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天命九州
9253100000001

第1章 序章

《山海经》记:“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故老相传,远古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大战火神祝融,不敌,遂怒毁不周山,导致天地翻覆,仙河倒泄,世间天火燎原,怒浪滔天,山河倒转,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女娲大神仁心若海,圣怀天下,凝练五彩石,重铸天柱,是谓“女娲补天”。

悠悠悲歌,茫茫荒野!

天地大乱,苍天泣血,大地悲鸣,舜帝圣仁,巡视天下,不忍苍生挣扎在水生火热之中,命神者大禹平息水患。禹竭尽神力,历时十三年平定水患,为免水患再生,分天下为九,并以九鼎定九州,冀天地永昌。世人赞禹圣仁,尊之为皇。

天柱重立,水患止息,天则复定,大地安宁,众神回归九天之上,自此世间无神。

悠悠万载,沧海桑田。

时如逝水,永不回头。

时光掩埋了残迹,世人已经分不清故事的真伪,曾经过往的一星半点化作传说流传世间,引人向往,唯有禹皇汇聚九州气运以镇九州的九鼎,连通着那端岁月尽头的传说,流传至今,令芸芸众生追逐不止。

神迹难现,纷争不止,世人追逐着远古九鼎的传说,悲欢离合、情仇爱恨中,在九州大地上征伐不已,其中,日月交替,门庭更迭,无数传承兴起衰亡,只有九流十家历经风雨,传承至今,追逐着九鼎传说,屹立在这天地之间。

江河流转,日月交替,在阴晴圆缺中见证苍生浮沉,世道变迁。原本繁荣之极、呈争鸣之态的诸子百家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沦为历史,除了式微已久深居简出的兵家、医家、方技家外,便是只有掌管九州的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等九家,其与隐于民间的小说家并称“九流十家”。

随着时光流逝,不只是在何时,各掌一州的九家之中名家、杂家、阴阳家一统,九州南方三州之地合一,成为九州最为强横的力量,后有式微已久的兵家并入,更是如虎添翼,实力大增。九鼎追逐之中,与三家合为一体的兵家主攻伐,入主中原,所过之处血泊漂橹,哀嚎不息,异于儒墨圣仁之道,被称为“魔”,与神相对。

至此,“魔教”之名,始传于世,与之相对者谓之“正道”。

九鼎汇聚九州气运,自古有云:“得九鼎者得天下。”自古宝物有缘者居之,然君权神授,却事在人为,经过数代人之努力,出没于边荒恶水、悬崖绝壁、江河湖海、生死绝地之中,前后百年,付出难以想象的惨痛代价,魔教终于于三年之前齐聚九鼎,将九州气运尽握手中。

九州气运尽握掌中,翻天覆地只在一念之间,魔教成古今未有之事,魔教之名响彻九州。

九鼎聚,天下惊。

双剑出,万兵鸣!

九鼎合一,气运汹涌,四方云动,汇聚九鼎气运的两大神兵“天命”“问月”自九鼎之中孕育而出,与之同出的还有无上神功“九鼎天下”。除却神兵“问月”清冷如月,携着九州半数气运化作白芒消失天际、了无踪影外,魔教少主惊才绝艳、天纵之资,将其余二者尽数掌握手中。

神兵在握,九州浩土,天下苍生,任由魔教,欺凌荣辱、生杀予夺!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就在魔教尽掌九鼎,将天地气运握在手中的鼎盛时刻,浩劫天降,危机横生。除却亦正亦邪、超然物外的纵横家鬼谷之外,以农家为首,联合儒、墨、道、法四家在魔教九鼎初合根基未稳之际,发动骤然袭击,魔教猝不及防,兵败如山倒,损失惨重,陷入存亡之秋。

一切,不过是短短三天……

只是,短短三天!

魔教教主重伤,少主身殒,九鼎合一孕育而成的神兵失落,神功断绝,魔教顷刻之间遭受难以想象的重创,幸得魔教少主死前拖住正道主力,方得以退守南方三州,蛰伏穷山恶水深处,卧薪尝胆,休养生息,以图卷土重来。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魔教如潮水般退去,一如当年潮水般涌来,正道一番围剿,追击魔教入南方三州深处,奈何南方三州穷山恶水到处皆是高山深谷,悬崖峭壁,魔教在此盘踞千年,根深蒂固势力盘根错节,难以肃清。再加之正道在中原之战中大败魔教时自身损失惨重,农家更是掌门陨落,群龙无首,各家急需整顿图强,不得已退回中原,固守本州,一场浩荡的正魔之战自此暂时告一段落,自此九州大地得以短暂的安宁。

过往是胜利者的历史,失败者没有生存的权利,甚至没有都没有资格让人记起。不过是短短数月,魔教便是淡出了中原,消失在芸芸众生视野之中,只有在夜里止小儿夜啼之际才偶然被平常人家所提起。

世事纷扰,过往一切总是被淹没在时光之中。随着时间流逝,人们早已记不清当年真伪,孰是孰非,世人念念不忘的、追逐的,只有那永恒的,连接着那岁月尽头的九鼎传说,为之竭力,犹如飞蛾扑火,哪怕万劫不复,亦在所不惜。

无论是平常人还是诸子百家,他们似乎都忘记了,在南方三州,还有着曾经极度强大,几乎颠覆九州的魔教还蛰伏在穷山恶水深处的魔教,随时都会反扑而来……

时光如水,不过转瞬即逝,如白驹过隙,匆匆三载眨眼间便是过去了,当今世道魔教退避,正道大昌,鬼谷超然物外,偏居一方。风轻云淡,宁静安然,九州大地祥和之状,世人安居乐业之余歌颂九鼎传说,天地安定、大道永昌,只是又有谁能够在梦醒月落午夜梦回之际,忆起那埋藏在记忆深处,被世人遗忘的爱恨情长?

注:“诸子百家”与史实不符之处,切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