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8526700000004

第4章 名妓田倩与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乍看此文标题,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只需稍加梳理便顺理成章了。

春秋初期,齐国有两位知名学士,一为鲍叔牙,一是管仲。大约在公元前685年,齐襄公掌管国事时,发生了内乱,襄公弃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出逃至莒(今山东莒县),他的弟弟公子小白由鲍叔牙相护也逃到那里;而另一位公子纠则随管仲奔往鲁地。不久襄公被杀,两公子复归京城,朝中大夫拥立小白为王,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自然感谢鲍叔牙的救护之恩,而鲍叔牙也确实具有为相之才,便让他登临宰相之座。但鲍叔牙坚辞不受,极力荐举管仲。管仲的才华与之不相上下,也有很好的理政才能,齐桓公便任用了管仲。

管仲,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亦称敬仲。颍上(今属安徽阜阳市)。他担任齐国宰相时,齐国刚刚由乱到治,经济窘迫,国力薄弱。在各个诸侯国中,并没有显赫地位。但管仲以他的杰出才华,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强国富民的政策和措施,仅仅用了五年,即到了公元前681年,国力就明显增强,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也有了很大提高,他治国有功,是个很有作为的宰相。管仲虽然是个明智之人,但也不免一时犯俗,自满自足起来。他想自己辛辛苦苦干了几年,成绩也很显著,该享受享受了。可怎么享受呢?他想风流一次。

在管仲的治国措施中,做了一件前所没有的事情——由官家开办了妓院,以此收入丰盈国库。当时的妓女来源主要是国家下令在全境选美。被选美女中有个叫田倩的女孩,她出身于乡野的读书世家,生得聪颖美丽,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识书达理,胸怀宽广,且具有政治眼光。只因家贫,父母才肯于让她去了那里。由于她才貌卓然出众,很快名声便传遍朝廷上下。管仲本是一位不近女色的正人君子,可当时也对田倩动了想象。开始他是处于休闲和好奇,优哉游哉地走进了妓院,可当他见到了这位绝色女子以后,竟怀疑自己的眼睛是否有了毛病,看东西失真了,因为她的美丽太出乎他的想象。时年十八岁的田倩已经知道自己面对的男人是当朝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家重臣,所以举止也就不同以往,便不卑不亢地说了句:“乡女田倩拜见相爷”之后,微微躬身一拜。管仲虽早已为人夫、父,但当与这位容貌倾国、气质高雅、举止从容大方、声音悦耳动听的女子伸手可及时,他竟然按捺不住激情、顾不得斯文体面,一把将她揽进怀里,亲昵个不停。

此后,两人的关系如胶似漆,难舍难离。田倩得宠于管仲,名噪京城,她成了红极一时的艳妓。再后来,经齐桓公批准,管仲纳田倩为妾,从此她脱离了妓院,住到了相府的偏室。

齐鲁大地风水好,得天独厚,人才辈出。管仲为相的同时,有一个名叫宁戚的乡间才子,也深得知识界的认同。就连深居简出的田倩也很仰慕他的大名。而管仲由于心胸狭窄,疾贤妒能,深怕宁戚得到齐桓公的器重,影响了自己的前程,所以便千方百计为其设阻,让他没有机会见到齐桓公。

宁戚不只才华横溢,且心藏报国大志,曾多次对治国方略提出建议,上书桓公。而这些文书都须经管仲之手,他看了也很佩服。越是这样他越是不愿向上呈送。日子久了,他留中不发的次数多了,宁戚便猜测到是管仲从中作梗。便想迈过这快绊脚石,亲自面见齐桓公。一天,他穿上了牛夫(当时为了备战,马匹都被征做军用,官员们只有以牛车代步)衣裤,为王府一名官员做御手,经常驾车外出。一次,齐桓公外出视察,命这位官员陪同。宁戚暗喜,预测到自己的愿望可以实现了。当他所驾御的牛车与齐桓公接近时,便高声唱道:“浩浩乎白水,浩浩乎白水。”齐桓公听了,不知道歌唱者是谁,也不明白歌词意思。便问那位官员说:“这位高声歌唱者原来是什么人?”

当齐桓公知道他是车夫宁戚时,便命他前来面见自己。

宁戚见到齐桓公行过大礼,回答了他的几句问话以后,桓公很为满意。便仔细大量宁戚的长相,发现其貌不凡,气度不俗,根本不像个出身于乡野的牛夫。一时好奇,便命他一同回宫,并安置住在了馆驿。管仲知道了此事以后,心中十分郁闷。田倩独具慧眼,很快便看出了他的心事,遂问道:“相爷为何如此没有兴致,是遇到了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吗?”管仲知道她绝顶聪明,什么事都瞒不过她的眼睛。但自信她不会了解宁戚,更不会察觉到自己的嫉妒。便直言说了,因宁戚进宫,自己担心桓公重用他而误了国之大事。田倩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很为惊诧。她心目中的管仲不只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学者,还是个胸怀坦荡,能容千军万马的人。却没料到他的心胸如此狭窄,竟然会疾贤妒能。便轻轻叹了一口气,而后委婉地说:“相爷,您一定知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里之内必有知音’的民谚吧,这十步之内的芳草和十里之内的知音,说不定就应在这位宁戚先生身上呢。”

管仲听后,仍没有解开心中的结,便淡淡应了一声:“说不定的。”

田倩知道他是在应付自己,便接着说:“相爷,历史是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可以看到,国家的兴衰与用人是否得当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您的知识渊博,不会忘记辅佐武王灭掉商纣的太公望(姜太公),七十岁的时候还在都城朝歌做屠夫和小商贩,八十岁才被起用襄助武王谋国成功;商朝的开国重臣伊尹,出身家奴,地位卑微,后来却帮助商朝灭掉了夏桀。两个大杰都是辅佐明君,除暴安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所以,我斗胆进言相爷,您不要看不起宁戚出身于乡野,更不能怀疑他的才华出众,只要他怀有报国大志,就应当向桓公推荐他,加以重用。您既然非常关爱齐国,难道不愿意多一个贤能之人为国效力吗?”

