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漫谈
9220700000002

第2章 时代的使命(代序)

电视文化是20世纪迅速崛起的文化景观。有人说它是“第二个上帝”,几乎每一个地球人都离不开它。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电视与人们生活的紧密关系毋庸置疑。有人说它是魔方,把煽情的狂欢和夸大的灾难不可思议地组合在一起,使我们从中得到了抚慰,也受到了诱惑。也有人总结说:对老年人,电视是生活的伴侣;对青年人,电视是生活的向导;对儿童,电视是生活的娱乐城。

电视本身是一种文化,同时它又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和传播着其他各种文化。在众多媒体中,凭借声像兼备的绝对优势,电视后来而居上,造就了现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电视文化。电视文化有着双重的品格:电视新闻信息和电视文艺,这里我们主要谈的是后者。电视剧是广义上的电视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文学、艺术和文艺演出作为创作原始素材及基本构成元素,运用视听语言创作完成的电视艺术作品。江泽民对文艺的时代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鲁迅称文化为“民族魂”,说它一旦与时代的洪流相融合,便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有力地推动与激励人民群众为争取祖国民族的解放而英勇无畏地前行。中国电视文化作为一种现代意识形态,中国电视艺术作为一种现代主流艺术样式,应该体现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时代的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亲仁爱礼,是中国文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这种亦刚亦柔、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历万劫而长存。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视文化应该追求的。

由此看来,电视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它是大众的、通俗的,怎么好玩怎么做。作为时代主流文化的电视,它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我国还处在致力于改革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对于发达国家,我们的经济还很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高。而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并日益同国际“接轨”的电视文化却显得那么具有表现力,那么丰富多彩,又那么随心所欲,光怪陆离。难怪有人戏称:我国大众传媒已超前实现了“四化”———简单化、平面化、港台化、游戏化。这值得我们深思。

我国有着勤劳俭朴的优良传统和淳朴诚实的民风,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造就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可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现代社会已经笼罩着一股“浮躁、庸惰”的风气。这种风气在电视荧屏上时有显现。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电视文化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强有力的功能和作用,不鄙薄我国电视文化发展的斐然成绩,但同时也不应无视电视文化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如果耐心地把几十个频道浏览一遍,就会遗憾地发现,反映普通劳动者特别是我国最大群体———农民的电视剧尤嫌太少,相当数量的电视剧是古装戏、打斗片和帝王宫廷片。一些电视剧都在有意无意地贩卖着陈腐不堪的侠客风范、黩武思想和帝王威仪,津津乐道的不过是奴婢意识、狎妓心态。另有一类所谓的现代言情片,热衷于讲述现代富商巨贾、达官显贵的故事,为大众营造了一个借以暗羡的虚幻世界,同时也强化着一些拜金思想、媚权意识。因此,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抗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大众媒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闭关自守、闭门造车只会导致落后,而与世界接轨则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不同文化的冲突。这样就存在着如何正确处理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关系问题。毛泽东提出要“批判地继承”这一观点在现在仍具有指导意义。

在全球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和卫星电视为标志,国界已变得日益模糊。发展中国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面临着文化融合的考验。目前,针对中国和亚太地区开办的华语国际卫星电视频道已多达30多个。而这正是西方传媒巨头虎视中国和亚洲电视市场,进行文化传输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去抵御文化帝国主义的入侵,就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世纪难题。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已经谈到:“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不可缺少的一支军队。”1942年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51年文艺界的整风学习运动,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提出......回顾历史,每一阶段都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而这些作品对推动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对外的大门已经完全敞开,我们迫切需要这些“民族精神的火炬”来照亮前进的道路,需要吹响“人民奋进的号角”来迎接世界的挑战。

这就要求电视人不仅要掌握电视传播规律、传播技术和艺术,而且要具备深厚的思想、文化和理论素养。尤其是那些居于决策层的电视人,更要有文化责任感。电视同仁曾有“弱智的中国电视”的观点,这话虽有偏颇,但至少也反映了我们的某些电视媒体缺乏主体意识,缺乏文化传承和文化塑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观众不能通过电视获得应有的符合时代需要的文化营养、文化精髓,不能感受到作为创作主体的电视人的强健精神、深刻思想、非凡智慧以及精湛的传播技艺,那么,这一最先进的媒体就丧失了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神圣职能。

总之,电视是社会文化尤其是大众文化的重要塑造者,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愈益加深。我们要在充分尊重电视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这一媒体优势,与时俱进,努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王学民

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