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口才宝典
9251100000050

第50章 商务语言的学问(1)

开口报价的五大注意事项

1.开盘价应当报得高些

卖方的开盘价必须是“最高的”,这是因为:

(1)开盘价给我方的要价提出一个最高限度。开盘价一旦确定,一般情况下,我们就不能再提出更高的要价了,更不会认为对方会接受更高的价格。

(2)开盘价会影响对方对我方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印象和评价。

(3)开盘价高,可以为以后的洽谈留下充分的余地。因为我们手里拥有一些进行交易的“牌”。

(4)开盘价对最终成交水平具有实质性影响。我们的要求和目标越高,最终收获到的好处就越多。

开盘价要报得高一点,但同时也需要合乎情理,要能讲得通。假如报价过高,讲不出道理,必定会有损谈判过程,对方会感到这是一种冒犯。如果在后来阶段的谈判中,对方提出质问,就可能无言可答。这不仅会使自己丢脸,损失信誉,并且很快还得被迫让步。

另外,报价常涉及一系列内容。每个单项的开盘价,都应当是最高可行价。当我方想方设法谋得利益时,对方必定要迫使我方在一两个项目上做出让步。但只有到了洽谈阶段,我方才知道他们会在哪些项目上强迫我方让步。所以,我们必须在所有项目上都报出高价,以便有足够的余地用来周旋。

2.报价要明确

报价要非常明确,以便对方明确地了解我方的期望。报价时,可采用直观的方法进行报价,例如,在宣读报价表时,用一张纸把数字写下来,并且让对方看见,这样就可以使报价更加明确无误。

此时,提出价格问题时,态度要坚定,就好像没有任何商量余地一样。假如你用“大概”“据说”“大致”这样一些词,对方就会把这当做你的信号,判断出你还可再向下退步。因此,你的开盘报价或向对方提出的要求要坚决而果断,没有保留,毫不犹豫。这样,才能让对方认为我方是诚实而认真的谈判伙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万万不要准备一份具有详细论证的长篇陈述交给对方。这样做,你会在30秒钟之内失去对方对你的注意力。之所以绝对不可这样做,其原因有多种:你给出的信息量太大了,对方不可能瞬间消化掉这么多材料;你没有把这些材料做到符合对方的需求;你不容许对方有所反应;你不可能确保你会使对方同意你的建议;你提出建议就好像在押宝。简而言之,你的对手不可能理解它,他们也不可能同意它,他们会以为你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傻瓜。

3.提一些重大要求时,要给对方一些时间考虑

在你提出的要求比较重大时,一定要给对方留出充裕的时间来习惯它们。人们普遍存在一个知觉问题,那就是人们倾向于只看他们愿意看到的事物,只听他们愿意听到的声音,这个事实是确定无疑的。

为了使认识方面的问题得到解决,作为一个谈判者,有必要放慢某些步骤。你最好安排两次会议来提同一件事情,第一次会议先把你的意图吹一下风,让对方了解一下你的想法;第二次会议再进一步提出你的全部要求。

当你向对方要价时,应该把高价说得看起来并不高,因此,要把它分成多个小股再一一说出来。但是,在你向对方提出各种好处时,要使好处显得特别可观,所以,就要把它合并在一块,一次提出来。某家药品公司向医院推销的药品很昂贵,与他们的竞争对手相比,他们的价格贵得惊人。因此,推销员们向医生询问每一包药可分成多少剂,接着,他们用本公司的产品向医生说明,每一剂药只需花几分钱,这完全就算不上什么。但是,倘若他说每一包花几块钱,这听起来就是一笔巨额的款项了。

还有一些把价格说小的方法。比方说,你可举例等价的花费能买到什么东西,而对方若是不买你的东西则会在价格上有何吃亏。然而,你必须能证实你的要价是公道的,不然,对方可能会怀疑你欺骗他们。向对方报价时,要牢记比你报价高的竞争对手,要毫不心软地引证他们的报价。因为他们的报价高,买主会认为他们货的质量要比你的好些。此刻,你就要向顾客强调你的价钱比竞争对手便宜。

4.先报价可为谈判定下一个标准,但也存在风险

在任何信号中,最强有力的信号是首次报价的高低,因为各方提出的开局要求首先建立了预期值。第一个要求设立了交易的外边界,用谈判术语来说,这代表了双方的对抗形势。

那么,由谁来提出第一个要求呢?开局的人先提的好处在于他可坚持自己的上限。一旦这一上限表明出来,另一方若要保住生意就不能对这一要求多作改动。其实,首个报价为谈判设定了一个标准,最终协议将在此范围内生效,而且首个报价在整个谈判与磋商过程中都会持久起作用,所以,先报价与后报价相比,有更大的影响。不过,先开局也存在风险:很有可能我们要求得不够高,从而造成许多损失。相反,也可能起初的要求高得有些离谱,根本不可能达到。而且,对方可依据我方的报价,对他们自己的想法进行最后的调整。由于对我方的价格起点有所了解,他们便可修改自己的报价,从而获得预期之外的好处。

