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汽车保险的创新和发展
9350000000028

第28章 当前我国汽车保险消费问题研究

8.1汽车消费与汽车保险消费问题综述

汽车保险消费产生的根源来自于对汽车的消费,因此,在研究汽车保费问题时,我们首先从对汽车消费的研究入手。

8.1.1我国汽车消费的发展

1.我国汽车产量的发展

(1)我国汽车产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与此相适应的是各行各业的生产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汽车消费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是一种需求,与之相对应的是对汽车的供给,供给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动密切相关。

我们选取二十多年的数据来看这个问题。

二十多年来,我国汽车的产量变动总的趋势是不断上升的。并且,自从1991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出现了有史以来最长的增长期,虽然1994—1998年汽车工业增速较低(1.5%—7.3%),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形势的明朗化,汽车工业增速重新回到10%以上(1999—2001年为12.4%—13.2%)。2002年我国正式加入WTO后,汽车产量达到325.1万辆,比上年增长38.8%,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3年,汽车产量为444.4万辆,也比上年增长了36.7%。近1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已摆脱了大起大落的局面,开始了在较高基数、稳固基础上的加速增长期。这种趋势和现象也从图81中体现出来,前期产量的增长趋势一直属于稳定提高,每年的增幅并不是很大,而到了2000年以后,增长速度显著提高,由2000年的206.8万辆到2003年的444.4万辆,产量翻番,这期间也不过是经过了三年的时间。

(2)我国汽车产量排名情况。汽车产量的高速增长也体现在我国汽车产量在世界的排名上:2002年,中国汽车产量超过325万辆,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2003年,中国汽车产量突破了400万辆,排名超过法国,已跃居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国家统计局的专家预测:到2005年,中国汽车产量将可能再超德国,位居世界第三;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超过10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二大汽车生产国。2003年开始,中国汽车产业进入持续高增长期,未来3—4年内,消费潜能将超过500万辆,增长率保持在20%—30%。

汽车产量的高速增长表明汽车工业的发展及汽车供给量的不断提高,这与汽车需求即汽车消费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由于汽车消费量的增加,刺激汽车供给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供给量的增加,也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消费量。

2.我国汽车消费的发展

截至2002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亿辆,其中小轿车达到2200万辆,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5000万辆。我们调研的重点地区之一天津市的机动车辆截至2003年底已达到100万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私家车的迅速发展。2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产生了一大批中产阶层,他们将是未来几年消费私人汽车的主力军,私人汽车的保有量会极大增加。

为了从消费角度更有效了解中国保险业市场,世界著名投资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REDITSUISSEFIRSTBOSTON)近期通过在中国10个城市进行专项统计调查,做出了一份中国保险市场调查报告。关于车险,该报告显示,在他们调查的城市中,私家车的平均家庭渗透率为12%,北京和深圳的渗透率最高,分别为21%和23%。在2003年末,总共有2400万车辆在路上行驶,其中的52%为私家车。这意味着私家车的数量达到1200万辆,按照全国3.81亿户家庭计算,全国的私家车渗透率为3.1%。而由于调查的10个城市的平均收入水平是全国的4.6倍,因此私家的渗透率12%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们也从几个方面对当前汽车的拥有量进行了汇总,根据我们的查找整理。

根据数据显示,全国公路运输汽车拥有量的历年数据近十年有一些小波动,1998年以后开始激增,总体来说呈增长的趋势;而民用汽车拥有量以及全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历年来都是稳定增长的,这些数据从不同的侧面都显示了汽车消费量的增长趋势。

3.我国汽车消费量的发展趋势

汽车消费量的发展趋势可以从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形势看出来。作为一种高消费品,一个国家的汽车拥有量直接受制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人民购买能力强,汽车消费才会旺盛。下面两个图是1990—2002年我国的人均GDP增幅和民用汽车拥有量。

民用汽车拥有量跟人均GDP的发展走势是一致的。过去的十多年,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且未来几年里,这种发展势头也为世人看好。因此,可以预料,在未来几年里,我国的汽车消费也会随着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一同增长。

