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全书
921400000134

第134章 笑对死亡 (4)

“我……”姑娘忸忸怩怩地说,“我想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宿。”东、西两家知道这件事后,见此女如此贪婪无礼,很快都撤了聘礼。在现实生活中,岂有两全其美之事。根据身边的环境和自己的条件,实际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才是正道。不脚踏实地,不切实际地作出选择和行动,再美妙的愿望与追求,最终将一无所获。杀了陈佗有一个人想拜见县官求个差事。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县官手下的人,打听县官的爱好。他向县官的随从问道:“不知县令大人平时都有什么爱好?”“县令无事的时候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随从告诉他说。这个人把县令的爱好记在心里,胸有成竹地去见县官。县官问他:“你平时都读些什么书?”“别的书我都不爱看,一心专攻《公羊传》。”他连忙讨好地回答说。县官接着问他:“那么我问你,是谁杀了陈佗呢?”这个人其实根本就没读过《公羊传》,不知陈佗是书中人物。他琢磨了半天,以为县官问的是本县发生的一起命案,于是吞吞吐吐地回答:“我平生确实不曾杀过人,对于陈佗被杀之事更是一无所知。”县官一听,知道这家伙并没有读过《公羊传》,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

县官便故意戏弄他说:“既然陈佗不是你杀的,那么你说说,陈佗到底是谁杀的呢?”这人见县官还在往下追问,更加惶恐不安起来,吓得狼狈不堪地跑出去了,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别人见他这副模样,问他怎么回事。“我刚才见到县官,他向我追问一桩杀人案,我再也不敢来了。等这桩案子搞清楚后,我再来吧。”他边跑边大声说。不懂装懂,弄虚作假,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自取其辱,贻笑大方。即便是讨好他人,投其所好,也要对“其所好”有所了解之后,才能有物可投啊。与子父子俩,性格刚烈,不肯让人。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儿子进城买肉。儿子买好肉,提着将要出城门,正巧一个人迎面走来,两人不肯相让,横眉竖眼,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父亲见儿子这么长时间也没回来,就去寻找,看到这种情景,就对儿子说:“你暂且带着肉回去陪客人饮酒,由我跟他对站着,看谁站得过谁!” 这故事看似一个笑话,生活中却屡见不鲜。人与人之间,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相互宽容、谅解,化干戈为玉帛,不仅容易解决问题,还可争取办事的时间。像故事中的父与子,岂能成事。宗棠下棋清朝名臣左宗棠喜欢下棋,而且棋艺高超,少有敌手。

有一次他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一个老人摆棋阵,并且在招牌上写着“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觉得老人太过狂妄,立刻前去挑战,没有想到老人不堪一击,连连败北。左宗棠扬扬得意,命他把那块招牌拆了,不要再丢人现眼。当左宗棠从新疆平乱回来时,见老人居然还把牌子悬在那里,他很不高兴,又去和老人下棋,但是这次竟然三战三败,被打得落花流水。第二天再去,仍然惨遭败北,他很惊讶老人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棋艺能进步如此的快?老人笑着回答:“上次你虽然微服出巡,但我一看就知道你是左公,而且即将出征,所以让你赢,好使你有信心立大功。如今已凯旋归来,应该戒骄戒躁,我就不再客气了。”左宗棠听了心服口服。当自己做事情一帆风顺的时候,自己应当想到,其中很可能还有他人在暗中相助,所以位高者更应谦虚谨慎,不可太得意忘形,也不可忘了他人的功劳。狐狸与猎人一只狐狸被猎人追赶,它看到樵夫便赶紧向他求救。樵夫让它躲在自己的小茅屋里。不久猎人追到,问樵夫有没有看到一只狐狸经过。樵夫口头上虽然说没有看到,但手却指向狐狸躲藏的地方。可是猎人没有看到樵夫的手势就离开了。狐狸看到猎人走了立刻跑出来,没有向樵夫道谢就要离开。