此外,先报价的另一个不利之处在于,对方会试图在磋商过程中迫使我们按照他们的方向谈下去。换言之,他们会集中力量向我们的报价发起进攻,迫使我们逐渐地降价,却不泄露他们到底想要出多高的价。这时,我们必须果断拒绝。我们可以让他们报价还价,但一定不能使谈判沦为一场围绕我方报价的攻击战。

那么,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报价呢?到底是先报价还是后报价?总而言之,假如我们预计到谈判必然会争论得非常激烈,那么,我们就应先报价来争得更大的影响;而如果我们是按照通常的例行程序进行谈判,那么,先报价与后报价也无一定之规。

5.最后报价不能太匆忙

即将成交时,人的活力和精力都会变得高涨。在这个阶段,双方都要再作最后报价。最终报价具有以下特点:

(1)切忌过于匆忙地报价。不然,会被误以为是另一种让步,对方会企图再得到些东西。

(2)最后让步幅度的大小,必须能够作为预示最后成交的标志。如把143271元的报价仅取整为143200元来终止谈判,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如连忙以140000元结束,这的确是预期的效果,但又显得太慷慨了。但若从143271元降到142000元,则会被对方理解为最终的自然成交价是140000元。因此,你可选择143000元或140000元来作为你的最后报价。

为了使认识方面的问题得到解决,作为一个谈判者,有必要放慢某些步骤。你最好安排两次会议来提同一件事情,第一次会议先把你的意图吹一下风,让对方了解一下你的想法;第二次会议再进一步提出你的全部要求。

如何讨个好价钱

商业交易中的价格问题是相当重要的,价格是由谈判双方历经反复磋商而达成的。通常来说,买卖双方都会采用一定的技巧使自己的愿望最终实现。在平常的交易中,买主往往提出成堆的问题,是为了让卖方降低价格。这些问题有些是真实的,有些则是虚张声势,最终目的是营造讨价还价的机会。买主这种精明、不易上钩的做法是十分常见的。遇到此类情况,卖方可以选择如下这些办法加以应付:

首先,耐心地听对方的话,其中一些虚张声势的问题和要求便渐渐地露出马脚,不攻自破,丧失影响力。

其次,对于实际问题,要直接地跟他谈。若关键问题的内容很广泛,当谈这些内容的时候,那些小问题就可以熟视无睹地一语带过。

再者,向买主提供一个具体且彻底的解决办法,且对于无谓的问题不要浪费时间,应尽量避开那些与此无关的问题,千万不能责怪对方。

此外,观其行、听其言、察其意在商业谈判中也是很重要的。商业人员的心理活动往往会自然地流露出来,因此,善于观摩对方的言行、神态举止,就能防止买卖过程中的盲目性,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对对方的需求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

当买卖双方最终达成协议,换言之是在价格问题上双方达成了一致以后,在实际交易中也仍会出现出尔反尔、给对方出难题的情况,试图这样做来逼对方再作让步。在商业交易中这种行为是十分不道德的。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可采取下面的对策:

第一,请别人替你主持公道,要求对方交出一笔押金或提供公证人。

第二,合同中要明确违约的罚金,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不能以口头上的应允和承诺作为交易的最终成果,交易的最终达成体现在有文字的相关合同或协议上,需要时可以到国家公证部门办理相关的公证手续。

不能以口头上的应允和承诺作为交易的最终成果,交易的最终达成体现在有文字的相关合同或协议上,需要时可以到国家公证部门办理相关的公证手续。

要学会“识货”和“比货”

有些人把商务交际概括为一种讨价还价的过程,这原本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商务交际的核心是买卖关系,人们最终会从买卖的差价中赢利,因此,讨价还价是最主要的方面。但是,只是讨价还价还不够,还要盯着市场中的各种关系,学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在竞争中获胜。

因此,商务交际中不仅要“识货”,并且要学会“货比货”,要用“货比货”的形式去争取主动。首先,“识货”是首要的一步。这就是要掌握产品的性质和性能,了解产品质量满足哪些需求和指标才能成为好货和抢手货,这是一个商人的基础常识。第二步是“货比货”,就是看清市场行情和竞争情况,熟悉哪些货具备什么优点,这要花费一些工夫方能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