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俄罗斯十年:政治 经济 外交(上卷)
9400800000114

第114章 大事记(1991年12月~2002年6月)(1)

1991年

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与乌克兰领导人在白俄罗斯别洛韦日丛林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并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12月21日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乌克兰、莫尔多瓦、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前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的元首在阿拉木图举行会晤,发表了有关独联体总原则的《阿拉木图宣言》。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

12月25日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双方签署会谈纪要,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2月29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分别签署《有关俄罗斯国有和市有企业私有化纲领基本原则》、《关于实现土地改革紧急措施》和《有关贸易自由》的法令。

12月30日俄罗斯等11个独联体国家元首在明斯克举行会议,签署独联体国家理事会和政府首脑理事会临时协定等文件。

1992年

1月2日俄罗斯宣布放开90%的消费品和80%的生产资料的价格,开始实施“休克疗法”式的经济改革措施。

1月5日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将“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改名为“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

1月11日俄罗斯政府宣布,自1月10日起不得出口本国生产的日用消费品。

1月15日俄美副外长在莫斯科就核武器和安全问题举行会谈,美方表示出资4亿美元帮助俄罗斯销毁核武器。

1月22日叶利钦签署命令,将原苏联的塔斯社与俄新社合并,建立新的新闻机构——“俄罗斯通讯社”。

1月31日叶利钦总统和李鹏总理在纽约参加联合国安理会最高级会议期间举行了会唔。这是叶利钦第一次会见中国领导人。

2月1日叶利钦与美国总统布什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发展两国关系的声明》,提出“互不把对方看作潜在敌人”等六条双边关系新原则。

2月3日俄罗斯、乌克兰、亚美尼亚、莫尔多瓦、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在伊斯坦布尔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黑海经济联盟的协议。

3月2日叶利钦任命盖达尔为俄罗斯政府第一副总理,负责经济改革,同时保留其财政部长的职务。

3月3日俄罗斯外交部提出《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基本原则》。

3月5~10日俄罗斯对外经贸部长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两国贸易协定,并规定相互提供最惠国待遇。

3月21日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就其“国家地位”问题举行全民公决,有50%以上选民赞同鞑靼斯坦成为主权国家。

3月27日叶利钦发布命令,允许俄罗斯公民购买土地,并承认其属于私人所有。

3月31日由俄罗斯联邦89个主体中的87个主体共同签署了《俄罗斯联邦条约》。鞑靼斯坦和车臣两个共和国没有参加条约的签署。

4月6日俄罗斯第六次人民代表大会开幕。主要议事日程是讨论有关经济体制改革与制定俄罗斯新宪法等问题。4月10日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俄经济改革进程草案与俄罗斯联邦条约,并决定将叶利钦兼任总理职务的期限再延长三个月。

4月7日叶利钦颁布命令,将黑海舰队划归俄罗斯管辖。

4月10日独联体国家在阿拉木图达成一项协议,规定独联体国家的货物通过独联体内部海关时,不需任何附加海关手续及交纳关税。

5月15日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亚美尼亚等五国领导人共同签署集体安全条约。

5月19日独联体11国中央银行领导人在塔什干召开会议,制定了有关卢布区的基本货币政策。

5月28日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宣布将6月12日定为“俄罗斯独立日”(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

6月11日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通过1992年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纲要。根据该纲要,1992年俄罗斯将出售价值约700亿~800亿卢布的国有财产,并将价值为1500亿~2000亿卢布的国有财产以股份的形式无偿地转给国有企业职工。

6月15日叶利钦任命盖达尔为俄罗斯代总理。

6月26日叶利钦发布总统令,宣布从1992年7月1日起俄罗斯将对大部分进口商品征收进口税。进口税额为进口商品价值的5%。

6月30日俄罗斯中央银行宣布,从1992年7月1日起实行统一浮动汇率制,规定美元与卢布汇率的起点为1美元兑换125卢布26戈比。

7月1日叶利钦签署命令,将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联合会改造成股份公司。

7月7日叶利钦在慕尼黑首次被邀参加七国首脑会议。

7月16日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通过关于降低产品增值税的决议。

7月29日叶利钦总统在俄罗斯宪法委员会会议上就俄罗斯新宪法草案提出了一系列修正案,强调应加强俄罗斯执行机关的权力与扩大总统的权力。

8月28日叶利钦总统签署命令,宣布对俄罗斯的铁路运输业实行股份制。

10月1日俄罗斯政府向每个公民发放面值为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持该证券可以购买国有资产和私有企业的股票,也可以自由买卖或转让。

