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配送中心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关于配送中心的定义友卩下。
“从事配送业务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a)主要为特定客户或末端客户提供服务;
b)配送功能健全;
c)辐射范围小;
d)提供高频率、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服务。”
配送中心是集多种流通功能(商品分拣、力卩工、配装、运送等)于一体的物流组织,是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物流设备开展业务活动的大型物流基地。
7.2.2配送中心的形成与发展
配送中心是以组织配送型销售或供应,执行实物配送为主要职能的流通型节点。在配送中心,为了能做好送货的编组准备,需要进行零星集货、批量进货等种种资源收集工作和对货物分拣、配备等工作。因此,配送中心也具有集货中心、分货中心的职能。为了更有效地、更高水平地进行配送,配送中心往往还有较强的流通能力。此外,配送中心还必须执行货物配备后送达客户的任务,这是和分货中心只管分货不管运达的主要不同之处。由此可见,配送中心的功能较为全面、完整,也可以说,配送中心实际上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功能的总和,并实现了“配”与“送”的有机结合。
配送中心的形成与发展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很多学者认为配送中心是在仓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仓库作为保管物品的设施,它的功能是储藏物资。由于经济的发展!生产总量的逐步扩大,仓库功能也在不断演变和分化。在我国秦始皇的粮食漕运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以转运职能为主要目的的仓库设施。新中国成立以后,服务于计划经济的分配体制,使我国出现了大量以衔接流通为职能的“中转仓库”。随着中转仓库的进一步发展和业务能力的不断增强,出现了相当规模、相当数量的“储运仓库”。
在国外,仓库的专业分工形成了仓库的两大类型:一类是以长期储藏为主要功能的“保管仓库”,另一类是以货物的流转为主要功能的“流通仓库”。流通仓库以保管期短、货物出人库频率高为主要特征,这和我国的中转仓库有类似之处。这一功能与传统仓库相比有很大区别。货物在流通仓库中处于经常运动的状态,停留时间较短,有较高的进出库频率。流通仓库的进一步发展,使仓库和连接仓库的流通渠道形成了一个整体,起到了对整个物资渠道的调节作用。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为了挖掘物流过程中的经济潜力,物流过程出现了细分,再加上市场经济体制造就了普通买方市场环境,以服务来争夺用户的竞争结果是,企业做出了“营销中心下移”、“贴近顾客”的营销战略,贴近顾客一端的所谓“末端物流”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配送中心就是在这种新的经济环境下,在仓库不断进化和演变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物流。
从整个国际物流的发展来看,配送中心的形成和不断完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物流运动合理化的客观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势必会越来越强。其结果一方面将导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日趋提高;另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协作关系日趋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社会生产连续、快速运转,客观上要求有专门的机构提供物资供应和保管、产品分拣的社会化服务,行使其流通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人WTO后的激烈竞争,客观上要求人们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组织各种经营活动,其中包括综合物流功能、使物流运动系统化等,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佳效益。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些老式的物流设施(如仓库)进行了全面改造,完成了功能“再造”,由此演化成了配送中心。也正是因为存在着上述客观要求,才促使处于市场竞争中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建立起了服务于生产和销售的配送组织——配送中心。由此可见,配送中心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生产和物流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实践证明,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共同配送显示了巨大的优势,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代表了一种趋势。因此,大型的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商品配送中心将是配送中心发展的必然趋势。
