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843300000162

第162章 生活事故应对常识 (1)

1.两招搞定落枕

早晨起床后发现脖子僵硬疼痛,不能转动,这多半是由于睡觉姿势不对造成的。太软的枕头和床垫会造成颈背部肌肉持续紧张,刺激神经而产生疼痛,治疗的关键在于肌肉的彻底放松。

急救方案:

1.淋浴5分钟,要使热水直接落在颈部和背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2.将下巴顶在前胸,坚持一会儿,然后头向后仰,眼向上看,再坚持一会儿,头再向前伸。最后向两边轻轻转动脖子数次,这套动作对轻微的落枕很有效。

2.用冷毛巾救“晕堂”

洗澡是一件十分舒服的事,它可以消除疲劳,增进健康。但是,有的人在洗澡时常会出现心慌、头晕、四肢乏力等现象,严重时会跌倒在澡堂,发生外伤。这种现象叫“晕堂”。“晕堂”者多有贫血症状,是洗澡时水蒸气使皮肤的毛细血管开放,血液集中到皮肤,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引起的;也可能因洗澡前数小时未进餐、血糖过低引起。

急救措施:

1.出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只要立即离开浴室躺下,并喝一杯热水,慢慢就会恢复正常。

2.如果较严重,取平卧位,最好用身边可取到的书、衣服等把腿垫高。待稍微好一点后,应把窗户打开通风,用冷毛巾擦身体,从颜面擦到脚趾,然后穿上衣服,头向窗口,就能恢复。

3.流鼻血时怎么办

鼻子由鼻中隔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聚集了大量毛细血管,是最常见的出血处。而掩盖鼻子嗅觉神经的鼻膜脆弱易伤,遇到干燥的天气,或碰伤如挖鼻孔、揉擦鼻子、经常擤鼻子或打喷嚏,都可能令鼻膜受损导致流鼻血。

一般来说,流鼻血的症状都相当轻微,可自行急救或找人帮助,程序如下:

1.坐下并松开围在颈项上的衣物。

2.稍向前倾,不要仰头,应任由鼻血从鼻腔流出,而非倒流入咽喉。

3.用嘴呼吸,紧捏鼻梁部位约5分钟。

4. 5分钟后若鼻腔止血,便可放松鼻梁,否则应继续捏紧鼻梁。

5.鼻腔止血后,继续以口呼吸,4小时内不要擤鼻子或尝试清除鼻腔内的血块。

如果这样仍然无法使出血得到控制,出血持续超过20分钟,或鼻子遭撞击受伤,出现移位、肿胀或变色等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医院找医生。

为避免鼻子因干燥而流鼻血,平时应保持鼻孔的湿度,多饮水,或按需在鼻孔里涂用凡士林等润滑剂,都能缓解干燥引起的鼻出血。冬天家里暖气很热时,也应在暖气旁边放一杯或一盆清水,保持室内湿度。

4.异物卡在咽部不要乱捅乱拨

异物卡在咽部时,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尽量减少吞咽动作,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后壁诱发呕吐动作,以帮助排除咽部异物。若此法无效,救助者可令患者张大口腔,以手电筒或台灯照亮口腔内部,用筷子或勺柄将舌面稍用力向下压,同时让患者发“啊”声,即可清晰看到咽部的全部情况,若发现异物,可用长镊子或筷子夹住异物,轻轻地拨出即可。对于位置较深、探查拨出困难的异物,不要乱捅乱拨,避免发生新的创伤,应立即去医院,交由医生处置。

5.扎了刺别急着拔

日常生活中,扎刺儿的事情很常见,此时,不要急于拔出,稍不留神,容易将露在外面的一截刺弄断,反而会使它越陷越深。其实,只要掌握较合适的方法,就能顺利地除掉刺。 竹、木类刺,如方便筷子、牙签等,扎入肉中,可用微火烧缝衣针,待冷却后,轻轻地挑开刺周围小面积的表皮组织,再用镊子夹住刺头迅速拔出,最后点上风油精即可消炎止痛。 当竹、木类刺进肉里较深时,可先在有刺处滴几滴芝麻油,过一段时间,刺会突出,再用镊子去除。

