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8526700000108

第108章 战火中飞出的金凤凰

——记英勇抗击外敌的女英雄冯婉贞

电视剧《火烧圆明园》中有一个年轻美丽、武艺高强、满怀爱国热情,勇于与英法侵略者展开肉搏的女英雄冯婉贞,当然是个艺术形象。但收入中学课本作为爱国主义教材的《冯婉贞》,却是一其具有真实的历史背景而入选的,对于这样一位铁骨铮铮,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距离我们只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先贤,竟有人怀疑她确有其人其事的真实性。所怀疑的问题偏窄而幼稚,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英法联军入侵至北京近郊时,不只“京洛骚然”,连咸丰皇帝都不想抵抗,率宫中后妃奴仆逃跑了。而一个小小谢庄的小小村姑冯婉贞,竟然敢于率百人、佩刀剑与六百多名备有洋枪洋炮的敌人相抗,而且获得大胜,这有可能吗?

二是,谢庄只是京城近郊的一个小村,既非战略要地,也没有珍贵财物可供掠夺,英法联军为什么要进攻它呢?

三是,《冯婉贞》一文中说“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而距圆明园只有十里之遥的谢庄附近没有山麓密林,哪能有那么多猎物?

从上述三个问题中不难看出,怀疑冯婉贞的历史真实性者,除了无视以冯婉贞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情操外,还有意显示自己对历史的探究精神和不凡才艺。回答上述三个问题无需多费口舌,只对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人民的反英斗争做个回顾就足够了。至于谢庄附近有多少猎物,对冯婉贞其人其事的真伪毫无意义。

冯婉贞的生卒年月史无记载。但可以推算她大约生于公元1841年,即第一次鸦片战争当中。她所在的村叫谢庄,位于北京西北近郊,距圆明园只有十里之遥。她生在普通农家,但相貌清丽,聪颖过人,性格刚毅,胜过一般男子。她的父亲名冯三宝,祖籍山东。长得人高马大,力气过人,性格豪爽,行侠仗义。早年练得一身好武艺,深受村人拥护。他视自己的独女为心肝宝贝,从小就教她爱憎分明,学习武艺。这小女孩,天生奇才,才只四五岁时,玩刀弄剑就已得心应手。到了十几岁,已被称之为武林高手。她的性格酷似乃父,但又较之心胸豁达、果断勇猛。她是一个秀外慧中姑娘,平时完全不像个敢于拼杀的军中才俊。

她生长在清道光咸丰年间,朝廷腐败无能,面对东西方列强的侵犯和掠夺,没有发愤御敌之志,却又丧权辱国之能。这位天生的军事天才,不只在军事上饶有兴趣、许多事无师自通。对古之爱国英雄,推崇备至,奉若神明。常常设想自己长大了一定以他们为榜样,亲手杀敌报国,为民族增光。

冯婉贞长大了,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也进一步膨胀。公元1880年8月,酷暑刚刚离开了北京,秋风送来了凉爽,也送来了英法联军野蛮入侵。他们从渤海湾入境,清军的抵抗不只没起作用,反而使敌人更加猖狂。他们大摇大摆,长驱直入,夺得了大沽炮台之后,首先占领了天津。接着便侵入通州,到了北京的大门口。都城岌岌可危,咸丰皇帝吓得手足无措,不念国之荣辱,不顾人民死活,竟携带后妃独子,逃之夭夭,躲进了热河的避暑山庄。10月5日敌军占领了海淀,第二天便闯进了圆明园。这座国之瑰宝,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艺术价值甚高,素有“万国之园”的美称。敌人见了园中的奇花异草,精美无比的建筑风格和目不暇接的珍奇瑰宝,他们惊呆了,馋涎流个不停。这群饥不择食的饿狼野犬,揩干了嘴边的涎水以后,便开始了大肆抢掠。可以拿走的都拿走了,拿不走的便放火焚烧。火势蔓延,不仅烧毁了这座名胜,还殃及了附近几处皇家林园。这些恶如禽兽之敌,根本没有人的心肝,所到之处,奸淫烧杀,坏事做尽,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灾难是痛苦的,但它也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这反抗如疾风骤雨,势不可挡。谢庄近在圆明园十里之外,人们能够看到熊熊大火,闻到刺鼻的烟熏火燎,听见人们的哀叹和诅咒,众人的心碎了,志气在增长。年仅十九岁的冯婉贞和她的父亲更是气愤填膺,怒火中烧。

