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8357500000067

第67章 麻醉手术中的不良事件(2)

(6)低血容量:心率≥100次/分,呼吸≥20次/分,毛细血管回流≥2s,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或CVP和动脉搏动明显随呼吸变化。

(7)心衰:心率≥100次/分,呼吸≥20次/分,颈静脉充盈,毛细血管回流>;2s,四肢厥冷,肺水肿,SaO2随液体入量增加而下降。

(8)空气或气体栓塞:患者术前CVP低,静脉血管床开放时应考虑空气或气体栓塞可能。表现各异,包括PETCO2突然下降,SaO2下降,脉搏不可触及,心脏电机械分离,CVP随之上升。

(9)脂肪栓塞或骨水泥反应:多发骨折,或长骨髓内手术时。

(10)恶性高热:当伴有PETCO2升高,呼吸增快,心率增快及异位心律时,应高度警惕恶性高热。

(11)过敏反应:心血管反应88%,红斑45%,支气管痉挛36%,血管源性水肿24%,药疹13%,风疹8.5%。

4.紧急处理

气道、呼吸和循环:暴露胸部、全部呼吸回路及所有与气道连接部分。手控呼吸,给予100%纯氧,开始3~4次大潮气量有助于塌陷肺泡复张(持续手控通气还可以感受气道状态变化)。如果状况未见改善:

(1)确定FiO2:如果怀疑麻醉机的吸入氧浓度有误,可以使用独立的瓶装氧气(还可以用手控呼吸吸入室内空气,作为最后一步,此时吸入氧浓度为21%)。

(2)气管内导管位置有误否听诊上腹部及双侧腋下,监测二氧化碳浓度,反复确定胸廓起伏。

(3)通气故障:简化呼吸回路,直至问题解决。例如:不用呼吸机,改用气囊手控呼吸;不用循环回路,改用Bain回路;使用自膨胀气囊;不用气管内导管,改用面罩呼吸等等。

(4)寻找漏气或梗阻处:这在开始时没有保证病人氧供来的重要。首先应当保证病人的安全,其次再进行系统的检查,找出漏气或梗阻处。找出问题最快的方法可能是进行拆分。比如说,在气管导管连接处将回路分为两部分,然后再判断问题到底是在病人一方,还是在麻醉机一方。

(5)严重的右向左分流:SVR降低时,血流经心脏上的先天性缺陷反流,产生旁路肺循环,此时即发生严重低氧。由此引起的低氧血症又可以引起低氧性肺血管收缩,肺血管阻力(PVR)升高,加重血流经心脏缺陷处的分流,从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对此有双重措施:①升高SVR。抬高双腿,使用肾上腺素,静脉补液。这在脓毒败血症时尤其强调。②降低PVR。停用PEEP,防止胸膜腔内压过高,提高FiO2。

(6)支气管痉挛:使用树脂弹性探头对气管导管进行听诊,排除导管梗阻。治疗上可以提高吸入麻醉药浓度,静脉注射舒喘灵(250μg)(见哮喘持续状态)。

5.进一步检查

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胸片,动脉血气分析,CVP±PCWP,超声心动图。

6.其他考虑

(1)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支气管循环分流可达心输出量的10%。

(2)有20%~30%的病人卵圆孔并未闭合,但通常情况下由于左室压力高于右室而处于闭合状态。但IPPV、PEEP、屏气、CCF、开胸手术以及肺栓塞可逆转两心室的压力梯度,从而导致分流。

(八)重症肌无力危象

1.诱因

重症肌无力危象指呼吸机和咽喉肌出现进行性无力,不能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主要因感染,用药不足、手术、疲劳而诱发。

2.鉴别诊断

(1)周期性麻痹

1)低钾型周期性麻痹:①诱因,饮酒、劳累。②特点,年轻男性多见,肌张力低,血钾≤3.5mmol/L,ECGT波低平,Q波明显,伴有甲亢者发病重。③紧急处理,伴有呼吸困难或心律失常者应在ECG监测下补钾,氧疗,需要时应补镁。

