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9353800000016

第16章 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6)

在20世纪的后半叶,美国已成为了一个视觉社会。“从肥到服装到观点到政治家,一切都是在视觉可及的范围内向公众出售的。”商业竞争中运用视觉战术推销已不希奇,连政客的竞选也需要通过媒体形象来赢得选民。因此,艺术史教学的一大理由就在于它能提高我们对视觉文化的认识与选择能力。

比起其他学科,艺术史更适合教学生如何知晓视觉世界。艺术史集中审视视觉艺术中的个人作品,培养学生感受并理解视觉陈述以及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包括线条的质量、线条如何勾勒形状,形式与运动,二维或三维中的形态与形式,光、色彩,等等。这些因素组合成各种样式,最后经选择,连接某些或全部因素以创造构图。学生们一旦掌握怎样感受与分析艺术品中的这些因素,他们就学会了去比较两件作品中的相同因素。通过向视觉艺术以外的领域延伸,他们就学会了理解外部世界中的其他各种形象。线条、形态、光等诸要素要通过指涉到特定的艺术品来描述,它们要有视觉上的证明。艺术教师与学生的作品,不论有多么杰出,也无法穷尽所有艺术品的各种因素。因此,人们需要以过去的艺术品为教材。人们要历史地把握这些艺术品。

艺术史恰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

艺术史有利于人们的创造性体验。不管艺术大师们的视野如何新奇,有独创性,他们也不能完全割断与时代的联系。艺术大师们总是将他们对以往文化遗产的继承加以拓展与变形。从艺术大师的杰作中,学生认识到伟大的艺术家是如何利用另一大师的作品,甚至修改照片、广告牌等以创造出新的、自身有着深6意义的杰作。

另外是学习艺术史,学生们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就能够选择、放弃或修改古今艺术中的某些要素,并知晓这样做的原因。艺术史帮助学生选择要追求的理想。艺术史提供给学生基本的概念工具,推动创造力,加强了学生创造艺术的目的性与能力。由此,“艺术史通过揭示过去未知的艺术价值来拓展加深年轻人对世界的情感反应,并使他们的生活充满活力”。

艺术史学界已达成一个共识:没有一个所谓的经典艺术史,艺术史的探索应涉及到全世界各地的各种文化艺术。美国本土的文化也随着世界各地移民的涌入正在趋向多元化,也需要采用多种文化方式来研究艺术史。当然,艺术史学家也认识到,现代社会中的文化也出现了一种同一的趋势。尤其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各个城市的建筑、设计、构造、道路等各个方面越来越相似;人们的穿着、谈吐也难以看出地域上的差别。艺术史学家们对这种同一不无忧虑,他们认为人类有必要保持艺术传统的丰富多彩并使之更加繁荣,因此,对社会中的主流文化艺术与非主流文化艺术都要平等地进行研究,艺术史教育更要体现这一点。另外,美国的新一代年轻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艺术所知甚少,甚至无知,这令学者们忧虑,并思考怎样改变这种状况。种种情势促使美国公立学校艺术史教育要实现这样几个目标:要让学生知道,美国的艺术是多样性的;学生要重视和维护美国艺术文化的多种来4;要让学生知道,西方世界的艺术从古到今因多方面的原因经历了种种变化;要让学生知道,人类的艺术是世界各地的人共同创造的。

2.审美教育与人文学科教育的需要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也可证明艺术史教育的必要性。审美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成此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围绕艺术作品而开展的艺术教育。在20世纪的形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有些人认为,当学生面对艺术作品时,不管他们拥有多少背景知识,他们都可以从作品中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并对之做出一定的审美反应。也就是说,人们可以不去过多地了解作品的文化意义,而只是从艺术品的形式、形状、风格等方面来欣赏艺术,获得审美情趣。

反对形式主义的人认为,形式主义意义上的审美会阻碍学生对艺术性质及价值的理解。如果学生充分理解了作品的文化背景,会大大增强他们对艺术的审美体验。很明显,后一种观点更有利于审美教育中的艺术史教育。令人惊讶的是有些艺术史学家们却对此提出疑义。他们认为,以审美体验为标准来展开艺术史教育有些荒唐,原因是人的审美标准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对艺术史教育的这种争论最终还是可以达成一个折衷方案的。学生们通过艺术史教育可以了解到,审美价值随着时代与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处在现代社会中的学生们,在对各类视觉现象作出审美反应时,有必要了解不同文化中的审美传统,这种了解要以艺术史知识作基础。