在此之前,为了保卫家乡,冯三宝在村中曾经办起了团练,带领村中青壮年苦练杀敌本领。他们在村之要道路口,用砖石木料修筑了坚固的明碉暗堡,购置了枪支弹药。村口的碉堡上面竖起了一面旗帜,上面赫然写着五个大字:“谢庄团练冯”,这些事早在四邻八乡有了传播,冯三宝的大名也多为众人所知晓。

英法联军在烧毁了圆明园之后,又想到近郊搜刮骚扰。他们也听说谢庄的团练很厉害,便怀着好奇和卑鄙前去围剿。

谢庄为了应敌有备,除了加固碉堡,还昼夜派出专人察看敌人动向。一天近午,侦察人员报告,敌人的骑兵正朝谢庄方向进犯。冯三宝听了,并没有慌张,他对整装待命的团众们说:“洋鬼子很快就要进庄,大家立即装好火药,子弹上膛,准备狠狠打击来犯之敌。但要掌握好时机,珍惜弹药,保证弹无虚发,一枪打倒一个敌人。”大家听了纷纷点头。

很快,一名英国敌酋带着一百多名印度骑兵,到了谢庄村东。因为他们知道谢庄团练在京郊一带享有盛名,成员个个英勇善战,且枪法熟稔,有百步穿杨之功。但他们并没有把这些看在眼里,心想:大清国的皇帝都望风而逃,一个小小的谢庄,杀尽烧平易如反掌。这些洋鬼子怀着对中国人民的鄙夷和蔑视,到了谢庄村头。这时他们放慢了速度,小心走近村庄。而藏在暗堡中的一百多名团练成员,个个全神贯注,紧握子弹上膛的枪支,只等敌人走进射程之内,子弹便会飞穿他们的胸膛。

当敌人行至距离暗堡只有十来米的时候,冯三宝一声大喝:“开火”,密集而准确的子弹便射向了敌群。只见马背上的敌人,像秋雨中的黄叶,纷纷跌落下来。有的一声不吭,死了;有的手捂胸前的汩汩血流,不停地挣扎呼喊。那名英国头领,还没有弄明白子弹是从哪里射出来的,他的坐骑也已中弹瘫倒。这位敌酋根本没有料到,进攻一个小小的村庄,竟然比入侵大清的都城,伤亡还要惨重。面对着人死马伤的颓败景象,他胆怯了,唤人把他扶上了另一匹马背,挥刀东南,撤兵回逃。

望着敌人远走的背影,村民们高呼胜利,有人笑着说:“原来洋鬼子竟是这么胆小无能,根本没有什么可怕的。”冯三宝也很自信地说:“是啊,只要我们全体团练成员齐心合力,敢打敢拼,不管他是哪国鬼子,我们也能把他打败。”在庆幸欢乐的海洋中,只有冯婉贞没有欢笑没有高叫。她在默默地沉思着,认真地思考着。她担心大家的轻敌情绪和父亲的盲目自信会招致不良后果,“骄兵必败”是兵家常识,而父亲却似乎忘记了,她必须提醒他。

当人们静下来以后,她很严肃地对父亲说:“洋鬼子的这次入侵,吃了败仗,但他们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回来报复的。而且再来时,兵马会增多,武器会增强,我们必须立即做好御敌准备,准备打大仗打硬仗。”父亲听了大惊,没想到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女孩子,竟有如此的忧患意识和别人没有的深思熟虑。他忙问:“孩子,你想的周到,考虑的很细。敌人一定会卷土重来,而且来者不善。你有更好的抵抗办法吗?”

