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我们老了花什么
8469800000025

第25章 附录:实战案例,欢迎对号入座(3)

陈先生的小孩今年7岁,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他们可以为给孩子购买总额在50~80万的教育、医疗集合类保险,可以给孩子准备充足的国内教育甚至是留学资金。

意外、重疾及其他保险

陈先生是家庭的支柱,所以应该给自己做一份总保额大概在500万,也就是大约相当于5年内家庭收入总和的意外以及150万左右的重疾保险。可以保障一旦出现意外,家庭的经济不会因此遭受过大打击。而且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我还建议这类家庭给自己配置其他分红类保险作为补充。因为保险赔偿是在债务纠纷之外的,即便将来陈先生的公司深陷债务纠纷,他的生活因为有保险赔偿,也不至于变得贫困。甚至还有资金可以东山再起。

.

案例七:临退休家庭财富规划实战(一)

我们说,理财就是用时间去实现财富的复利累加。所以财富规划自然是越早开始越好。但是对于一部分中年后的家庭来说,可能自己已经四十多岁或者接近五十,马上就要到退休年龄。这种情况下,自然退休后生活的压力可能会更大,那么对于他们而言,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去合理规划自己的资金,实现比较宽松的退休后生活呢?

【家庭基本情况】

张先生和妻子苟女士都是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两人均48岁。有一儿子,刚刚大学毕业,尚未工作。夫妻俩每月总收入6000元左右,每月日常开销3000元。有一70平米住房,是早年单位分的福利房。2005年的时候购买了新房一套,贷款30万,20年还清,目前月供1500元。已经偿还6年,目前还有21万左右。

银行存款1万元,07年的时候跟风炒股,投入了30多万,现在市值大概20万。夫妻有购车计划,希望在未来1年里购买一辆10万左右的汽车。

【理财思路】

显然,中年后家庭由于工作时间越来越短,赚钱能力会逐渐呈下降态势。马上要进入养老消耗期,亏损不起。所以风险投资的比重应该减少,转而把精力放在财富的保持、安全增值上面。所以按照这个思路,张先生家庭的资产模式应该做一定的改变。

降低风险投资比例

将股市中的资金抽取一半左右,其中5万转做基金投资,着重投资混合型以及货币基金。另外五万做国债和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

基金定投强制储蓄

现在夫妻俩每月结余是6000-3000-1500=1500左右,可以把其中500块钱作混合型基金定投,为养老准备资金。

购买养老保险作为补充

虽有社保,但是保障额度不够,建议每年拿出5000左右做一份养老补充保障。不建议购买太贵的保障,虽然保额会更高,但是保费会对现在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孩子的结婚基金

如果要给孩子准备结婚基金,可以在每月定投中增加800元左右,假设孩子5年后结婚,按照每年8%~10%左右的收益计算,用于结婚绰绰有余,还可以将剩下来的钱作为养老补充。

暂缓购车计划

因为目前的资金应该主要用于养老金的储备,所以不建议太早实现购车计划。可以等股市回暖,里面的资金回本以后将其取出一部分用于购车。

案例八:临退休家庭财富规划实战(二)

【家庭基本情况】

杜先生今年53岁,太太比他小一岁。两人均在事业单位工作,合计家庭月收入8000元,杜先生兼职做工程监理,每年有2万元左右的额外收入。

儿子25岁,已经工作3年,月收入4000左右,每月交给父母1000元。

家庭开支大概是4000元/月,有一套房子,市价150万左右,无贷款。

资产状况为现金存款40万,国债10万。

准备除了自己养老以外,还要在儿子结婚的时候,给他准备一笔30万的结婚和购房首付费用,预计3年完成筹备。

【理财思路】

杜先生和太太都面临退休,能从工作上获得的收入已经十分有限。现阶段的目标很明确,首先保证资产的无风险升值,其次是给自己计划一份比较完整的保障。

选择一份合适的养老保障

按照双十定律,杜先生应该给自己和太太指定的保障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保费不超过家庭收入的1/10,保额应该是家庭年收入的10倍。建议他们可以找专业的保险销售人员咨询,请他们帮自己做一份合适的保障计划。

预留适当的家庭备用金即可

显然,40万的现金存款造成了大量资本得利的丧失,所以建议他们只保留1万左右的现金储备。剩余的39万分别投资国债、银行保本理财、货币基金以及混合基金。从现在开始,将每年盈余的45%投资到股票型基金当中,用不影响生活的少量资金为自己博得最大收益。