10月9日在比什凯克召开了第七次独联体首脑会议。

会议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其中包括:协调独联体成员国经济立法、货币、信贷及外汇政策;建立各国经济协商协调委员会;建立合作银行;建立卢布区国家统一货币体系等协议。

10月15日在莫斯科成立了由叶利钦和联邦内各共和国领导人参加的共和国元首理事会。

10月22日北奥塞梯和印古什人之间发生民族冲突,造成多人死亡。由于事态不断扩大,11月2日,叶利钦发布命令,宣布在北奥塞梯和印古什共和国境内实行紧急状态。

11月4日俄罗斯最高苏维埃批准俄美减少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11月6日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最高苏维埃通过共和国宪法,宣布鞑靼斯坦为主权国家,并把11月6日定为共和国宪法日。

11月12日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通过《企业破产法》。

12月1~14日俄罗斯第七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上讨论了有关经济改革、稳定俄罗斯的宪法制度等问题。12月14日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切尔诺梅尔金为政府总理。

12月17~19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北京。这是中俄第一次最高级会晤,双方发表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

1993年

1月3日叶利钦同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签署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1月5日俄罗斯政府对面包、牛奶、肉类、酒类等商品实行调节价。

1月15日俄罗斯政府公布了对数百家大中型国有企业推行私有化计划。

2月13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久加诺夫当选俄共中央执委会主席。

2月18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呼吁通过全民公决或谈判方式解决总统、政府与议会之间的分歧。

3月10~13日俄罗斯召开第八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否决了叶利钦总统提出的举行全民公决的提案,通过了《关于实施宪法改革措施的决定》。

3月20日叶利钦发表告俄罗斯公民书,宣布在4月25日就是否信任总统的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在解决政权危机之前将在俄罗斯实行总统特别治理。俄罗斯副总统鲁茨科伊、宪法法院院长佐尔金和俄罗斯总检察长斯捷潘科夫等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反对叶利钦实行总统特别治理。

3月26~29日俄罗斯第九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人民代表大会闭幕前通过了旨在削弱总统权力的《关于维护宪法制度紧急措施的决定》,以及于4月25日就是否信任总统等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的决定。

4月2日巴黎俱乐部宣布,原苏联19个债权国同意俄罗斯延期偿还150亿美元的国家债务。

4月23日叶利钦公布旨在建立总统制共和国的新宪法草案。

4月25日俄罗斯就是否信任总统等问题举行全民公决。

其中,有58.7%的人对叶利钦表示信任。

4月30日叶利钦总统签署《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

5月1日政府反对派组织庆祝“五一”节游行,政府武力阻止,造成流血冲突。

7月12日制宪会议通过俄罗斯新宪法草案。

9月7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6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建立新型卢布区的协议。

9月18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成立。

9月21日叶利钦发布分阶段宪法改革令,宣布中止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的职能,于12月12日举行新议会选举。

9月22日最高苏维埃宣布解除叶利钦的总统职务,由副总统鲁茨科伊履行总统职权。叶利钦与俄罗斯政府称最高苏维埃的这一决定无效。

9月24日被叶利钦宣布解散的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了第十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俄罗斯联邦政变所造成的政治形势的决定》。

同日独联体成员国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了独联体经济联盟条约。

9月28日叶利钦颁布“有关分阶段改革时期执行权力机关职能”的命令,规定联邦各主体执行权力机关列入联邦执行权力机关体系,服从联邦政府的统一领导。

9月30日俄罗斯62个联邦主体的领导人发表政治声明,要求叶利钦取消解散最高苏维埃的命令。

10月4日军队开始向议会大厦发动进攻。当晚,议会大厦内的哈斯布拉托夫与鲁茨科伊等反对派领导人被捕。

10月6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要求各地苏维埃自行解散,并于12月举行新的地方议会选举。

