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E.C.心理破坏师之情感崩源
8472400000034

第34章

“狩猎……”

已经下班回家,坐在电视机前李青依然在思考蓝麟的话。每当遇到困惑的时候回到家中,打开电视整理思考是李青的习惯。电视机里吵杂的声音与闪动的景象能使疲惫的他保持清醒,反令他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在自己所思考的事物上。

这是一场狩猎,这句话的含义究竟是暗示对于犯人来说,连续杀人事件是一场狩猎游戏呢?还是……

李青不由回想起自己与蓝麟一起破获的几起案子。每一起案子,他都赢得心惊胆战。是的,蓝麟喜欢给他一些小提示,看他为破案忙得焦头烂额,尽管这个该死的家伙明明已经比他更接近真相。他必须做到的是在那混蛋之前找到犯人,否则等待他的不是一个已经精神崩溃的疯子,就是自杀身亡的死尸。EmotionalCrasher——心理破坏师DR蓝麟,阻止他的唯一方法就是在他之前抓到犯人。

收回自己的思绪,李青再度重新考虑整个案件。尽管蓝麟是个性格恶劣,行走在法律边缘的罪犯;但是在侦破罪案上那家伙从不说谎。从那家伙的反应来看,答案其实已经在案件记录的文档里,只是他没有注意到某个关键。

“从犯人的角度考虑的话,我是犯人,该怎么做?”

李青站起身,走到电脑前坐下。他打开搜索网页,输入电击棍三个字进行查询。

是的,作为一名警察、保安或其他专业人士,非常清楚电击棍这一类产品的购买地点。可是经过调查,发现在这些商店没有任何有用线索。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如果想要获得这类产品,只有从网上寻找。

在查找网上店铺的时候,警方理所当然的直接到淘宝等几个中国的大型网购网站进行搜索。没有发现可疑的信息。但是,假如是从厂家直接进货呢?一般市民要如何获得电击棍的销售信息?

李青在网上不厌其烦的搜索,查找。终于一条信息吸引他的视线。

【手机式电击棍!最合适你的防身利器!】

仔细阅读发现,原来有一种外形是手机的电击器目前正在市场上流行。从外形来看只是一台普通的手机,其实是一个电击器。这是利用外国技术制造的产品,很多大型保全商店有存货,不过销售更多的却是私人仿制制造出来的山寨货。价格远比正品店价格便宜,而且外形种类更为多样化。

李青忍不住蹙起眉头。假货的制造技术不过关,经常有质量问题。在没有经过安全检测的情况下,很多电器类产品都不符合安全标准。如果是从这种途径购买来的产品,那么很有可能让普通的电击棍变成杀人利器。

这么说两起死亡仅仅是意外吗?由于质量不合格的劣质电击棒流入市场,造成人员伤亡事件!使用电击棒的人最初目的可能是自保,可是看到死了人,吓坏了,所以才狼狈逃走!

之前他们调查的方向是电击棍的邮寄,没有在附近市区里找到有用线索。但是,假如邮寄单填写的种类是‘手机’呢?一般警械用品,自我防护工具的销售都需要向相关部门注册。但是如果对方以‘二手手机’这样的标签蒙混过关,的确能躲过相关部门的检查。

想到这里,李青立即行动起来。一方面他让专家组排查寻找当今市场上销售的各种山寨电击棍,核实是否有邮寄到本市附近区域。另一方面他再度联系邮政部门,迅速寻找其他电器产品邮购销售清单,与学校附近居民区域,学校学生老师住址,还有电影院附近居民,电影院员工住址进行交叉查找,寻找重叠人选。尤其将‘手机’列为排查重点。

蓝麟如今正站在第二起案子的案发现场。

他对犯罪者的身份,犯案的原因,其实已经有了推断。不过,他还想亲自来证实一下自己的推论。

说实话,他其实对收集证据并没有兴趣。他不是警察,没有必要走司法手段,确认犯罪证据切实存在。不过他还是决定切实的印证一下实际犯罪的可能性。这也是对他的老对手,重案组队长李青的一种尊重吧!