“敌人的武器比我们先进优良,这是他们的优势。但这优势只适于远距离作战。近战、肉搏战这些武器就用不上了。而我们的武术和刀剑却正好有利于近战。我想用我们之长,去应对敌人之短,只有如此,才能够保住谢庄和几百口子百姓的安全”。冯婉贞胸有成竹地说了这些以后,她的父亲却不以为然,摇了摇头说:“你的分析我认同,但我们的团练成员只有一百多人,虽然个个精于武术,但毕竟太少了。寡不敌众,很难取胜啊。”他由盲目自信变得胆怯沮丧。冯婉贞见他这个样子,很为失望。她知道父亲在村中是有威信和号召力的,只有他才能号令大家。现在,他没有了胜敌的信心,会直接影响村民的斗志。她自己是有决心打败强敌的,但怕大家不肯信任她。她独木不林,一时痛苦极了。人们目睹了他们父女的对话,了解了两人的尴尬。不论他们两人的态度如何,都是为了谢庄、为了大家。他们不能袖手旁观,应当群策群力,共同想出好办法。忽然,人群中有人高声道:“婉贞姑娘别发愁了,你的武艺也很精当,你又聪明肯动脑筋,我们大家信任你,就由你带领大家与洋鬼子再次搏斗吧。”这人的话音刚落,众人一起振臂高喊:“婉贞,别犹豫,你就做一次现代的花木兰。我们听从你的指挥,一定会再次战胜敌人的。”

众人的信任和呼唤,使年轻的姑娘激情难抑,热血沸腾。她眼含热泪,挥起拳头,对大家说:“感谢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我不会辜负你们。一定与大家一起,拼死搏斗,用鲜血保卫家乡。”

很快,队伍整齐了,他们都换上了易于隐蔽的黑色衣裳,腰插锋利的短刀,怀着杀敌报国的大志,快速进入了村东北的一片森林。当时正值初秋季节,林木枝叶茂密,一百多人进去,如同小溪入海,波澜不惊。从外面看去,无任何破绽。距村子不足五十米便是敌人进村的必经之路。冯婉贞和弟兄们在密林深处等待着,等着为国雪耻、为民族报仇的严酷杀拼。她要用一个中国女人的智慧和勇气,证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永远不可战胜。

敌人按着冯婉贞的预料,在黄昏的时候又来了。六百多人带着长枪火炮、杀气腾腾,直奔中国一个京郊小村。他们想要把这里杀光烧尽,片瓦不留。

隐蔽在密林中的谢庄团练,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一口吞噬了敌人。冯婉贞示意大家要沉住气,等到敌人走进伏击圈,迎头打他个措手不及。

敌人进圈了,只听一声清脆的“杀呀”,随后便是一群下山猛虎,窜出了密林深处。敌人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只见一个年轻女人身轻如燕,跃起腾飞,第一个插入了敌群。随后一百多名彪悍的男子,齐刷刷跟着她,杀声阵阵。敌人来不及开枪架炮,慌乱应对。没用多大功夫,蠢笨如牛的敌人便乱了阵脚,节节败退。但敌酋不允许士兵顺原路逃跑,命令他们也进了树林,企图寻找有利地形,用大炮轰击。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罪恶用心,便高声喊道:“快快拖住敌人,千万别给敌人架炮的机会。”众团练会意,急速转身,再次杀进敌群。短刀、火枪、拳头多管齐下,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想活,都找不到逃跑之门。

天黑下来了,敌人在林海之中犹如盲人瞎马,心惊胆战,跌跌撞撞,只有挨打之份,毫无反手之能,横尸遍野,死伤惨重。敌酋见状,只好命令撤兵。仓惶中丢下了不少枪支弹药,带走的只有失败后的沮丧和对中国人民的畏惧。

冯婉贞胜利了,谢庄团练胜利了,中华民族也最后取胜!

冯婉贞是我国近代史上值得歌颂的民族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