2)高钾周期性麻痹:①多位软色体显性遗传,多在10岁之前发病,寒冷、剧烈活动或口服氯化钾3~8g可诱发,发作时血钾≥6mmol/L,眼、面部及手部肌肉强直而肢体麻痹较少,白天发病每次持续≤1h。②紧急处理:对于血钾≥6.5mmol/L患者应在ECG监测下给予10%葡萄糖酸钙20~40ml静脉注射,并监测血钾,需要时给予硫酸沙丁胺醇喷雾吸入。

3)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

属遗传性疾病,从小发病,发病时肢体麻痹持续时间≥10d,血钾正常。治疗措施为口服或静脉输注氯化钠10~15g/d。

(2)急性感染或复发性神经炎(Guillain-Barre-Syndrome,GBS)

1)诊断标准:

①一个以上肢体进行性运动瘫痪,瘫痪程度不等。症状和体征进展快,由双下肢轻度肌无力到四肢和躯干全部瘫痪,面肌及眼外肌麻痹,但在4周内停止发展。

②腱反射消失或反射普遍消失。

③脑脊液蛋白增高。

2)临床表现:

患者病情进展很快,短时间或几个小时内病变可逐步升高高达延髓,至呼吸困难、咳嗽无力、气道分泌物增多,心率快、血压升高,出现发绀。发病2周内肢体瘫痪症状最重,病情稳定后2~4周开始恢复,1/3患者会留下后遗症如足下垂、手部肌肉萎缩无力,约10%患者病情好转后可又加重。

3)紧急处理:①呼吸肌麻痹、咳嗽无力,发生低氧血症,应立即气管内插管并机械通气。②若患者需外科手术,急性期非抢救性手术应延期进行,须急诊救治者选用全麻,术中防治心律失常、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可考虑激素治疗,地塞米松0.5~1mg/kg静脉输注。恢复期外科手术亦不宜选择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③内科治疗包括全身支持、免疫抑制剂治疗和预防继发性感染,及血浆置换疗法。

(3)急性脊髓炎

1)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发病前多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伴有单纯疱疹、腮腺炎、水痘等。

2)临床表现:①起病急,在有胸背部疼痛后可出现双下肢肌无力甚至完全瘫痪。②早期瘫痪肢体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无病理反射,为脊髓休克期,2~4周后逐渐转变为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③重症病变迅速向上扩展,瘫痪范围扩大,甚至影响呼吸,危及生命,称为上升性脊髓炎。

3)紧急处理:①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10~20mg/d或甲基泼尼松龙500~1000mg/d静脉输注。②抗病毒治疗。③神经营养:维生素B族、三磷腺苷、细胞色素C、胞磷胆碱等。④抗感染、脱水治疗等。

3.肌无力危象的紧急处理

主要对患者构成威胁的是呼吸肌麻痹,应立即抢救。

(1)对呼吸和咳嗽严重无力患者,应给予少量镇静剂后立即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2)充分洗净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CO2蓄积,急查血气,根据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

(3)若因抗胆碱酯酶药用量不足诱发,可用新斯的明(0.5~1)mg静注,而后酌情调整。

(4)若为胆碱能危象,表现为恶心呕吐、瞳孔缩小、气道分泌物增多、腾喜龙(依酚氯铵)实验肌无力加重,应立即停止抗胆碱酯酶药物,改用阿托品0.5~2mg。

(5)抗感染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6)病情稳定后,适时终止机械通气,拔出气管导管后仍需药物维持。而后考虑胸腺切除术、血浆置换疗法、免疫抑制剂疗法等治疗。

(九)睡眠危象

1.原因

睡眠时发生呼吸障碍引起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危及生命安全,甚至导致死亡称为睡眠危象。主要原因如下。

(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Apnea-Syndrome,SAS):包括阻塞性SAS、中枢性SAS和混合性SAS。凡术前病人睡眠时打鼾严重或有呼吸暂停均提示阻塞性SAS,也是术后发生缺氧、窒息的危险因素。

(2)原发性肺泡通气功能障碍。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2.紧急处理

(1)气管插管:主要目的在于建立气道便于机械通气,防治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2)外科手术治疗: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适于阻塞血SAS患者。麻醉前用药慎用镇静剂,麻醉诱导阶段应充分准备困难气道管理,术中宜选用短效阿片类药物如瑞芬太尼,术后拔管时让患者完全清醒,咳嗽、吞咽反射活跃,肌张力良好,吸空气条件下SpO2≥95%,才能拔管。

