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9250600000009

第9章 早年的经历和政治生涯(3)

1948年8月,承认自己曾是前美共情报人员的惠特克·钱伯斯到非美活动委员会作证,指控希斯是战前美国共产党在华盛顿的机构的成员,并且在1938年时曾经向他传递过国务院的秘密文件。希斯否定了钱伯斯的指控,并断然否认他与钱伯斯相识。但负责此案的尼克松却紧追不舍,他知道要证明希斯是否是共产党人,实际上很难办到,但是,只要能证明希斯与钱伯斯相识,就能定希斯的伪证罪,从而达到借此案子为自己赢得好处的目的。尼克松对此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结果,1948年12月15日,希斯以伪誓罪被判处入狱五年。希斯案件之后,尼克松完全树立起了反共斗士的形象,他的名气也更大了。

与此同时,作为新选入的众议员,尼克松也发表了不少反共产主义的言论。例如,在国会讨论《颠覆活动控制法案》时,尼克松故意夸大共产主义的威胁,他说:那些“处于外国势力控制和统治之下”的美国的敌人,正试图“在美国建立起一个集权的独裁政权”,这些人就是法西斯分子、纳粹分子和共产党人。他还说,在美国确实存在共产主义的威胁,“一股危险的势力”威胁着美国的未来,“精心组织的企图”正在“致力于在这个国家建立共产主义的方法、政策和政治意识形态”。他说他要尽力挖出那些企图“毁灭我们的一切———我们的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和商业自由”的共产党人。他斥责有组织的共产主义使用包括“欺诈、阴谋、混乱宣传和革命”的种种方式,企图用和平的或者暴力的手段推翻民主政权。因此,他要求受到外国控制的共产党提供组织名称和成员情况,并到司法部登记,使公众能够知道谁是共产党,以便于对他们进行限制。他还质问:“为什么我们在欧洲花了数十亿美元用于抵制共产主义,反而在国内无所作为?”①尼克松为此与众议员卡尔·蒙特联名提出了非美活动委员会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反共提案———《蒙特—尼克松法案》,它规定所有的美国共产党员必须向政府履行登记手续,禁止共产党员在联邦政府机构中担任任何职务,不准给共产党员颁发出国护照等。1948年5月19日,众议院以319票对58票通过了这个法案,但在参议院遭到搁置,直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参、众两院把这个法案的主要内容合并到由参议员帕特·麦卡伦和众议员伍德提出并获国会通过的另一部反共法案即《麦卡伦法》中。

①C0n ressi0nal Rec0rd,80th Congress. 1st Session,1948,pp.6104 -6105.

当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时,尼克松与道格拉斯夫人竞选参议员的活动正在激烈进行。尼克松以众议员的身份,与其他共和党议员一道,指责杜鲁门—艾奇逊的欧洲优先政策导致了这场战争。尽管尼克松也赞扬杜鲁门政府对朝鲜战争做出了“快速”和“积极”的反应,但他要求国务卿艾奇逊辞职,理由是艾奇逊对将朝鲜剔除出美国在亚洲的保护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说如果没有杜鲁门政府出卖中国的政策,将不会有朝鲜的战争,也不会有国内共产主义势力的发展。他说,杜鲁门政府撤销对蒋介石政权的援助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的确走向了共产主义”。如果杜鲁门政府继续支持蒋介石,后者“可能还在中国大陆与共产党作战,导致6万人员伤亡的朝鲜战争则不会发生”①。

战争期间,尼克松鼓吹要取得完全彻底的胜利,就要采取麦克阿瑟的主张。1951年4月,当麦克阿瑟希望将战争扩大到中国的领土上,而杜鲁门担心事态恶化,希望这是一场有限的战争并将麦克阿瑟调回国时,尼克松是为麦克阿瑟鸣不平的人之一。他声称收到500多份抗议电报,并急急忙忙地赶到国会,加入到为麦克阿瑟“伸冤”的共和党议员中。尼克松在国会的发言中说,他相信80%的美国人民“是站在麦克阿瑟将军一边,而不是站在艾奇逊先生一边的”,而艾奇逊反而得到杜鲁门总统的支持。言下之意,杜鲁门政府已经失去了民心②。尼克松还说杜鲁门召回麦克阿瑟的决定是一种“姑息”政策,他促请政府考虑实施与中国全面开战的计划。他还提出了一项要求杜鲁门总统恢复麦克阿瑟职务的参议院议案,不过,这项议案未能获得通过。

①C0n ressi0nal Rec0rd,Senate,82nd Congress,1st Session,April 11,1951,Vol. 97,p.3652.

