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读.2
8523500000011

第11章 别对我撒谎(4)

[2]埃德蒙德·柏克(EdmundBurke,1729-1797),爱尔兰人,政治家,作家,演说家。曾在大不列颠众议院服务多年,被公认为是保守主义的创始人和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支持美国独立革命,却在晚年反对法国大革命。

[3]蛋家(亦作艇家、水上人等)是广东、广西和福建一带一种以船为家的渔民的统称。根据传统说法,蛋民所乘的艇像一只鸡蛋对半剖开,上盖以篷,故名“蛋艇”,人以艇为家,所以叫作“蛋家”。而蛋家人自己则认为,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生命难以得到保障,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故称为蛋家。

[4]世界也许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暴力,但是诺贝尔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这部包罗万象的哲学著作中认为,驱使着这些暴行的,不仅仅是那些不可解脱的仇恨,还有人们的思想混乱。在11岁那年,阿马蒂亚·森生平第一次亲历了杀戮。20世纪40年代在印度突然爆发的印度教徒-穆斯林骚乱的双方都受到了别人的有意挑唆。这场骚乱中的绝大多数受害者--包括印度教徒与穆斯林--都是同属一个阶级的劳动人民。然而应当对这场血腥屠杀负责的,只有宗教身份这种单一划分的观念。

[5]纳尔逊·曼德拉(NelsonRolihlahlaMandela),1918年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获南非大学文学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自幼性格刚强,崇敬民族英雄,被家中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

[6]在这本新作中,阿马蒂亚·森指出,与过去一样,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冲突与暴力都受这种单一身份的幻象影响。显然,越来越多的人们根据宗教立场(或者“文化”或“文明”)来划分世界,而忽略人们看待自身的其他方式--诸如阶级、性别、职业、语言、文学、科学、音乐、道德或政治立场,并且否定了合理选择的现实可能性。一旦根据这种观点来界定不同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人类就被严重地压缩并置于“小盒”之中。在本书中,森颠覆了那种惯用的概念,诸如“整个中东”或“西方思想”。通过对文化多元主义、恐怖主义和全球化的精辟分析,他得出了结论,我们应当更为清晰地理解人类自由,并成为全球公民社会中富有建设性的公共表达者。森证明,尽管最近世界陷入了战争循环,但只要我们坚持这一理念,这个世界也同样能够稳定地迈向和平。

[7]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1930-2002),法兰西学院院士,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当代法国最具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家。

[8]《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一书旨在揭示“全球化”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说法,而是由西方新自由主义长期宣传的口号,代表的是跨国金融资本和跨国公司的利益。“全球化”的潜在之意是削弱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主权,以使美国主导的跨国金融资本和经济势力畅行无阻于全球各地,最大限度地攫取各国的资源和财富。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对此作了深刻揭露。

[9]《别对我撒谎》一书选录篇章依写作年代编排,类型包括新闻报导与专论、电视节目底稿与图书节录,每一篇作品都深入官方缄默之墙,披露令人坐立难安的动人真相,内容涵盖过去五十年来意义重大的事件、丑闻与抗争。其作者包括名噪一时的揭密者(挖掘越南美莱大屠杀的西摩·赫许、直探洛克比空难真相的保罗·福特)、勇气十足的亲身见证者(广岛原爆之后第一位赶到当地的西方记者韦佛瑞德·柏契特、1990年代定居加沙走廊进行报导的阿米拉哈丝),以及另辟蹊径的新闻工作者(德国变身卧底记者根特·华莱夫、戳穿美国殡葬业真面目的洁西卡·密特佛)等。

[10]爱德华·默罗(EdwardR.Murrow,1908-1965),早年就读于华盛顿州立大学,1935年加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成为一名广播记者。他在职业生涯中开创了战地现场广播、连续广播报道等口语广播形式,成为当年最红的广播记者和播音员。1951年登上电视荧屏,又成为电视新闻主播的先驱。

[11]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HouseCommitteetoInvestigateUn-AmericanActivities),1938-1969年美国国会众议院设立的反共机构。1945年该委员会成为众议院常设机构,以调查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及其他“违反美国利益”的组织为名,迫害了许多美国左翼知识分子、艺术家和同情共产党的人士。

[12]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AnnaPolitkovskaya,1958-2006),俄国著名新闻记者,1999年起多次前往车臣战区采访,著有《车臣旅游日记》。正是由于她的报道,车臣百姓的苦难甚至被俘的车臣武装分子遭受的非人待遇,才被世人所知。安娜被公认为“俄罗斯媒体的良心”。2006年10月7日遭暗杀。