在美国,艺术史教育一直是人文学科教育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人文学科教育的目的是要学生懂得怎样做人,并理解人的价值观念。

艺术史是儿童人文训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艺术创作训练儿童的创造力与想像力,艺术批评训练儿童对艺术的批判能力,美学发展儿童的艺术哲学观。由于这四门学科的互利与相互依赖关系,它们都被包括在美国公立学校的核心课程中。

自然科学、数学、历史、语言文学等学科是人类思想的结果与人类意识的产物,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基础。艺术品是人类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物,艺术史能帮助学生解开溯至6古时代独特的人类活动的复性,如视觉艺术领域的创造性活动。古老的艺术与现代艺术表明人类一直需要从视觉上表达他们无法用言语、音乐和戏剧表达的东西。

同文学、音乐、戏剧以及数学、自然科学一样,视觉艺术也来自于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运用,来自于作为意识过程的灵感与本性。因此,学校课程中若只有语言艺术——文学,而不包括视觉艺术,就显得过于狭隘了。近年来,艺术史也注重研究世界多种文化社会中的艺术。“由于全世界的艺术作品都可作为理解的手段,对艺术史的学习就可以帮助学生把自己培养成为世界公民。”人类文明史中并不只有一种惟一的价值观念,因此,人文学科教育不能只把西方文明中确定的价值观念当成标准,而是要将包括西方艺术、非西方艺术、女性艺术、非主流文化等列入到人文学科教育中。3.从其他学科的角度看艺术史教育的必要性艺术史教育还可以对其他学科作出支持与辅助。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社会学科可以跟艺术史的内容相互联系起来。美国全国社会学科研究委1会幼儿暨小学社会学科专门委1会给社会学科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学习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环境与各种社会的各个方面。……活泼好奇的孩子需要、想要和能够学习技能……以便他们能够做出判断,把学到的新知识和正在发展的知识系统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艺术史,学生在了解过去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掌握围绕艺术品的政治、宗教、哲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历史是一门社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史教育一方面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是历史教育的一部分。有时,历史与艺术史甚至难有区别。

比如,我们对史前文明的人类早期文明的了解,并不是靠文字语言,而是几乎全以雕塑、建筑、手工艺品、绘画等艺术品为证据和基础。可以说,艺术作品不仅是审美对象,也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另外,对艺术史的探讨也可以促进学生培养研究、思维的习惯与方法。这同样也是社会学科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艺术史对美国各州普通教育目标的实现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比如,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制订的教育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理解他人”。

通过学习艺术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妇女、黑人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念。

五、艺术史的教学方法

美国艺术教育者对艺术史教学的方法有三种观点:艺术史教学是教艺术作品;艺术史教学是传授知识;艺术史教学是探索。

有很多艺术史学教师在课堂上只教艺术作品。他们选择不同的艺术品来讲解感觉要素、题材、表现力、风格、技巧等,但忽略了作品的文化背景。这样的教学更像是艺术评论,它与艺术教育的目的也并不矛盾,但艺术史学家们不会承认这是艺术史教育。

艺术史知识涵盖的面广、量大。有的艺术史教师希望学生能够记住这些大量的知识。列出重要作品的目录是让学生掌握艺术史知识的一条捷径。当然,艺术史教师不可能将自己所认为的重要艺术史内容全都教给学生,但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历史上一些著名艺术家的名字。

教师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往往会以西方文化传统中艺术经典作品为标准。这种标准在艺术史学界已受到指与非议。新派艺术史学家们认为,这一标准是欧洲中心主义、男权主义、精英主义、种族主义的集中体现,它忽视了非主流艺术与非西方艺术。因此,中小学艺术史教师需要有更多的知识积累,用更明智的方式去选择、并传授给学生广泛的、多样化的艺术史知识。很显然,这种选择并不容易,艺术史教师在做出选择时,要以艺术史的教育目标为指导原。

