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甲午战争:120周年祭
9365200000035

第35章 后记

以书言志.告慰英灵警示国人.启迪后人

2014年4月5日,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应该是我们中国人去烈士陵园扫墓,或者去祖先墓地祭奠日子。可是,由于撰写《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祭》的重任在肩,这些想法只好作罢,呆在家里加班加点地完成这部书稿。

我是多么希望这部书能够化作一束鲜花,能够代表我的心声,飞向万忠墓,向那些在旅顺大屠杀中牺牲的人们表达哀悼之意,我是多么希望这束鲜花能够献给在丰岛海战中壮烈牺牲的副管带沈寿昌、在平壤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的将领左宝贵烈士、献给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管带邓世昌烈士、献给在威海卫保卫战中牺牲的提督丁汝昌烈士以及在高升号事件中壮烈牺牲的清军800名将士等等,是他们不畏强敌、为国牺牲的壮举一直激励着我一定要撰写出这部书,以告慰英灵,让他们在天之灵安息吧!

我撰写这部书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要重新叙述那段历史,让今天的国人知道,让未来的中国后人知道,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一段怎样的血淋淋的历史呀!

从这部书中,从悲壮惨烈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我们看到了血的教训和代价!从而明白了一场战争的成败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对于一个时代,对于一代国民甚至是几代人的影响,都是十分深刻的、深远的和长期性的!因此,这部书主要是写给当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们看的,同时,也是写给我们当今的国人和今后有可能再次面临爆发中日战争的后人们看的。

如果这部书能够起到这种鞭策、警醒和砥砺当今国人的作用,能够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转折时代的《警世钟》和《猛回头》,能够成为盛世警钟,那就是我,一个读书人,一个知识分子,本着位卑不敢忘忧国的情怀,献给我一生挚爱的伟大祖国的一份深情厚礼。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知足了。那么,我这5个多月的起早贪黑和熬更受夜就没有白白辛苦了,为了尽快撰写完这部书,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艰辛滋味,甚至比我早年考试研究生的时期还辛苦!

有一句名言称:“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历史看得多远,就能把未来看得多远。”作为一个研究历史的学者,我特别赞同这一观点。因此,在本书中,我尽量全方位地分析这场战争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多层次的战争比较,尤其是通过分析左宗棠在抗击沙俄战争中、冯子材在镇南关大捷、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装备劣势的(清朝)中国军队为什么能够抗击和战胜不可一世的俄国、法国、美国以及联合国军队的原因,得出了影响和制约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性因素是什么呢?是人!是一支具有高度战斗力的军队、直接指挥这支军队的指挥官以及他的最高统帅!

我也希望通过两千年的中日关系历史的对比和恩怨情仇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一幅中日两千年交往的历史画卷,让我们深刻地认知和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军国主义战略和民族侵略的本性,以历史警示国人,对于日本今天的所作所为保持高度警惕!

有许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一定要撰写这部书籍,一定要在2014年7月25日之前出版呢?一方面是因为几位朋友跟我约稿,要我今年上半年撰写一篇《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的纪念文章。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受到一个日本人撰写的一篇文章《大日本帝国兴国圣战计划》(本书第十章第六节进行了转载)的深深震撼,来自灵魂深处的震惊,这是一篇赤裸裸的鼓吹向中国发动第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总纲领和总动员!夜里看完文章之后,我一个人彻夜难眠,倍感惊讶,日本人在二战之后仍然不吸取教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居然还总结二战失败的教训,企图重新挑起第四次全面侵华战争!

于是,我决定一定要撰写出一部书籍,告诫今天的国人,一定要认识和了解当今日本人内心深处的想法,从而觉醒起来,建设我们自己的国家和军队,应对未来某个时候中日之间可能发生的战争!

今天,在清明节的时候,我可以告慰那些在甲午战争中牺牲的英灵们,我终于完成了这项使命和任务,可以如释重负,尤其在清明节的深夜,这部书籍总算大致截稿了。

在即将写完这部书籍的时候,我应当感谢一直以来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领导、同事、朋友,是他们给予的提醒、启示和鼓励让我撰写在本书的过程中获益匪浅,他们是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赵昌文,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黄平,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楚树龙,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和秘书长陈胜昌,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中央党史研究室的赵勇民教授,国务院研究室的卫新华师兄,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曹应旺教授等人,是他们在我最需要咨询和请教的时候,给予我提供了很多的指导、指教和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我也应当感谢四川大学北京校友会的一些学长和师弟师妹们,他们是教育部科技司的雷朝芝副司长、华联电缆公司的董事长卢英鹏、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张自然、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薛志勇、北京云基地公司董事长赵安建、中央电视台的王文昌师兄、中直机关的曹志平师弟和成晓华师弟,中移动北京有限公司的卢中伟师弟、大唐移动公司的冯进华师弟、北京国富投资公司的詹华旺师弟、国家发改委办公厅的张宇慧师妹、中国电子集团总公司的马新风师妹等人,是他们一直鼓励着我,鞭策着我,要努力写好这部书,我也特别感谢他们的提醒、支持和鞭策。

我还应当感谢《互动百科》的董事长潘海东、中国影响力网的总裁吴马长期以来给与我提供的帮助和支持。感谢《看历史》的主编赵婕、主编助理叶琪,是她们给我提供了很多期《看历史》的杂志,开阔了我的视野和眼界,并提供了发表文章的途径。我也要感谢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选题策划中心总编辑朱鹰、武征主管,是他们给我提供出版该书的渠道,在此,一并给予感谢。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夫人郑丽萍,是她默默无闻的奉献,主动承担了绝大部分家务以及辅导孩子功课的重任,在背后一直支持、理解和关怀我,让我才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研究和写作,去完成这部通过三更灯火五更鸡才得以熬夜写就、著述完毕的心血之作。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句古人励志的话语时时在耳边回荡,尤其是在写书的这五个月之中。这句话几乎是我在职报考研究生时忘我拼搏的真实写照。可是,今天,没有想到的是,在撰写这部书籍时再一次不期而遇,真是感慨万千。只不过今天变成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写书时。”

中年男人活得特别艰辛和劳累,不是常人能够体会得到的。上有老人,下有小孩,单位还肩负着重任,我不知道这五个月是怎么熬过来的,又是一种怎样的报国情怀在支撑着我、砥砺着我,一定要做出这般的牺牲和付出?也许就是一种内心深处的信念和信仰一直在激励着我吧,今生今世,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有使命,一定要去撰写一部回顾、反思、总结中日甲午战争的书籍,以警示国人,告诫后人。

“板凳要坐十年冷,功夫练就靠终生。”这是我在四川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时一位历史学界的学术泰斗缪越先生在我们做学术报告时留下的格言。他的这种治学精神和治学态度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这些年青一代人。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学习一生、研究一生、著述一生、奉献一生,力争早日完成《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这套大型系列丛书,为2050年前后的中国提供一套治国纲领和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一些智力支持和战略决策咨询。

当然,由于时间紧张,任务繁重,尤其多是晚上赶进度的写作,精力不济,难免会一些疏漏和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教。

2014年4月5日清晨5点于北京市西郊书房中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