樵夫责备它不知感恩,狐狸回答说:“如果你表里如一,我就会向你道谢了。”言行不一致,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两面人,是不值得交往的,因为在他们那里找不到真诚。水平低者出使下国晏婴出使楚国,楚王见他身材矮小,想羞辱他,便问道:“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婴答道:“我的故国齐都,名唤临淄,说大,确实不大,只有几百闾(古代二十五户为一闾)人家,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把袖子甩开,能盖住偌大的太阳!如果每个人挥一把汗水,无异于一场大雨!国都的大路上,人如潮涌,摩肩接踵,怎能说没有人呢?”楚王接过晏婴的话茬,冷嘲道:“齐国既然人多势众,为什么选派你出使我国呢?”晏婴接着楚王的话音说:“是的,诚如您所说,齐国派出使者,是经过慎重考虑和选择的。高水平的,出使上等国家;低水平的,出使下等国家。我晏婴水平低下,不消说,就出使到贵国来了。”楚王一惊,知道晏婴绝非等闲之辈,随之命人以上宾之礼招待晏婴。存心羞辱别人的人,终会自取其辱。一个存心不良的人,已经失去拥有良好东西的机会。到小镇来的人老人和小孙女静静地坐在一个小镇郊外的马路边。

一位陌生人开车来到这个小镇,看到老人,停下车打开车门,向老人问道:“老先生,请问这个城镇叫什么名字?住在这里的人属于哪类人?我正在寻找新的居住地!”老人抬头看了一眼陌生人,回答说:“你能告诉我,你原来居住的那个小镇上的人是什么样的吗?”陌生人说:“他们都是一些毫无礼貌、自私自利的人。住在那里简直无法忍受,根本无快乐可言,这正是我想搬离的原因。”听了这话后,老人说:“先生,恐怕你又要失望了,这个镇上的人和他们完全一样。”陌生人怏怏地开车离开了。过了一段时间,另外一位陌生人来到镇上,向老人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住在这里的是哪一种人呢?”老人用同样的问题来反问他:“你现在居住的镇上的人怎么样?”陌生人回答:“哦!住在那里的人非常友好,非常善良。

我和家人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是,我因为职业的原因不得不离开那里,希望找到一个和以前一样好的小镇。”老人说:“你很幸运,年轻人,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跟你们那里完全一样的人,你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陌生人走后,老人的小孙女不解地问老人道:“爷爷,为什么两个人问的问题一样,而你的回答却截然相反呢?”老人笑道:“那是因为,一个人心里装着什么,眼睛看到的便是什么啊!”一个人心里装着什么,眼睛看到的便是什么。如果一个人觉得他所居住的整个小镇上的人们都是一些毫无礼貌、自私自利的人,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他自己的心胸、修养、道德等也好不到哪里去。轻易把鱼翻面阿猎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天,有个客人到他家,饭桌上招待客人的鱼香,令他垂涎不已。

阿猎当时才六岁,还不懂得掩饰自己,他吵着要吃鱼,母亲答应了,但是有个条件:等客人吃饱后方可上桌。阿猎不听:“等客人吃饱了,鱼不就被吃光了吗?!”母亲答道:“知礼的客人绝对不会将鱼翻过面来吃的,另外一面一定还是好好的。不信你去窗边看看……”阿猎来到窗边,踮着脚尖往里看,眼睛盯着桌上的那条鱼。忽然间,客人用筷子把鱼翻了个身……阿猎失望地回到厨房,扑进母亲怀里大哭起来。母亲也哭了,她不知如何安抚阿猎的心。几十年过去了,生活水平提高了,阿猎也成了一名经理。但在所有的应酬宴请中,每当有鱼上桌时,阿猎就会回忆起儿时那忧伤的一幕。每次,他总是不轻易把鱼翻面,因为他永远记住了母亲的那句话:知礼的客人,是不会把一条鱼全吃光的。不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他人的利益需求。不管是在外做客,还是做别的什么,我们都要细心留意,不要只顾自己的享受,而忘了他人的利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