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905500000051

第51章 不要随意许诺 (2)

我一位朋友就是这样,非常羡慕我能把周周教育得这么好,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周周这么能干。她的孩子叫星星,比周周小1个月。据我观察,这个孩子其实有很多优点。那是在一次聚会上,我第一次看见星星。我们一大群人在公园烧烤,公园里大约有几十张烧烤台,前来烧烤的人们几乎占满了这些台子。我们这一群人分了3个台子。星星从另一个台子上拿来2个橘子,一个给自己,另一个给了周周。别看这只是一件小事,对于一个3岁的孩子来说,是很了不起的。首先,星星没有要爸爸妈妈帮他去拿橘子,而是自己去拿,到一个陌生的人群中能尽快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是一种能力;其次,星星不仅给自己拿了橘子,还不忘记给周周拿一个(这是星星和周周第一次见面,应该说是新朋友),这说明星星乐于助人,并且能主动和同伴交往。

像星星父母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视而不见,不是他们不想去发现,而是他们不会观察孩子,发现不了。而有的家长则是性格所致,对孩子的要求很高,很苛刻,不允许孩子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我认识的一个家长,每次见到我就向我抱怨,说孩子没有主见、不懂得坚持、叛逆等,总之浑身都是缺点。孩子一点都不听话,处处和他们作对。其实这个孩子活泼开朗、讲理、友善,有很多优点。我把孩子的优点一条条给她列出来,她却并不认同,不以为然。她对孩子要求很严厉,从来不允许孩子犯错,如果孩子稍有失误,她会很严厉地责备孩子,把孩子否定得一无是处,后来孩子真的越来越逆反、越来越不听话了。

没有人喜欢被否定,孩子也是如此。试想,当我们在单位上班,若主管总是看到我们不足的地方,经常挂在口头,指指点点,对我们的成绩却视若无睹,我们将会是怎样的感受?我们会积极工作还是消极怠工?我们会不会觉得郁闷?我们会发自内心地服从这位主管,还是憋足劲找机会逃离这个地方,谋个更好的职位?答案不言而喻。

要让孩子的优点越来越多,最好的办法就是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给予肯定。但是注意,不是“夸奖”,而是“肯定”。“夸奖”是对孩子的评价,夸得太多对孩子有负面影响,这一点前面说过;“肯定”不是对孩子的评价,是表示你看到了孩子的优点或者做出的成绩,你客观地描述事实即可,不需加上你的评价。没有哪个孩子是不喜欢肯定的,一个孩子面对肯定,会越来越有信心,发展得越来越好;如果面对否定和指责,就会沮丧和挫败,甚至破罐子破摔。

有的家长可能会有疑问,我的孩子可真的是有缺点呀,难道也要忽略吗?是的,要忽略。很多家长想改变孩子的缺点,做法是不断地提醒。谁知越提醒越糟糕,缺点不但没改掉,反而越来越明显,家长困惑不解。其实道理很简单,每一次对缺点的提醒都是一次强化,等于你在告诉他“你有这个缺点”,孩子又怎么不会牢牢记住自己的这个缺点呢?

有一句话说得好:“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把这句话改成:孩子身上不缺少优点,而是我们缺少发现优点的眼睛。愿天下的父母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忽略孩子的优点。

重点提示: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身上一定有缺点也有优点,一些家长看到的是孩子的缺点,很多家长想改变孩子的缺点,做法是不断地提醒,结果越提醒缺点越明显;有些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孩子的优点会越来越多,进步会越来越大。

对孩子的缺点,应该忽视;对孩子的优点,应该给予肯定。

一个三岁多的女孩喜欢把脚踩在椅面上,妈妈在旁边提醒,“宝贝,把脚放下去。”女孩把脚放下。没过多久,女孩又把脚踩上去,妈妈又提醒,“宝贝,不能把脚放在椅子上,妈妈说过多少次了,鞋子太脏,待会儿椅子不能坐了。”女孩条件反射似的又把脚放下,可没过多久,女孩的脚又踩上椅面了……

