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口才宝典
9251100000094

第94章 口才训练(3)

可以用抽签答问,绕口令接龙,即兴演讲等方法来训练。

各项训练步骤如下:

(1)抽签口答

把讲过的演讲知识,编成一百道问题,让每个学员用抽签方式选一道题。这样既能让他们牢牢掌握住必要的知识,又能训练他们即兴演讲的能力。

(2)绕口令接力

根据口语训练的要求,确定若干段绕口令。除用考核的方法督促学员练习外,也可以让他们轮流上台表演,这样能调动他们练习的积极性。

(3)即兴评议

即兴评议是一项常规的活动,几乎贯穿于训练的始末。它要求学员注意倾听他人讲话,并对所讲的东西进行即使评论和分析。

(4)辩论演讲

它既需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又需要在别人讲话的时候仔细倾听,抓住语句中的纰漏进行反驳。如没有演讲的基本素质,是无法进行的,因此,要把此项训练放在最后进行。

有两点应该明确:第一,练脸皮子、练嘴皮子和练脑瓜子。这在实际运用中是不可分离的,训练时可以循序渐进。第二,训练要求实用性、有效性和现代化。训练要从“实战”出发,建立在实用基础上。不仅要训练演讲者,而且还要提升总体鉴赏、分析的水平。因此需采用多角度、立体式的训练法才能更容易取得成果。尽量采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学员配上扩音装备,给他们进行录音、录像,这样做能收到较好的辅助效果。

训练要从“实战”出发,建立在实用基础上。不仅要训练演讲者,而且还要提升总体鉴赏、分析的水平。

论辩训练的选择

论辩训练是很有特色的,这是由论辩的要求来定的。首先,论辩要求辩手能表达流畅,论辩训练要求对选手的声音、语音、语气等进行训练。

其次,论辩语言简洁明了,论辩训练就要求选手在最短时间内将某个意思表达清楚。再次,论辩中,辩手经常要接别人的“话茬”,即兴发挥,因此要求选手有即兴发挥的能力。

总之,论辩的特点决定了辩手必须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通过训练,辩手可以达到音纯字正、表达流畅、语言简洁,能即兴发挥等目标。

下列就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训练项目:

1.诵读训练

诵读训练法主要是针对辩手的语音、语调、语气等基本功进行训练。所选取的诵读材料一般是议论文,也可用散文、诗歌等感情色彩丰富的材料。用议论文做诵读材料,以说理为主,语言自然平实,对语调的掌握要求很高,要想在论辩时口语表达顺畅,必须以练习诵读议论文开始。散文、诗歌的诵读可以加强辩手控制感情的能力。因为有时论辩陈词时也需要辩手借助感情发挥,借此吸引观众,调节论辩气氛。

在训练辩手诵读时,负责训练的老师应对训练者在咬字、语调问题上的毛病进行纠正。另外,条件允许的话,也可教授一些发音方法。

2.成语接龙训练

这是一种来自于民间的文字游戏,即后面的人用前一个人说的某个成语的尾字作为起首字,再说出一个新的成语,后面的人再用这种方法一个一个地说。成语接龙的目的是培养辩手对所掌握的特殊词的运用能力,也是为了让辩手的口语更丰富。

在诸多的论辩赛中,自由论辩时辩手如果能即兴说出几句成语,就会显得辩手有内涵和学问。如果只会反复使用个别的词,是不可以的。如果就用这个方法来训练,在正式表达时就能更得心应手了,效果自然更好。

3.限时表达训练

前面说过论辩语言应该简洁明了,因此在训练时,也要按此目标来进行。

具体操作方法是:让两个辩手互相问答,提问和回答都只能用一句话,也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这其实相当于自由论辩的模拟训练,只不过省却了双方的陈述。一旦辩手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讲完,就能让他发现自己的问题,同时也得到了积极的锻炼。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语言繁冗是论辩的一大禁忌。在自由论辩时不仅会浪费时间,也容易给对方造成可乘之机,所以要经常进行限时练习。

4.提炼主题训练

论辩要求辩手是有超凡的悟性,即在短时间内整理好自己的语言,同时也组织好反攻。这一系列的过程要求有较高的逻辑性、反应能力,但不可否认,如何抓住对方的纰漏,再正确表达己方观点也是辩手应有的基本能力。提炼主题法即是为此进行的训练。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让辩手轮流读科研性文章,每一段落读完后随机请一位辩手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也可以组织集体观看纪录片、录像片,看完一定段落后,让辩手概括此段到底讲了什么内容。

