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山海经
8525300000010

第10章 卷五中山经(1)

《中山经》分为十二个部分,它们依次为《中次一经》、《中次二经》、《中次三经》……《中次十二经》。《中山经》记载了一百九十七座大山及其周边河流、物产等情况,它们分布在中央大地。这些山脉的走向是不一致的,有的是南北方向,有的是东西方向等。

《中山经》的内容和山川风物的记载,特色鲜明。在《中山经》最后的总结性文字中,学者们认为这幅地图的绘制者,也许就是中央地区的人们或当时的国家机构;而它的完成是不是在“大禹”时代,则很难断定。

中次一经

《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杻(niǔ)(1)木。其下有草焉,葵本(2)而杏叶,黄华(3)而荚(4)(jiá)实,名曰箨(tuò),可以已瞢(méng)(5)。有兽焉,其状如(huǐ)鼠而文题(6),其名曰(nài),食之已瘿。

【注释】

(1)杻:檍树,叶子像杏树叶,树皮呈红色,它的树干坚硬而弯曲,古代人用来制作弓弩的主干部分。(2)本:草木的根或茎干。这里指茎干。(3)华:即“花”,同音同义。(4)荚:凡草木果实狭长而没有隔膜的,都叫做荚。(5)瞢:眼目不明,看不清楚。(6)题:额头。

【译文】

《中山经》所记载的中部第一列山系,是薄山山系。薄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叫做甘枣山。共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黄河。甘枣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杻树。山下还生长着一种草,它的茎干像葵菜一样,而叶子则像杏树叶。这种草开黄花,结带荚的果,人们称其为箨,人吃了它可以治愈眼睛昏花。山中还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鼠而额头上有花纹,叫做,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人脖子上的赘瘤。

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其上多橿(jiāng),多枥木,是木也,方茎而员(1)叶,黄华(2)而毛(3),其实如楝(liàn)(4),服之不忘。

【注释】

(1)员:即“圆”,同音同义。(2)华:即“花”,同音同义。(3)毛:生毛、长毛。(4)楝:即楝树,落叶乔木,开淡紫色花,木材坚实,被广泛用于制作家具、农具等。在中国医学中,它的树皮和果子都能入药。

【译文】

(甘枣山)再往东二十里,有一座历儿山。历儿山上长着茂密的橿树,还有茂密的枥树。枥树的茎干是方形的,但叶子是圆形的。它开黄色花,花瓣上长着绒毛。它的果实像楝树结的果实,人服用它,记忆力会大大增强。

又东十五里,曰渠猪之山,其上多竹。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多豪鱼,状如鲔(wěi),赤喙、尾赤羽(1),可以已白癣(xuǎn)(2)。

【注释】

(1)赤喙、尾、赤羽:后代学者考证为“赤喙、赤尾、赤羽”。(2)癣:皮肤感染真菌后引起的一种疾病。

【译文】

(历儿山)再往东十五里,坐落着渠猪山。渠猪山上生长着茂盛的竹子。渠猪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黄河。渠猪水中有很多豪鱼,它的形状像一般的鲔鱼,但长着红嘴巴和带红羽毛的红尾巴。人们吃了豪鱼的肉,就能治愈白癣病。

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1)如禾,服之不忧(2)。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潏(yù)水,是多飞鱼,其状如鲋(fù)鱼,食之已痔衕(dòng)(3)。

【注释】

(1)秀:指禾类植物开花,又引申为草木开花。(2)忧:忧郁症。(3)衕:腹泻,拉肚子。

【译文】

(吴林山)再往北三十里,坐落着牛首山。牛首山中生长着一种草,人们叫它鬼草。鬼草的叶子像葵菜叶,它的茎干却是红色的。鬼草开的花像禾苗吐穗时的花絮,服食它就能使人无忧无虑。劳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潏水。劳水中有很多飞鱼,它们的外形像一般的鲫鱼,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痔疮和腹泻。

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多砺石、文石(1)。少水出焉。其中多彫(diāo)棠,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shū)(2),食之已聋。