[13]摩门教是美国犹他州一个宗教团体,全称“耶稣基督末日圣徒教”。他们繁复的教义中有一条规定,可以实行一夫多妻制。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莫里尔反重婚法案》,宣布一夫多妻制为非法。摩门教领导人布瑞厄姆·杨决定向政府的法令发起挑战,便选择了自己的私人秘书乔治·雷诺德做被告,起诉雷诺德犯有重婚罪。1875年年底雷诺德被判犯有重婚罪,处两年监禁及500美元罚款。雷诺德向联邦最高法院上诉,辩护律师根据《宪法第一修正案》认为雷诺德是摩门教教徒,享有信仰自由,重婚并不犯法。但联邦最高法院维持了原判,认为一夫一妻制是基于美国历史的基本价值取向而确立的婚姻制度,在美国生活的所有公民都不能违背。

[14]1894年法国陆军参谋部犹太籍上尉军官德雷夫斯被诬陷犯有叛国罪,被革职并处终身流放,法国右翼势力乘机掀起反犹浪潮。德雷夫斯被捕以后,法国重要的军事情报仍不断地被泄漏,这引起军队一些部门的警惕,开始重新审视德雷夫斯案件。此后不久即真相大白,德雷夫斯是被冤枉的,但法国政府却坚持不愿认错。直至1906年德雷福斯才被改判无罪,官复原职,并晋升为上校。

[15]左拉1896年1月在《震旦报》头版发表《我控诉》一文,痛斥司法和政府不公,为德雷夫斯冤案鸣不平。2月,军方以“诽谤罪”对左拉提出公诉,左拉被判一年徒刑,罚款3000法郎。

[16]马拉(Jean-PaulMarat,1743-1793),法国政治家、医生。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领导人,支持激进的社会改革。1793年雅各宾派当权后,马拉强调要建立革命专政,用暴力确立自由。当年7月在巴黎寓所被刺杀,震动法国。

[17]夏洛蒂·科黛,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在修道院长大并接受教育。大革命开始时,她是彻底的共和主义者,但随着革命一步步走向毫无节制的恐怖和杀戮,科黛开始失望和怀疑。后来她经常参加吉伦特派聚会,并认为共和国不幸的根源就是那个疯狂的暴君马拉。1793年7月13日她刺杀马拉成功,被捕后判处死刑,年仅二十五岁。

[18]迪特里希·朋霍菲尔(DietrichBonhoeffer,1906-1945),德国神学家,1931年在柏林获基督教神父资格,后赴纽约工作。他很早就觉察到希特勒通过挑起对犹太人的仇恨来发动战争的强权趋势,1939年他决意离开安全而自由的美国,回到德国阻止法西斯暴行。后在一次暗杀希特勒的行动中被捕,遭到杀害。著有《狱中书简》《伦理学》《门徒的代价》等。

[19]克莱伦斯·丹诺(ClarenceDarrow,1857-1938),律师、演说家。一生代理了许多疑难案件,参与辩护的问题涉及劳工、种族、宗教、地域冲突等,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0]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公元前425),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其著作《历史》一书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

[21]薛西斯一世(约前519-前465),公元前485年继任成为波斯第四代国王。为实现父亲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的遗愿,他发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腊,为此精心准备了四年,动员了整个波斯帝国的军力,并在战役发生前遣派使者团进入希腊,劝说各个城邦放弃抵抗,臣服波斯帝国。失败后,他又数次发兵进攻希腊,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22]温泉关之战是第一次波希战争中的马拉松战役之后第10年,波斯帝国和古希腊的又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交锋。希腊军队在这个狭小的关隘依托优势地形,抵抗了3天,阻挡了在数量上几十倍于自己的波斯军队。据说,波斯人在打扫战场时只找到了298具斯巴达公民的尸体,而薛西斯付出的代价是约20000(也有记载说是7000)波斯士兵的生命。

[23]勒内·格鲁塞(RenéGrousset,1885-1952),法国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一生著述颇丰,如《亚洲的觉醒》《中国和她的艺术》《蒙古帝国史》《佛陀的足迹》等,为世界史学界做出了杰出贡献。

[24]阿提拉(Attila,406-453),古代欧亚大陆匈奴帝国领袖,多次率军入侵东西罗马帝国,被欧洲人视为残暴及掠夺的象征。匈奴帝国在他的带领下,版图东起咸海,西至大西洋,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但在他死后,帝国也随之瓦解消失。

[25]耶律大石(1087-1143),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第八代孙,29岁考中了进士,成为《辽史》记载中辽朝唯一的契丹进士。军事才能过人,曾领数百铁骑在中亚开辟万里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