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梦·我的梦
8471300000004

第4章 水利巾帼们的“中国梦”

郑黎

“我喜欢这里,喜欢亲手按动电钮,看着闸门缓缓提起或降落,因为轰隆隆的机器运转声,让我全身充满了力量和活力;我喜欢这里,喜欢每天往返于古渠岸边,田间地头,因为夹杂着泥土香味的黄河水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清香的稻花、饱满的果实,让我看到了工作的成就和意义;我喜欢这里,喜欢坐在工作台前,注视着前方的监控大屏,因为清晰的画面和密密麻麻的数据见证了水利事业在前进,描绘着现代化水利的发展雏形;当然,作为女性,我也喜欢漂亮和时尚,因为那是我们的天性,时尚靓丽的我们代表了新一代水利女职工的新形象。”这就是奋战在水利一线的巾帼红妆们那不为人知,简单而又博大,朴实却很美丽的“中国梦”———构建一个文明和谐、团结奋进、科学发展的新水利,为此她们一直在努力。

说起水利这个行业,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陌生,但有这样一句话,大多数人却耳熟能详,那就是“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就是为了这一句耳熟能详的殷切希望,多少年来,我们水利系统这片绿野中的红花们,与全水利战线的5000多名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主线,以构建节水型社会,实现水利事业科学发展为目标,按照分区治水的整体思路,不断加快水管体制改革和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提供好这个坚实的水利支撑无私地奉献着,用实际行动谱写着水利新篇章。她们的足迹、她们的身影遍布于水利系统的每一个角落,古渠岸边留下了她们坚实的巡护足迹,现代化的操作平台前留下了她们镇定自若,从容调水的背影,宽阔的测水断面上有他们认真忙碌的倒影,寒冷的冬季施工现场有他们英姿飒爽的一抹倩影,在热闹红火的文艺队伍里,有她们灵动的丽影……她们与水利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将象征生命线的黄河水送到了靠天吃饭的南部山区,让那里的人民久旱逢甘霖;生命至上,战胜了3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大胆创新,开创了“宁夏模式”水利信息化建设之路;不懈努力,历经近40年“四上三下”自治区头号民生水利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注重民生提前一年解决了2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生态优先,建成全区第一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坚持标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全国树立了一面旗帜,她们的努力,他们的代代相传,他们的前赴后继,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接出了累累硕果,描绘出了一幅欣欣向荣的塞上美景。

从青年到中年,到老年,一路走来,时光在我们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横迹,在我们的发间植下丝丝白发,挺直的脊背开始弯曲,疾行的脚步缓慢下来,环境在变化,年龄在变化,称呼在变,工作内容也在变,但是眼底那一抹充满希望的光芒依然明亮,那一颗满怀激情灵动的心脏依然有力的跳动,美丽的梦想始终不变,“献身、负责、求实、创新”的水利人精神将世代相传,如同奔流不息的黄河水源远流长。

很多年后,当我们放下这份重担,将这份平凡而又神圣的使命交给后辈,悠闲地坐在室外,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阳光的照射时,从我们的眼睛里看到的是平静,是努力后的温馨无愧。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名字将被遗忘,没人会知道我们曾经做过什么,在后人的眼里我们紧紧是一个两鬓斑白、儿孙膝下、安享晚年的平凡老人。但我们并不会因此感到失落,因为我们自己记得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我们的水利战友不会忘记一起走过的岁月,水利事业的发展记录了我们曾经的足迹,我们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继续为水利发展加油鼓劲、建言献策,继续满怀喜悦的见证一个又一个水利发展的新成就,继续默默期待着巾帼红妆们的“中国梦”实现的一天。

(作者单位:宁夏渠首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