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中比较值得重视的是,就资本主义而言,它在当代进行了自我调整,从而重新获得活力,然而,这并没有使它从根本上摆脱自身的矛盾,这种矛盾仍将证明马克思预言的科学性。与此同时,现实形态的社会主义国家却遭遇到挫折与失败,使得冷战后两种制度之间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具有了新的特点。一切的发展与变化表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斗争越来越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要探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探索世界社会主义的今后走向及其发展道路,就不仅仅要研究社会主义本身,同时也要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不了解对手,就无法赶上对手,更谈不上超越或战胜对手。不懂得当代资本主义,就弄不清当代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表明,实事求是地认识资本主义,分析资本主义,是成功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正确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才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是由于列宁正确地分析了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变化,才成功地领导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是由于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地、辩证地考察、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才勇于大胆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同时又成功地抵制了全盘“西化”。深入考察当代资本主义,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和发展道路做出科学判断的前提条件。当代资本主义究竟有没有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只有真正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为探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问题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毫无疑问,当代资本主义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依然为基础的条件下,出现了资本占有形式的社会化倾向。国有经济、合作制经济、股权分散化、职工股份所有制等经济形式的出现,都是资本占有形式社会化的例证。其次,在剩余价值规律依然起作用的情况下,出现了经济运行有序化、可调控的倾向。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是有序的、可调控的,在有些国家还实行了经济计划化,它不再有无政府状态的特征。第三,在贫富分化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收入分配兼顾公平的倾向,在有些国家出现了收入分配相对均等化的倾向,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和幅度得到了限制。第四,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阶级结构的新变化。有些国家的工人阶级开始中产阶级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有对立和斗争,亦出现了对话与合作,劳资谈判制度、共同决定制度已较为普及。同时,阶级的分野也出现了非固定化和复杂化的倾向。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具有“理想的总资本家”的特征,它服务于全社会、服务于全民的特征也越来越突出。
面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社会主义者必须作出自己的评价与认识。也就是说,这些变化的性质是怎么样的呢?我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这些变化,不仅不是资本主义合理性的论证,反而是社会主义必然性的预示。在这种部分质变的过程中,与其说资本主义的自我肯定因素在增长,不如说它自我否定的因素和社会主义的因素在生成和扩张。其中,国有经济、合作制经济、利害攸关者经济等是私有制经济的否定因素;国家对经济的有序调节是无政府状态的否定因素;社会福利制度及某些国家收入分配制度的相对均等化,是贫富两极分化的否定因素;共同决定制度、企业民主管理则是阶级压迫的否定因素。这些自我否定因素的生成及发展,无疑会促使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方向转变。与此同时,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社会主义的因素也在生成和积累。比如说,以国有经济、合作经济、职工股份所有制经济为主要标志的资本占有形式的社会化;以共同决定制度、民主管理制度为标志的企业管理社会化;以政府宏观调控、计划调节为标志的经济运行的有序化、计划化;以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标志的社会生活福利化;以城乡一体化为标志的三大差别逐步弱化;以国家强化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为标志的国家职能的社会化。这些社会主义因素的生成足以证明,当代资本主义部分质变的实质不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而是当代资本主义孕育新社会因素的嬗变。由此可知,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不是离社会主义越来越远,而是离社会主义越来越近。这进一步证明了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较量,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社会主义,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但是,社会主义经过一个长期发展过程毕竟要战胜资本主义。如果要说大势,这才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可以肯定:在资本主义狂潮汹涌的时候,伟大的中国力挽狂澜,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正是代表了世界历史前进的方向。我们非但不应产生任何悲观动摇的情绪,反而应当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如何看待冷战后两种制度之间关系的新特点
现实的社会主义遇到了严重挫折,苏联东欧的解体证明它们的社会主义不具有真正的优越性,不能对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真正具有吸引力。但社会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的最佳替代的预言没有过时,中国的改革实践对此会提供有力的反驳,中国社会主义的成就将证明这一点。实际上,在研究战后社会主义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时,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资本主义对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解体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而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变化的影响则有所忽视。实际上,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初步显示,也对资本主义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并使之获得重要的启示。这种压力和启示使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开始多方面地借鉴社会主义的成就,进行自我调整。恰恰是这一常常被人忽视的方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被打破,宣告了冷战的结束。原来在两极格局下相对稳定了几十年的力量一下子失去了平衡,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之前,多种矛盾错综交织在一起,使原本已十分复杂的世界局势更加无序,其中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影响最大,这对斗争了近半个世纪的冤家对头在新的形势下也呈现了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斗争的形式主要是接触、交往、渗透和演变。