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政治经济学概论
9400700000038

第38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交战国,为适应战争的需要,空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对生产和分配普遍实行了国家的监督和控制,所以,战争大大加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这一过程的具体表现是:一些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经济管理机构,对生产、原料、劳动力、工资、物价和商品等实行国家调节和控制,强行摊派国债、取消罢工。没有直接参战的美国,建立了战时工业局、战时贸易局和战时金融公司等机构。直接参战的德国,设立了战时工业委员会、战时原料管理处和帝国谷物管理局等机构。英国设立了军需部、农业局和商业局。一些国家还对企业实行国有化。美国在1917年实行铁路国有化,英国也将相当多的企业收归国有。一些国家的政府大量投资兴建军火工业,或由国家经营,或交给私人垄断资本经营,各国政府还采取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给予私人垄断企业补助金或发放优惠贷款等方式支持垄断组织。1918年,美国联邦预算支出占国民收入的20%,而战前的1913年仅占2.1%。英国的国家预算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也由战前的8%提高到61%。各国政府还强行合井企业,强化私人垄断组织力量,如德国191S年颁布强制卡特尔化的法律,强迫各企业加入垄断组织。当战争结束后,各国经济逐步转入工轨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逐步进入低潮。随着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国家在战时采取的一系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措施大多先后被取消,许多国家的国有企业,也廉价转让给私人垄断组织,或由私人垄断组织经营。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大危机期间。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面临着极度的恐慌和灾难。为了对付经济危机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都采取了许多干预经济的方法,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又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一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美、法、英等国家实行的国家干预政策。另一种是德、意、日等国家实行的国民经济军事化。例如,法国在1931年确立了国家对进口的管制。1932~1933年国家对大批濒临破产的企业进行拨款,建立国私混合企业。国家还占有了法国航空公司、勃列航空公司和泛大西洋航空公司等最大公司的股票,建立了一批以“国有公司”、“混合公司”为形式的国有工商企业。又如,从1933年起,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开了国家直接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新政”的主要内容是:制定有利于克服危机的财政信贷政策,整顿银行信贷,实行存款保险,发放巨额贷款扶植金融业,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实行黄金国有。在制定的产业政策方面,颁布了《全国产业复兴法》,对各行业实行“公平竟争”,规定各行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和销售定额等。兴办各种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实行“农业调整法”,对农场规定生产定额以控制生产井对农业实行奖励和津贴等等。

在英国,国家也直接对经济进行干预,政府直接参与推进纺织、采煤、冶金和造船等行业的垄断联合。1933年,对伦敦的客运业实行了国有化,对邮政、电话和电报服务方面的企业也都收归国家所有。

在这次经济危机过去后,除了德国、日本、意大利三个法西斯国家,由于它们当时进行着疯狂的扩军备战使它们的国民经济走上了全面军事化的道路,井使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了很大发展外,在其他一些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暂时出现退缩的状况。美国政府废除了“新政”的两大支柱“产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其他国家也不问程度地终止了在危机期间采取的某些干预经济的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再次得到发展。各国政府在建立国有企业和加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调节方面,格局上大体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相问,但在规模和力度都大大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危机时期。例如,美国政府在一战期间直接投资于制造业的资本为6亿美元,二战时期政府直接投资达139.4亿美元。美国政府还通过预算拨款,建立了2000多个包括飞机制造、原子能等在内的军用企业。战时,英国政府与垄断组织签订的军事订货,每年高达S亿英磅。美、英、德等国还普遍建立了“战时生产局”、“物价管理局”等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的机构。二战后的最初几年,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又有所收缩,部分国家投资建设的企业又卖给了私人。但进入20世纪S0年代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井具有了许多新的特点。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20世纪S0年代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所引起的一系列矛盾的激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再是作为一种短时期的“战时状态”或临时的“反危机措施”所采取的一种垄断形式,它己经形成为经常性的垄断形式,井呈现持续发展的趋势。

首先,国家一直保持一定数量的国有企业。

尽管S0年代以来,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国有化间题上有所反复,80年代后又出现把大量的国营企业出售给私人垄断组织和把一部分股票出售给个人,但各国仍都保持着一定量的国有企业。80年代后,垄断资产阶级把一些国有企业出卖给私人垄断组织主要是为了减少财政补贴,减轻国家财政负担。问时出售的一些国营企业,在国营期间,国家都对这些企业进行了大量投资,因而使机器设备现代程度都有了很大提高。这些企业出售给私人后,劳动生产可以得到提高。但是,在80年代后,国家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国有企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国有企业工人在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均还保持一定的比例,没有将所有企业都实行非国有化。一些大型的、关键性的国有企业,如宇航工业、核工业和一些新兴科技工业,政府还都直接进行管理和经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国家和私人合营的企业也还占有一定的比重。从S0年代以来的一个很长时期内,国有企业一直在国民经济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其次,S0年代以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持续发展的。

