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905400000092

第92章 读活书,扩大自己的格局

读书读不好,会让人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我们读书要善于净化自己的心灵,扩大自己的心胸。

星云大师年轻的时候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最喜欢看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在星云大师看来《三国演义》文字很美,尤其是好人、坏人的故事,看了以后很够味、很痛快。《水浒传》里有一百零八将,看里面的人物、动作,可以增加自己的力量。

星云大师还认为,“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同等重要,“读书要会用,不能读死书。读书是为社会服务的。你也不妨周游世界,你到一个地方的感受不一样,你的心胸就开阔,见识也广阔”。

清代学者纪晓岚曾在他的传世之作《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中,收录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一个老学究,一天在深夜独行的时候,忽然在路途中遇到了已经去世多年的好友。

老学究问亡友:“夜都这么深了,你还要到哪里去呢?”

鬼答道:“我已经在冥府做了冥吏,受冥王差遣到南村去捉拿阳寿已尽的鬼魂,想不到刚好与你同路。”

当他俩走到大路边一间破旧的茅屋前时,鬼回头对老学究说道:“这间破草房是一个读书人的家。”

老学究问鬼:“你是如何知道的?”

鬼答道:“所有活着的人,白天都在为功名利禄而蝇营狗苟,奔波劳碌,结果把性灵都给湮没掉了。只有到了夜间熟睡的时候,万念俱寂,心平气静,其元神才会明朗清澈起来。元神一定,胸中那些阅读过的书籍,便会吐放出光芒来。即使是那些最不济的读书人,胸中也会散发出微小的光芒,如灯如豆,映照户扉。”

鬼紧接着说道:“我刚才看到前面的这间茅屋中透射出七八尺的书光,所以知道这是一间读书人的住宅。”

老学究听了亡友的讲解,便迫不及待地问道:“我也是个读书人,你说说我在酣睡的时候,胸中散发出的光芒到底多高呢?”

鬼用极不情愿的口吻说道:“实不相瞒,我昨夜路过老先生的家,老先生刚好睡熟。我发现老先生的胸中字字均幻化为缕缕黑烟,从先生的百窍中飘荡而出,笼罩在屋顶之上。老先生门下的读书弟子,虽然都在摇头晃脑地诵读着这些东西,却个个懵懂无措,不知所云,如坠浓云迷雾之中。我实在没有见到一星半点光芒,只好照实讲来,不敢对老友有任何欺瞒。”

老学究听后恼羞成怒,竟然破口大骂,鬼却哈哈大笑,倏忽便不见了踪影。

纪晓岚是个学养深厚,机敏过人,通今博古,名满天下的才子。他历来主张读书做学问要活学活用,不可泥古不化,以免成为那种死读书,读死书,最终读书死的“书虫”。

纪晓岚通过上面这个故事,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读书不能学以致用,不能融会贯通,虽然满腹书卷,“字字均幻化为缕缕黑烟”,就成了读死书。

读书得法,能把死书读活;读书失当,活书也成死书。他还讲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军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所以,再来看星云大师的提点,我们就会知道,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一本好书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读了很多书,知道了很多理论、方法、技巧,可是不去运用到生活工作中,这对推动社会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

另外要“学以致用”。行万里路就是指的行动、实践。只有多做,才能建立自己的信心,才能真正掌握学到的这些技能和方法。读书应该多结合现实,以开阔自己的心胸为主,如果有条件行万里路,那么读的书一定会成为活的知识,助你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