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延续了几十年的军事对抗也同时宣告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对矛盾的结束,而是使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矛盾依然存在,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军事对抗转化为表面上较温和的接触、交往、渗透和演变等形式,具体地说就是采用接触和交往的手段,通过渗透(过程)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然而,接触和交往并不意味将不再出现战争,冷战时期的对抗、封锁、遏制依然存在,只是不再以直接对抗的形式出现,而伪装在其他的面孔下。同时需要看到的是,和平演变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当我们提到和平演变首先想到的总是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事实上,社会主义国家也同样应该应用实践中的成功实例来证明其优越性,扩大其影响,以自身的优势来证明其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同样可以此来对资本主义进行和平演变。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当前最首要的任务是自身的发展,只有增加综合国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从态势上看是西强东弱,新干涉主义盛行。从目前的世界局势来看,相对于社会主义来说,资本主义暂时占居了优势,整个世界呈现西强东弱的态势。究其原因是因为目前的资本主义国家相对来说经济基础雄厚,政治也相应成熟一些,国内局势相对稳定,经济能够比较正常地发展。而社会主义国家均为第三世界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时代遭到的掠夺造成其经济基础薄弱,长期意识形态的斗争又影响了经济建设,导致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的萌发,时至今日,强弱之势不言自明。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在为消灭社会主义费尽心思。冷战后,针对新的世界形势,新干涉主义应运而生,体现了新时期两种制度斗争的新特点。在新干涉主义的旗号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侵犯他国主权和干涉内政达到明目张胆的地步,美国和西方国家打着民主和人权的旗号,在世界各地公开干涉各国内政。从九十年代起,海湾、苏丹、肯尼亚、阿富汗和南联盟等地均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袭击,甚至发展到公然袭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引起世界各国人们的共同愤慨。特别是从1998年开始,美国开始公然违背联合国宪章,绕过联合国对一些主权国家实施军事打击,其霸道嘴脸暴露无遗,遭到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强烈谴责。
第三,矛盾斗争的焦点是人权和民主的问题。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中,西方国家总是利用他们制造的一些借口挑起争端。近年来,他们使用的最多的借口就是人权与民主的问题,美国一直以人权卫士自居,打着人权旗号干涉他国内政。“民主人权”和经济支柱、实力后盾成为克林顿政策的三大支柱。这种手段早从七十年代就开始了,在这方面,他们以维护人权的口号拉拢人心;以人权卫士自居,支持其他国家中**********者;以侵犯人权为借口,对他国进行干涉。在这方面以中美关系最为典型。近十年来,美国国内的一些反华势力不断利用人权问题制造事端,在最惠国待遇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问题上压制中国,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制造障碍,严重违背了两国人民的愿望。对此,我国政府始终坚持有理有节的斗争予以反击,维护我国主权和内政。第四,矛盾斗争决定胜负的关键是以科技为先导、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两极格局被打破后,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中,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和中国成为当今最能影响世界的五大力量。这些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与以前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均不相同,前两次均由战争决定,而新体系是以综合国力为依据,在综合国力的消长中逐渐形成相对的平衡。这对于我们来说至少要有两点认识,一是综合国力的消长要有个较长的过程,应该放眼长远,脚踏实地地建设国家;二是要以科教兴国为发展战略,重视教育、发展科技,提高社会生产力,才能逐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中国的健康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壮大国际的社会主义力量。
冷战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呈现出的新特点也同样给国际社会主义国家提出了新的课题,各国在发展中均针对本国国情进行探索,力求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此共识下,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关注着以下的问题:
首先,如何在共处-竞争中发展优势。当今世界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几十年前的那种你死我活的关系了,而是处于一种共处-竞争的状态。两种制度的国家在竞争中均以自身的发展来体现其优越性,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国家要能够发挥优势,自我完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其较成熟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的优势,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而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体制上存在着不少缺陷。因此,要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积极学习西方国家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中的精华。在这方面要注意既要反右也要防“左”,既坚持改革开放而不固步自封,也不可盲目引进,全盘西化。要在吸收西方的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精华的同时,注意防止其糟粕的侵入,坚持“扬弃”地学习吸收西方的精华,剔除糟粕,使之为我所用,以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以求在共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发展优势。
其次,如何在低潮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无庸置疑的是,在当今世界中社会主义正处于低潮,目前硕果仅存的只有中国、古巴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而且除中国外,其他国家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也只处于落后的地位,因此,如何在低潮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当前的一大课题。
社会主义国家要取得发展,首先要正视自我,放眼世界,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体制;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坚持走“科教兴国”的道路,以提高国民素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横向联系,特别是要联合第三世界国家,利用南南合作和区域协作等手段加强力量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改革开放需要西方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支持,在开放中不可太僵化,要坚持政策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一切以有利于本国的发展为依据,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应当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对于社会主义事业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历史上任何一次社会形态的更替,都要经历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曲折、反复,从而使这一进程放慢,不值得大惊小怪。历史的辩证法从来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