②C0n ressi0nal Rec0rd,Senate,82nd Congress,1st Session,April 11,1951,Vol. 97,p. 3649.

在朝鲜战争的问题上,尼克松发表了不少危言耸听的讲话,例如他说:如果这个国家今天有什么人会对总统的行动感到高兴的话,那就是共产党及其扈从,因为杜鲁门给了他们想要的东西———“麦克阿瑟的头皮”———作为战利品。尼克松还强调艾奇逊要对过去五年里美国在远东政策上的失败负责。他重申美国国务院最大的失策就是他们“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这个结论认定中国共产党人不同于其他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人是土地革命者和自由主义者”,可是,结果是严重的,一方面,中国落入了共产主义之手,另一方面,朝鲜战争爆发了。而对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尼克松的逻辑是:如果中国没有共产化,朝鲜战争就不会发生,因为如果朝鲜在北方没有一个友好的邻邦,是不敢贸然向南部进犯的;但由于中国的共产化,朝鲜战争不可避免。总之,尼克松相信美国决策人最基本的错误就是没有认清中国共产党的实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阻止它的胜利。而当朝鲜战争已经发生了,尼克松的质问“难道我们还要坚持这个错误吗”更显得咄咄逼人。

1951年4月11日,尼克松又在参议院发言,说政府采取的政策是“无耻的”姑息政策,放弃台湾已是明证。而一旦台湾和朝鲜失去了,日本也难保,整个亚洲将崩溃,其结果只能是更大的战争。尼克松再次搬出麦克阿瑟的论调,即在朝鲜战争的问题上,必须争取军事上和外交上的胜利。他说麦克阿瑟的建议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立即停止对中国的一切贸易;二是越过鸭绿江轰炸中国的基地;三是争取更多国家的支持;四是调动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和在中国大陆的“游击队”配合作战。他特别强调最后一点,还提出向联合国要求采取以上措施,并由联合国宣布中国是“侵略者”①。他的此类言论在《国会记录》中还有不少。

①C0n ressi0nal Rec0rd,Senate,82nd Congress,1st Session,April 11,1951,Vol. 97,pp.3652 -3655.

几天以后,尼克松又呼吁进行“无限制”的战争,提出动用海军和空军代替地面部队作战,因为中国军队有可能在地面作战中取得优势,而在海、空战中则无能为力。他还说,在战争初期美国就应该采用战略和战术轰炸,如果是那样做了的话,中国军队就没有机会参战,而美国军队可能已经取得了对朝鲜人的巨大胜利,如果中国军队没有介入的话,朝鲜战争可能已经结束了。但是,现在美国军队还不能赢得军事上的胜利,究其根本,就是由于他们不被允许实行战略轰炸和使用海军力量①。

1951年4月底,杜鲁门政府开始寻求停火与和谈的可能性,这种没有胜利的和平是尼克松不能接受的。5月1日,尼克松声称,“我相信结束战争的方法不是90天的‘和谈’,而是军事胜利以及断绝中国所有还在进行的对外贸易,实行经济封锁,除此之外,并无‘政治的’解决方案”②。5月初,尼克松又向国会介绍了一篇由《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0 Chr0nicle)编辑保罗. C.史密斯撰写的《朝鲜之路非和平之路》的文章,文章的要点是,朝鲜战争的这种解决,不能保证亚洲问题的解决,也肯定不能保障世界的和平与和解。共产党人现在已经控制了中国,他们会进一步巩固其地位,俄国人也会因此很容易支持它的卫星国按照克里姆林宫的旨意和计划行事③。总而言之,攻击杜鲁门政府和号召与共产主义决战是尼克松在国会里做得最多的两件事情。

50年代,印度支那形势和台湾海峡危机是中美关系中的两个大问题。尼克松也对这些问题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越南、柬埔寨和老挝本是三个独立的亚洲小国,自1884年起,相继沦为法国的殖民地,1887年,法国建立印度支那联邦,进行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1年,日本侵入法属印度支那,进而完全排除了法国的势力,夺得整个印度支那。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由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领导人民举行了“八月革命”,夺取了政权。9月2日,宣布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但在1946年2月,法国军队侵占越南的一些重要城市,并重新占领老挝和柬埔寨,企图卷土重来,恢复其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1946年12月,法军进攻河内,越南人民随即展开了大规模的抗法战争,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得到了中国的大力支持。

①C0n ressi0nal Rec0rd,Senate,82nd Congress,1st Session,April 11,1951,Vol. 97,pp. 4474 -4475.