有个5岁男孩胆子较小,不敢冒险,不敢玩游乐场的任何一种游乐玩具。妈妈觉得这样不像个男孩,男孩就应该敢于冒险,敢于挑战。某日,一家三口到公园玩,妈妈鼓励男孩去玩公园的游乐玩具,男孩不敢。妈妈再鼓励,说:“你是一个男子汉,要勇于冒险,你看人家小女孩都敢玩,要不,爸爸妈妈陪你一起玩?”男孩还是没能鼓起勇气,妈妈失去耐心,强行让孩子玩了一次。男孩在痛苦中玩了一次,后来更加不敢玩大型玩具了……

以上是两位妈妈“纠正”孩子缺点的两幕情景,妈妈们的道理都没错,可是教育效果却很糟糕:女孩照样踩椅面,甚至踩得更频繁;男孩照样胆小,甚至比以前更加不敢冒险。为何给孩子说理却说不通呢?面对孩子的缺点或不良习惯,我们该怎么办?

说教是最没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成人喋喋不休的说教让孩子感到反感,要么孩子会公然作对,对大人的说教不理不睬;要么是表面服从,内心却很抗拒,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说教无效的原因。对孩子的“缺点”或“不良习惯”,一次次的说教实际是在提醒孩子:你胆小,你踩椅面。这样反而会强化孩子的行为。

好的、有效的教育是不露痕迹、“润物细无声”的。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也是一个胆小被动孩子的转变。这位妈妈是大学老师,2009年12月给我发来一封名为“令人担忧的图图”的邮件:

“我女儿图图2岁10个月,胆子比较小,有点偏内向型。对不熟悉的人和环境,开始表现得比较羞怯,玩上半天才会熟识起来。比如说,这个周末带她去儿童乐园,里面的小朋友很多,其实她很喜欢里面的东西,但就是有点怕,不敢去玩。等过了半天,兴头才表现出来。这个时候要有大人陪着。如果有别的小朋友来玩,她就会主动跑到家长身边。平时,在小区坐滑梯也是这样,如果有很多小朋友在玩,她就不愿意上去滑,不会和别人争抢。

“图图在幼儿园并不开心,老师说她在幼儿园一直不太吭声,也不主动去和小朋友玩,也不喜欢幼儿园的玩具。和一两个小孩子玩的时候,挺好的,就是集体活动不太乐意(我估计她很想参加,但是不敢参加,或者不知道怎么参加)。图图语言表达能力不错的,但就是不太爱说话,只有老师问她的时候,她才说。”

在跟图图妈的沟通中,我了解到,孩子是不惹事的类型,他们对孩子保护得比较多,遇到孩子和同伴发生冲突会立即介入。而幼儿园老师由于害怕孩子被抓伤对家长不好交代,也是一发生冲突就立即介入,所以孩子几乎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孩子的玩具被抢,因为拉不下面子去说别人,图图妈的做法是让孩子谦让,这种“不公正”的做法让孩子觉得委屈和受伤害,因而变得更加退缩。

我建议图图妈给孩子创造真实的社交圈子,大人少介入,相信孩子有自己解决的能力。小朋友抢孩子的玩具时,要鼓励孩子想办法拿回来,不要顾及面子,维护规则的公平最重要。同时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胆小”之类的字眼,也不要急于让孩子主动和别人交往,以免给孩子压力。细心观察孩子,发现孩子“胆大”的行为时及时肯定。

1个月后,我看到了图图妈的反馈:“今天带图图去玩,3个小朋友一起在玩滑梯,图图表现很好。当前面的小朋友准备躺在滑梯上睡觉时,图图有些着急,但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向妈妈求助或者自动退下来,而是在那里跺脚,以提醒她的小同学(同一个托班的孩子)。一会儿,在孩子奶奶的招呼下,那孩子自己滑下来了,图图也很顺利地滑了下来。这点变化,给我带来些惊喜,图图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的方式,变得大胆些了。但这却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有时候我会失去耐心,告诉她‘应该自己去做!应该和人家打招呼’……但效果并不好。也许,家长可以做的是相信孩子,并给予更多的交往机会,关注她好的一面,忽略她弱的一面。时时提醒孩子‘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等于在暗示孩子‘你这样不行,那样不好’,这是在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往往孩子就会成为自己所说的那个样子,我还是要多培养自己的耐心,耐心!欲速则不达!”