(3)采用特制的鼻咽通气道或矫正器,牵引舌骨,保持咽腔气道通畅。同时给予氧疗。

二、循环系统

(一)手术室内严重高血压

1.危险因素

(1)术前未治疗的高血压或“白大衣高血压”(不稳定性增加)。

(2)主动脉手术(阻闭主动脉可明显升高SVR);妊娠高血压。

(3)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哌替啶);氯胺酮;麦角新碱。

(4)家族性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型)综合征病史,甲状腺髓质癌,Conn’s综合征。

(5)急性颅脑外伤。

2.原因分析

应考虑以下情形:①麻醉或镇痛深度不够;②监测错误;③低氧或高碳酸血症;④用药失误;

⑤先兆子痫;⑥颅内压增高;⑦甲状腺危象;⑧嗜铬细胞瘤等。

3.鉴别诊断

(1)低氧或高碳酸血症:施行气道、呼吸和循环程序,观察患者颜色和SpO2。

(2)麻醉过浅:嗅觉试验(闻气体);查看吸入麻醉药浓度;检查TIVA泵、连接管和静脉导管。

(3)镇痛不足:可给予阿芬太尼10~20μg/kg,并观察效果。

(4)监测错误:重测无创血压的同时,触摸远端脉搏;查看脉搏恢复时的监护仪放气数值。监测有创血压时须检查传感器高度。

(5)药物反应:可卡因;误用麻黄碱、甲氧明等药物;药物稀释错误(注意外科用药,如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Moffat溶液,去氧肾上腺素)。

(6)先兆子痫毒血症PET:若患者怀孕超过20周,检查尿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和/或凝血功能和肝功能。

(7)应激反应=高血压+反射性心动过缓(压力感受器介导),往往伴有瞳孔散大。此颅内介导反应在颅内压升高时可维持脑灌注。

(8)甲状腺危象导致T4和T3水平升高。

(9)嗜铬细胞瘤引起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肾上腺素亦可导致快速性心律失常。

4.紧急处理

气道、呼吸和循环:如果高血压并不是对某个可纠正诱因的生理反应,那么控制症状的总目标就是防止高血压可能导致的中风、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或梗死。除了停止手术,确定读数;加深麻醉、充分镇痛之外(全身或局部),在心血管效应器或受体水平的治疗还包括如下。

(1)扩血管药(可引起心动过速):提高异氟醚浓度,同时增大新鲜气流量可更快达到此目的。每15min缓慢静注肼屈嗪5mg。硝基甘油50mg/ml,从3ml/h起,根据血压调整剂量。或硝普钠。硫酸镁2~4g缓慢静注,时间不短于10min,然后以1g/h持续输注。

(2)β受体阻滞剂(特别是在心率增快或心律失常时):艾司洛尔25~100mgiv,之后按50~200μg/kg/min持续输注。(注意:艾司洛尔浓度分别为10mg/ml和250mg/ml)。必要时可用拉贝洛尔5~10mg,iv(自100mg/20ml安瓿中抽取1~2ml)。β与α受体阻滞比例为7∶1。

(3)α受体阻滞剂(特别是在心率正常或下降时):必要时可用酚妥拉明1mg,iv,1安瓿为10mg/10ml,抽取1ml。

4.继续治疗

(1)进一步检查:ECG;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24h尿儿茶酚胺。

(2)加强镇痛可使用瑞芬太尼每分钟0.25~0.5μg/kg,根据血压调整剂量。

(3)根据ECG包括CKMB在内的系列心肌酶谱和(或)肌钙蛋白。

(4)甲状腺功能、24h尿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

6.其他考虑

高血压伴有颅内压升高时需检查头颅CT和紧急情况下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维持MAP≥80mmHg,血二氧化碳正常,头部垫高,上腔静脉回流通畅,气道压不高,氧合良好。可使用甘露醇0.5g/kg。心率过慢时使用抗胆碱能药。