管仲没有想到,一个只有十七八岁的官妓,竟有如此广阔的胸怀和远见卓识,相比之下,不免汗颜。故面带愧色说:“倩儿,你说得很好,是我胆量狭小,见识短浅,险些埋没了一个人才。真的感谢你的提醒,我会向桓公荐举他的。但他所唱的‘浩浩乎白水’是什么意思,你懂吗?”

管仲到底是一位良相,竟由高傲自负变为不耻下问了。田倩很高兴,觉得自己能与这样一位知过即改的朝廷重臣相交相伴,实在是一生之大幸。便含笑解释说:“相爷一定读过《诗经》的,其中不是有‘浩浩白水,倏倏之鱼,君来如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的句子么,这说明,宁戚把自己比做浩浩江水中的一条鱼,如果有人把他钓起,他就不用再回到水中去了。愿意为国效力,不甘心做个闲散之人。”

管仲听了田倩的解释,不由得对她肃然起敬。敬重是爱情的基础,他对她更加深爱了。便上前挽起她的手说:“我没有看错人,你虽然曾入妓行,地位卑下,但学养深厚,见地超群,是一位难得之女才子。”

田倩得到当朝宰相的如此夸奖,由衷欣喜,便趁着兴头继续说:“相爷,古人云:‘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名好汉三个帮’;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难断绝。您热爱齐国,上忠君下恤民,任职以来,为齐国的富强呕心沥血,艰苦奋斗。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再有个得力助手,岂不是龙乘云,虎添翼,为政驾轻就熟,治国得心应手,齐国的进一步强大富庶指日可待么。”说完,朝着管仲宛然一笑,既显得礼敬,又含有俏皮地挑战。

管仲听了这一大套说教,对这位尚且带着几分稚气的美女子,越发刮目相看,而且会意她的笑里埋着六个字:“你肯这样做吗?”他到底是个读书人,不只满腹经纶,还有一腔豪气。当时,这股子豪气被她逼出来了,于是昂扬道:“大丈夫虚怀若谷,真君子坦坦荡荡,齐之良相管夷吾既肯虚心纳谏,又能坦诚待人。既然宁戚怀有报国之志,夷吾何不与其携手共进。”说完,昂首大步,去见齐桓公,力荐宁戚为副相。

当时,桓公也正在考虑如何任用宁戚的事,听了管仲的建议后,觉得有这两个人襄助自己治理国家,齐国何愁不强、百姓不富。便愉快地下达了任用宁戚的诏书。

管仲兴冲冲回府,见了田倩高笑着说:“倩儿,你的设想一切都实现了,宁戚已被擢为副相,我有了得力帮手了。”田倩听后,大礼跪拜说:“祝贺相爷推荐成功,祝愿齐国日益昌盛。”但当她抬起头时,却是一脸的沉重,管仲不明白她为何如此,便躯前问道:“倩儿,难道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说吧,我洗耳恭听。”田倩听了,笑逐言开,道:“相爷,我的确还有话要说,但又怕言之不当,惹您烦恼。”

“说吧,说吧,在我面前你尽可‘言无不尽’,不必有什么保留。”

“相爷,我们齐国位于渤海之滨,地处偏僻,常使各诸侯国忽略不计,要想跃居众国之首,甚或称王称霸,除了自身强大外,还要有个冠冕堂皇的名义号令天下,那就是积极拥戴周王朝的霸主地位,携天子以令诸侯。现在塞北匈奴正欲进犯中原,相爷应立即建议桓公主动联合靠近塞北的燕、赵等国,共同整肃军队,壮大武力,让匈奴知道中原各国正在做御敌准备。这样不仅可以震慑和防止外敌入侵,还可以提高齐国的声威。以此为转机,齐国则可以跃升为众诸侯国之首。小女子不懂政治,上面所说只是一己之浅见,不知相爷是否认同?”说完,大睁着一双美丽的眼睛,等待回答。

“好好好,你这绝不是浅见,而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宏图伟略。我这就回去再见桓公,把你的这番话和盘禀报,我想桓公也会赞赏的。”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禀告以后,果真甚为赏识田倩的献策。他觉得这个曾做过官妓的女人实在不同凡响,便想亲自看看她,立即召她进宫。

桓公见了田倩又命她把说与管仲的话重复了一遍,这次她说得更为生动精彩,桓公不只为她的侃侃而谈所折服,也为她的国色天香之貌而倾心。但碍于她为自己所依赖的良相之爱妾,不便轻举妄动。除了奖赏她大量金帛珠宝外,还恩准她不再为管仲之妾,成了宰相的正式妻子。

齐桓公按照田倩之策,国事日隆,威望益高。他因为治国有功,声名大振。不久,真的成了春秋五霸中的第一霸主。管仲也被尊称为“春秋第一相”。而所有这一切,都缘于中国第一名妓田倩,是她为齐桓公设计了称霸之路。没有她,春秋的历史会是另外一副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