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8357500000079

第79章 麻醉恢复室及相关不良事件(1)

从麻醉状态恢复至正常生理状态是麻醉期间处理关键的环节之一,也是病人围术期较危险的阶段。绝大多数麻醉手术后病人平稳安全的苏醒恢复,是经过了有经验专业医生和护士努力的结果。术后突发且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随时可能发生。麻醉后恢复室(PACU)可以在患者从麻醉状态到完全清醒,以及最后被送到普通病房之前提供良好的密切监测和处理。

现代PACU主要有两大作用

(1)安全是第一要素。它主要解决的是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可能威胁患者生命(苏醒过程:恢复到术前标准),如肌肉松弛药物静脉麻醉药物等等的残余导致的呼吸循环并发症。所以PACU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麻醉医生(必须具备对气道控制循环处理技能,而病房护士或医生缺乏相应的临床经验或技术,交给病房对病人安全无疑是缺乏保证)监护病人生命体征及对症处理,保证麻醉后恢复期的安全。因而它只是一种患者从麻醉状态恢复术前生命体征状态的一种过渡,它不适用于危重病人高风险手术患者麻醉后恢复(后者应该进入SICU或ICU)。

(2)加快手术间周转,提高手术麻醉工作效率。由于麻醉后的病人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不可能做到术毕患者安全苏醒并立即离开手术室,进行必要的手术室消毒以及开始下一台手术。因而PACU在手术室与病房之间架起桥梁,成为让病人既安全又高效离开手术室的便捷的通道。

一、现代PACU的基本要素

PACU是对手术结束后的病人进行短时间的观察和监护,继续治疗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具有稳定的气道、能够进行充分的通气和氧合、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元。PACU通常由包括麻醉医师、护士和急救人员在内的专业队伍组成。它紧邻手术室,并有X线设备和实验室设备。必须准备好用于常规处理(监测、供氧、吸引)和进一步生命支持(呼吸机、压力换能器、输液泵、心肺复苏抢救车)的药物和设备。

(一)设计

PACU的位置通常临近手术间,最理想的位置是出于整个手术室的中心区域,这样,万一需要,可以保证患者马上返回手术室,手术室的人员也可以马上赶到患者身边。

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其他加强监护所需设施也应处于同一层,重症患者通过电梯或长廊转运时,途中可能会遭遇意外情况,增加其危险。

开放式病房设计便于同时观察所有的患者。至少要留一个封闭的空间,用来隔离控制感染的患者。习惯上PACU的床位数与手术间的比例为1∶(1.5~2)。每个病床所在空间应宽敞明亮,除外放置呼吸机、X线设备和安置输液泵的空间外,剩余的空间应该足够进行对患者的各种处理活动;美国建筑指南指出两张床的距离至少为2m,每个患者的空间至少为12m2。每个空间应配备多头电源插座和至少一个氧气、空气和吸引接头。

(二)设备

大多数致病或致死的PACU内意外情况通常是因为监测不够充分。每个患者空间内应配备床边ECG、BP、SpO2监护。监护仪应该能同时监护至少两路压力,如可进行直接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或颅内压监测。气管插管的患者可得到PETCO2监护。热敏贴可用于PACU内测量体温,如果怀疑体温异常,可使用水银或电子体温计。应配置强制空气加温装置,辐射加热灯和变温毯。

PACU内应配置自己的常规和抢救设备,并于手术室内相对独立。包括气道管理设备、简易呼吸器。必须配备足够的导管以便于血管内穿刺置管,经静脉起搏导管和起搏器也应该配置。除颤器、经皮起搏器和备有抢救药物和高级生命支持设备的抢救推车,以及输液泵都应定期检查,确保功能正常。

呼吸治疗设备应能够进行气管扩张药的雾化吸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并且呼吸机应最大限度的靠近恢复室。PACU内最好配置纤维支气管镜,但并非必须。

(三)人员

PACU应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由分管的主治医师与护士长共同管理。PACU中患者的管理应该在专业麻醉医师的指导性进行。

PACU护士数量应根据每日手术量和PACU开放时间的长短而定。理想状态下,大约1名护士可护理2个患者,全面的护理工作由护士长安排。PACU的护理人员应该接受过护理麻醉苏醒患者的特殊训练。他们应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能够进行气道管理,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及处理手术患者经常遇到的注入伤口护理、引流管和术后出血等问题。

二、患者的护理

(一)全麻苏醒

1.苏醒延迟的定义

通常,全身麻醉后30min不能恢复意识即被认为是苏醒延迟。

从全身麻醉或区域麻醉中恢复,对许多患者而言是严重的生理应激。理想的全麻苏醒应在可控条件下,缓慢而平稳地进行。然而,全麻苏醒经常是在手术室或转送途中开始的,且常遭遇气道梗阻、寒战、躁动、谵妄,疼痛,恶心呕吐、低体温和心律失常。甚至接受腰麻或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在转送或恢复期内也会发生严重的低血压,这是因为椎管内的交感阻滞作用在患者活动或坐起,使患者代偿性收缩的血管反射失去作用。