【注释】

(1)文石:带花纹的石头。文,即“纹”。(2)赤菽:红大豆。本义是指大豆,引申为豆类的总称。

【译文】

(合谷山)再往北三十五里,有一座山叫阴山。阴山上有很多粗磨刀石以及色彩斑斓的纹石。少水从这座山发源。阴山山中生长着很多彫棠树,它的叶子像榆树叶,但又呈现四方形。它的果实像红豆,服食它能治愈人的耳聋。

凡薄山之首,自甘枣之山至于鼓镫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冢(1)也,其祠礼,毛,太牢之具;县(xuán)(2)以吉玉(3)。其余十三者,毛用一羊,县(xuán)婴用桑封,瘗(yì)而不糈(xǔ)。桑封(4)者,藻玉也,方其下而锐(5)其上,而中穿(6)之加金。

【注释】

(1)冢:首领之处、祭祀神灵的地方。(2)县:同“悬”。(3)吉玉:古人往往在人、事、物等有关词语前贯以“吉”字,用来表示对其美称。这里的“吉玉”就是指美好的玉。(4)桑封:即“藻珪献祭”,指献祭的玉器采用带有彩色斑纹的美丽石头。(5)锐:使之上小下大。(6)中穿:在中间穿孔。

【译文】

总计这薄山山系之首尾,从甘枣山起到鼓镫山结束,总共有十五座山,绵延达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山最大,是这些山的宗主。祭祀这座宗主山的山神时,在毛物中,用猪、牛、羊齐全的三牲作祭品,再悬挂上好的美玉来献祭。祭祀其余十三座山的山神,在毛物中用一只羊作为祭品,再悬挂上祀神玉器中的藻珪献祭,祭礼完毕,要把这块藻珪埋入地下。而不用精米祀神。所谓桑封,就是藻玉,这种玉石制作的神器,下端呈长方形,上端有尖角,中间有穿孔并加上金饰物。

中次二经

《中次二经》济山之首,曰煇(huī)(1)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2)麋,其鸟多鹖(hé)(3)。

【注释】

(1)煇:“辉”的异体字。(2)闾:指长得像驴而长着羚羊角的山驴。(3)鹖:鹖鸟。据古人说,鹖鸟像野鸡而大一些,羽毛青色,长有毛角,天性勇猛好斗,绝不退却,直到斗死为止。

【译文】

《中次二经》所记载的中央山系的第二列叫济山山系,济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叫做辉诸山。这座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桑树,山中的野兽大多是山骡和麋鹿,而栖息的禽鸟则大多是鹖鸟。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1)。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xiàn)则其邑大旱。

【注释】

(1)伊水:在今河南省西部,源出伏山,后入洛河。

【译文】

(豪山)再往西三百里,坐落着鲜山。鲜山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但不生长花草树木。鲜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伊水。伊水中活动着很多鸣蛇,它外形与普通的蛇相同,但长着四只翅膀。这种蛇的叫声如同敲磐的声音,它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严重旱灾。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1),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

【注释】

(1)蛇行:像蛇一样蜿蜒曲折地伏地爬行。

【译文】

(鲜山)再往西三百里,坐落着阳山。阳山到处是石头,没有花草树木。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伊水。阳水中有很多化蛇,它长着豺一样的身子,但生着人的面孔。化蛇生着禽鸟那样的翅膀,却像蛇一样地爬行。化蛇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呵斥,它在哪个地方出现,哪里就会发生水灾。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1)。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lóng)蚳(chí),食之不眯(2)。

【注释】

(1)赤铜:指传说中的昆吾山所特有的一种铜,色彩鲜红,如同赤火一般。用这里生产的赤铜所制作的刀剑,锋利异常,能削金断玉。所谓神奇的昆吾之剑,就是由这种铜打造的。(2)眯:迷乱病、失神症。

【译文】

(阳山)再往西二百里,坐落着昆吾山。昆吾山上蕴藏有丰富的赤铜。昆吾山中有一种野兽,外形像普通的猪,还长着角。这种野兽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号啕大哭,人们称它为蚳,吃了它的肉会使人不做噩梦。

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1),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注释】

