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和前一阶段的论述相比,“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更进一步的说明。“七一”讲话在重申了“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等论断后,增加了“三个代表”要求,也是我们在新世纪“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的表述。“七一”讲话还非常明确地揭示了“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的性质和宗旨之间的一致性,具体地说就是:“‘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从2000年2月江泽民的“广东讲话”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到2001年7月江泽民的“七一”讲话系统阐发“三个代表”思想,历时十六个月。在这十六个月的时间内,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实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而就飞跃本身而言,它同样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如同马克思主义总是在实践推动下不断地为自己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一样,“三个代表”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得到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也必然会在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作用下永无止境地向前推进。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即“五·三一”讲话),就是“三个代表”思想进一步发展的生动体现。
二、“五·三一”讲话进一步丰富了“三个代表”思想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在“五·三一”讲话中获得了新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是:
第一,“五·三一”讲话以极其鲜明的语言,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江泽民说:“‘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精辟概括。实践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党已经从一个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兴国提出了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三个代表”思想就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应对时代挑战、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科学抉择和理论创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领和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有利于我们为党和国家的固本强基伟业奠定深厚的社会群众基础,提供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第二,“五·三一”讲话首次将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凝炼成三句话,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一提纲挈领式的概括,使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与时俱进是一种精神状态,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党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决定着党能否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和执政者的资格,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发展前途与命运。党的先进性、创造力与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作用,相得益彰。执政为民是坚持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根本目的。所以,在把握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时,“关键”、“核心”、“本质”这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必须运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处理好三者关系,切不可顾此失彼,产生形而上学的片面性。以上述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为主线,“五·三一”讲话又从四个方面使之具体化,这就是:“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第三,“五·三一”讲话突出地强调,执政党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江泽民说:“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这一论述为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和认识党的先进性,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在当代中国,我们党是执政党,它担负的历史使命不是破坏而是建设,即通过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社会各方面事业,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增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因此,坚持不懈地加快发展,既是兴国之策,也是利民之举,是把我们党执政兴国与执政为民联结起来的必要途径和首要任务。这也就是“五·三一”讲话中所说的“第一要务”的基本含义。同时,“五·三一”讲话还警示我们,党的先进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历史的,我们不能在诸如“党的政治优势”、“党的先锋队性质”、“党的先进性”等口号的光环下沾沾自喜、无所作为,而应当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未雨绸缪的长远眼光,始终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真正做到“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保证我们党永远站在时代前列,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先进部队。
第四,“五·三一”讲话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强调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提出“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地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提出新理论,指导新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三个代表”思想本身就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用“三个代表”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就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不言自明的。
另外,“五·三一”讲话还对新历史条件下如何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对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进一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对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探索下,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在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国亿万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实践是永无尽头的,由此而产生的科学理论必然处于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之中,来自实践并指导实践的“三个代表”思想必将日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