每月补充一份基金定投

每月拿出大概1500左右进行基金定投,可以投资混合型基金。3年后大概有7万左右可以作为孩子结婚和购房资金的补充。

理财总结:

1.临近退休的年龄,一定要保证主要资金的安全性。

2.这部分家庭的人生积蓄往往较多,应该充分发挥它们的收益能力,降低流动性资金的比重。

3.可以适当拿出少量资金进行风险性投资,为退休后的生活去博一次,争取退休后家庭资产可以富足一些。

案例九:已退休家庭的财富规划实战

我们要理财,当然是越早越好,但对于那些已经退休的人来说,是不是就没有理财的必要了呢?

当然不是!

前面说过,我们获取收益的方式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凭劳动力,靠工资薪水吃饭;第二个就是靠资本利得,用钱去赚钱。虽然已经退休,可毕竟工作了一辈子,很多家庭都积累了不少资金,如果能让它发挥资本价值,去获取安全的收益,当然会让退休后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宽裕。

【家庭基本情况】

王先生,59岁,已经退休,有社保。两个儿子都已结婚成家,大儿子今年刚生了个儿子。孩子都有住房,只是周末和节假日来看望两位老人。而且孩子收入都不错,无需老人补贴。

家里有一套房产,市价100万左右,无贷款。银行存款40万,没有其他投资。退休金每月3000左右,两个孩子每月补贴2000元。退休后家庭开支不大,每个月大概2000元,剩余的钱都存了起来。

【理财思路】

二老每月除开花销,有3000左右的结余,日子过的还是比较轻松。但是问题在于所有的钱都是存款,缺少资本利得。当下通胀较高,若无法抵御通胀,十几年后生活会变得很紧张。而且诸如旅游或者改善住房的愿望很难实现。所以首要任务就是提升自己的资本利得。

调整资产结构

定期存款原则上是满足3~6个月开销即可,也就是6000~12000元。但是因为开始迈入老年阶段,建议多留一笔备用金,因为有社保,所以现金储备大概2万元左右即可。剩余的38万中,用20万去做银行无风险理财产品,10万做混合型基金长线持有,8万做国债。

需要注意的是分批投入,保证自己在每个时间段都有可以取出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不过若孩子的支持力度较大,万一需要用钱时无后顾之忧,也可以考虑拿一笔钱去做3年定期,目前5%的年利率也是不错的选择。

增加保障

年龄较大的人购买保险的费用会比较高,所以我一直在建议大家只要经济允许,最好提前购买终身保险。但是如果你之前没有购买足额商业保险,尽管费用高,还是应该适当补充。因为年龄越大,身体不适的几率越大,或者说绝大多数老年人终究都会生病,这是自然规律,有足额保险,可以避免因为生病造成的资产损失。你看很多老年人本来家底殷实,却因为一场大病把钱都给了医院,甚至要借债,面临越老越没钱的局面,这是很惨的。而且也能降低身体风险给子女带来的压力,这很重要!

所以如果你的经济条件不够好,也应该买一些定期保障,例如几百元就可以获得几十万保额的那种,每年给自己和太太买一次,一年两千块钱,也是可以接受的。

给第三代准备一定的教育资金

目前年轻人的生存压力都很大,如果有了孙子孙女,很多老年人都会考虑给他们一定的资金支持,减轻孩子们的资金压力。但是给孩子支持不应该建立在降低自己生活水平的基础上。

所以我建议可以每月以定投模式购买800元左右的偏股型基金。虽然风险稍高,但是孩子上学毕竟是6年以后的事情了,目前我们的经济周期已经处于低点,未来预期是比较乐观的,所以用时间去摊薄风险,等到时机合适的情况下将钱取出,这种模式比较可行。

适当提升生活水平

看得出来,两位老人都是比较节俭的类型。但还是建议适当增加生活开支,好好享受晚年生活。比如每年拿出1~2万出去旅游。或者拿出一笔资金拓展社交范围,认识新朋友,这对身心健康很有好处,比花费几千上万去买保健品要有价值得多。

考虑遗产分配问题

国人讲究“生前不谈身后事”,但进入老年阶段,我们要去学习的一件是就是看到生命的周期。考虑身后的问题。王先生有两个孩子,将来必定涉及到遗产分配问题,为了维护家庭幸福,避免孩子们因为钱的问题产生矛盾,这也是身为父母应当提前考虑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