(1)马腹:有些人认为这种动物就是人们常说的“马虎”。民间传说这种动物栖息在水中,它常常将爪子浮在水面,用它们吸引人。如果有人去戏弄它们,马虎就会把人拉下水淹死。

【译文】

(独苏山)再往西二百里,坐落着蔓渠山。蔓渠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而山下到处是小竹丛。伊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洛水。蔓渠山中还生活着一种野兽,人们称之为马腹,它长着一副人脸,生着虎一样的身子。马腹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这种动物也吃人。

中次三经

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1)。北望河曲,是多(jiā)鸟(2)。南望墠(shàn)(3)渚,禹父之所化(4),是多仆累、蒲卢(5)。神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6)而白齿,而穿耳以鐻(jù)(7),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畛(zhěn)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鴢(yāo),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状如葌(jiān),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gǎo)本(8),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9)。

【注释】

(1)密都:隐秘深邃的都邑。(2)鸟:即鹅,也就是鸿雁。(3)墠:也有些学者认为,这个字应读为“tián”。(4)禹父:指大禹的父亲鲧(gǔn)。相传禹是夏朝的开国国王。所化:指鲧化身为黄熊。(5)仆累:即蜗牛,一种软体动物,栖息于潮湿的地方。蒲卢:一种具有圆形贝壳的软体动物,属蛤、蚌之类。(6)要:同“腰”,腰身、腰杆。(7)鐻:金银制成的耳环。(8)藁本:也叫抚芎、西芎,一种香草,根茎含挥发油,可作药用。(9)美人色:使人肤色美、气色好。

【译文】

(敖岸山)再往东十里,坐落着青要山,这座山实际上是天帝的密宫。从青要山上向北眺望,可以看到黄河的弯曲处,这里生长着许多野鹅。从青要山向南可以望见墠渚,这里是大禹的父亲鲧变化为黄熊的地方,生息着很多蜗牛、蒲卢等软体动物。山神武罗掌管着这座青要山,这位山神长着一张人脸,浑身布满豹纹。他的腰身纤细,牙齿洁白,而且耳朵上穿挂着金银环,发出的声音像玉石碰击作响。这座青要山,适宜于女子居住。畛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青要山中栖息着一种鸟儿,人们称它为鴢。鴢的外形像野鸭子,身子是青色的,眼睛呈现浅红色,尾巴呈现深红色。吃了它的肉,人们就能多子多孙。青要山中还生长着一种草,它外形像兰草,但茎干是四方形的。这种草开黄花结红果,它的根像藁本的根,人们称它为荀草。服用这种草,能使人们的肤色显得容光焕发。

又东二十里,曰和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1)。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吉神(2)泰逢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fù)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3)也。

【注释】

(1)河之九都:黄河九条支流汇聚的地方。都:汇聚的地方。(2)吉神:对神的美称,即善神的意思。司:管理。(3)动天地气:运动起天地之气,使天地之气流动。

【译文】

(宜苏山)再往东二十里,坐落着和山。和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但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和山是黄河中的九条水源所汇聚的地方。这座山蜿蜒盘旋,回转了五重,有九条水从这里发源,然后汇合起来向北流入黄河。这座山中也蕴藏着很多苍玉。吉神泰逢主管这座山,他的形貌像人,但长着虎尾。泰逢喜欢住在山向阳的南坡,出入时围绕着闪光。这位吉神能启动天地之气,兴起风云雨雪。

中次四经

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蒐(sōu)(1)。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滽(yōng)滽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伊水。有兽焉,名曰(xié),其状如獳(nòu)犬(2)而有鳞,其毛如彘鬣(liè)(3)。

【注释】

(1)蒐:即茅蒐,现在称作茜(qiàn)草。它的根是紫红色,可做染料,并能入药。(2)獳犬:发怒样子的狗。(3)鬣:一些动物脖子上的又长又密的毛。

【译文】

(扶猪山)再往西一百二十里,坐落着厘山。厘山南面蕴藏着很多玉石,而山北面则生长着茂密的茜草。厘山中生活着一种野兽,它外形像一般的牛,但全身青黑,它发出的声音如婴儿啼哭。这种动物是吃人的,人们称它为犀渠。滽滽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伊水。厘山还生活着一种野兽,人们称它为。的外形像獳犬,但全身长着鳞甲,它身上的毛如同猪鬃一样。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huān)举之山。雒(luò)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其中多马肠(1)之物。此二山者,洛间也。

