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甲午战争:120周年祭
9365200000011

第11章 《马关条约》的后续历史影响之一

1.“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当《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割让台湾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哀痛,全民垂泪,全国各地、各阶层、各民族的人民无不悲愤交集,为台湾的失去而深感痛惜,他们纷纷举行集会游行、抗议示威,甚至是罢工,一致声讨和强烈抗议满清政府的卖国行径。

1895年7月15日,《上海申报》发表社论,它公开指出,并严正呼吁:“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它强烈地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严正立场,以及坚决抵制日寇割据台湾的坚强决心。

全国各地的一些爱国绅士,包括两江总督张之洞、台湾巡抚唐景崧、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等都直接上书清朝政府,坚决反对清政府放弃台湾。一些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则通过各种舆论声讨、揭露满清政府的卖国罪行,为台湾的失去痛心疾首。戊戌变法的爱国志士谭嗣同挥泪写道:“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其哀伤之情、悲痛之心跃然纸上,它道出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心声。

邹增祐在《闻和议订约感赋》中猛烈地抨击清朝政府“割地求和”的卑劣行径。他在赋中十分辛辣地写道:“元戎甘割地,上将竟投戈。……向来无一策,富贵只求和。”

广大人民群众对清朝卖国求荣的行径更是义愤填膺,强烈不满。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给予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当时,老百姓们还贴出极为讽刺的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在老百姓中还流传着“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的故事。

割让台湾的消息在广大的应试举人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特别引人瞩目的是5月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8个省份的举人一齐聚集北京,公推举人康有为执笔,起草了一份长达一万言的“上皇帝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书中强烈地表达了割地赔款将会导致亡国大祸的危险,并力陈“变法成天下之治”的心声。

台湾来京会试的举人,听说台湾划归日本,一个个泪流满面,他们大声疾呼:“如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

台湾高山族举人胡兴盛连会试都不参加了,立即赶回台湾,要和敌寇决一死战。

2.“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当台湾同胞听到这一噩耗后,无一不大惊失色,掩面痛苦。其可悲壮,可感动苍天。他们“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

愤怒已极的台湾民众纷纷“鸣锣罢市”,抗议满清政府的卖国行径。他们抱定“桑梓之地,义与存亡”和“万众一心,誓同死守”的视死如归的坚强决心。

他们还发表激情昂扬的檄文,表达他们“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和“一律预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的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在抵抗日本侵略军踏进台湾的斗争初期,涌现出了像刘永福、徐骧、吴汤兴、姜绍祖等等一大批杰出的起义军领袖,他们为了不让日寇铁蹄蹂躏台湾,纷纷投笔从戎,甚至捐弃了自己的所有家产,率领台湾民众与日本展开了一场场可歌可泣、如泣如诉的生死保卫战!

在这些人中间,最突出的是徐骧。当他听到台湾被割让的消息后,这位爱国志士大义凛然,号召当地民众起来抗击日军的侵略,保卫我们自己的家园。他悲愤地对乡亲们说:“吾民之田庐在于是,子孙在于是,祖宗丘墓在于是。台土无,吾民将安归乎?”作为一个台湾人,我们应当奋起自卫,“人自为战,家自为守。”即使失败,也在所不惜。“败则举吾民之骨血与全台俱烬焉,是亦亡国之荣也。”

“众闻言大感动,有哭失声者,……愿皆投身军籍,随徐骧以俱死。”

在他的感召下,台湾民众纷纷聚集在他的领导之下,起来抗击日军的侵略,牵制日军长达2个月之久。他领导的战斗大大小小有20余场,尤其是著名的新竹保卫战、大甲溪之战、彰化之战和台南保卫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他自己为保卫台湾的神圣领土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在临终的一场台南保卫战中,给后人留下了“丈夫为国死,可无憾”的千古名句。

连日本侵略者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对手非常顽强,丝毫不怕死”,“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每个人甚至青年妇女都拿起武器来,一面呼喊着,一面投入战斗。”

10月21日,台南失陷。日本侵略者于11月正式宣告台湾平定。其实,从日军宣布后,台湾人民并没有因为日军的镇压,停止过反抗的斗志和决心。甚至从日本侵略军宣布台湾平定的那天开始,一直到1904年的这10年间,台湾人民反击日本侵略军的武装起义仍然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1896年元旦,就在日本侵略军准备召开“庆祝台湾平定”的前一天,刘永福旧部的林大北、林李成等人就在兰阳宣布武装起义,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起义队伍势如破竹,很快收复了头围、礁溪等地,并号召台湾人民起来,“驱逐倭奴,恢复中华”,这简直就是对日本宣布平定台湾的一个绝妙的讽刺。

与此同时,1896年元旦凌晨3时许,陈秋菊、简大狮等人也率领当地民众,在台北市郊举行武装起义。1904年5月,起义军曾经一度攻陷了台北城,给日本殖民统治者以有力的回击,表现出了中国人民誓死不当亡国奴的英雄气概和斗志!

在此后日本对台湾进行的40多年的殖民统治中,尽管台湾人民受尽了日本的凌辱、奴役和压榨,但是,他们心向祖国的情怀却丝毫没有被改变。

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失败,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被殖民了50多年的台湾还给中国,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然而,残存在台湾的40万日军,以驻扎台湾的日军参谋长谏山之流等一小戳军国主义分子,企图在中国政府接管之前,策划********,建立所谓的“第二满洲国”,妄图以此为据点,使台湾成为大日本帝国有朝一日复兴的基地。这是中国政府所不答应的,也是中国人民不答应的,更是台湾人民不答应的!

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日本的这一阴谋很快就可耻地破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