10月16日叶利钦签署总统令,宣布于12月12日就俄罗斯联邦宪法草案举行全民公决。

10月26日俄罗斯政府宣布对集体农庄实行私有化。

10月27日斯维尔德洛夫州苏维埃通过有关建立“乌拉尔共和国”的决议,并通过了“乌拉尔共和国宪法”。

10月30日俄罗斯政府出台统一出口关税税率。

12月12日俄罗斯举行新议会选举和有关新宪法草案的全民公决。全民公决结果,新宪法被通过。

12月24日叶利钦分别签署“关于放开谷物市场”和“关于俄罗斯联邦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私有化纲要”的总统令。

1994年

2月15日俄罗斯联邦政府与鞑靼斯坦共和国签署有关划分权限条约。

2月23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有关对1991年“8·19”

事件和1993年十月事件的参加者实行大赦的决议。

4月28日俄罗斯总统、总理、议会两院主席、地方领导人和各派政治力量在莫斯科签署《社会和睦条约》。

5月10日俄罗斯议会通过1994年紧缩预算计划。

5月23日叶利钦签署命令,宣布从7月1日起取消现行的出口限额和许可证制度。

7月13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否决了政府提出的第二阶段私有化计划。

9月2~6日中国和俄罗斯在莫斯科发表关于“建立新型的面向21世纪建设性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同时正式签署《中俄国界西段协定》。

10月11日俄罗斯金融市场出现危机,卢布汇率出现暴跌。

10月21日独联体12个成员国首脑在莫斯科签署独联体国家一体化进程基本方向的备忘录等文件,决定成立独联体跨国经济委员会。

11月17日俄罗斯政府进一步放开价格,从1994年11月起取消了国家对所有经济实体的价格调控。

12月9日俄罗斯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2月11日俄军开进车臣,车臣战争爆发。

1995年

2月16日叶利钦在国情咨文中强调,俄罗斯将奉行全方位伙伴关系的外交战略,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

同日第一届全俄地方自治会议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俄罗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3月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俄罗斯将实行经济紧缩政策,以稳定国内的经济形势,争取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贷款。

3月6日俄罗斯取消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政府提供的一切优惠政策。

3月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俄罗斯政府签署了向俄罗斯提供62.5亿美元贷款的协议。

4月18日俄罗斯外长在俄罗斯对外政策委员会会议上表示,俄罗斯可能会使用武力来保卫境外俄罗斯人的利益。

6月14日车臣非法武装占领了俄罗斯南部城市布琼诺夫斯克的一家医院,扣留了1000名当地居民为人质。为解救人质,俄罗斯政府不得不立即全面停止俄军在车臣的军事行动。

6月21日车臣非法武装制造的人质事件引起了严重的政府危机,国家杜马通过了对切尔诺梅尔金政府的不信任案。

7月4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俄军将长期驻扎在车臣地区。

12月8日俄罗斯与车臣共和国在莫斯科签署了车臣在俄联邦内特殊地位的协定。

12月17日举行了俄罗斯新一届国家杜马选举。

1996年

1月1日俄罗斯政府决定实行新的“外汇走廊”界限,即在半年内美元与卢布的汇率在1:4550~5150之间浮动。

1月9日车臣非法武装在达吉斯坦共和国北部城市基兹利亚尔的“五一村”又制造了一起人质事件。

1月22日叶利钦宣布修改私有化计划,强调国家应该控制国有大型企业。

2月18日叶利钦称俄罗斯已经进入改革的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改革银行体制、发展有价证券市场和吸引外国投资。

2月23日叶利钦在国情咨文中宣布大规模私有化时期已经结束。

2月28日俄罗斯加入欧洲委员会。

3月11日叶利钦签署土地私有化法令。

3月15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决议,宣布导致苏联解体的《别洛韦日协定》无效,该决议引起各方疑虑。

4月21日车臣领导人杜达耶夫被俄军导弹击毙。

4月26日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在上海签署关于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声明。

4月27日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签署关于合作利用里海的协定。

4月28日俄罗斯与巴黎债权国俱乐部达成协议,规定俄可以在25年内偿还其400亿美元的债务。

5月14日俄罗斯政府宣布,将从1997年1月起对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5月16日俄罗斯政府决定对卢布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5月27日俄罗斯和车臣举行最高级谈判,双方签署协议,决定俄军从6月1日起在车臣停战。

6月16日俄罗斯举行第二届总统大选。叶利钦在第二轮投票中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6月25日叶利钦下令从车臣撤出俄罗斯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