②Ambrose,Nix0n,Vol.1,p. 243.

③C0n ressi0nal Rec0rd,Senate,82nd Congress,1st Session,April 11,1951,Vol. 97,Appendix,p. A4884.

法国为恢复其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收效甚微,越南的大部分国土处于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控制之下。1954年3月,法国殖民军在奠边府大败,法国政府请求美国出力救援。美国从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需要出发,把印度支那的冲突看成是东西方对抗的一部分,因而认为美国应该支持法国,打赢侵越战争。但是,对于美国是否应该干预印度支那事务,干预符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值不值得冒与支持越南的中国对抗而使战争扩大的风险,华盛顿一直有争论,持不同看法的人,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派。“鹰派”要求美国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抵抗共产主义的进一步扩张,而“鸽派”认为美国不应该干预印度支那事务。尼克松是在公开场合支持“鹰派”观点的人物之一。

①Congressional Quarterly,China and U. S. Far East P0licy,1945 -1966(Washington,D. C.:Congressional Quarterly,1967),p.68.

1954年4月16日,尼克松在美国新闻记者协会大会上声称:如果共产主义对印度支那的控制是惟一的可能,那么,美国应该直接派兵到那里去,因为美国不能允许“在东南亚的进一步退让”。他的这番言辞引起国会和公众哗然,以致三天后杜勒斯不得不出面澄清,说美国直接出兵印度支那是“不可能的”,尼克松的言论“只是一种假设而已”①。1954年12月23日,尼克松又在一次全国性的广播演说中抨击“共产主义在朝鲜发动了战争,现在又在印度支那和马来亚进行战争。他们在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鼓动革命。......如果他们夺取了这个地区......世界权力的平衡将偏向他们一边,自由世界最终将被迫卑躬屈膝”,这是因为如果印度支那陷落了,下一个将是泰国,然后是马来亚、印度尼西亚,最后是日本。他的这番言论显然是多米诺骨牌理论的逻辑。而且,尼克松还宣称,这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是必须面对的,谈判是徒劳的,因为,如果试图在谈判桌上以妥协而求达成协议,机会就会丧失。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且,事到如今,“中国已是亚洲所有麻烦的根本原因”①。尼克松的言论充分显示出他维护自己反共斗士形象的用意,而实际上,虽然艾森豪威尔及其智囊都认为中国是亚洲事务中最棘手的问题,强调印度支那在战略上对东南亚安全有重要意义,但并不希望卷入与中国之间的纠葛,更“不愿在朝鲜战争刚刚结束之后冒与中国发生冲突的风险”②。显然,反共产主义是尼克松早年政治生涯中的基本立场,这种立场自然也反映到他的对华政策上。

三、亲蒋反华的立场

基于反共产主义的声誉,尼克松在进入美国国会之后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攻击杜鲁门政府,包括它的对华政策。而在其国会生涯和副总统职位期间,尼克松在中国问题上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攻击杜鲁门政府和支持“院外援华集团”为标志的“亲蒋”,二是以号召在朝鲜战争和台湾海峡危机中与共产主义决战为表现的“反华”。在很大程度上,亲蒋反华只是尼克松的一种政治姿态,是为共和党和他自己的政治需要服务的。

①Ambrose,Nix0n,Vol.1,p. 327.

②Marc S. Gallicchio,“The Best Defense Is a Good Offense: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Strategy in East Asia,1953 - 1960”,and Waldo Heinrichs,“Eisenhower and SinoAmerican Confrontation”,in Warren I. Cohen and Akira Iriye,ed.,The Great P0wers in East Asia,1953 -1960(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0),pp. 65 -67,p. 92;关于尼克松的对越南政策,参见Jeffrey Kimball,Nix0n"s Vietnam War(Lawrence,Kan.: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