如此反复的训练后,能使辩手有敏捷的组织反驳能力,更具有攻击性。

5.即兴演讲训

即兴演讲无疑是所有训练项目中水平最高的,它能训练辩手在短时间内语言的组织、表达各方面的能力。论辩队的主攻手——四辩更要进行此项训练。

即兴演讲通常都是命题演讲,题目的随机性越大越好。如随时翻翻汉语词典,找到一个词组就可以当做即兴演讲的题目。让辩手准备二三分钟后就开讲。辩手在语言组织、表达方面的功底如何,一下子就可检验出来。

6.借鉴模仿训练

多多观摩论辩比赛录像,模仿、总结参赛辩手的表达方式,也不失为一个好的训练项目。尽管每个论辩队都有自己的特点,但辩手的表达有时却是可以借鉴的。在比赛前多多观看,多多模仿,也能激发自己的表达能力。

论辩训练方法还有很多,诸如“绕口令”“斗嘴”等等,既可当做常规训练,也可视辩手实际情况来选择。这里需要顺便说一下的是,论辩训练时也要适当注重辩手的外形,培养其良好的表达姿态。

论辩语言简洁明了,论辩训练就要求选手在最短时间内将某个意思表达清楚。再次,论辩中,辩手经常要接别人的“话茬”,即兴发挥,因此要求选手有即兴发挥的能力。

解说训练用处大

解说就是解释和说明,这里指口头性说明文,或者把事先写好的解说词用口语生动地表达出来。在社会生活中,它的使用非常普遍。产品展览、书画展览、标本说明、园林简介、影剧解说、人物介绍等等,都会用到它。人们在各种场合,诸如博物馆、游乐场、工厂、商店、甚至在家中,都可以听到它。

1.知识性

解说所涉及的对象都很广泛,若将其加以概括分类,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实体事物,即具有形象,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或是听得见体会得到的东西。另一类是抽象的非实体事物,例如围棋中的棋道、桥牌的牌理、广播电视里体现的某种社会现象。两类解说的内容、方法不同,但目的和任务全都是向观众或听众传播信息。

2.依附性

只要是解说,就一定要与示现相随、相配合,就是说,被解说的对象,都是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或者出现在听众耳边的事物。解说紧紧依附于示现,产生在观众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之后,它无法独立存在,也不能与解说对象分开。

3.跳跃性

解说只能是一种解惑的行为,只出现在当观众或听众对表现对象看不懂听不懂的时候,因此,解说只能是启发式的点醒,而不用面面俱到地说上一遍。这样,解说就总是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它在上下前后之间都有明显的间歇、停顿。

进行解说,需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说出特点。说出特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客观,二是科学。客观即是说的内容全部来自被解说对象,其中没有解说人的好恶趣味,而且没有虚构加工,好处说好,坏处说坏。

科学即是解说所反映出的客观对象的实际,其形态的、性质的、社会的、时代的、民族的、地方的特点,的的确确是该事物的特别之处,是其本质属性,解说具有不可修正、不可补充的真理性。

第二,说得明晰。解说其实即是口头说明文,将解说对象明明白白地告诉观众或听众,使人一听就懂,不费力就能听明白。

说得明晰要归功于解说有方。解说以说服、叙述、描写为主,有时兼用抒情和议论。具体到实践中,形式各不相同。诸如下定义、做注释、列数据、打比方、举实例、引名言、做对比、讲史实、用描摹等等。

说得明晰又要归功于解说有序。必须把握事物条理,按照其顺序、层次,分清其并列、先后、总分、主次、轻重、大小、隐显等各种关系,有条理地一一道来。

说得明晰还得归功于口语化。解说用语,要充分考虑听的“一次性”,准确显豁、平易通俗、生动活泼、完全口语化,非口语化的语言不用。

第三,适当诗化。好的解说,是要调动观众或听众的情感,引发他们的想象,使他们产生共鸣,在得到知识和信息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好的解说词,语言概括精炼,优美生动。

好的解说,是要调动观众或听众的情感,引发他们的想象,使他们产生共鸣,在得到知识和信息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同步训练难度高

心理学中有定论,口头表达会受到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制约。嘴巴的讲和大脑的想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依存关系。口才的发挥是藏在内部的无声语言(内部语言)向表之于外的有声语言(外部语言)的转化过程;人们考虑问题必须凭借语言的帮助,考虑的内容要通过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否则,谁也不清楚你在思考问题,更不知道你思考的是什么问题。

在通常情况下,心里怎么想的,嘴上就会怎么说。想与说、思维与表达相互之间的交相传递,循环往复,把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以此在社会生活中交流思想,交换意见,交换情报,传递信息。

因为口头表达的随想随说的特点区别于书面表达,所以它特别要求思维的敏捷和灵活,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思维和口语表达的同步练习。以下就有几种同步训练的方法:

1.快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