如果鱼刺扎进肉中,可用棉花蘸上陈醋敷。在有刺的部位,用伤湿膏包贴几分钟,鱼刺就容易软化,轻拔就可以将刺除掉。

如果仙人掌刺扎进肉中,可用胶布贴敷,用电吹风吹一会儿,然后快速揭去胶布,刺可去除。

如果刺扎进指甲缝,将甘草用水浸泡变软,然后贴敷在被刺部,刺自然冒起,再用镊子夹出。

6.小虫钻进耳朵不要慌

春天,气候逐渐转暖,万物复苏,小飞虫也多了起来,耳鼻喉门诊接诊了许多因飞虫入耳的病人。医生提醒:小飞虫飞进耳朵后乱掏最有可能损害听力。

人的外耳道是一条一端开口的管道,长约2.5至3厘米。许多小虫尤其是小飞蛾、蚊子容易飞进耳朵里,小虫在耳道内爬行、骚动、挣扎,由于耳道里的肉皮比较娇嫩,神经丰富,觉得耳朵又痒又痛。这些虫子在耳道内爬行或飞动捣乱时,往往会给人们带来难以忍受的轰隆耳鸣声和疼痛。当飞虫触及耳道深处的鼓膜时,还会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你不断地触动耳道或耳郭,只会使耳道内的虫子乱飞乱爬,更增加痛苦。严重的会引起鼓膜外伤,损坏听小骨,影响听力。

如果小飞虫飞进耳朵里,不妨利用某些小虫向光性的生物特点,可以在暗处用手电筒的光照射外耳道口,小虫见到亮光后会自己爬出来,也可向耳朵眼里吹一口香烟,把小虫呛出来。如果上述方法不奏效,可侧卧使患耳向上,而向后耳内滴入数滴食用油,将虫子粘住或杀死、闷死。当耳内的虫子停止挣扎时,再用温水冲洗耳道将虫子冲出。我国古代医学书中早有“百虫入耳,好酒灌之”以及麻油滴入耳窍中毙虫的记载。用酒、油的目的是使小虫迅速淹死或杀死,即使不死也使其动弹不得,可以减少些痛苦,然后从容地去医院耳鼻喉科,让医生帮忙。

7.扭伤,这样沉着应对

关节没有充分准备时,过猛的扭转,超过其正常的活动范围,撕裂附着在关节外面的关节囊、韧带及肌腱,就是扭伤,俗话称为“筋伤”。扭伤的常见症状有疼痛、肿胀、关节活动不利等,痛是必然出现的症状,肿及皮肤青紫、关节不能转动,都是扭伤的常见表现。

扭伤后不要慌,应该沉着应对。

1.在运动中扭伤手指

最常见于打篮球争球时,末节手指触球的瞬间,有触电样的疼痛而突然停止活动。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首先是冷敷,最好用冰块。但没有条件时,可用冰水代替。将手指泡在冰水中冷敷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冷湿布包敷。再用胶布把手指固定在伸直位置。检查手指的活动度,如果手指的伸直弯曲都受限或者末节手指呈下垂样,可能是发生了撕脱性骨折,一定要去医院诊治。

2.踝关节扭伤

急救时可以用毛巾包裹冰块外敷局部,48小时后可以用热毛巾外敷(皮肤破损不严重)。首先是要制动休息,用枕头把小腿垫高,促进静脉回流,使淤血消散。另外可用茶水、黄酒、蛋清等调敷云南白药、七厘散等,2~3次/日敷伤处,外加包扎,促进淤血消散,有较好的效果。

3.腰部扭伤

见于突然的转身或二人抬物时的用力不均,其治疗要点也是要静养。应在局部作冷敷,尽量采取舒服体位,或者侧卧,或者仰平卧屈曲,膝下垫上毛毯之类的物品。止痛后,最好是卧硬板床送医院或找医生来家治疗。

以上扭伤在家都可以口服药物活血止痛,如云南白药胶囊2片,一日三次;或三七片2片,一日三次,并加服止痛药如散利痛1片,一日二次。

8.小腿抽筋时怎么办

小腿抽筋时,用力伸直,用手扳脚拇指,并按摩抽筋部位,或者把脚跟使劲往前蹬,脚尖尽量往回钩,这样即可治疗腿抽筋。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赤脚立地数秒,或用拇指按揉承山穴,抽筋即可消除。

