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845400000023

第23章 消费者为自己买单 (4)

实行价格歧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多的利润。如果以较高的价格能把商品卖出去,生产者就可以多赚一些钱,因此生产者将尽量把商品价格定得高些。但如果把商品价格定得太高了,又会赶走许多支付能力较低的消费者,从而导致生产者利润的减少。采取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既以较高的商品价格赚得富人的钱,又以较低的价格把穷人的钱也赚过来,这就是生产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价格歧视”产生的根本动因。

“价格歧视”的前提是市场分割。如果生产者不能分割市场,就只能实行一个价格。如果生产者能够分割市场,区别顾客,而且分割的不同市场具有明显不同的支付能力,这样企业就可以对不同的群体实行不同的商品价格,尽最大的可能实现企业较高的商业利润。

如果没有歧视,人人平等,实际上必然造成对高“需求者”的歧视。在整个价格歧视中,不同的有效需求者都能得到有效的供给,因而从需求与供给相等的意义上说,没有任何人遭到歧视。所以说,价格歧视本身也是一种市场公平的体现。比如,大学生春节放假要坐火车回家,如果铁道部坚持价格无歧视,取消学生票半价,结果可想而知。

【知识链接】价格垄断

是垄断厂商凭借自身的垄断地位(即在一个行业内,某些企业所占份额很大,既可决定产量又可操纵产品价格),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制定垄断高价或垄断低价的行为。通过垄断价格行为,垄断者或垄断部门可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怎样搭配才能花钱最少——消费者均衡

李大妈是个很会过日子的人,买东西精打细算。这天她准备做午饭,看着家里没什么菜了,就去菜市场买菜。她先买了白菜、萝卜和西红柿,花了10元钱;又买了豆腐和粉条,花了5元钱。一看钱包里只剩下2元钱了,本来还想买一斤肉,可钱不够了。这怎么办?不能不买肉,家里已经没有荤菜了。李大妈这时才觉得白菜、萝卜和西红柿买多了,于是找卖菜的想退掉一些。买了菜还要退货?好在卖菜的见李大妈是老主顾,就退了她5元钱的菜。李大妈于是花7元钱买了点肉,心满意足回家了。

李大妈退货的目的是重新将货币分配于菜和肉的购买上,这样实现了消费者均衡,从而心满意足。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

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总是有限的,他要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各种物品的购买,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他应该如何把货币分配于各种物品的购买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使得心理平衡呢?如果我们用Px和Py分别表示X商品和Y商品的价格,再用MWx和MWy分别表示X商品和Y商品的边际欲望,那么,消费者均衡将由以下公式反映:

MWx/Px=MWy/Py

如果消费者认为X商品的边际欲望与价格之比大于Y商品的边际欲望与价格之比,那么,消费者就会增加X商品的购买量,减少Y商品的购买量,直至两个比值相等为止。虽然消费者均衡公式只有一个,但是,消费者均衡的比值却不计其数。因为每一个消费者的欲望尺度都有可能不相同。

在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固定和物品的价格已知的条件下,消费者总是想让自己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欲望与各自价格的比值都相等。同时,实现消费者均衡必须具备以下假设性条件:

1消费者的偏好既定。消费者对各种物品效用的评价是既定的,不会发生变动。比如一个消费者在去商店之前,对商品购买的排列顺序是盐、电池、点心,这一排列顺序到商店后也不会发生改变。这就是说先花第一元钱购买商品时,买盐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边际效用最大,电池次之,点心排在最后。

2消费者的收入既定。由于货币收入是有限的,货币可以购买一切物品,所以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存在递减问题。因为收入有限,需要用货币购买的物品很多,但不可能全部都买,只能买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几种。因为每一元货币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在购买各种商品时最后多花的每一元钱都应该为自己增加同样的满足程度,否则消费者就会放弃不符合这一条件的购买量组合,而选择自己认为更合适的购买量组合。

3物品的价格既定。由于物品价格既定,消费者就要考虑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购买与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由于收入固定,物品价格相对不变,消费者用有限的收入能够购买的商品所带来的最大的满足程度也是可以计量的。因为满足程度可以比较,所以对于商品的不同购买量组合所带来的总效用可以进行主观上的分析评价。

【知识链接】消费市场

是指进行消费品交换的场所,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市场是连接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既让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得到实现,也让消费者需求得到满足。

超前消费,悠着点——信贷消费

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用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这一新的消费观念随着个人消费信贷的全面推广,已渐渐被消费者认识和接受。如今市场上流行的信贷消费主要有四种:短期赊销;购买住宅,分期付款;购买昂贵的消费品,分期付款;信用卡信贷。

