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905500000048

第48章 做一对不说教的父母 (1)

有一天,和编辑一起聊天,他问我:“周老师,您从教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想了想,说:“我最大的感受是好多孩子在被糟蹋。”编辑笑着问:“此话怎讲?”

我说:“很多父母会生不会养,把孩子扔给老人,很少陪伴孩子,孩子成了有父母的孤儿;还有很多家长不懂孩子,不知道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只是根据孩子表面的行为来判定孩子,孩子非常痛苦,或屈从、或尖叫、或哭泣、或逆反。可家长觉察不到孩子的痛苦,指责孩子‘不听话’、‘任性’。在这种时候,我会为这些孩子感到惋惜。有人可能会说,你这是谬论,在危言耸听。做父母的谁不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又有谁想糟蹋自己的孩子呢?但是,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很多家长确实在糟蹋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浑然不觉。”

不少年轻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后,带几个月后(有的甚至刚满月)就把孩子扔给了老人,自己乐得逍遥自在。我有一个朋友,产假一过就上班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他们夫妻俩都是硕士,但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却没有达到“硕士”的水平。朋友觉得年轻人干好工作最重要,带孩子是件很简单的事,交给老人就行了。他们的教养方式非常落后:注重知识灌输,不到1岁就教孩子识字;不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孩子边玩边吃饭,肉类由大人嚼碎了喂给孩子吃;给孩子吃好穿好玩好,但很少陪孩子。

我跟他们说过多次,童年的经历是多么重要,父母必须陪伴孩子。但他们听不进建议,既不反对,也不采纳。我想也许是他们内心觉得不以为然,只是碍于面子不说什么。这孩子实在是太可爱了,我想帮助他们,帮助孩子。可是看了他们这油盐不进的样子,只好就此打住。

这孩子1岁以前,我们经常在一起玩。孩子长得很漂亮,脸上总是洋溢着笑意,到我们家来,好奇地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天真可爱。大约半年后,我再次看到了孩子,当时已经是1岁8个月,他的脸上没有了笑容,总是眉头紧锁,看见我们,一个劲地往爷爷身后退。我想拉拉他的手,他把手往后缩,眼神里满是胆怯。那天是周日,朋友休息。我们去的时候,朋友并未在家陪孩子,而是在外面打牌。孩子跟着爷爷,在偌大的客厅里看电视,爷爷话不多,和孩子没什么交流,屋里死气沉沉的。孩子蹒跚着走到门口,指着门口小声喊“妈妈”,我跟过去,蹲下来问他:“宝宝是要找妈妈?”孩子点点头,眼睛扑闪扑闪地望着这扇紧关着的大门。小小年纪的他知道妈妈是从这里出去的,他要从这里去找妈妈。

看着那小小的、孤单的身影,我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在这个装饰豪华的房间里,孩子吃的、玩的、用的,随处可见,大都价格不菲。但是最珍贵的东西他没有——那就是爸爸妈妈的陪伴。周一到周五,妈妈要上班,周末应该可以陪陪孩子吧?可是妈妈宁愿奋战在麻将桌上,也不愿意花时间陪陪孩子!孩子一点都不快乐,他还只有一岁多,他便不会笑了。

“会生不会养”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父母把孩子生下后,带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老人或者保姆身上,有的甚至把孩子扔在老家。有一位妈妈,孩子2岁半了还不会说话,孤僻,几乎不和别人交往,医生怀疑是非典型孤独症,但也不敢确诊,这位妈妈急得不得了。她的孩子一直扔在老家带,老人很少和孩子交流,整天给孩子看电视,这就是原因。

有些父母虽然把孩子带在身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或借口,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偶尔陪陪孩子也仅仅是和孩子待在一起,没有互动、没有交流。这些孩子整日与老人相伴,成了父母双全的孤儿!如果父母不陪伴孩子,孩子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失去安全感。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就好比一栋高楼的地基,没有地基,高楼怎么能建起来?父母自己不带孩子,孩子迟早要出问题的。

大多数家长还是把孩子带在身边,但是他们不懂孩子。前面说过的哲哲是周周的小伙伴,聪明活泼,2岁半的时候就能弄清楚10以内的数字,而周周在他那个年龄的时候连1、2、3都数不清。哲哲很喜欢跳舞,我经常看见他跟着社区舞蹈队在广场上跳舞,动作颇有神韵,节奏感很强,他跳得非常投入,经常一跳就是半个多钟头。哲哲非常热情,每次看见我就像碰到亲人,大喊着“周妈妈”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一样飞过来,扑到我的身上。每次遇见我,都要缠着我做游戏。这么可爱的孩子在我眼里就是一块绝佳的璞玉,稍事雕琢便会大放异彩。但是在家人的控制之下,这块璞玉愈来愈暗淡了。