7.2.3配送中心的职能
配送中心是专业从事货物配送活动的经济组织,是集加工、理货、送货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物流节点。具体地说,配送中心有如下几种职能。
(1)采购职能。配送中心必须采购所要供应的商品,才能及时、准确无误地为用户自P生产企业或商业企业供应物资。配送中心应根据市场的供求变化情况,制定并及时调整统一的、周全的采购计划,并由专门的人员与部门组织实施。
(2)存储职能。配送中心的服务对象是为数众多的生产企业和商业网点(如连锁超市、超级市场等)配送中心需要按照用户的要求及时将各种配装好的货物送交到用户手中,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因此,通过开展货物配送活动,配送中心能把各种工业品和农产品直接运送到用户手中,这客观上可以起到生产和消费的媒介作用;同时,配送中心通过集货和存储货物,又起到了平衡供求的作用,由此能有效地解决季节性货物的产需衔接问题。为了顺利有序的完成向用户配送商品(货物)的任务,更好地发挥保障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作用,配送中心通常要兴建现代化的仓库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仓储设备,存储一定数量的商品。某些区域性的大型配送中心和开展“代理交货”配送业务的配送中心,不但要在配送货物的过程中储存货物,而且其所存储的货物数量更大,品种更多。
(3)配组职能。由于每个用户企业对商品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质量、送达时间和地点等要求不同,配送中心就必须按用户的要求对商品进行分拣和配组。配送中心的这一职能是其与传统仓储企业的明显区别之一,这也是配送中心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可以说,没有配组功能,就无所谓的配送中心。
(4)分拣职能。作为物流节点的配送中心,其服务对象(即客户)是为数众多的企业(在国外,配送中心的服务对象少则几十家,多则数百家)。在这些为数众多的客户中,彼此之间的差别很大,不仅各自的性质不同,而且其经营规模也大相径庭。因此,在订货和进货时,不同的用户对于货物的种类、规格、数量会提出不同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有效地进行配送,即为了同时向不同的用户配送多种货物,配送中心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对组织进来的货物进行拣选,并且在此基础上,按照配送计划分装和配装货物。这样,在商品流通实践中,配送中心除了能够储存货物、具有存储功能外,它还增加了分拣货物的功能,发挥中心的用。
(5)分装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由过去的少品种大批量进人到多品种少批量或多的时。
从配送中心的角度来看,它往往希望采用大批量的进货来降低进货价格和进货费用。但用户企业往往为了降低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则要采用小批量进货的方法。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即小批量、多批次进货,配送中心就必须进行分装。
(6)集散职能。在物流大系统中,配送中心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及其拥有的各种先进的设和,将在各生产业的产品(物)集中起,通、配、配装等环节向多家用户进行发送。与此同时,配送中心也可以做到把各个用户所需要的多种货物有效地组合(或配装)在一起,形成经济、合理的货载批量,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商品流通。配送中心在流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功能即(货物)集散功能,也有人把它称为“配货、分散”功能。
另外,配送中心在建设选址时也充分考虑了其集散功能,一般选择商品流通发达、交通较为便利的中心城市或地区,以便充分发挥配送中心作为货物或商品集散地的功能,如某物流有限公司按照统一标准在东北各主要城市设立了6个二级配送中心,形成了以大连为基地,辐射东北三省的梯级仓储配送格局。配送中心的集散功能如图7-1所示。图7-2所示是某物流有限公司的配送中心网络布局。
(7)加工职能。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和提高配送水平,目前国内许多配送中心都配备了各种加工设备,由此形成了一定的加工能力。这些配送中心能够按照用户提出的要求和根据合理配送商品的原则,将组织进来的货物加工成一定的规格、尺寸和形状。这些加工功能是现代配送中心服务职的具体体现。
加工货物是一些配送中心的重要活动。配送中心具备加工能力,积极开展加工业务,既方便了用户,省却了其烦琐劳动,又有利于提高物质资源的利用率和配送效率。此外,对于配送活动本身来说,客观上则起着强化整体功能的作用。配送中心应该添置必要的机器设备,以便满足用户,特别是生产企业对物料的不同要求。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和提高配送水平,国内外许多配送中心都配备了各种加工设备,形成了一定的加工能力。
(8)信息处理职能。配送中心拥有相当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能有效地为整个流通过程的控制、决策和运转提供依据。而且,配送中心与销售企业直接建立信息交流,可及时得到销售企业的信息,有利于合理组织货源,控制最佳库存。配送中心还可以将销售和库存信息及时反馈给制造商,以指导商品生产计划的安排。配送中心成为整个流通过程的信息中枢。
