数量的国有经济。普京继承了这一政策,主张对于公共产品部门和天然垄断部门的企业,仍然保持国家所有或国家控股。强调对这些国有企业和资产要加强管理,提高其经济效益。对于公共产品部门实行国家所有的原因在于其“外部性”;对于天然垄断部门企业实行国有或国家控股的原因在于其高度社会化、战略地位和必须保持规模经营效益。2001年12月颁布的新私有化法规定,国有经济的存在形式是战略性国有独资企业和战略性开放型股份公司(国家对其实行控股并参与其管理),以确保国家战略利益、国防能力和国家安全,维护公民的道德、健康、权利和法定利益。

四、调整宏观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财政金融体系

建立有效的财政体系,首先要坚持向社会公共财政转变,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体制的共同方向。关键的问题是转变政府职能,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取消国家对企业的财政补贴,实现预算主体与投资主体的分离。其次,有效的财政体系应保证财政本身的稳定。俄罗斯财政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企业税负过重,另一方面国家预算赤字,政策处于两难。惟一的出路是“降低税率,扩大税基”。这一政策的来源是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家拉弗提出的拉弗曲线。拉弗认为,税率水平有一个最佳点,在这一点上税收总额最大,低于或高于这一点税收都会减少,因为企业会逃税。因此,税率过高的国家,要想增加税收,应该降低税率。俄罗斯采取了这一政策,取得了成效。第三,有效的财政体系还应成为景气政策的手段。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小政府小财政,实行平衡的和中性的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主张实行扩张的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俄罗斯目前实行的是平衡的财政政策,将来可能转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因为普京强调,要提高国家预算这一重要经济政策手段的效力,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改造。俄罗斯专家也认为,如要在信息经济、生物工程和其他高科技领域具有实力,国家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意味着要大规模地增加国家投资,为此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建立有效的金融体系,首先要调整和完善现行金融体制。

总结金融危机的教训,协调政府与中央银行这两个宏观调控主体的关系;重新考虑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单一银行体制与综合银行体制的关系问题;继续进行银行重组,建立新的银行体系;建立文明的金融市场和合理的融资渠道,恢复和发展各种证券市场。其次,有效的金融体系应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鉴于俄罗斯的通胀率仍然较高,当前政府的政策是继续降低通胀率,并使卢布汇率相对稳定。第三,在降低通胀率上如何处理好稳定货币与稳定生产的关系,政府主张实行二者结合而以稳定生产为主的原则。第四,在稳定卢布上如何处理汇率制度。普京的态度是务实主义,为了促进出口和保护国内市场,政府目前继续实行浮动汇率制。将来可能要转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因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实行的都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五、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主张自力更生为主、外援为辅和循序渐进地实现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普京说,国家是靠别人的建议、援助和贷款来发展,还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这是俄罗斯长期面临的重要选择,然而这是弱国的选择,也是选择做一个弱国。如果国家经济的发展要一次次地依靠国际贷款和世界经济领袖们的恩典,那么俄罗斯将难以作为一个民族、作为一种文明存在下去。因此,俄罗斯惟一现实的选择是做强国,实行自力更生为主、外援为辅的方针。

这丝毫不意味俄罗斯放弃吸引外资的政策,相反普京提出了“与外资共建俄罗斯新经济”的口号。外资在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但在俄罗斯国民经济的总投资中只占10%左右,不可能取代国内资本而占主导地位。

同时,过去引进外资的结构不合理,应增大直接投资比重,且在直接投资中增加对非能源部门的投资,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面对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俄罗斯应该同世界经济接轨,否则就不可能达到先进国家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高度。但是,必须吸取改革初期盲目自由化的教训。外贸自由化导致国内市场被外国商品占领,消费市场一半商品为舶来品。资本项目盲目开放导致引进的外资结构不合理,并且成为金融危机的重要条件。因此,普京提出必须循序渐进地实现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六、注重社会政策

现代经济学认为,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因素,而且受伦理因素的影响很大,因此社会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普京高度重视社会问题,提出“强国富民”的思想,把造福于人民、使公民过上好日子,作为新政权的最终目标。

在分配方面,俄罗斯实行按劳动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其理论依据是“生产三要素论”、“财富创造论”和“所有制决定论”。

在社会保障方面,政策的出发点有两种理论:一是社会安全阀理论,二是福利国家理论。基于现实的经济条件,俄罗斯奉行的是社会安全阀理论。

在社会保障模式上,俄罗斯已从普遍保障制改变为选择保障制,在资金筹集上实行现收现付制,在给付原则上实行受益基准制;未来方向,在资金筹集上要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或完全积累制过渡,在给付原则上要从受益基准制向混合制或缴款基准制过渡。

在具体政策上,政府把反贫困和提高居民实际收入作为政策的优先方面。对国家公务员将实行高薪养廉政策,对职工将保证工资增长率超过通胀率,对退休人员将使退休金稳定增长,并实行最低退休金指数化。俄罗斯经济部预计,在到2003年的4年内平均工资将增长近1倍,物价上涨近0.5倍,实际工资增长50%,把全体公民包括在内的居民实际货币收入将增长25%。经济发展战略预定,在10年内使居民实际收入增长75%,消费需求增长80%,用于社会领域的预算支出至少增加60%。

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将实行有针对性的社会帮助。

1999年比重占40%的生活最无保障居民所获得的补助只占社会补助金总额的36.2%,到2005年要提高到占85%。政府将竭力缩小两极分化,计划使比重占40%的生活无保障居民的收入到2005年增长1倍,使收入低于最低生活费标准的人口减少1/3,届时贫富收入差距将从目前的14倍缩小到10倍。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的两种基本模式——英美模式和欧洲大陆模式之间,俄罗斯选择的是欧洲大陆模式,实质是德国经济模式。普京要建立一个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保持一定国家干预的、实行有序竞争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正如普京在2000年国情咨文中指出的:“俄罗斯需要一种有竞争力的、有效益的、社会公正的、能够保证政治稳定发展的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