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我们老了花什么
8469800000013

第13章 保障规划,自己的风险别人抗!(3)

前面我提到了一些原则性的筛选模式,例如你处在什么样的人生阶段,大概需要怎样的保险类别。但那只是一个大的方向,具体到每个人或者每个家庭,还是需要考虑得更细一些。

一般来说,我觉得在选择一份保险之前,应该做到三件事:

多理性,少冲动。

判断公司和业务员。

比较和筛选保险产品。

所谓多理性,少冲动,主要是从性格方面来说的。每个人性格不一样,有的人可能会很理智,习惯去看条款、去做分析,这是对的。但有的人可能就会比较冲动一些,觉得保险业务员说得好,就会马上下单,这是我特别反对的。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保险是骗钱的?就是因为他们买的时候就太冲动,没有把一些保障细节、理赔条件或者需要交纳的保障成本搞清楚,结果买了以后发现跟自己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所以后悔了。而根据相关规定,中途退保属于单方面违约,会损失掉30%甚至50%的费用。比如你今年投了1万买保险,结果反悔了,要退保,只要超出了10天的犹豫期,就会被扣掉一部分违约金,可能拿到手里只有5000块,这个损失就很大。

所以我认为,选择保险是一件应该跟买房子一样慎重的事。因为保险保障的是长期,可能会持续20年、30年甚至一辈子。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考虑到自己的收入状况,结合实际的需求。比如在22~30岁这个阶段收入就不高,需要保障就应该去购买意外和健康。如果你买一份终身养老保险,每个月需要支出一大笔钱去维持保障,给自己带来很大压力,不后悔才奇怪。

而且对我们来说,购买保险之前应该清楚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这种问题是其他产品无法解决的。比如我以后生病的话,至少需要有五十万的保障,既解决医疗支出,又给无法工作的时间段提供补偿,这就一定是重大疾病医疗保险而不是其他产品能解决的。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那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会后悔?这就涉及到对保险公司和业务员的选择问题。

其实保险公司的选择很好办,因为现在每一家公司的产品类别和价格都相差不大,如果你选择较大的保险公司,一般来说都没太大问题。但这不意味着你就能选择到最合适自己的。因为这还涉及一个产品搭配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你买保险,业务员有提成,所以可能有一些人为了利益就会想办法忽悠你去买他们公司主推的保险产品。但这个险种是不是你需要的那种?能不能实现你的保障目的,这就不一定了。

比如你明明需要的是重大疾病的保障,业务员却推销你一款理财类的保险产品,附加的保障只有一两万,这就有问题。

所以在跟保险业务员沟通的时候,首先你应把自己的需求告诉对方,让他帮你搭配。如果是比较专业,有素养的业务员,就会根据你的情况,提供一个比较合理的建议。可能跟你的目标略有差别,但站在他专业的角度,会跟你解释,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改变。

那么在跟业务员沟通的时候,你也可以根据他的表现,去做一个评判,要看他是不是诚信,是不是有业务素养。

比如一款保险会分为初始保费、保障成本、免责条款、分红收益等几个重要部分。

正常来说,保险业务员会首先告诉你,你投的这笔钱里面有哪些是要扣除掉的。比如每年投一万,买一款终身保障形的保险,那么可能初始费用就要扣掉一半,而这个产品里面可能会有寿险、重疾、意外伤害、门诊医疗、残疾、住院等几个保障部分,那么每个保障部分有是各自要每月扣除一定保障成本的,那么每个月扣多少,业务员应该清楚明白地告诉你。如果他避而不谈,或者你不问他不说,那这个人在诚信上就有问题,你就不能相信。

其次是免责条款,也就是说,什么情况下,你出了问题是保险公司不会赔付的。比如说酒驾、无证驾驶的时候,你出了车祸,保险公司是不赔的;又或者自杀、吸毒出了问题,保险公司也是不承担任何责任的。这个免责条款也很重要,保险业务员也应该跟你说明。

还有分红收益,一般来说如果有分红性质的保险,在计算分红的时候都有低中高三个档次,低档是保底收益,也就是保险公司承诺的最少分红,可能一年才百分之一点几的利息,比银行存款还少。但这是底线,最终你的收益肯定比这个高。中档大概和银行存款利息相当,按照高档计算就会有比较可观的收益,可能8%、9%甚至更高。但是最近几年经济环境不够好,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肯定是无法达到最好状态的。那么这个时候,专业一点的保险业务员就会告诉你实情,让你理性看待分红预期。

如果他在那里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根据之前几年的表现,和未来预期走势,你肯定可以拿到多少钱的分红,这就要警惕了。你可以像我之前说的,问他敢不敢把保障的收益白纸黑字写在纸上,他肯定不愿意,那这就说明为了让你掏钱,他不在乎做出不切实际的口头承诺,这种业务员是一定不能相信的。

当然,作为顾客,我们为了实现购买最合适保险这个目的,也需要做一些事情。比如事先学习一些概念,不能把所有事情全权交给保险人员。

其次,一定不能冲动,要去和销售人员做长时间沟通,讲清楚自己的需求,让对方设计方案,评估方案和要求之间的差别。

最后,当保险业务员对你的看法有自己意见的时候,可以去倾听他的理由。一个很好的保险设计要尊重客户的想法,但是不会完全遵守,他会告诉客户哪里的想法是错的,不对的。一个好的理财规划师要敢于和客户说不,要改变客户的一些错误的观念。所以如果遇到这样的业务员,其实对你而言是好事。

至于学习的方法,也有几个很容易的渠道:

去翻一翻朋友、家人已经买的保单,看看里面的条款。

保险类似于银行一样,产品差异、费率差异不大。只是有些产品偏向于60岁以后领取,有的偏向于之前领取,有的身故领取,有的身前领取。去看网站,看专业资讯,这时必需的。还有就是请专业的业务员做讲解。

你设定了一家的方案,可以请另外一家的业务员来“挑刺”。其实保险的真正差异不大,不在于哪家好,哪家不好,在于设计产品的功效不同。比如重疾保险,有的是定期的,有的是长期的,每个产品涉及的方案不一样,偏重不一样。通过这个方法,你也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那款保险。

像万能产品、分红险,要去关注各家公司之前若干年的投资收益数据。从专业角度来说,未来的差异也就主要体现在投资收益上了。比如外资公司受政策影响投资范围狭窄,导致收益较低,分红少一些,但是基本费率方面不会很大。

6.面对这些情况,你的保险权益可能受损

现在很多人对保险其实都抱着两种态度——保险万能论和保险无用论。

其实如果我们把保险看作一项兼有理财和保障功能的工具来看,就会发现这东西我们应该有,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赖。毕竟任何工具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缺陷,万金油一样的理财产品不可能存在,即便存在,也会被数量庞大的投资者将其收益稀释到忽略不计。

对于那些已经买了保险或者而决定要买保险的人来说,这样几个地方你是一定要多加关注的。如果忽视,可能会导致花了钱,却达不到保障效果的情况。

保费的按时缴纳

这点很好理解,比如每年1月下旬是你缴纳保费的时候,那么可能提前一段时间保险公司就会打来电话提醒你准备缴费。即便保险公司的电话没有通知到你,也应该及时把保费存到银行卡里,便于保险公司准时转账。如果你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导致保费没有及时续缴也问题不大,因为一般来说保单会有一个60天左右的宽限期,宽限期里如果出现合约里规定的保障问题,保险公司还是会赔付,但是会把你欠的保费扣掉。可如果过了宽限期还是没有把保费补上,保单的效果就丧失了。所以这点每个人都应该注意。

退保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