目前,我国对物流中心(LogisticsCenter)的定义为:“从事物流活动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a)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物流服务;
b)物流功能健全;
c)集聚辐射范围大。
d)存储、吞吐能力强;
e)对下游配送中心客户提供物流服务。”
对配送中心①istributionCenter)的定义为:“从事配送业务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a)主要为特定客户或末端客户提供服务;
b)配送功能健全;
c)辐射范围小;
d)提供高频率、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服务。”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的主要区另如表7-2所示。
7.3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与运作
7.3.1配送方案的设计
在进行具体配送作业期间,应注意设计合理的物流配送方案。较为合理的计划与方案的制订(包括资源筹措、实施时间、地点、方式、要求、状况等的规定),合理的配送与订单处理,出入库管理、货物交接,采用何种运输工具,通过什么途径,运行何种线路等都应详细周到。配送方案的设计如图7-3所示。
(1)配送业务活动是以客户订单发出的订货信息作为其驱动源。在配送活动开始前,配送中心根据订单信息,对客户的分布、所订商品的名称!商品特性和订货数量、送货频率和要求等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此确定所要配送的货物种类、规格、数量和配送的时间,最后由调度部门发出配送信息。
(2)备货也称进货,是配送的准备工作和基础工作,包括筹集货源、订货或购货、集货及有关的质量检查、结算、交接等。由于配送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集中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一定规模的备货,即通过集中采购,扩大进货批量,从而降低商品交易价格,同时可以降低运输成本等以取得集中备货的规模优势。
(3)配送中的储存有储备及暂存两种形态。配送储备是按一定时期的配送经营要求,形成的对配送的资源保证。一般来说,储备数量较大,储备结构也较完善,视货源及到货情备货,从生产企业取得种类、数量繁多的货物。
(4)准时化管理是根据实施时间、地点、方式、要求、状况的规定实现合理化配送的根本保证。准时化管理意味着计划、采购、配送与需求方保持一致,实现准时服务。
(5)通过与合作伙伴建立稳定的关系,降低运行成本,分散单个企业的竞争压力,以合作伙伴的整体来规避市场风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6)从物流的观点来看,配送几乎包括了物流的全部活动;从整个流通过程来讲,它又是物流与商流、信息流的统一体。因此,配送计划的制订是按市场信息为导向、商流为前提、物流为基础的基本思想来制订配送计划。
(7)配送路线是指各送货车辆向各个客户送货时所要经过的路线。配送路线是否合理对配送速度、成本、效益有较大的影响,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优化配送路线是配送活动中非要的工。
(8)对于配送是否合理的判定是配送决策系统的重要工作内容。在目前尚无明确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判定的情况下,人们一般采用几个标志来定性分析,如库存标志、资金标志、成本和收益、供应保证标志等。
(9)配送成本分析是指配送中心承担了物流企业绝大部分的物流任务,因此其物流成本管理实际上是把企业的利润目标具体化,这就要求推行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物流成本计划和统筹管理,并通过成本差异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7.3.2配送作业的实际操作
配送作业的具体内容如图7-4所示。这些具体作业项目之间衔接紧密,环环相扣,整个过程既包括实物流,又包括信息流和资金流。
况,可以有计划地确定周转储备及保险储备结构及数量。
(4)在配送作业中,配送力卩工这一功能要求属于增值性活动,虽不具有普遍性,但通常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有些加工作业属于初级加工活动,如按照客户的要求,将一些原材料套裁;有些加工属于辅助加工,如对产品进行简单组装,给产品贴签或套袋等;也有些加工作业属于深加工,食品类配送中心的加工通常是深加工,例如将蔬菜、水果等洗净、切割、过磅、分份并袋装,加工成净菜,或按照不同的风味进行组合,加工成原料菜等配送给超市或零售店。
(5)分拣是将物品按品种、出人库的先后顺序进行分门别类堆放的作业。
(6)配货是用各种拣选设备和传输装置,将存放的物品按客户的要求分拣出来,配备齐全,送人指定发货地点。
配货作业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摘取方式(拣选方式),是在配送中心分别为每个用户拣选其所需货物,此方法的特点是配送中心的每种货物的位置是固定的,对于货物类型多、数量少的情况,这种配货方式便于管理和实现现代化;二是播种方式(分货方式),是将需配送的同一种货物,从配送中心集中搬运到发货场地,然后再根据各用户对改种货物的需求量进行二次分配,就像播种一样,这种方式适用于货物易于集中移动且对同一种货物需求量较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