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读.3
8523600000005

第5章 寻求哲人石(2)

科学家也是社会权力网络的一部分,他们的科学研究难免会受信仰和政治立场的影响。

很多人都把实验看做寻求真知、发现真理的有效方法,甚至是唯一途径。有人说著名科学家斯蒂文·霍金[14]至今没有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因为他所提出的理论还没有得到实验的证实。《利维坦与空气泵》这本书试图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实验被认为是寻找科学真知的必要工具或程序呢?

这本书主要关注的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争论,就是17世纪两个著名英国学者,霍布斯[15]和波义耳[16]之间的争论。霍布斯的名著《利维坦》是一部政治哲学经典,至今仍有很多学者通过这本书去讨论民主与独裁等政治哲学问题。而空气泵则是波义耳用来证明著名的波义耳定律的重要实验工具。

两件事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怎么会被拉到一起呢?首先我们要了解,那个时候所谓哲学的定义与现在是不一样的,像伽利略、牛顿这些搞自然科学的当时也被叫做哲学家。17世纪的时候,一个合格的哲学家被认为应该有能力去探讨各个领域的知识。

霍布斯的很多著作都是科学史上的必读书目,而波义耳参与缔造的英国皇家学会也是科学史上的重要机构。他们之间的争论表面上看是波义耳利用空气泵制造出了真空,而霍布斯反对他的结论,认为空间之中不可能什么都没有,至少还有“以太”[17]。当然现在我们知道,霍布斯的观点是错误的,“以太”这个东西在科学史上流行了那么久,最后被证实并不存在。作者说,他们争论的焦点与其说是空气泵能不能制造真空,倒不如说是实验本身到底有多重要。

这个争论所代表的也是两种科学方法——演绎法和归纳法之争。演绎法的典范当然是数学,只要将一些定义作为基本前提,就可以一步步推出结果,这叫演绎;而归纳则是从各种可见的事实和例证中总结出一个说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演绎法的缺点是,如果一开始这个定义就有问题,就算中间的步骤逻辑再怎么合理,推出来的结果仍然可能是错的。但是归纳法的问题更严重,它从大量的事实中推出一个好像客观不变的规律,却没有人能够保证这个事实是否永远如此。

在这场争论中,为什么实验最后能够胜出呢?实验在今天被看做是不证自明的方式,而当时却饱受攻击,并不被科学界信任,因为它看上去太像一种表演。我们知道从前的炼金术士也做实验,但是在自己的斗室中秘密进行,炼金术与现代科学实验的区别就在表演。

波义耳的空气泵就是一种科学表演,当时的皇家学会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最常做的两个公开展示是虎克[18]的显微镜和波义耳的空气泵。空气泵就像17世纪的加速器,看起来非常壮观。它首先是一个技术上的进步,让我们了解到仪器的重要性。比如我们用显微镜去观察蚂蚁的足部,就会相信仪器是人类感官的延伸,可以帮助我们做到眼睛、耳朵、鼻子做不到的事,甚至纠正人类感官的谬误。波义耳的空气泵可以说服大家,相信通过仪器看到的比眼睛看到的还要真实。

其次,波义耳的空气泵将实验变成一种公共行为。从前的炼金术士都很神秘,但科学实验理论上是一个公共空间,必须有人去见证实验结果。这些人最好受过专业训练,能看懂实验的关键。此外,这个实验还必须是能够重复操作的,任何人按照同样的方法和步骤都会得出同样的结果。波义耳当年作科学报告的时候设计得十分周详,让大家尽可能多地了解实验过程。当然这个实验一般人很难做到,设备本身就不大可能轻易制造出来,一旦出现漏洞,就很难抽成真空了。

所以霍布斯对波义耳的批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他说空气泵实验根本错漏百出,并没有达到哲学真理所要求的严格程度,而且他对真空是否存在也有不同看法。这其实是两套哲学观争议的焦点。波义耳通过实验证明他找到了真空,但霍布斯认为空间中一定会有东西存在,不存在玄学意义上的真空。就这个意义而言,波义耳坚持以实验为本,是将现代科学与自然玄学分开的第一人。

这个争论有特殊背景。1666年正值英国王政复辟时期[19],之前则是著名的克伦威尔[20]专政。这时候英国的社会秩序动荡不安,也存在着很多宗教上的意见冲突,这种冲突甚至可以引发战争。波义耳跟霍布斯的争论,其实也牵涉到对社会秩序的看法。霍布斯不能容许由少数科学家拥有特权,宣称他们能够观察到甚至制造出事实和真理,因为在此之前,事实的认定一直来自于个人信念。比如法庭判案,一个人被控告杀了人,如果有一个证人说他看到了,那这个证词并不可靠,不排除他有栽赃的可能。但是如果有一百人看到,这个可信度就大不相同了。实验的推行,就是允许成百上千人共同说出他们看到的真理,这会威胁到国家秩序。

在波义耳宣布找到真空之前,很多人一直相信世界上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存在,比如灵魂。关于这些事物的解释,一直被掌握在教会手中,他们才有权力去解释这些神秘的东西,这是一种奇怪的特权,也被认为是一种绝对秩序,是大家都应该遵守的。而实验科学的出现无疑打破了这种秩序。

以波义耳为代表的皇家学会认为,科学研究一定会有争论,但这种争论应该在事实范围以内。我们不谈玄学、不谈神学,也不谈政治,但是我们会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进行谦卑的争论,并期望它最终在共识中得到解决,这种共识才是社会秩序安定的基础。

