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口才宝典
9251100000078

第78章 幽默口才(4)

鲁迅先生没有对理发师的势利大肆指责,而是巧施计谋,第一次先付了理发师三倍的钱,使理发师误入圈套。第二次理发师百般殷勤,让其行为矛盾可笑。尤其是鲁迅先生最后的回答,更是妙不可言,其效果比严厉指责更佳。

圈套幽默,有时能让人无理辩三分。

甲为自己挑了一块很大的肉放在碗里,乙看了很不高兴地说:“怎么那么不讲礼貌?”

甲不服气地说:“如果让你先挑呢,你挑哪一块?”

“必然是挑小的。”

“我不正给你留了小的了吗?你还生什么气呢?”

自己本来是处于被动地位的,但甲却巧设圈套,让对方转而被动,自己由被动转为主动。可见,圈套幽默在于胸有成竹,让对方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陷入圈套。

圈套幽默是使对方不知不觉地朝着你设计的方向走,逐渐走进你设下的圈套,从而达到你自己目的的一种幽默艺术。

学学婉曲幽默

婉曲幽默就是巧妙地用含蓄、婉曲的话来暗示一件事情的道理,使人在寻找答案的轻松而又稍有点曲折的思考中体验趣味的一种幽默艺术。

一家刚开业三天的副食品店生意冷清。经理为征求意见,笑容可掬地凑到一位顾客面前:“请问您最喜欢本店哪个柜台?”

顾客回答说:“复秤处。”

从这则幽默我们知道,婉曲幽默必须有豁达诙谐的风度,要能适度抑制自己的态度。在商店经理征求意见时,如果这位顾客直接说,你们商店缺斤少两,我对哪个柜台都不喜欢,也就体现不出幽默之感了。

一个游客来到一栋幽静的别墅度假,问接待处的人:“你们的房租一天多少钱?”

接待处的人回答道:“一层一天五十元、二层一天四十元,三层一天三十元。”

游客摇了摇头,转身便走。

“你不租了吗?”接待处的人忙问,“是不是觉得我们这里不够好?”

“不,”游客回答说,“要是你们的楼房再高几层就好了。”

这个游客不直接说自己租不起好房子,而说希望楼层能再高点,因为楼越高越便宜。这便是婉曲幽默。

有些内容原本并不幽默,但如果多几个层次,来点曲折的表达,幽默的意味也就会出现了。

“警察局吗?赶紧来救救我们吧,我们这里发洪灾啦!”

“是吗,水位现在有多高?”

“已经超过我的脚后跟了,快派人来吧!”

“真是大惊小怪,自己出来吧。”

“警察先生,可我住在三楼啊!”

先让对方产生错觉,然后才道出事件的真情。如果说水已淹到三楼,便平淡无味,婉曲之妙就妙在曲折转换的过程之中。

婉曲幽默颇有韵味。它的味道含蓄久长,让你在细细地回味中觉得妙趣横生,然后破颜为笑。

“法官先生,有人骂我像一头犀牛。我可以控告他吗?”

“当然能,他什么时候骂的你啊?”

“有一年多了。”

“那你早该控告他了。”

“可是,我昨天才第一次看见犀牛呀!”

曲折的层次多了,幽默的味儿也就出现了。表面上似乎没有可笑之处,待仔细回味后,便觉趣味无穷。原先这人听到有人说他像犀牛,还以为别是在赞扬他呢!等见了犀牛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被嘲笑了。然而这个幽默本身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些原委,而是含蕴其中,耐人寻味。

婉曲幽默就是巧妙地用含蓄、婉曲的话来暗示一件事情的道理,使人在寻找答案的轻松而又稍有点曲折的思考中体验趣味的一种幽默艺术。

错释幽默需分清对象

错释幽默就是不去追究某件事的真正原因,而是去寻找不是原因的原因,制造出风马牛不相及、驴头不对马嘴、似是而非、趣味无穷氛围的幽默艺术。

请看“买包子”这两则幽默:

“先生,你们家包子的馅也太小了吧。”

“你应该刚出锅时来买的,那时候大。”

“为什么?”

“热胀冷缩呀。”

职工:“今天馒头为什么如此黑?”

炊事员:“因为夜班做的。”

如果说成人的错释是故意逗趣的话,那么孩子的错释则是自然天真的。

爸爸问:“为什么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儿子回答说:“因为眼睛长在耳朵前面。”

孩子不懂气象知识及物理知识,故而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却用自己的观点回答了问题,无理而妙,这是出于其天真无邪。错释幽默也可以用在比较庄重的场合,让气氛变得轻松,产生戏谑幽默。

教会在做社会调查,调查非教徒不肯入教的原因。其中有个问题是:你为什么不信天主教?

有位家庭妇女寄来了自己的调查表。她的理由是:“身体太胖,不能飞上天堂。”

答案出于奇思妙想,怎能不令人叫好。

如果你会用荒唐的原因去解释某些深奥的道理,你就会说得乐趣无穷:

贝贝:“哥哥,你昨天看的是什么电影?”

哥哥:“《飞往月球》,火箭飞得可高可快了。”

贝贝:“那么火箭为什么能飞那么快呢?”

哥哥:“你没看到火箭飞行时屁股上都会有一团火吗?谁屁股上着了火还不快跑?”

相反,原本很简单的原因,却非要另找一个不是原因的原因来代替,同样也很可笑。

道德课上,老师说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错把他父亲种的一棵樱桃树砍倒后,大胆地向他父亲承认了错误,于是他的父亲没有处罚他。

教师问学生:“谁能告诉我,华盛顿父亲为什么没有惩罚他吗?”

