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一个王朝如果开国皇帝是苦出身,那么这个王朝的开国皇帝一般为人很苛刻,对待功臣会痛下杀手,比如西汉的刘邦,明朝的朱元璋;而厚待大臣的皇帝往往是贵族出身,比如东汉光武帝刘秀,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北宋宋太祖赵匡胤等等。由此是否能得出结论:一个皇帝的出身或许就能决定他的执政风格。细想一下也可以理解,像刘邦和朱元璋这样的苦出身,他们的内心已经在岁月的磨砺中成为铁板一块,因此在捍卫王朝利益时就会不择手段,而刘秀和赵匡胤这些人出身相对不错,而且受过良好教育,在内心深处反而留有仁慈的一面,两相比较,执政风格便是千差万别。由皇帝说到皇后,如果说开国皇帝的出身影响一个王朝的执政风格,那么皇后的出身是否也会对这个王朝有所影响呢?记忆最深刻的是明朝的万历皇帝,他的姥爷原本是自耕农,后来为了生计跑到北京当泥瓦匠,这个人最大特点就是贪财,后来贪财的习惯就通过万历皇帝的母亲传给了万历皇帝。
终万历皇帝一生,他都是一个贪财的皇帝,而他的子孙,多数也跳不出这个圈。由此可见,皇后的出身真的会影响一个王朝。韦皇后的出身同样影响了李显的王朝。从韦皇后的出身来看,她的出身跟之前的几位皇后没法比:窦皇后出身贵族,长孙皇后出身贵族,王皇后出身豪门大族,武则天的父亲也官至工部尚书,而韦皇后呢?她的祖父只当过贞观年间曹王府典军,父亲韦玄贞之前也不过是普州参军,如果算是地主阶级,也顶多算寒门地主,跟武则天的出身都没法比。当然,这并不是唯出身论,只是从出身来分析韦皇后,从其出身以及之后的表现来看,她是一个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浅薄女人,同时她把这种浅薄遗传给了安乐公主,然后一家人浅薄到了一起。李显为什么会有后来的祸事?在我看来,这就是穷人乍富的结果,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承受不了从天而降的富贵,就像有些人承受不了从天而降的彩票巨奖一样,民间一直有“坐不住福、压不住财“的说法,尽管有些迷信,其实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总而言之,韦皇后的出身决定了她的眼界,而她的眼界又决定了她的命运。小时曾经学过一篇课文,课文里有这样一首小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革命烈士夏明翰写的小诗,说明在革命的号召下自然会有千千万万个夏明翰站出来。与夏明翰烈士的效应一样,武则天这个古今少有的女皇也产生了特有的效应,以至于她的儿媳亦步亦趋,向着她的高度,邯郸学步。公元705年十一月二日,文武百官向李显奉上尊号:应天皇帝,向韦皇后奉上尊号:顺天皇后,随后李显与韦皇后一起祭祀了宗庙,告谢受尊号的意义。这是韦皇后学习武则天的开始,她也试图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公元707年八月,尊号再次升级,这次上尊号非常有意思,程序如下:韦皇后率领文武百官向李显奉上尊号:应天神龙皇帝;之后,宗楚客率领文武百官上韦皇后奉上尊号:顺天翊圣皇后。整体过程如同抛砖引玉,用李显这块砖,引出韦皇后这块玉,而这一切的总导演则是韦皇后。
到了公元708年,韦皇后登峰造极,她的胃口再次调高,已经开始追求祥瑞了。这一年的二月二十七日,后宫传来消息:韦皇后衣柜的裙子上有五色云冉冉升起。得知消息后,李显命令画师将这一幕记录下来,然后拿给文武百官参观。不久李显昭告全国,这下天下百姓都知道皇宫出现祥瑞,韦皇后的裙子上有五色云彩冉冉升起。真的有五色云彩吗?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呗。不久右骁卫将军、知太史事(代理天文台长)迦叶志忠也来凑热闹,他上奏说:“昔日高祖未受命时,天下歌《桃李子》;太宗未受命时,天下歌《秦王破阵乐》;高宗未受命时,天下歌《侧堂堂》;天后未受命时,天下歌《武媚娘》;应天皇帝未受命时,天下歌《英王石州》;顺天皇后未受命时,天下歌《桑条韦也》。这说明上天认为顺天皇后最适合当国母,主持桑蚕大计以安天下,谨奉上《桑条歌》十二篇,请编入乐章之中,待皇后祭祀蚕神时演奏。“忽悠死人不偿命。
看完奏疏,李显非常高兴,高兴之余对迦叶志忠加以赏赐,看来在母亲的影响下,他已经完全接受了皇后干政的现实,似乎皇后不干政,他反而不高兴。相比于父亲李治的“妻管严“,李显的更重,而且病入膏肓,无药可医。在他的纵容下,韦皇后在王朝的政治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一年后,一场关于韦皇后应不应该参加祭天仪式的争论在朝堂上展开。争论由国子祭酒(国立贵族大学校长)祝钦明和国子司业(国立贵族大学副校长)郭山恽而起,他们建议李显:祭天仪式,皇后应该参加,担任助理。由此可以推测,在以往并没有皇后参与祭天仪式的惯例,否则祝钦明不必专门建议,只需要按照惯例执行。祝钦明的建议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祭天仪式并不需要助理,因而皇后不能参加。争论到最后,由尚书右仆射韦巨源做出裁定:皇后可以参加祭天仪式,担任第二梯次的主祭。随后祝钦明趁热打铁,准备由安乐公主李裹儿担任祭天仪式的最后主祭,这个建议遭到了反对,没有办法,李显只能和稀泥,由尚书右仆射韦巨源担任最后主祭。看似一场平常的争论,实际却是韦皇后政治欲望的反映,连只应皇帝参加的祭天仪式都要掺和,还有什么她不想掺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