同时,根据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汽车开始进入家庭。而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私人购车将出现爆发性增长。而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人均GDP为1090美元,可见,目前我国已整体迈入汽车进入家庭的门槛,而在北京、广州大城市,已基本达到爆发性增长阶段。

加入WTO也给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需求的增加带来一定的动力,按照入世承诺,加入WTO的五年之内,我国将取消汽车配额和许可证管理,进口关税将降至25%。进口汽车,国产汽车以及合资汽车的市场价格竞争,势必给消费者带来降价的较大利益空间,强烈地刺激消费需求。

8.1.2汽车保险消费与汽车消费

通过上面的数据资料,我们看到了这些年来汽车消费的增长趋势,从保险的角度看,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属于强制保险,因此,随着机动车辆生产能力的增加,我国机动车辆及第三者责任保险也相应地获得了较快发展。车险保费收入也从1985年的9亿元增长了52倍达到2002年的472亿元,成为产险业务的最大险种。

我国汽车数量和车辆险保费收入的相关性比较汽车消费的增长为我国汽车保险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的根源在于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大最有潜力的汽车消费市场,从而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最有潜力的汽车保险市场,中国的汽车保险市场为中外保险商所看好。

8.2汽车保险消费现状及展望

8.2.1汽车保险消费变动

1980年恢复国内业务以后,机动车辆及第三者责任险作为传统财产保险主体产品之一随之向消费者供应,与其他险种相比,机动车辆保险的消费长势最为迅猛,保费收入增长率始终高于其他各险种,并于1988年超过企业财产保险,成为中国财产保险市场上的第一大险种,同时也是各财产保险公司的拳头产品。在消费者的献策产保险消费结构中,机动车辆保险一枝独秀,各家财产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中几乎有60%以上源于机动车辆保险。表85的数据反映了自1985年以来,机动车及第三者责任保险保费收入的变化;图85更直观地反映了机动车辆及第三者责任保险的消费一路快速上扬的变动轨迹。

8.2.2车险产品的消费情况

2003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后,车主在购买汽车保险时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实际情况购买车险,在实际需求方面,体现在:

(1)汽车本身的特点,包括汽车是否为新车、汽车是不是容易被盗的高危车型。比如说:新车出现自燃的概率非常小,可以不投保,却很有必要投保全车盗抢险。

(2)车主希望寻求什么样的保障,根据车主的实际情况,例如:对于那些怀有侥幸心理认为上保险没用的人或急于拿保险单去上牌照或验车的人,他们寻求的可能是最低保障,这种情况下可能只上认为事故后修车费用很高的车主,他们认为意外事故发生率比较高,为自己的车和第三者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寻求保障,这种基本保障,包括车损险和第三者责任险。

根据上文提到的瑞士信贷机动车是上了保险的,这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的数据一致。数据显示:公司承保了1600万辆机动车,占70%的市场份额,而2003年末中国的机动车总数据估计为2400万辆。

8.2.3汽车保险消费展望

根据目前汽车保险消费的现状,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汽车保险消费仍然会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

首先,从汽车消费方面看,前面的综述部分通过过去的数据显示了我国汽车产量和汽车消费近年来的增长趋势。结合我国的汽车保险现状,我们也看到,在中国现有的汽车消费水平下,我国的车险消费也有不小的增长空间。根据上面的数据,2002年我国民用车辆拥有量达到2053.17万辆,而2002年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保险金额和保费收入分别为14933亿元和472亿元(摘自《2003年中国保险年鉴》)。按年辆平均计算,每辆汽车的平均保额和平均保费分别是72731.4和2298.9元,都是严重偏低。这可以充分反映出我国汽车保险市场远未达到饱和。在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或农村市场还有着巨大的潜力。

其次,从国家的政策法规上看。2003年10月,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也为机动车辆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根据新规定的第五章第七十六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