一学生举手回答说:“可能是华盛顿的手里还拿着斧头吧。”

错释幽默就是不去追究某件事的真正原因,而是去寻找不是原因的原因,制造出风马牛不相及、驴头不对马嘴、似是而非、趣味无穷氛围的幽默艺术。

尝试一下自嘲幽默

自嘲幽默是指主动暴露自己的缺点,拉近与他人之间距离的一种幽默艺术。

一位著名的男歌星到一所大学演出,青年学生们都用惊奇的目光看着他。

这位歌星别有风采,他风趣地说:“年青的朋友们,我叫×××,在我小的时候,我妈妈常常说我的歌太难听了,哭比唱好听!于是每当我想唱歌的时候,我就开始哭。可我长大了总不能仍天天哭吧,于是我便唱了。今天面对如此活跃的氛围,我不能哭吧,我想我还是唱一首歌吧,不好大家可以哭,哭好了大家跟我唱。”顿时人群沸腾,掌声一片。

主动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人们会觉得你亲切,这样才能拉近双方的距离。

胡适是很有名气的大学者,一次讲课时,他引用孔子、孟子和孙中山的话,在黑板上写道:“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因为他写的是“胡说”。

胡适只用一个字便活跃了气氛,拉近了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显得更加亲切随和。

一个人自我解嘲,适当地贬低自己,有时反而能表现出自己非凡的气度和超群的智慧。

有一天,苏轼上朝归来,摸着肚子问左右道:“你们说,这里边是什么?”一个说:“那是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另一个说:“都是心机。”苏轼觉得不是那么回事。最后一个对苏轼很了解,说:“一肚子都是不合时宜。”苏轼哈哈大笑。

最后一个的回答,相中了苏轼自我解嘲的要害,使苏轼感受到了一次超越自己忧愁的欣悦。

自嘲幽默是指主动暴露自己的缺点,拉近与他人之间距离的一种幽默艺术。

颠倒幽默需警惕

这种幽默实际上也是一种“逻辑混乱”。例如,相声《当兵》:

甲:“我在想,连长真有功夫,指哪儿打哪儿呀!”

乙:“你行吗?”

甲:“行。我可以打哪儿指哪儿。”

乙:“噢!打哪儿指哪儿呀,那谁不会。”

我们也常常从相声中看到这种颠倒幽默。

最常见的是一位相声演员说了一句很平常的话后,另一位跟着他学讲这句话,可一不小心把话讲岔了,把顺序讲倒了,使词句、语序出现矛盾,便会引起人们的笑声。

威廉姆曾说过,幽默起因于“包含一些矛盾或不协调的两个观点组成的综合体。笑则发生于当一种整体情形导致惊讶、震撼或警告,而同时又导致一种截然相反态度的时候。”

比如上述那个相声《当兵》,连长的“指哪儿打哪儿”与甲的“打哪儿指哪儿”,两句的字和字数一个不差,只不过改变了一下前后顺序,就成了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这两种观点鲜明的对比便造成强烈的反差。

颠倒幽默就是把正确的词句上下前后互换位置,故意制造出矛盾。或者故意打岔,文不对题、词不达意,把人们熟悉的东西岔开打破,使之产生笑料。

慎重使用求职幽默

每个求职者都希望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其实求职并不难,但是要想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却很难。有的求职者在苛刻挑剔的雇主面前或者不知所措,或者心灰意冷。这时,你何不借用幽默的效果呢?

一位具备幽默感的大学毕业生去找工作。他走进一家报馆问总编辑:“你们需要一位优秀编辑吗?”

“不需要。”

“那么记者呢?”

“不需要。”

“印刷工人呢?”

“不,我们现在什么都不缺。”

“你们肯定需要这东西。”这位大学生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精美的牌子,上面写着:“名额已满,暂不雇用”。

总编辑笑着说:“如果可以,请到我们的广告部来。”这位大学生被录用了。

可见幽默在求职中也是关键之一。

主考官问一位想当警察的年轻人:“你如何驱散一群暴动者?”

这个年轻人想了想,回答说:“到时我就开始发动募捐。”

显然,这位年轻人不仅幽默风趣,而且富有创造性。

当雇主问你:“你的自我感觉怎么样?”假如你回答说“良好”就很一般了。但如果你说:“我不觉得自己有多重要,但是我对自己所具有的创造性的成就充满自信。”这种幽默的语言本身就表明你很自信,也容易得到雇主的赞赏从而被录用。

一位苛刻的雇主对前来求职的一位大学生说:“今天面试的题目是想办法让我大吃一惊。”说完,雇主开始看报纸,并用报纸把脸挡住了。

这时,只见求职者二话不说,走上前去,掏出打火机,将雇主手中的报纸点燃。这的确使雇主大吃一惊。

于是,年轻的大学生被录用了,这也是幽默行为的力量。

一位求职的女青年,想应聘糖果店的一个店员职位。在试用期间,店老板问她:“你有没有什么销售秘诀?”

“很简单,”她回答说,“别的店员都是一把舀起一磅多的糖果,然后再拿掉多出来的糖果。而我总是舀取不到一磅的糖果,然后再把糖果加到一磅。”

老板听后,当即宣布:“你的试用期结束了,祝贺你成为正式店员。”

这位求职者运用了幽默技巧,表现出了她走向成功的自我形象,博得了老板的赞赏。

在求职时有时会遇到一些难题,这时,就要用幽默风趣的形式坦然地解决。

刚从大学毕业的一位年轻人,有一次去应征工作,接受一项测验。其中一题是这样问的——“cryogenics”是什么意思时,他苦思冥想。最后,这位大学生写下了他的答案:“这个字的意思是‘我最好到别处去工作’。”

每个求职者都希望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其实求职并不难,但是要想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却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