【注释】

(1)马肠:即上文所说的怪兽马腹,人面虎身,叫声如婴儿啼哭,吃人。

【译文】

再往西三百五十里,坐落着举山。雒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玄扈水。有很多马肠这样的怪物生活在举山。举山与玄扈山之间,夹着一条洛水。

中次五经

东三百里,曰首山。其阴多榖(gǔ)(1)、柞(zuò)(2),其草多(zhú)(3)、芫(yán)(4)。其阳多琈之玉,木多槐。其阴有谷,曰机谷,多(dī)鸟,其状如枭而三目,有耳,其音如录(5),食之已垫(6)。

【注释】

(1)榖:落叶乔木,树皮纤维可造纸,也称构树。(2)柞:常绿灌木,初秋黄白色的开花,雌雄异株,浆果小球形,黑色。(3):即山蓟,可入药,又分为苍术、白术二种。(4)芫:即芫华,落叶灌木,花可以药用,根可以毒死鱼。(5)录:学者考证这个字应当为“鹿”。(6)垫:湿气病,一种因地势低洼潮湿而引发的疾病。

【译文】

(苟林山)往东三百里,坐落着首山。首山山北生长着茂密的构树、柞树,山北的草以草、芫华居多。首山山南盛产琈玉,山南的树木以槐树居多。这座山北面有一条峡谷,人们称之为机谷。机谷里有许多鸟,它的形状像猫头鹰,但长着三只眼睛,还长着耳朵,它发出的声音如同鹿的鸣叫,人吃了它的肉就会治好湿气病。

东北五百里,曰条谷之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药(1)、虋(mén)冬(2)。

【注释】

(1)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开花,与牡丹花相似,可供观赏,而根茎可以入药。(2)虋冬:俗称门冬,有两种,一是麦门冬,二是天门冬,都可以药用。

【译文】

(葱聋山)往东北五百里,坐落着条谷山。条谷山里的树木大多是槐树和桐树,而草本植物则大多是芍药、门冬草。

又东五百里,曰槐山,谷多金、锡(1)。

【注释】

(1)锡:这里指天然锡矿石,而非提炼的纯锡。

【译文】

(朝歌山)再往东五百里,是座槐山,山谷里蕴藏有丰富的金矿和锡矿。

又东北二十里,曰升山,其木多榖(gǔ)、柞(zǔ)、棘,其草多藇(yǔ)(1)、蕙,多寇脱(2)。黄酸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璇(xuán)玉(3)。

【注释】

(1)藇:即山药,块茎既可食用,也可做药用。(2)寇脱:古人说是一种生长在南方的草,有一丈多高,叶子与荷叶相似,茎中有瓤,纯白色。(3)璇玉:美玉。也有人认为它是质料、成色比玉差一些的石头。

【译文】

(蛊尾山)再往东北二十里,有一座升山。升山的树木以构树、柞树、酸枣树居多,而草本植物以山药、惠草居多,此外山上还有茂密的寇脱草。黄酸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黄酸水中蕴藏很多璇玉。

又东二十里,曰阳虚之山,多金,临于玄扈之水。

【译文】

(升山)再往东二十里,是座阳虚山,盛产金,阳虚山临近玄扈水。

凡薄山之首,自苟林之山至于阳虚之山,凡十六山,二千九百八十二里。升山,冢也,其祠礼:太牢,婴用吉玉。首山,神也,其祠用稌(tú)、黑牺、太牢之具、糵(niè)酿(1);干儛(wǔ)(2),置鼓;婴用一璧。尸水,合天(3)也,肥牲祠之;用一黑犬于上,用一雌鸡于下,刉(jī)(4)一牝(pìn)羊,献血。婴用吉玉,采(5)之,飨(6)之。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