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当代浙江概览
8749000000009

第9章 大事纪要(6)

安吉“生态立县”理念的成功从侧面反映了浙江省生态省建设的成就。2002年6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建设“绿色浙江”确定为全省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战略目标。12月,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03年1月,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浙江省成为全国第5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5月,由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挂帅的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6月,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做出了实施“八八战略”的决定,其中就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努力把浙江建设成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11月,全省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举行,习近平做动员讲话,省长吕祖善分别与11个市的市长签订了生态省建设任期目标责任书,浙江的生态省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

2003年3月,《浙江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在北京召开的省政府和国家环保总局主持的专家论证会上获得通过。8月,省政府印发了这份《纲要》。《纲要》阐明了生态省建设的现实基础和条件,明确了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工程、主要任务等内容。在《纲要》的指导下,全省各地、各部门都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规划的编制工作。

在创建生态省的过程中,浙江坚持环境保护的工作方针,从严整治环境污染。各相关部门相继联合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清查放射源专项行动、清洁饮水源执法检查、海洋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和矿山生态环境专项检查等,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在此基础上,2004年10月,针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省政府在杭州召开全省环境整治工作会议,部署“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这是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基础性、标志性工程。在不断加大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浙江也积极探索和实践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在各项措施的有力推进下,通过几年的努力,浙江生态省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9年,全省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673%,比2003年提高106%;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连续多年保持优秀,指数名列全国第一方阵。

2010年6月29日至30日,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明确了此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十二五”时期,浙江将继续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创浙江科学发展新局面。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与浙江市场大省建设

2011年3月4日,国务院发文正式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这是继国家设立9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又一个综合改革试点,是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也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从1982年义乌县城稠城镇和廿三里镇小商品市场同时开放至今,义乌因市场而兴,也是浙江市场大省建设的成功实践。义乌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后,浙江市场大省建设有望率先享受制度创新带来的“红利”,迎来发展新契机。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市场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后,浙江的市场建设更是步入快车道。1991年7月,省政府下达《关于进一步办好城乡市场的通知》,在巩固提高已有市场的同时,围绕当地传统产业和资源优势,多渠道筹集资金,有计划有重点地改造、建设各种专业市场和综合批发市场,新建、扩建了一大批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的大型市场。

中国小商品城和中国轻纺城相继成立,兴建了温州商贸城、瑞安商城等投资额在上千万元、上亿元的大型批发市场,浙江的市场建设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市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不断建设与完善,直接带动了成交额的上升。新建和改扩建的大型市场充分发挥了规模效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海宁浙江皮革服装城、永嘉桥头纽扣市场、庆元香菇市场、湖州织里童装市场、嵊州领带城等专业批发市场,年成交额均居全国同类市场之首。

1993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全国611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大型市场的规模、成交额、税收、设施条件、管理规范等多种要素进行了综合考评,评出了1993年全国集贸市场100强,浙江占据24席,在全国各省、区、市中独占鳌头。1996年,在全国年成交额前15位的市场中,浙江占有7席。

一大批全国百强市场的迅速崛起,充分反映了浙江消费品市场在全国市场中的整体实力和专业特色优势。1992年,全省市场成交总额为32126亿元,年成交额上亿元的市场有44个。到1997年,全省市场成交总额达到2798亿元,是1992年的77倍;年成交额上亿元的市场达到319个,是1992年的625倍。从1993年到1997年,全省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位。“市场大省”从此声名远扬。

在经历了近20年的繁荣发展之后,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交易成本更低的新的市场制度的出现,传统形式的专业市场陷入发展危机,浙江省各类专业市场在1998年跃上4619家顶峰之后,到2004年减少到4049家。为适应现代交易制度的要求,巩固浙江“市场大省”的地位,在政府的组织引导下,按照流通现代化的要求,全省商品交易市场积极推进交易方式和功能创新,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以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减少交易成本。各地还积极推进会展与市场相结合的贸易方式,以扩大市场的影响力。一些市场大力引进品牌企业入市,走品牌之路,品牌化、专卖式市场迅速崛起,商品市场档次得以进一步提升。

2004年10月,新修订的《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实行,工商监管力度加大,市场交易行为逐步规范,市场秩序稳定有序。信用市场的建设也使客商对市场的诚信度、满意率逐年上升。浙江许多重点市场的业态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集交易、会展、购物、商贸、旅游、中介于一体的现代商品市场。

2010年,浙江省已登记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146家,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市场达675家,其中百亿元市场、十亿元市场、亿元市场分别达到21家、180家和474家,全年交易总额达到127173亿元,连续十八年居全国首位。浙江已经从“市场大省”迈向“市场强省”。大力培育和发展市场,不但使人均资源小省浙江基本解决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能源和原材料严重不足、交通运输紧张等状况大大缓解,而且还满足了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使市场经济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对浙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全国首个群岛新区——舟山群岛新区设立

2011年3月14日,这一天对浙江省和舟山市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之后,中国的第四个“新区”,也是我国首个群岛新区。同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

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对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海洋发展战略,加快转变浙江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舟山群岛新区设立,是浙江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成果。

2003年8月,浙江省第三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省委书记习近平作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讲话,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

浙江地域狭小,资源匮乏。陆域面积仅1018万平方千米,而海域面积是陆域面积的26倍。作为海洋资源大省,浙江规划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506千米,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2878个,均为全国第一;舟山渔场是全球四大渔场之一,可捕捞量全国第一;潮汐能、波浪能、洋流能、温差能丰富,可开发的海洋能居全国首位,东海石油资源也主要分布在浙江海域,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不仅如此,浙江区位条件优越,正好位于我国沿海中部和长江流域的“T”型结合部,东濒太平洋,西连内陆地区,紧邻国际航运战略通道,具有深化国内外区域合作,加快开发开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洋经济是大势所趋。

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3次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1993年的会议提出“海洋经济大省”,1998年的会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培育浙江跨世纪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2003年的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特别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港航强省”的战略要求和任务。全省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184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5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接近13%,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约10%,并在港航物流服务业、船舶工业、海水利用业等领域处于全国前列。其中,宁波-舟山港,“十一五”时期港口货物吞吐量从42亿吨增长到63亿吨,年均增幅115%,已跃居全球海港首位;集装箱吞吐量从713万标箱增长到1314万标箱,年均增幅21%,已跻身全球集装箱港口第6位,国内居第3位。

浙江已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大省,但离海洋经济强省还有较大距离。一是海洋生产总值约为广东、山东、上海的1/2,与海洋资源大省地位还不符;二是海洋产业结构还不健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不足;三是与山东、上海等省、市相比,浙江海洋科技实力较弱,人才还较少;四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形势仍然严峻。

2011年2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意味着浙江诞生了首个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规划,这也是我国第一个海洋经济示范区规划。

随后,浙江以此为契机,全面动员部署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各项任务,配套出台相关工作实施方案和政策意见,大力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落实工作,积极成为全国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为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发挥探索引领、先行先试的作用,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