二战以来,既没有爆发两次世界大战那样的全球战争,也没有发生1929~1933年那样严重的经济危机。在这样比较和平和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与战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因为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而时起时落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S0年代以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主要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出现不工常情况时而出现和发展的。S0年代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经济较为稳定和情况下持续发展,表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己经不是暂时现象,即使在垄断资本主义相对和平和稳定的时期,也是保证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工常运行的重要形式。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己经成为经常性的行为。国家制定的经济政策和采取的经济措施,既调节经济的短期波动,也指导经济的长期增长,井建立了一系列长期性的政策体系,使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变成垄断资本主义再生产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最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全面发展的趋势。

20世纪S0年代以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具有持续性,而且还具有全面性。这种全面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是在全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除原来资本主义发达的美国、英国、联邦德国和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之外,二次大战后发展较快的日本、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等资本主义国家也都相继发展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另一方面是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己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中去了。从产业方面看,无论是重要部门还是次要部门,无论是大垄断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都高不开国家的干预和调节,新兴行业需要国家支持,传统行业更需要国家补贴。大企业或小企业,在订货、税收、价格和信贷等方面,都受到国家所制定的各种政策的制约。从科技方面看,国家己成为促进科技发展的主要投资者和组织者。在教育方面问样如此。

总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表明国家和私人垄断的结合,己不再局限于垄断资本价值增殖过程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而是包括了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所有环节,包括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这工是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己经发展成为整个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重要的垄断形式。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然是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因而根据结合的不问情况,它就可分为三种基本形式或组成部分:国有垄断资本、国私共有垄断资本、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

国有垄断资本是国家通过财政手段集中起来井用于剩余价值生产的资本。国家手里集中的货币资本,只有那些用于经营国有企业或用于调节经济的,即投入价值增殖运动中的那部分才成为资本,而国家用于维持行政开支和军费的那部分自然就不是国有垄断资本。国有垄断资本是高度社会化的资本,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三种基本形式中,它是起主导作用的。它的形成和发展说明,随着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资产阶级国家愈来愈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承担起对生产的领导职能。

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表现为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一个企业范围内的结合。在这种形式中,国家以资本所有者的身份与问样作为资本所有者的垄断组织合作经营企业。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从所有权、经营管理到利润分配等方面都体现了国家和垄断资本直接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是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第三种基本形式,也是主要的形式。在这种形式里,资本运动的主体是私人垄断资本。与国私共有垄断资本不问的是,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发生在企业外部,是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从狭义的所有制观点来看,私人垄断资本在这种结合中,井不改变它的资本占有形式。但是,它的运动形式却改变了,即私人垄断资本己从过去的单独运动变为与国有垄断资本的结合运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包括的三种组成部分,也就是国家与垄断资本结合的三种基本形式,它们共问构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总体。在这三种基本形式中,国有垄断资本是起主导作用的,它参与井调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但是,应当强调的是,和国家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资本仍是在结合资本中占主要地位的资本形式,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因此,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就成为典型的、基本的、大量存在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从而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

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它所包含的三种基本形式体现了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这种结合使资本社会化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这种资本社会化的高度发展丝毫也没有改变资本关系的本质,即生产资料作为资本的性质。无论资产阶级国家以什么形式与垄断资本结合,这种结合都是在资本主义所有制范围内的结合。因为,在这种结合中资产阶级国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它的阶级本质,它只是作为国有垄断资本的人格化,以总垄断资本家的身份进行这种结合的。

第二,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运动使资本的运动在国有垄断资本的参与下受到国家的调节。这种结合运动的目的在于国家作为总垄断资本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共问榨取、共问瓜分高额垄断利润。资产阶级国家首先保证私人垄断资本能够得到更高的垄断利润,问时,也通过税收集中部分资金用以对整个社会经济进行调节。

第三,国家作为垄断资产阶级的总代表,不仅作为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发挥作用,在参与社会再生产中保证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且在它作为上层建筑起作用时,也是以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作为依据来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但是,作为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它毕竟与个别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集团不问。国家在它的全部经济与政治活动中,必须考虑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也必须考虑到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顺利运转,乃至资本主义制度的命运。因此,在必要时它会采取某些缓解垄断组织与非垄断成分的中小企业和个体生产的矛盾、劳动与资本的矛盾等社会矛盾的措施。它在必要时也会从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出发,对某些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集团进行一些抑制。但是,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垄断资本的根本利益。

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在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私人垄断是社会经济基础。但是,随着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实质的垄断,也从私人垄断发展为以作为经济基础组成部分的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即以国家通过它掌握的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为内容的垄断。

在这种结合中作为总垄断资本家的国家是起主导作用的,而私人垄断资本则是这一结合的基础。这种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实质的发展,这种发展标志着以此为基础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