想到这里,他笑了笑。这是一场狩猎,也是他与李青的较量。谁先找到犯人,由谁对犯人进行审批。以司法的手段宣判有罪,还是,由他来用他的方法给予犯人制裁。

蓝麟来到电影院,买了张票,在电影厅里坐下。他回想起档案中所记载的口供录取,电影厅工作人员声称被害者离开电影院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没有其他人跟他同一时间或者先后出来。那么,被害者是为什么离开电影厅?是有人叫他到外面去?还是说只是一个偶然?凶手在停车场杀害他,是了解他的时间规律,早就知晓他会出来,还是在停车场守株待兔?

当然,显然李大队长也想到这一点,也查询了电话通讯记录。令人沮丧的是被害者出去前后都没人给他打电话,似乎他去停车场只是一项随即行为。犯人有可能是在停车场一直等待,被害人恰巧过去才遇害。

真的是这样吗?蓝麟不这么认为。能够杀人的‘无人空隙’不是等待能够等来。在电影播放中场,没有人可能去停车场的时候,犹如远程遥控一般将被害人引导向停车场,这才是犯人所作出的设计。

正思考着,蓝麟注意到有两三个青年在电影中场离开,后来也没回来。这引起他的好奇,按照一般人的心理,哪怕觉察电影不好看,也会一直看到最后。谁都不愿意将电影票白白打水漂。他走了出去,发现那几个青年不在电影院外。

蓝麟更加好奇了。他问看管的门卫,结果得到一个有趣的情报。

“他们去了厕所,后来再也没见。可能从厕所出来之后又跑到其他的电影播放厅去了。”门卫无奈的回答。

“可以这样做吗?”蓝麟惊奇,这在国外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当然不可以,但是屡禁不止有什么办法?一般成年人比较自觉,不会为了电影票钱干这种丢自尊的事。小孩跟学生倒是经常这么干,所以每场电影结束后我们有时候会查票。可惜有的孩子很聪明,在电影结束前又溜回来,抓不到他们的把柄。”

蓝麟发现这是一个新奇有趣的缺口。这代表着只要自己有一张电影票,就能前往所有靠近这张票的电影厅。他想了想,又问门卫提出新的问题。

“这些电影厅里,有没有哪个电影厅有除了正门其他的出口?”

门卫想了下:“三号电影厅是新建的,里面有一个通往停车场的防火通道。不过安全门只在电影播放中间的时候打开,电影开始跟结束的时候都是关闭着得。”

蓝麟看了看三号电影厅,位置跟六号电影台正对门。他走进去,很快找到门卫所说的安全门。安全门离着正门倒是不远,位置却很特殊,在一个拐角的后面。若是不仔细看还不好找。他打开门走下去,沿着一条密闭的水泥通道一直往下走,走了很久果然看到出口,外面就是停车场。

这个设计恐怕是预防电影院突然着火,疏散人流用的。外侧的门也被设计成只能从里面推开,外面推不开的锁。蓝麟站在停车场,发现这个出口的位置对面就是从电影院出来后停车场的真正入口。

这样看来,是这里的先天条件造成‘无人空隙’。也就是说犯人所选择的是‘犯案地点’,而非被害者。

那么凶杀是随机的吗?不,要选择一个电影放映厅位置接近三号放映厅位置,独自出来看电影,还将车停在停车场的被害人,绝非随机选择。

蓝麟在停车场站了一小会儿。很快,电影结束,很多人离开。也有很多人为新一场电影来到。他观察了下车,选择了一辆停在偏僻位置,独自出来看电影的青年。他跟在青年身后——在人流之中这种近距离的跟随反倒不显眼。青年拿着票直接进入电影厅,他看了看,发现是远离三号电影厅的一个,于是又回到停车场。

反复跟随几个人后,终于有一个合适的人选。蓝麟跟在此人身后买了票。他从后面清晰的看到这个人所买的电影票的位置。因此,他可以确定此人的座位,哪怕是电影开场后也不难找到此人。

蓝麟陷入思考。犯人是靠着这种方法辨别被害者的位置吗?现在停车场等待,找到合适目标尾随,买票。

不,这种方法的风险性很大。实际操作一下就可以发现,凶手需要多次跟随不同的人,才能确定下来哪一个是适合作猎物。反复出现在售票厅显然会给人加深印象,每一次都购买一张票会被售票员怀疑是收票的黄牛,拒绝向他售票。

“请问,你们电影院有没有一种票,能够看全场这个时间的任何一场电影?”

售票员想了想,回答:“有的,我们有能够看一天内三场任意电影的通票。不过这种票只卖给学生,是学生特优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