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三个代表”思想论
9352200000041

第41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与理论的新探索(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多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的二十多年。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我们党开辟出一条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即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妥善处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问题,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从而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不断引向深入。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代表先进生产力之间的联系,为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和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选择

江泽民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研究新问题,迎接新挑战,不断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推向前进。随着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议》,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构筑了基本框架,中国的改革开放迈入崭新的历史阶段。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江泽民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不断发展的结果,是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理论上大胆探索,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学习苏联的经验,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曾经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复杂,传统体制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并成为发展生产力的严重障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实行改革开放。

江泽民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十二大以后全面展开。它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我国的改革开放,主要是针对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概括起来就是简政放权,发挥市场的作用。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加快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城市的改革也使企业的自主权不断扩大,经营机制逐步转换,促进了物资、劳动力和资金、技术、信息等在城乡之间的广泛流动。同时对外开放的发展扩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的衔接。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专业化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市场范围逐步扩大,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已经放开,计划直接管理的领域显著缩小,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大大增强。正是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成就,为我们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在理论上大胆探索,认识上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认为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而市场经济则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我们党在逐步摆脱传统观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新的认识。江泽民在总结这一历史过程时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摆脱这种观念,形成新的认识,对推动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邓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谈话进一步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根据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精神,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明确指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是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加重视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在谈到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个观点时,针对理论界对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的提法存在不同意见和争议,江泽民表示:“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江泽民指出:“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根据十四大报告所提出的改革目标和任务,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原则和要求具体化和系统化,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宏伟蓝图。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它是市场经济,当然不同于我们过去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因而它必然表现出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就市场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由市场来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来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市场经济承认个人和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它们必须能够独立经营、自负并承担相应的经济风险。二是建立起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体系,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的作用,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不仅要有消费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还要有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市场体系是开放的并且是覆盖全社会的。三是建立起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对市场运行实行导向与监控,以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和不足。四是建立完备的经济法律体系。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所有经济活动都必须依法进行。只有完善市场经济法制,才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江泽民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其二,这种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关联,是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必然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市场经济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这种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总是与各国特定的历史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各国的市场经济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受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制约。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受社会主义本质的制约,我们所建立的市场经济必然存在着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不同的经济成分平等地进入市场,在平等竞争的基础上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这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性、不平衡性所决定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存在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也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所确证。在多种所有制长期共存、共同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因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维护社会的共同利益,同时还能影响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使其有利于向社会主义方向的发展,因此,它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当然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些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还必须努力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多种分配形式是由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按劳分配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实现按劳分配有助于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有助于企业加强管理,改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要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又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我国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不仅在于市场机制固有的缺陷和不足,更重要的还在于我们还处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落后状态和追赶阶段,必须发挥政府调控在经济结构的调整、财力和物力的集中等方面的作用。因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是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其目标不是局限于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本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有调控,但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往往受某个私人利益集团的影响,其宏观调控并不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基点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广大劳动者根本利益上的一致,同时有着党的统一领导,有着政治上的优势,这些不仅保证了对经济进行调控的自觉性和计划性,而且使调控更有效果和更有力度。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布署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并且由于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现存体制仍然在不同程度上起着作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5年,党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时明确提出,要在二十世纪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此,党的十五大为完成这项宏伟的跨世纪工程作出了战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