图图妈真是一个有悟性的妈妈,她意识到了必须“关注其好的一面,忽略其弱的一面”,这样好的一面被强化,好的一面的“面积”便会越来越大,覆盖掉弱的一面。反之,如果时时提醒孩子“你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弱(坏)的一面被强化,弱(坏)的一面的“面积”会越来越大,覆盖掉好的一面。家长们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当孩子出现打人、吐口水等“不良”行为后,如果家长大惊小怪、或哈哈大笑、或气急败坏、或一番说教,总之只要家长给予了强烈的关注,孩子就会越来越起劲,哪怕家长厉声喝止,孩子也会继续其恶作剧似的行为。如果家长忽略他的行为,就当没看见,孩子搞两下,索然无味便罢休了。

我们幼儿园有一个五岁多的女孩芳芳,只要闲下来就喜欢吮手指,经常把手指咬出血。她妈妈急得不得了,想了很多办法,讲道理、打骂、涂苦药水、戴手套等,都改不了这个习惯。有一天她碰到我,发愁地说:“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吃手,手都啃出血了,这可怎么办呀?”我对这位妈妈说:“孩子吃手是表象,本质是缺乏安全感,要完全纠正这个行为,就要让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感。你的这些措施都是对孩子行为的一次次强化,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加强她的行为。”芳芳妈说:“那我怎么才能改掉她这个坏毛病呢?”我说:“首要的肯定是建立安全感,这个命题很大,父母需要通过学习,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给孩子真正的爱和自由,让孩子和你们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碰到孩子吃手的时候,不要指责,不要提醒她‘不吃手’,轻轻拿开她的手即可。然后以她感兴趣的活动来分散她的注意力。平时找事给她做,不让她有闲下来发呆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活动上面,就会减少吃手的行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她的这个习惯,以免强化她的行为。养成一个习惯容易,要改变一个习惯难。改变一个习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三两天可以改变的,你要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

没多久,芳芳上小学了,也不知这个习惯到底改了没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她妈妈仍然是以前那样的方式,这个习惯是改变不了的。

我的小侄女晓晓喜欢一边捻头发,一边做吸吮状,这个习惯导致她形成了“地包天”,即下面的牙齿包在上面的牙齿外面(正常情况是上牙包在下牙外面)。经过牙齿矫正后,医生叮嘱,必须改掉吸吮的习惯,不然换牙时还会形成“地包天”。晓晓的这个习惯本来不是太严重,仅仅是在显得无聊的时候偶尔为之。我妈心情急切,唯恐晓晓的“地包天”再次复发,每当晓晓捻头发的时候,她就大声喝止“别捻头发”“怎么又捻头发了”,有时还打晓晓的手。在奶奶的“监督”之下,晓晓越发紧张,捻头发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从以前的偶尔为之发展至时时刻刻都举着手捻头发!

重点提示:

说教是最没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成人喋喋不休的说教让孩子感到反感,要么孩子会公然作对,对家长的说教不理不睬;要么是表面服从,内心却很抗拒。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孩子的某个弱点或不良习惯,一定要记住“教育无痕”四个字,不要对孩子进行说教,说教太多孩子听不懂,就算听懂也接受不了。不要提醒,因为每一次提醒都是一次强化。我们要忽略掉孩子不好的一面,善于发现孩子好的一面并给予大大的关注,这样好的一面就会慢慢放大,覆盖掉不好的一面,孩子的缺点和不良习惯将慢慢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