细细想一下,我们传统的消费观念总是讲量入为出、量力而行。负债消费的兴起,最早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这和住宅市场化有关,和信用卡等金融工具的出现有关,而且主要发生于青年群体中。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得以大行其道有一个背景的作用,这就是全球化语境下的消费主义影响。全球化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席卷整个世界,外来消费文化借助商品、广告等传播媒介,对社会形成越来越大的强势影响,不知不觉中,奢侈品消费、透支的理念、超前消费的冲动,催生出所谓“月光族”、“负翁”,在高消费享受的光环下,负债消费渐成一种社会生活风尚。

信贷消费本身无所谓好坏,尤其在内需不足的今天。应该说,适度负债消费的确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但是,从更大、更远的社会发展视野看,高负债能够促进消费、刺激经济是讲究匹配的运行环境的。显然,我们目前负债消费的支撑力有限。

从西方大多数国家的经验看,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通常会产生消费萎缩导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采用个人消费信贷的方法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由此来看,个人信贷消费是引导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良好举措,值得我们在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今天大力提倡。然而,与信贷消费相伴而来的负面影响,也需要我们时时警惕。

信用卡刷卡消费这种形式已经逐渐被许多年轻人所接受并成为一种消费时尚。众所周知,信用卡的主要功用就是透支,主张超前消费,这无疑给人们的日常消费带来了许多方便与乐趣。然而,高消费和透支消费带来的是债台高筑,加之现代社会竞争力大,求职不易,失业率增加,对于那些缺乏社会阅历、工资收入低、正在求学或刚刚组建家庭的青年群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随着银行业务的增多,办理信用卡已经变得异常便利,很多人选择了办理信用卡业务。再加上每年必须刷卡三次否则需要缴纳年费这样的规定,一定让很多信用卡的持有者有过信用卡透支的经历。信用卡给人们带来不少方便,但是它的透支功能也让一些人花钱失去了节制。甚至有些人最后不得不向朋友和家人借钱还账。其实他们在办理信用卡时并没有真正理解信贷消费所体现的消费理念,而仅仅看中了其透支消费的功能。

其实,年轻人爱追求潮流和新奇,具有较强的虚荣心,而信用卡透支消费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年轻人奢侈购物的催化剂。其实,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消费,在消费者没有具备相应经济实力的时候,千万不要盲目进行提前消费。对于那些信用卡消费过度的人,还是及早调整消费习惯,以免等到欠了债再叫苦。同时还要对消费者进行适当的消费指引,让他们了解到拥有一张信用卡不仅拥有许多权利,还有一份责任。

【知识链接】个人消费信贷

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采取信用、抵押、质押担保或保证方式,以商品型货币形式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按接受贷款对象的不同,消费信贷又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

免费的诱惑实在太大——消费陷阱

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一洗黑”的洗发新产品,这一类洗发水大都宣传是纯天然植物制成,使用后头发很快就能变黑,安全又方便。2009年1月4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洗黑”背后的秘密,多个品牌的“一洗黑”洗发水实际上就是添加但未标明加入了“对苯二胺”的染发剂。而标明自己是纯天然成为它最大的噱头,如标称为“首领一洗黑草本精华洗护套装”,每盒售价168元,比市面上的普通洗发水贵上数倍。

以“天然”之名对产品进行宣传,进而实施高价格销售,是商家经常使用的手法之一。天然食品流行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由于不断有食品危害身体健康的消息出现,很多人认为天然食品更好。于是商家应顾客之所需,市场上便大量出现了所谓的“天然食品”。消费者通过理性分析可以知道,市面上不可能有这么多天然食品,绝大部分的天然食品就是假借“天然”的噱头。

由此看来,很多商家其实都可以说是在以“天然”之名欺诈消费者。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类似的消费陷阱。媒体上,有关消费陷阱的例子不胜枚举,大学生、教授、政府职员和家庭主妇屡屡上当受骗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毕竟我们的消费者还是“肉眼凡胎”,面对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诈骗伎俩,可谓防不胜防。

仔细研究一下那些形形色色的骗术,实际上并不复杂,也不高明,多是些“草台班子”的小儿科作品。但就是这样的弱智骗术,仍然会让高智商的大学生和专家学者们上当受骗。而消费陷阱为什么屡屡出现呢?

着先是那些消费者们耳熟能详的名人们。他们代言了自己根本不会使用的产品,仅仅因为给了钱,就成为企业产品的“应声虫”,屡屡曝光出明星代言的产品出现问题就反映了这一点。

其次是那些充当假冒伪劣产品欺诈平台的某些电视媒体。整日整夜里狂轰滥炸的低俗广告,有些电视台在播放电视剧时,广告时间甚至是电视剧时间的数倍。于是,几个俄罗斯人穿上白大褂,变成了哈佛教授;明明就在郊区生产,转眼便成了“德国原版”;“纳米”、“基因”技术,实际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线路板……

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市场上的商品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商品以次充好。因此在消费活动中,消费者应该用理性的经济学头脑,分析识别市场上商家的各种行为。同时要了解各种产品知识,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知识链接】消费者行为

在狭义上,仅仅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消费资料的实际消费.。在广义上讲:消费者为索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甚至是包括消费收入的取得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