这相当于正式确定交通事故里的机动车驾驶人的无过错责任原则。这对广大的汽车司机来说,其第三者责任的风险变得比以前更为重大。风险的增多有利于刺激消费者的保险需求。

再次,从车险供给方面看,2003年12月11日之后,根据中国入世承诺,将允许外资财产险公司经营除法定保险业务以外的全部非寿险业务,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汽车保险业务。未来中国汽车保险市场的市场需求之巨,使之成为全球最引人注目的新兴汽车保险市场。随着外资保险市场经营范围的全面放开,汽车保险市场的供应能力将极大增加,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这对车险消费无疑也是一种动力。

8.3汽车保险消费行为分析

8.3.1消费愿望

由于当前汽车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因此购买车险的消费者自主购买的欲望并不强,多是属于强制性消费。不过,尽管第三者责任险属于强制保险,但消费者对第三者责任险的投保意识还是比较强,因为三责险损失的不可预估性,致使一般消费者对此类风险的防范意识较强。相比较而言,消费者对车损险等其他险种的购买则比较被动,因为此类险种的标的价值有限且可以衡量,因此一般消费者的投保欲望并不强烈。

如果从车的价格分析,低档车的投保率要比高档车要低。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低档车的标的价值较低,一旦发生事故损失金额有限,因此车主的投保愿望不强;二是因为低档车车主的收入一般都低于高档车车主的收入,因此其消费水平也相应的较低。

8.3.2消费者选择公司的态度

在当今的车险市场上,价格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因素。多项资料显示,中国的车险消费者对车险的价格敏感度极高。这跟中国的车险消费市场总体上还处于一个非理性消费的阶段有关,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容易受到价格这一最外在的因素影响,而忽略了其他对产品质量有深刻影响的因素,比如服务等。

根据一份关于天津市机动车保险费率市场化情况的社会调查显示,价格仍是客户选择保险的首要因素。通过调查可以很明显地体会到客户对价格的敏感性,只关心回扣,而对各公司条款的差异性了解甚少,至于保障的范围更是不清楚。

不过,相比较而言,团体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要低于个人客户,因为团体客户相对比较理性,同时其购买力也比较高,他们对价格的要求就相对低一些。而服务和品牌也是影响团体客户购买的重要因素,一般团体客户会拥有比较强的品牌忠诚度,其用车的续保率相当高,除非在理赔或其他服务环节中跟保险人出现了重大的分歧,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保险公司。

8.3.3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

在市场营销当中,广告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现阶段的中国市场,针对汽车保险的产品广告并不多,一般来说都是公司的形象广告。总体而言,广告对车险消费者的影响也不大。

朋友推荐也是影响车险消费者购买的一个重要原因,朋友关系的介绍是选择保险公司的一种主要方式。这跟中国文化中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传统有着密切关系。尤其对于中国的消费者而言,保险的认识度不强,对各家保险公司及其产品认识有限,自主决策比较困难,因此更依赖于熟人之间的介绍。

8.3.4不同公司对车险消费者的影响

在全国范围来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无疑是影响力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的财险公司。在车险市场也是这种情况,由于建国以来数十年的垄断经营,人保公司拥有其他保险公司所不具备的历史优势。从图86就可看出,2002年的车险市场上,人保的市场份额一枝独秀。这就可能看出人保公司的品牌形象为广大车险消费者所熟悉。

这一点在上文提到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的中国保险市场调查也有所提及,在消费者购买保险的保险公司方面,该报告的调查结果为:中保财险(49%)是购买车险的主要选择公司,接下来为平安财产保险(22%)和太平洋财产保险(22%),这与他们实际的市场份额非常一致。中保财险在全国范围的市场份额达到70%,但考虑到它在农村及其他一些不富裕地区市场的统治地位,与该报告所调查城市的市场份额作比较时,需要做出调整。

地区上的差异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总体来说,农村地区或小城市的消费者更加依赖人保的品牌,这除了由于人保公司分支机构齐全,当地消费者的选择面比较窄之外,还因为一般而言,农村或小城市地区的消费者一般偏保守,因此更信赖国有背景的中国人保。

相反,在大城市或省会城市,由于保险公司众多,加上消费者理念更为前卫,因此所表现的品牌偏好相对分散,无论是国有背景的人保,股份制的平安还是外资成分的美亚在当地市场都能拥有相当部分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