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905500000045

第45章 如何让孩子迅速适应幼儿园 (2)

因此,父母在孩子入园之前应该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要让孩子憧憬上幼儿园;在孩子入园前,要给孩子一个过渡期,让孩子来熟悉幼儿园环境;让老师来做家访,让孩子先与老师熟悉一下;家长对孩子上幼儿园要抱有期待的态度,因为家长的满脸焦虑和不舍会影响孩子,让孩子更焦虑。

孩子上幼儿园后,很多家长会走入一个误区:孩子上幼儿园后,教育的担子就交给了幼儿园,自己“无事一身轻”了。殊不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如果只靠幼儿园,家长不和幼儿园沟通配合,教育就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多年的幼儿园工作历程中,真正做到和幼儿园保持良好沟通,并积极配合的家长寥寥无几。那些配合较好的父母教育理念都很好且非常耐心,主动和幼儿园老师沟通,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他们的孩子各方面都发展得比其他孩子要好。

由于我既是园长,又是家长,所以对家、园合作的体会非常深。讲两个实例吧。我们幼儿园有个小女孩叫晨晨,4岁,是从别的幼儿园转来的。来园的时候,她妈妈对我说:“这孩子都4岁了,还是什么事情都要靠我们,吃饭要喂,衣来伸手,出门要抱。我想纠正她这个坏毛病,让她独立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说:“没问题,不过需要家长的配合。”妈妈连连点头表示一定配合。

晨晨刚来幼儿园时,确实像一只“懒猫”,什么都不干,等着老师帮她。比如,开饭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拿起勺子开吃了,她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等着老师喂;起床时,别的小朋友都自己穿衣服了,她也是一动不动,眼巴巴瞅着老师,等着老师给她穿。刚来园时,我们一切都顺着她,给她喂饭、帮她穿衣叠被,让她感受到老师是爱她的,并不会因为她什么都不会干而轻视她。

没多久,晨晨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我觉得培养自理能力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把她领到无人处,悄悄地对她说:“晨晨,老师觉得你很聪明,会很多本领,老师知道的就有画画和唱歌,不知道你还有别的本领吗?”晨晨得意地说:“我还会跳舞,还会讲故事呢!”我继续诱导,“还有吗?”晨晨想了一下,接着说:“还会认数字。”我循循善诱,“你会这么多本领啊,真能干!今天老师还要教你更多的本领,想不想学?”晨晨一下子来兴趣了,说:“想学。”就这样,在我的“诱惑”下,晨晨愉快地跟我学习各项生活技能,没多久就学会了穿衣服、叠被子、收拾餐具等,而自己吃饭她原本早就会了。晨晨每次独立做好自己的事情后,我都及时给予肯定,晨晨更来劲了,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晨晨在家里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因为妈妈爸爸忙于工作,经常要加班,主要是奶奶负责她的日常生活。奶奶还是传统思想,要吃饱,怕冻着。晨晨少吃一点饭,奶奶就要追着再塞点;穿衣服慢一点,奶奶生怕冻着宝贝孙女,夺过来赶紧给她穿上;至于收拾整理就更不用说,说晨晨添乱,怕晨晨打破碗!因为家庭的不配合,晨晨就成了“两面人”:在幼儿园,什么都是自己来;在家,什么都不干!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上幼儿园后,主要的教育任务还在于家庭,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要大于幼儿园。那么我们如何和幼儿园保持良好沟通,做好家、园共育呢?

择园的时候,要选择符合自己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入园时就教育理念和老师仔细沟通,也借此了解老师的教育方式,交换意见。把孩子的性格特点、习惯、爱好、体质等情况和老师进行详细的沟通,最好写在纸上交给老师保存,让老师尽快了解你的孩子。

孩子入园后,定期和老师当面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尤其是孩子的情绪、行为习惯、和其他孩子相处等方面,不要简单地询问“学了什么”就了事,实际上很多隐性的东西比如性格变化、能力的提高等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只能靠家长细心观察方能了解。如果孩子是坐校车上学,家长没有机会经常接触老师,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和老师沟通。孩子有任何情绪上的变化都要第一时间和幼儿园沟通,共同寻找原因,探求解决方案。

周周入园后,几乎每天我都会跟老师通电话或者当面沟通,向老师了解周周在幼儿园的情绪状态、和小朋友相处的情况,以及每一丁点的进步。有一天,老师向我介绍,周周在幼儿园当了小组长,给小朋友摆碗和筷子,几个小朋友就摆几套碗筷,周周做得很好。我非常高兴,周周能为别的孩子服务。我不仅希望周周在幼儿园能得到别的小朋友的照顾,我也希望她能慢慢学会照顾别人。老师非常赞同我的观点,她们也是这么实施的。就是在这种融洽的沟通中,我和幼儿园老师配合得非常好。

关注幼儿园的家、园联系栏并积极投稿,认真填写每期的家、园联系手册,把孩子在家的微小变化(包括情绪、性格、习惯、能力、健康等方面)详细向老师汇报,有什么希望老师配合的地方也可以写下来。譬如周周刚入园的时候,我就在家、园联系手册上面写了,周周的沟通协调能力还有待加强,遇到和同伴间的冲突和矛盾,大多是以哭闹、打、抢夺的方式来解决,希望老师配合引导,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使沟通协调能力得到提高。家长最为了解自己的孩子,家长们有任何需要老师配合的,或者希望得到老师指点和帮助的,都可以写在联系手册上,和老师进行沟通,以便老师配合进行引导。

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请家长在家里和孩子共同完成的小实验、小游戏或是户外体验(比如和孩子一起做水变成冰的实验、做手工、观察秋天的变化等)。积极参加幼儿园举办的各项活动,比如“六一”庆祝活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户外亲子郊游、园内亲子活动、运动会,等等。幼儿园需要家长帮忙的地方,比如庆典活动的摄像、化妆,外出活动的看护、提供车辆等,家长能做到的要尽全力协助。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来,比如有的幼儿园需要家长给小朋友讲解职业(比如医生、消防员等)的特点,家长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和幼儿园合作。

总之,孩子入园后,家长的教育重担并没有卸下,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紧密配合,配合越好,孩子也成长得越好。

重点提示:

孩子上幼儿园后,教育的担子就交给了幼儿园和家长两方,父母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在孩子上幼儿园期间,父母要注意几方面:

择园时,选择符合自己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入园时就教育理念和老师仔细沟通,了解老师的教育方式,交换意见;

把孩子的性格特点、习惯、爱好、体质等情况和老师详细沟通,让老师尽快了解你的孩子;

定期和老师沟通,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绪状态、和小朋友相处的情况,以及每一次进步;

关注幼儿园的家、园联系栏并积极投稿,认真填写每期的家、园联系手册;

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的小实验、小游戏或是户外体验;

把孩子在家的微小变化(包括情绪、性格、习惯、能力、健康等方面)详细向老师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