吸入麻醉后,恢复时间与肺泡通气量成反比而与麻醉药的血液溶解度成反比。故地氟烷和氧化亚氮的恢复相对恩氟烷和氟烷要快。通气不足也会延长吸入麻醉后的苏醒时间。

静脉麻醉药物的苏醒与其药代动力学有关,主要取决于其在分布而非消除半衰期。然而,药物用量增加时,药物的蓄积作用就表现为苏醒延迟。此时则取决于其消除和代谢半衰期。应用短效的或超短效的药物,应用BIS监护仪和大致状态指数监护仪,以及应用喉罩可明显缩短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

2.苏醒延迟的原因及处理

最常见的原因是麻醉药物、镇静药或镇痛药的残余作用。应用纳纳洛酮(40μg)和氟马西尼(0.2mg)可针对性地拮抗阿片类药物和苯二氮类药物的作用。毒扁豆碱1~2mg可部分拮抗其他麻醉药的作用。行机械通气自主呼吸潮气量尚不足的患者,可以用神经刺激器来排除是否有明显的肌松残余作用。

不恰当的术前用药、术前睡眠剥夺或应用某些药物如酒精或镇静剂,也可间接导致苏醒延迟。此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原因包括低体温、明显的代谢紊乱、围术期脑卒中等。强制空气加温装置对提升提问很有效。血气分析和实验室检查可指导临床治疗。偶尔需要神经外科、心血管外科、脑血管外科及影像学科的医生会诊。

(二)患者从手术室到PACU的转送

(1)为安全起见,患者在未满足以下条件时,不得离开手术室:①具有稳定的和确定的气道;②能够进行充分的通气和氧合;③血流动力学稳定。

(2)转送:患者应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转送到PACU。建议在转送患者过程中,将床头抬高或将患者置于侧卧位以保证气道畅通,给予面罩吸氧,防治暂时性低氧。对于需要心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等情况不稳定的患者,如果麻醉医师认为有必要,应考虑带气管导管转送,且途中应用便携式监护仪监护(ECG、BP、SpO2)并备好抢救药物。

(3)床边交接:负责转送的麻醉医师应向PACU值班医师和护士交接有关病情,并提供完整的麻醉记录单:①术前基本病史,包括药物过敏史、某些特殊情况;②术中情况和麻醉过程,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各种麻醉药物及其用量尤其是麻醉结束时的拮抗药,术中生命体征和化验检查结果等;③液体平衡情况,包括输液种类与剂量,大失血和输血量,尿量及病人身上的各种导管与引流等。

(三)常规恢复

1.全身麻醉

PACU麻醉医师的医嘱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氧疗;②ECG、BP、SpO2持续监护;疼痛评估;③患者被送到PACU,即可记录生命体征;然后至少每5分钟测定和记录一次患者生命体征,并随时检查患者的气道是否通畅和神志恢复情况;

④麻醉恢复情况的评估,如采用Aldrete评分表。

2.区域麻醉

区域麻醉和,深度镇静或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该送入PACU,接受氧疗。应定期评估感觉和运动阻滞平面,书面记录其消退情况。

臂丛神经阻滞之后,应反复提醒和警告患者,防止手臂运动不协调造成的损伤。椎管内麻醉之后应密切监测血压。接受椎管内麻醉4h以上者,可能需要导尿。

3.镇痛

①择期手术前单独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与扑热息痛合用,择期手术中继线伤口周围阻滞或神经阻滞,均可明显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需求量;

②轻中度术后疼痛,可以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酮咯酸30mg或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如布托菲诺1~2mg,在骨科和妇科手术后有效;

③对于中重度的疼痛,在PACU应考虑椎管内应用阿片类药物,区域阻滞或神经阻滞;患者完全清醒后,应用患者自控镇痛;

④当保留硬膜外导管时,硬膜外给予芬太尼50~100μg,或舒芬太尼20~30μg,或吗啡3~5mg均可产生确切的镇痛效果,对这些患者通常需进行12~24h的特殊监护。

4.烦躁

常见原因为,患者神志为完全恢复前疼痛刺激,严重系统紊乱(如低氧血症、低血压、酸中毒),膀胱膨胀,或者手术并发症如隐性腹腔内出血。

明显的躁动应对患者尤其是小儿四肢充分固定。毒扁豆碱1~2mg(儿童0.05mg/kg)对治疗阿托品和东莨菪碱引起的谵妄最有效。如果严重的系统紊乱和疼痛可以排除,持续的烦躁可能需要间断推注咪达唑仑0.5~1mg(儿童0.05mg/kg)来镇静。

5.恶心呕吐

其常见原因和处理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