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艺术史教学中,首先要按年代顺序从古到今来教艺术史知识,这样做的优点是能够保持时代的连续性。学生在理解艺术品及艺术品的时代时,必须要有以前的作品和年代知识做基础。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玛丽·埃里克森认为,中小学生艺术史教学最重要的方式是讲故事,用事实来向学生讲述艺术历史中的故事。埃里克森教授还为学生编写了一部艺术史课程提纲《世界艺术的故事》(见附录)。这个提纲将每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了解一种文化和一个时代,第二部分重点研究一些关键的艺术品与手工艺品,第三部分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与感兴趣的问题上。最后这一部分的学习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史探索。

以探索为主的艺术史教学在课堂上可以进行两种不同类型的探索:重复探索与生成探索。前者是对公认的知识进行再发现,后者是以前没有进行过的探索。艺术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出一些有趣的题目,帮助学生重复探索一些已被公认的艺术史知识。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未知的东西进行生成探索,比如很少有人研究的手工艺品、民间艺术、通俗艺术,等等。生成艺术史探索不仅能让学生获取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艺术史的探索可以具体地界定为:确定事实、解释意义与诠释变化的原因。艺术史学家们的工作主要是确定与作品有关的基本事实。比如,艺术品是由谁在何时、何地为谁而创作的?创作的过程怎样?等等。艺术史学家对事实的确定有三种不同的类别:想像复原、描述和归属。“想像复原是指确定一件艺术品制成时是什么样子的过程;描述是非常仔细研究一件艺术品并报告研究成果的过程;归属这个过程指研究作品的内部和外部的证据,对其作者,以及何时、何地为谁而作得出结论。”艺术史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确定事实的教学。艺术史课上,学生学习的范围可以非常广泛,除了传统绘画、雕刻、建筑外,他们还可学习手工艺品、广告、包装与产品设计、首饰、书籍封面、插图,等等。后面所列举的这些实物很少用来进行专业艺术史探索,而艺术史教师恰好可以拿它们来引导学生进行生成艺术史探索。如果教师想让学生理解想像复原工作的重要性,可以给他们一些破损的玩具或其他实物。学生选取某一种实物作为题材,确定它是用何种材料制成,各个部分如何组织成整体,以及实物的颜色、构造,等等。学生还要将观察结果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对学生的描述能力也是一种锻炼。作品的归属问题也可用普通的实物来确定。学生可以寻找各种途径来确定某志广告的制作日期,确定旧玩具、书本、生活用具的制作者、产地、生产日期,等等。

艺术史学家们还可以从解释艺术品意义的角度探索艺术史。艺术史学家要从艺术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来解释艺术品,比如,阐明一件艺术品对作者、对与作者同时代的受众意味着什么,艺术品在其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意义是什么。艺术史学家们的这种解释与人的价值观念联系密切。艺术史老师可以用日常用品来使学生获得解释的技能。比如,以某个年代流行的服装式样为实物,让学生抛开自己的时尚与价值观念,回到当时的那个年代去对下列问题作出艺术史的解释:这些服装为什么会成为彼时的时尚?它反映了彼时那一代人怎样的价值观念?

确定了艺术品的有关事实,并对之作出解释,有了这方面的大量积累后,艺术史学家们可以识别出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艺术品风格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艺术史探索中的诠释就是要说明这种相同与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在艺术史的课堂上,学生依然可以用自己熟悉的实物来诠释视觉文化变化的原因。多数学生有收集物品的习惯,他们可以以此作为研究的实物:把自己收集的东西按时间顺序排列,按风格分类,并给每种风格起一个名字,确定其特征。然后他们会从中发现:风格的变化时快时慢;或者,在某个时期,某几种风格是同时存在的。在描述了这些视觉变化后,学生还要说明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充分地了解这些变化和原因,学生会进一步理解艺术史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综上所述,艺术史课不仅传授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探索。知识与探索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获得了知识,就能提出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探索可以带来新的知识,从而再进行新的探索。艺术史探索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学习技能与学习态度。

六、艺术史与教育阶段

玛丽·埃里克森教授对美国中小学艺术史教学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并借鉴了儿童成长过程理论,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学各阶段艺术史教育的设计建议。

在对美国中小学艺术史教育作了详细的实际调查后,埃里克森教授发现,艺术史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来教授不同的艺术史内容。艺术史是中小学阶段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埃里克森认为有必要重视艺术史教育的研究工作。而且,这种研究也有助于改进艺术史教学计划。1.小学各年级的艺术史教学很多人认为,小学生学习艺术史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其实,不理解历史概念,并不影响孩子们理解成人讲述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