2.每晚睡觉时,脚下垫一枕头,腿就不易抽筋。

3.腿抽筋时,可立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上唇中央的人中穴20~30秒钟,可使肌肉松弛,抽筋消除。

4.常喝骨头汤预防效果好。

5.用清凉油,用力摩擦抽筋部位,5分钟后可见效。

9.家中停电怎么办

即使现代城市生活,停电有时也是无可避免的。

如果在家中时遇到停电,许多正常的生活方式都无法进行,此时应该怎么办呢?

1.经常关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及时获得有关停电信息。

2.要养成床边放一个小手电筒、客厅或厨房放一盏应急灯的好习

惯,以备不时之需,并且要经常检查手电筒和应急灯的电池是否充

足,可多准备一些电池。

3.如果准备好了蜡烛,应注意远离窗帘等易燃物品,蜡烛最好放

在烛台上,以免被碰翻。

4.遇到大范围停电,如果正在家中,就应尽量避免上街,此时,

家里是最安全的。

5.如果突然发生停电,应拨打电力部门的电话95598了解情况。电

话使用的是独立电源,通常不受停电影响。

6.假如你正在家中,一定要尽可能关闭停电时处于开启状态的家

用电器,但冰箱除外。同时至少要开着一盏电灯,这样就可以知道何

时恢复供电。

7.不要关掉冰箱的电源,停电时,食物仍可保存至少12小时不变质,冰箱越满,食物保存得越久,满载的冰箱如果不打开,食物能保存48小时。

8.停电后要预防火灾、燃气泄漏,注意室内通风。

9.为确保安全,最好拔掉电源插销,并把电线收好,以免在黑暗中把人绊倒。

10.如何预防和处理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常常是在缺乏相关安全知识的情况下发生的,其实,要做到以下几点,煤气中毒就会远离你和你的亲人。

1.不要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

2.使用燃气热水器的,要注意检查热水器是否泄气,热水器使用寿命一般不超过6年,超过6年的要及时更换。洗澡时门窗不能紧闭,洗浴时间不要过长,水温不宜过高。

3.要经常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漏气,开关是否拧紧。

4.当感到呼吸越来越困难,头昏眼花,或是厨房内传出一种臭鸡蛋气味的特殊气体时,便可判定是煤气泄漏。这时应赶紧打开门窗通风。注意不要划火柴、开关电灯和启闭其他电器。

5.如发现煤气中毒者,应速将中毒者盖好被子,抬到空气流通处,并尽快将其送往医院抢救。

6.煤气中毒者醒后应注意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7.对昏迷不醒、皮肤呈青紫色的严重中毒者,应通知急救中心,然后就地进行抢救,及时施以体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11.食物中毒怎么办

食物中毒多数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少数由含有毒物质有机磷、砷剂、升汞的食物,以及食物本身的自然毒素(如毒蕈、毒鱼)等引起。发病一般在就餐后数小时,表现为呕吐、腹泻次数频繁。如食物中毒发生在家中,我们应视呕吐、腹泻、腹痛的程度适当处理。

主要的急救方法有:

1.补充液体,尤其是开水。

2.补充因上吐下泻所流失的电解质,如钾、钠及葡萄糖。

3.避免制酸剂。

4.慎服止泻药,等到体内毒素排出之后再向医生咨询。

5.无须催吐。

6.饮食要清淡,先食用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对胃刺激的食物。

需强调的是,呕吐与腹泻是肌体防御功能起作用的一种表现,它可排除一定数量的致病菌释放的肠毒素,故不应立即服用止泻药。

呕吐、腹泻会造成体液大量流失,引起多种并发症状,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这时,应大量饮用清水,排除致病菌及其产生的肠毒素,减轻中毒症状。

如无缓解迹象,甚至出现失水明显,四肢寒冷,腹痛、腹泻加重,极度衰竭,面色苍白,大汗,意识模糊,说胡话或抽搐,以致休克,应立即送医院救治,否则会有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