(二)手术室内严重低血压

1.危险因素

(1)术前未治疗的高血压或“白大衣高血压”(不稳定性增加)。

(2)术前液体量不足(脱水,腹泻、呕吐、失血)。

(3)纵隔/肝脏/肾脏手术(失血,腔静脉受压)。

(4)术前存在心脏疾病或心律失常。

(5)多发伤。

(6)脓毒败血症。

(7)良性肿瘤综合征(缓激肽)。

2.原因分析

(1)病人因素:①低血容量;②静脉梗阻致回流不畅;③张力性气胸等原因致胸膜腔内压升高;④过敏反应;⑤栓子脱落(气体/空气/血栓/骨水泥/脂肪/羊水);⑥心脏泵功能衰竭/快速型心律失常;⑦全身脓毒败血症等。

(2)技术上原因:①监测有误;②麻醉过深;③高位区域阻滞(包括从眼球周围或斜角肌间隙向中枢意外扩散);④医源性用药失误,包括局麻药中毒、巴比妥类药物所致卟啉症等。

3.鉴别诊断

(1)监测有误:重测无创血压的同时,触摸远端脉搏;查看脉搏恢复时的监护仪放气数值。监测有创血压时须检查传感器高度。

(2)张力性气胸:当一侧反响过强肺野去除间歇正压通气(IPPV)并拔除气管导管后伴有呼吸音消失,应高度怀疑张力性气胸的可能(特别是插入中心导管后)。表现为颈静脉充盈。须立刻经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置入导管进行胸腔减压。

(3)脱水:患者自觉口渴,伸舌干燥,尿色深,全血细胞计数、尿素氮、肌苷及电解质离子数值升高。

(4)低血容量:患者心率≥100次/分,呼吸频率≥20次/分,毛细血管回流≥2s,四肢厥冷,静脉萎陷,脉搏细弱,或中心静脉压(CVP)、脉搏强弱随呼吸变化。

(5)心衰:患者心率≥100次/分,呼吸频率≥20次/分,中心静脉充盈,毛细血管回流≥2s,四肢厥冷,肺水肿,SaO2随液体负荷增加而降低。

(6)空气或气体栓塞:术前即存在CVP低、静脉血管床开放患者须警惕空气或气体栓塞。空气或气体栓塞的表现多样,包括PETCO2突然下降,SaO2下降,脉搏不可触及,心脏电机械分离,CVP也随之降低。

(7)脂肪栓塞及骨水泥反应:多发骨折或长骨骨髓腔内手术时应考虑。

(8)药物反应:促组胺释放药等,或稀释溶液错误。

(9)高位中枢神经阻滞:可表现为Horner’s综合征(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嗅觉丧失,无汗)。

(10)过敏反应:心血管反应88%,红斑45%,支气管痉挛36%,血管源性水肿24%,药疹13%,风疹8.5%。

4.紧急处理

气道、呼吸和循环:检查外科医生手术台上的操作(是否有腔静脉受压或出血);钳夹或直接压迫血管,防止进一步失血。100%氧气吸入,保证器官灌注和氧合远比单纯维持血压重要。BP=SVR×CO,因此增加心输出量可以提高灌注压。

(1)“最佳前负荷”(如果已放置测压装置,可先测出起始CVP。CVP的变化趋势比其实际值更有意义):

抬高双腿可增加中心静脉血回流,同时可提高后负荷。

采用加压输液器,按照10ml/kg快速补充晶体或胶体液。评估患者对快速补液的反应(BP/HR/CVP),适当时重复此过程。

(2)增加心肌收缩力:麻黄碱3~6mg静脉注射(直接和非直接双重作用);肾上腺素10μg静脉注射(β1,2和α受体激动作用);可考虑缓慢静注钙剂(最大量为10%氯化钙10ml)。

(3)收缩全身血管(注意:去甲肾上腺素:α受体激动剂在提高组织灌注压的同时可降低心输出量):甲氧明1~2mg静脉注射;间羟胺1~2mg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0.25~0.5mg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0μg静脉注射。

5.进一步检查

心电图,胸片,动脉血气,心肌酶谱等,以明确诊断。

6.继续治疗

(1)纠正酸中毒,提高心肌对药物的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