前面说过哲哲妈强迫哲哲回家的例子,在哲哲不肯回家的时候,妈妈威胁、利诱、假装抛弃……用尽种种方法胁迫孩子,以期让他听话。哲哲妈曾经担忧地对我说过,哲哲没有主见,喜欢模仿别人,干什么都喜欢跟别人学,没有自己的想法。她没有想到,正是她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孩子不能自主。父母总是试图强迫孩子屈服于自己,孩子怎么可能会有主见呢?后来,哲哲慢慢变得胆小和畏缩了,不敢在广场上跳舞,躲在暗处跳;越来越听话了,对大人言听计从,大人指东不敢向西。眼神也呆滞了许多,完全失去了小时候的灵气。一天,我碰到哲哲的妈妈,她担忧地说哲哲居然不会保护自己了,有时遇到别人抢他的东西,或者打了他,他只知道哭。

3岁的美美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友好而礼貌,周周很喜欢和她玩。美美是由外婆带,外婆的教育方式是非常传统的,她容不得美美“不听话”。我时常看见她呵斥美美,把美美驯服得乖乖的。有一次,美美在外面和周周一起玩沙,美美不小心弄脏了衣服。外婆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怎么这么不小心!你知道我有多难洗?瞧周周怎么没弄脏?就你这么笨手笨脚……”美美怯怯地望着外婆,不知该如何是好,那种怯怯的眼神真是令人心痛。

美美和小伙伴玩的时候,外婆亦步亦趋地跟着,时不时干涉一下。美美喜欢跟周周玩,周周也喜欢美美,经常邀请美美来我们家玩。美美很想来,有一次甚至跟着周周跑上了楼,到了我家门口,但是美美的外婆不允许,尽管我们热情邀请,尽管美美哭着哀求,外婆还是把美美强行拉走了,还连连向我们道歉,我不知道她为何要这样做。

有一次,周周邀请了好几个小朋友到我们家吃晚饭,其中包括美美。我看见周周伏在美美耳朵边说:“美美,到我们家玩去,好吗?”美美满脸开心地说:“好啊。”然后美美一直和周周手拉手往回家的路上走。走到分岔路口,外婆对美美说:“美美,我们下次再到周周家去,好不好?”我笑着对美美说:“你想不想到我们家玩?你自己决定,想玩可以去的。”美美怯怯地看了一眼外婆,小声说:“我不去了。”最终,美美没能去我们家,跟着奶奶乖乖地回家了。美美已经不知道自己做决定了!在大人长期的压制和操控下,孩子学会了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学会了揣测大人的心理。他们害怕大人不高兴,于是压抑住内心深处的声音——他们心里的声音是“想去”,但实际说出来的却是“不去”。当孩子在家长面前不能放松,要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他们能感到快乐吗?

从教十多年来,我不知碰到过多少“亮亮爸妈”、“哲哲妈”和“美美外婆”这样的家长,他们从事着各行各业,文化程度高低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在“糟蹋”孩子。他们对待孩子或忽略、或压制、或强迫、或操控,他们误解着孩子,不知不觉中“糟蹋”着孩子,带给孩子无尽的痛苦。做这一切的时候,他们浑然不觉,还以为给了孩子幸福的生活。而这些孩子,原本可以成长得更优秀、更幸福,但在家长们错误的“爱”和控制之下,他们的个性及优秀品质正在渐渐消失,他们的心灵越来越不快乐。

重点提示:

父母“糟蹋”其实就是父母“会生不会养”。现在的父母,把孩子生下来以后就不管孩子的衣食住行了,把孩子丢给老人、保姆或者幼儿园,甚至让孩子远离父母,把孩子扔到老家。有些父母即使把孩子带在身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或借口,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偶尔陪陪孩子也仅仅是和孩子待在一起,没有互动、没有交流。而事实是童年的经历对孩子非常重要,父母必须陪伴孩子。这样就造成了父母不了解孩子。一些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和交流,或尖叫、或哭泣、或逆反,结果得来的却是成人指责孩子“不听话”、“任性”。父母误解着孩子,不知不觉中“糟蹋”着孩子,带给孩子无尽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