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就像棵大树
8581300000026

第26章 文人难过皇帝关

谢泳

英雄难过美人关。文人难过皇帝关。第一句是俗语,好理解,用不着多说。第二句是我杜撰的,需多说两句。

中国文人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这是个好传统,也是个坏传统。这个“知己”如果是在野的人物,这还不要紧,如果是在朝的人物就复杂了,要是“知己”成为皇帝,“士为知己者死”就让人不知说什么好了。皇帝一般都知道文人这个毛病,所以也懂得礼贤下士的传统。人都想把事情做好,皇帝也一样,但想做好是一回事,真做好又是一回事,而事实常常是尽做坏事。

文人是靠笔说话的,只要能说话,就要说真话。

不能说真话,就不说,千万不要说假话,更不要说不疼不痒的话。不是说真话的时候,沉默总还是可以的,要是沉默也要杀头,那说一点违心的话也可理解。

文人的毛病很多,但要命的在这“士为知己者死”一条。有多少文人,未遇知己的时候,有独立性,敢说话,一遇知己,就让人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一点中国的文人,就不如西方的知识分子。中国的文人,在野不行,禁锢太多,难以发挥作用,一肚子学问,找不到顾客,没办法,只好售予帝王家。

可一旦找到这个买主,文人那点独立性也就没了。这样的例子古今极多。陈布雷当年作为报人,是一支好笔,后来做了蒋介石的秘书,这支笔就不灵了。陈布雷自己知道自己的处境,但他有旧文人“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没办法。直到死前,他还在《上总统书》中说:“布雷追随二十年,受知深切,任何痛苦,均应承当,以其无负教诲。”(《陈布雷回忆录》第149页,台湾传记文学版)没有知己不行,有了知己也不行,真是矛盾得很。钱穆是大学者,未遇蒋介石前,说话就很直,但自从抗战中在四川青木关和蒋介石共进晚餐后,再后说话就有了余地。待到办新亚书院,花了蒋介石的钱,就更被动了。皇帝对文人好,人都是具体的,不动心不容易。知遇之恩是非常具体的,要超越,良心上总是过不去。总过不去,也就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

心香一瓣

“千古文章未尽才”,文人难过皇帝关,当文人遭遇政治,就常常会身不由己。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就应当保持自己思想的独立,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都应该义无反顾地前行。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坚守很难,但只有坚守才能成就伟大。敢说话,说真话,才是知识分子的良知。一个社会,也应该不断健全民主法制,创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言论自由氛围,这样才能使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像“舆论的纸币”一样自由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