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内科疾病的诊治与护理
8357900000082

第82章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的诊治与护理(3)

高热体的影响体温调节在高温条件下,体温调节依靠血液将体内过量蓄积热转移到体表,通过皮肤蒸发而散热。因此,血液循环和汗腺功能在体温调节上起着主要的作用。体温调节中枢和神经系统参与并调节影响体温的各个环节,使体温升高在一定的范围内。当体温调节超过一定限度,身体所获得的热量和产热量大于散热时以及体温调节中枢失控时,体温在短期内明显骤增。

中枢神经系统高温对中枢神经体统的抑制,使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反应不敏捷,肌肉工作能力下降和动作准确性和协调性差。

心血管系统由于散热需要,皮肤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配,同时心输出量增多,结果心脏负荷加重。最终导致心脏功能减弱,心输出量降低,输送到皮肤血管的血液量减少而影响散热。

水盐代谢出汗是高温作业中主要的散热途径。一般认为1个工作日地出汗量6L为生理最高限度,而汗中氯化钠含量为0.3%—0.5%。因此在高温作业时,大量出汗和失盐,使失水和尿中排盐量往往减少。在正常条件下,从事轻体力劳动者,24小时尿盐量为10—15g,如尿盐量降至5g或8小时尿盐减少至2g以下,表示体内有缺盐的可能。

消化系统高温引起血液重新分配而引起消化道血液量减少、胃蠕动减弱、胃液分泌减少而影响食欲。同时由于解渴大量饮水和出汗使大量氯离子丢失,使胃酸度降低,可引起消化不良和其他胃肠道疾病。

泌尿系统高热出汗多和心输出量降低,可使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尿液浓缩、出血、尿道刺激症状、尿蛋白、细胞尿、管型尿,甚至肾功能不全。

其他高温使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增加和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体温大于42°C时蛋白质可变性;体温大于50(时,数分钟后所有细胞均死亡。

中暑患者的尸体解剖发现原病理变化为神经细胞坏死,主要在小脑和大脑皮层,特别是Purkinje细胞消失。数日后死亡。患者的病变区有胶质细胞浸润。休克和循环衰竭的病理表现,脑有充血、水肿和散在出血点。胸膜、腹膜和小肠有出血点。肝脏小叶有中心坏死,肾脏有缺血表现和肾小管退行性变。

中暑发生在炎夏烈日下曝晒或生产环境中有炉窑等热源的辐射热,增加人体热量和体,体体温中少腺功能衰竭,进一步使体内热蓄积更多,引起以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热病。在环下者和血管,血和血,床表现主要为虚脱者称热衰竭,如仅补充大量水分而补盐不足,临床表现主要为肌肉者。

【临床表现】

热射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和昏迷。中暑高热患者常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数小时后发生;老人、体弱和有慢性疾病患者常在夏季气温持续高温数天后发生。先驱症状有全身软弱、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出汗减少。继而体温迅速增高达41°C以上,出现嗜睡、谵妄和昏迷,皮肤干热、无汗、呈潮红或苍白,周围循环衰竭时出现发绀。脉搏加快,脉压增宽,休克时血压下降,可有心律失常。呼吸快而浅,后期呈潮式呼吸。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瞳孔缩小,后期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肝肾衰竭或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蛋白尿和管型尿,血尿素氮、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增高,酸中毒,轻度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心电图可呈现各种心律失常和S—T段压低、T波改变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

头部未戴帽或无遮盖的情况下,头部直接受太阳辐射或强烈的热辐射。患者初感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继则头痛剧烈、呕吐、谵妄、昏迷。头部温度常较体温高,称日射病。有时日射病与热射病同时存在。

热衰竭中暑衰竭在未适应高温作业的新工人和体弱者容易发生。体内常无过量热。

淋漓、脉搏细弱或缓慢,血压偏低,可有晕厥,并有手、足抽搐,重者出现循环衰竭。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液浓缩、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

热痉挛常发生在高温下进行强体力劳动和大量出汗后,突然出现阵发性四肢肌、肌发生和。实验室检查有钠血、血和肌酸尿。

在临床上,热射病、热衰竭和热痉挛常同时存在,不能截然区别。

【诊断】中暑的诊断结合季节、气温和临床表现并不困难。主要是热射病要与乙型脑炎、胸膜炎、中毒性菌痢、疟疾等发热病相鉴别。热衰竭要与消化道和宫外孕等内出血、低血糖和其他能引起虚脱和低血压的疾病鉴别。热痉挛伴腹痛要与急腹症鉴别。

【治疗】热衰竭和热痉挛患者,应转移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口服凉盐水或清凉含盐饮料。有循环衰竭者由静脉补给生理盐水并加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一般患者在30分钟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但热射病患者预后严重,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死亡率可高达5%—30%。以下介绍热射病的抢救治疗。

物理降温将患者浸在4°C水浴中,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加速血液循环。随时记录肛温,待肛温降至38.5°C以下时,暂时停止降温,转移到室温25,以下的环境中,继续观察。如体温有回升,应立即再用4°C水或凉水擦浴,加用风扇吹风或在头部、腋窝、腹股沟放置冰袋,不使体温回升。后法亦适用于不能耐受4.浸浴、昏迷不深、老年、体弱和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免在4°C浸浴过程中发生肌肉抖动产生热量和加重心脏负担而导致病情恶化、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药物降温氯丙嗪能调节体温中枢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可协助物理降温,避免肌肉抖动。剂量25—50mg加人500ml补液中静脉滴注1—2小时。用药过程中观察血压。血压下降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低血压可给予麻黄碱升压。

支持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氧。补液不宜过速,用量适宜,避免促致心力衰竭。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休克用升压药。心力衰竭用西地兰。疑有脑水肿和早期急性肾衰竭患者试用甘露醇。对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发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要及时治疗。积极防治感染和褥疮。

【预防】

改善劳动条件隔离热源和降低车间温度。提高机械自动化程度替代人工操作。加强劳动保护,合理调整休息时间。

提供清凉含盐饮料饮料中应含盐0.3%,含盐过量,多饮后可引起水肿。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使在高温环境操作工作人员和居民了解中暑的防治知识。

执行高温作业禁忌证对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活动性肺结核以及明显的贫血和肝、肾、内分泌疾病和先天性汗腺缺乏症者均应调离高温作业。

【护理】

1.病情观察:昏迷患者则应定时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及体温的变化,并记录。热衰竭者15—30分钟测血压1次。

2.症状护理:

(1)双下肢排肠肌发作痉挛时,协助患者按摩局部以减轻疼痛。

(2)高热者可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可用冰水或乙醇全身擦浴,同时按摩四肢、躯干皮肤,防止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齡滞,使血管扩张促进散热。同时使用药物降温时不应,15分钟肛温1。

(3)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如头偏向一侧、吸痰、翻身、拍背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4)惊厥者遵医嘱用地西泮静脉或肌肉注射,使用开口器以防舌被咬伤。

3.保持室温:以20—25°C为宜,要有良好通风,病床下可放置冰块。

4.要注意输液速度,对老年人及原有心脏病者,输液速度要适中,避免发生左心衰竭。

5.健康教育:

(1)加强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外出戴防晒帽,对高温气候耐受差的老人、产妇、体弱病者,要应做好防暑,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治疗。

(2)高温作业工人、夏季田间劳动的农民,每天补充含盐0.3%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