《利维坦与空气泵》就试图发掘霍布斯与波义耳的科学争论之后的政治内涵。书中大量列举了两派的不同意见,既有科学上的也有政治上的,并指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这本书出版后引起了很多争议,因为它其实不是科学研究,而是把科学本身当成了研究对象。当你试图用历史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方法去重新审视科学,就会发现科学家也是社会权力网络的一部分,他们的科学研究难免会受信仰和政治立场的影响。

波义耳一直坚持不要把政治和宗教带进实验室,但他把实验本身举得这么高,反而引发了某种政治争论。如果把社会分割成不同领域,每个领域都各自处理好自己的争论,这样社会秩序就会稳定吗?是不是同意这种观点,还得大家自己去读这本书才知道。

(主讲梁文道)

《寻求哲人石》

炼金术到底是不是科学

汉斯-魏尔纳·舒特(Hans-WernerSchütt,1937-),德国化学家、化学史学家,柏林理工大学教授,曾任德国科学史学会主席。

炼金的过程就像修道,当一个人突然看穿了世界的表象,并且通过研究物质的变化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他也就“得道成仙”了。

喜欢看漫画的朋友一定都知道《钢之炼金术士》,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道具叫做“贤者之石”。在《哈利·波特》,以及很多网游中也都出现过类似的“Philosopher‘sStone”——哲人石,那到底是什么呢?

中世纪的时候,哲人石被认为是一种红色的粉末或液体,并且是可以变化的。既然是粉末或液体,为什么又叫哲人石呢?那是因为它具有固定不变的性质,能够完好地经受火的烧烤,它比黄金还要纯,是炼金术士的最高追求。

一说起炼金术士,很多人都觉得那是骗子,因为他们声称能够把破铜烂铁炼成黄金。炼金术到底是不是前科学时代迷信的产物呢?《寻求哲人石》这本书就介绍了炼金术的历史,它的副标题是“炼金术文化史”。

炼金术的英文是Alchemy,从词源上看,它与化学Chemistry应该大有关系。很多人都把炼金术当做化学的前身,从前很多炼金术士用的坩埚和烧瓶之类的器皿,现在依然在化学实验室里使用。炼金过程中使用的方法,至今也还是化学家们做简单实验的标准程序。为什么炼金术会被认定是不科学的呢?

书中说,炼金术绝不是骗人的把戏,它是一种把物质提升到更高层次的艺术,同时也是把人生提升到更高生存状态的艺术。炼金术士们追求的是物质的转化,是把一种物质从较低的境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最高的境界就是哲人石。

怎样才算把物质提升到更高状态呢?其实很多炼金术士都跟采矿工关系密切。你可以想象一下,当矿工们深入到矿脉底下,找到那些黑魆魆的矿石,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深入地心,触摸到了大地的秘密。而这些矿物经过熔炼之后,又会变成散发着光彩的金属,与之前截然不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炼金术士看来,这个过程就是神的事业,是大自然借助他们的手,使物质从一个阶段到达另一个更高的阶段。他们是物质的解脱者,是协助升华的重要人物。这样的人怎么能算是骗子呢?

哲人石介乎物质与非物质之间,它所代表的其实是炼金术士们的一种理想。他们要在物质世界中提炼出一种高纯度的精神状态,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发现那个无法用言语形容,只能用密码谱写的神秘秩序。那也是一个超乎我们感官之外的,只有真善美存在的完满境界。而哲人石就是能够从物质世界进入这个神秘世界的东西,它以物质形式向我们显现出来。

从前的阿拉伯世界是炼金术发达的地方,当欧洲进入黑暗的中世纪,巴格达保留了很多西方文明的精华。Alchemy这个词就出自阿拉伯文,我们知道AL其实是阿拉伯文中的一个定冠词。那么这种文化又是怎样被传回到欧洲的呢?当时的欧洲处于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统治之下,如何容得下这种异端邪说?那是因为,炼金术士们找到了与基督教的新的对应点,炼金的过程被与救世说联系起来。耶稣基督是要拯救世界的,而炼金术士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拯救物质世界,于是炼金术就在西方文化中得以保存下来。

在源远流长的炼金术历史上,最后一个伟大的炼金术士是谁呢?大家可能想象不到,是现代物理学的奠基者牛顿,他同时也是现代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的创始人。牛顿确实花费过不少心血研究炼金术,他在1675年的时候说过,炼金术不仅仅是从事金属研究,只有无知或头脑简单的人才会这样看。所谓科学的化学只是一种庸俗的化学,真正高尚的化学其实是炼金术。因为通过炼金术,所有的生物开始运动,并且获得它们新的存在。

牛顿如此热心地研究炼金术,其实是想要解决一个问题。虽然现代自然科学能够告诉我们世界是如何演变以及运作的,却不能为我们解答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世界的意义在哪里?人又为什么存在?当我们打开一本化学教科书,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铁没有打算和盐酸化合的崇高目的,也没有哪个氧分子急于把自己和纤维素一起充满激情地燃烧掉。在现代科学的物质世界里,任何活动都是机械而没有意义的。

但是这一切都可以从炼金术的世界里找到答案。炼金的过程就像修道,当一个人突然看穿了世界的表象,并且通过研究物质的变化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他也就“得道成仙”了。这是炼金术与化学的最大区别。

(主讲梁文道)

《周期表》

一个碳原子两百年的游历

普利摩·李维(PrimoLevi,1919-1987),犹太裔意大利小说家、化学家。著有《周期表》《奥兹维辛残存》《休止》等。1987年坠楼自杀离世。

原子总是存在的,只是在不停地变化中。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世界,你会发现,人的生死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