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俄罗斯十年:政治 经济 外交(上卷)
9400800000037

第37章 政治精英与“寡头政治”(3)

事实上,大资本对政权的影响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的症结只在于这种影响采取了什么方式。”说到金融寡头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方式,叶利钦认为:“金融寡头试图操纵国事的方式各不相同。一些银行家们将莫斯科的官员、市政府玩于股掌之中;其他银行家做地方官员的工作;还有一些银行家,例如别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投入所有资金创建强大的电视集团公司、印刷控股公司,就其实质而言,也就是试图垄断大众传播媒介。”“在安静的银行办公室内突然产生的新的不合法的政权中心,影响政治的中心,这是改变公民社会构型的严重危险,国家还从未碰到过类似的情况。民主财富不可买卖,但是,出于采用各种方式对政治施加影响的习惯,许多人认为就是可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在叶利钦执政后期,金融寡头们的活动的确十分活跃,这使得人们再次提出了“谁在掌管俄罗斯?”的问题。“当总统把自己锁在狭窄的亲信圈里之后,就给人们一种印象:国家的一切关键决策都是由亲信们作出的。1999年夏,人们都深信不疑,全部权力掌握在亲信们的手中。甚至造出了一个名词:‘家族’。这是因为在这个亲信圈中部分人物与总统的关系不仅是工作上的,而且还是血缘上的。”然而,事实上作为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是实际控制全局的核心人物,他充分运用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通过直接掌握强力部门控制着国家政权,通过不断更替政府重要官员“校正”他所坚持的“改革”方向,巧妙地利用他周围的人——“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控制着上层精英。一旦他感觉到某种威胁,某个或某些人的权力和影响过大,影响到自己的权力地位,他便以巧妙的方式进行“正常的人事变动”。而个别金融寡头和“精英”,特别是别列佐夫斯基为显示自己的影响力,抬高自己,往往利用自己所得到的人事变动的信息进行投机,装扮成克里姆林宫的主宰,只不过是行骗而已。

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系统几近崩溃,私人商业银行的整个系统遭受沉重打击,金融寡头的经济实力被大大削弱,而他们的政治影响力也相应地下降了。

(第三节)新一代“政治精英”

在经历了近十年不无痛苦的艰难转轨之后,俄罗斯的社会政治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时,叶利钦总统的任期已近尾声,俄罗斯又到了一个重新思考国家发展道路和再次作出重要选择的紧要关头。应该说,经过长期纷争和曲折的演化、发展,俄罗斯的精英集团正在逐渐成熟起来,同时社会的主流意识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向往变革的冲动已为寻求稳定的情绪所取代,恢复秩序、强化国家政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联邦统一、结束“诸侯割据”局面成为社会的共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社会在其精英当中选择了普京这个被认为有能力以“铁腕”治理国家的佼佼者。尽管这次国家最高权力的和平交接还具有明显的人为“操纵”的印迹,然而这种选择本身还是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社会主流意识的变化,反映了精英集团的成熟程度。

一经上任,以普京为首的新一代当政精英便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其前任的特点,首先是较少幻想和空谈,更加务实、实际;其次,在处理一系列国内外重大问题上表现出干练,讲求效率;再次,整个精英集团较之以前大为团结,勾心斗角的现象明显减少。这些显然与普京本人的工作作风有关,同时在总统和政府得到社会多数支持的情况下,尽管各种矛盾、利益冲突依然存在,但执政精英毕竟开始集中精力解决实际问题了。

以此为背景,作为总统,普京已经没有必要像叶利钦那样在各派政治力量、各个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搞平衡、玩权术了。

普京执掌俄罗斯政权以来,在任用干部、对待精英和“寡头”方面采取了一些不同于其前任的做法,基本特点是维持政府和权力上层稳定,以“法律专政”、制度化方式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驯服地方精英,逐渐排除寡头和其他势力对政治进程的干扰。

第一,保持政府和国家行政部门的稳定,一切重要的人事变动都是为了促进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效率。普京在竞选总统时指出,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所应遵循的基本方针包括“使国家政权机关和管理机关结构合理化,提高国家公务员的专业素质、纪律性和责任心,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以选拔优秀专家原则为依据改革国家干部政策”。普京多次强调:

“国家公务活动需要专家,他们行动的惟一准则是法律。”“稳定不等于机构和人事一成不变。我们需要作出大胆但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需要有教养的经过专门培养的专家,无论是实业家还是国家公务员都如此。”与叶利钦时期特别是叶利钦执政后期相比,普京上任后总统办事机构和政府没有再发生频繁的人事变动。普京任代总统时曾于2000年1月对总统办公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整:除重新任命原总统办公厅主任沃洛申留任自己的总统办公厅主任外,解除了叶利钦的女儿塔季扬娜·季亚琴科总统形象顾问的职务,解除了亚库什金、舍甫琴科等原总统办公厅四位副主任的职务,亚库什金还同时被免去了总统新闻秘书的职务。任命伊戈尔·谢钦和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为总统办公厅副主任。

随后解除了总统事务管理局局长帕维尔·博罗金的职务。后来又起用了曾为叶利钦总统新闻助理,后被解职的亚斯特任布斯基为自己的总统助理。这套总统班子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稳定。

自普京正式宣誓就任俄罗斯总统后于2000年5月提名政府总理和任命政府成员以来,政府也保持了稳定状态。反对派对政府的攻击明显减弱,2001年2月22日俄共议会党团以俄罗斯政府与“巴黎俱乐部”债务重组谈判失败为由发动倒阁风波,结果不出人们意料,在3月14日的表决中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未获通过。显然,与叶利钦时期相比,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普京总统、有利于政府的变化,国家杜马中大多数党派均持亲总统、亲政府的态度。正是在反对派对政府压力减弱的情况下,政府保持了稳定,并在外部干扰大大减少、不再存在来自总统方面人为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顺利地行使着自己的职权。2001年2月普京解除了亚历山大·加夫林动力部部长职务,原因是工作不力、未能及时解决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燃料危机。显然,这完全是正常的人事任免。

2001年3月28日普京总统签署命令,同时对五个强力部门负责人进行调整。原安全会议秘书谢·伊万诺夫改任国防部长,“团结党”议会党团领导人格雷兹洛夫任内务部长,原内务部长鲁沙伊洛改任安全会议秘书,弗拉德科夫任联邦税务警察总局局长,亚·鲁米扬采夫为动力能源部部长,等等。

这是普京执政后首次重大的人事变动,也是一次正常的人事变动,它与军队改革和车臣局势变化有关。然而,更重要的是这表明,普京准备对叶利钦时期形成惯例的俄罗斯高层决策机构职权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叶利钦时期地位显赫的安全会议秘书一职职权有明显缩小趋势。这次人事变动没有出现叶利钦时代的大换班现象,国内政局稳定,社会生活和经济形势没有受到冲击,得到了国内各主要政治力量的认可,普京的权力基础得到巩固,中央权威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