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名门庶女:残君嫡王
889700000411

第411章

这一次,他特意要求先赛,三枝铁箭发出,三枝全中,但穿透钱眼的,只有两枝,这样的箭法也堪称神技了,百步穿扬已难以形容他箭技的高超,场外传来一阵阵的喝彩和掌声,冷华堂深深地看了一眼仍是一派淡定之色的小庭,意气风发地退到了场边。

轮到冷华庭,他冷静地取出三枝铁箭,同时搭在了弦上,侍卫将三枚铜钱激射向空中,明眼人一看,便知道铜钱所抛高度并不如方才,铜钱抛得高,下坠得也慢,射箭之人才有时间在铜钱落地之前射出箭枝。

一旁的观众看着便揪紧了心,只道这一次冷华庭必输无疑,冷华庭毫不以为意,嗖嗖嗖三箭几乎同时射出,坠地之后,验试官上前检查,赫然看到,三箭齐穿钱眼,拿来给皇上查看时,众大臣们顿时惊叹莫名,大赞简亲王教子有方,两个儿子全都不同凡响,而身有残疾的华庭更是让人刮目相看,如此精湛的骑射技艺,在场无人能比,就算身体健全又如何,人家就是有狂妄的本事。

骑射比完,便是比拼力量,其他五位全是身体康健之人,比拼提石锁之类的对华庭未免很不公平,太子便建议比试开弓,谁拉开的弓力量最大,谁就胜出。

结果,华庭坐于轮椅之上,竟生生拉开了一张三石的强弓,且弦开似满月,令全场震惊,宁王世子倒是同样拉开了三石强弓,也是满弓,但他先前输了一场,皇上便加试一项,比兵法,结果冷卓然向来对兵法兴趣缺缺,哪有华庭精通,不过试了两题,他便败北。

武比过后,便是比文,文华阁大学士太子太傅亲自出策论题目,六位参赛者回到殿前比试,当着皇上和满朝文武百官的面,那场面比历年的春闱殿试更为紧张,太傅出题很是刁钻,竟是以“精忠报国”四字为题,让六位世子写下策论。

六位同时动笔,同时铺开纸卷,运笔挥洒,一时间,殿里寂静沉闷,只听沙沙地写字之声,观文比没有武比精彩,但此种比试场面却是头一回见,往年殿试也不过只有监考官与皇上在坐,今天却是群臣监考,稍有动作,便有几十双眼睛盯着,宁王世子原就讨厌读书,他最擅长的武比已经输了,心里便没有了底气,不过与下几十个字,应付应付后,便交了卷。

太傅将他所写的策论呈给皇上先阅,皇上只看了两句便将那卷扔在了一旁,鄙夷地看了宁王一眼,继续等其他几位参赛考的试卷。

半个时辰过去,陆陆续续地,大家都交卷,皇上一张张阅过,前面几份面色淡然,并无特殊表情,只在看到冷青煜所写的策论时,赞赏地说道:“青煜平日里总是懒散得很,文采却是不错,通篇下来,文字流畅,引经据点,也很精点到位,嗯,看得出,你还是用了功的。”

裕亲王听了很是得意,高兴地回看了眼简亲王,简亲王对小庭的文采比武功很为自信,不过,小庭只喜诗词,对策论这种应考的东西很是讨厌,今天这题又出得刁钻套路,是小庭平日最不喜的论点,如此一想,心中便是忐忑,紧张地看着皇上。

皇上对冷华堂的策论也是赞不绝口,冷华堂文采飞扬,通篇策论气势磅礴,论据论点充分,以一臣子要如何精忠尽忠为论点,大量引用圣人之言,对奸臣大肆批判,大赞历代忠烈,言其一生都要继承忠烈的遗志,忠于皇上,忠于大锦……

如此论调自然很得皇上的心,皇上看冷华堂的眼光也很是欣慰,此子也是文武双全,若能在第三项比试中也有作为,倒真可以考虑让他承继墨玉,毕竟华庭身体有疾,且太过桀骜,怕难以驯服。

但当他拿起冷华庭的策论看时,方才一闪而过的念头立即烟消云散,通篇看完后,又迅速地再看了两遍,激动异常地紧盯着华庭,半响也无言语,让在场的大臣们紧张的不住揣测,皇上的表情看不出喜怒,只知激动,却不知是气愤还是欣喜,一时谁也不敢吱声,只是焦急地等着。

皇上注视冷华庭半响后,才将手中试卷递给太子,太子疑惑地拿起看了一遍,也是一看之下陷入沉思,过后也是很是激动地看向庭华,太傅实在是忍不住这个憋,自太子手上接过,也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却是皱了眉,激动是有,却是带了些不赞同。

群臣没有太傅的资格老,皇上没有发话,谁也不也去拿那张试卷看,只能老实地焦急地熬着。

皇上终于回神,对大臣宣布道,“文比华庭胜出,华堂文彩虽好,但论据过于迂腐老套,没有半点创新,精忠报国,不能只有忠心,而无方法,以庭华策论中所言,精忠首要便是为君分忧,建立强大国家机器,大力发展经济,改善百姓生活,稳定民心,使百姓安居乐业,使国家富强,才是根本,这才是真正为君分忧。此言太合朕意了。

嗯,华庭,你文中所说的青苗法,步役法等很是新颖,还有,你说要鼓励和发展商业,制订新的经商律法,重改税收制度,这些朕也赞同,这些你自南方回来,朕再与你细细研究研究,你且先帮朕将基地事情快快处理了才是,精忠报国你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才行,可不能只是空口,朕还旨指望着你成为大锦第一能臣呢。”

皇上此言意思已经很明白,文武两场比试,都是冷华庭胜出,下一场比不比都是那意思了,没什么悬念,墨玉承继的人选差不多已经定下来了。

不过,太傅却对冷华庭策论中所提,民为贵君为轻的观点很不赞同,拱手对皇上道:“老臣要与小冷大人探讨一番,皇上乃是真龙天之,天下人之父,你岂能大胆妄言说治国应以民为贵,君为轻,此论调太过大逆不道,皇上,您应该责他个欺君枉上之罪,而不是加赏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