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8357500000014

第14章 麻醉门诊——评估与决策(1)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保健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先进科学技术渗入医学领域的日益增多,外科手术指征日益放宽,麻醉医师除应熟悉麻醉的基础理论和掌握麻醉的技术操作之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知识,否则即难以符合现代医学的要求。严谨、认真而正确的麻醉手术前评估与科学的决策是麻醉医师的专业范畴,是每一位麻醉医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其次正确的麻醉手术前评估与科学的决策又会给外科手术指征带来最大的容许度。

麻醉手术前的评估包括患者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评估,麻醉手术利与弊的评估,费用与效益的分析,自身医疗能力的评估。首先在评估了所有的风险和得益后可以为病人提供进一步抉择的杠杆;只有在所有这些评估与分析正确性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最佳的决策,从而保证最好的麻醉效果,最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迎合患者的价值观。

一、麻醉门诊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中,欧美各国及日本在手术治疗学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为节省有限的资源和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创立了许多新的麻醉与手术模式,其中较突出的项目如下。

(1)日间手术:在门诊手术室施行小手术的基础上,开展大量临床各科、各年龄组的中型手术。

(2)入院当日手术:病人入院当天即予手术,并于手术后当天或1~3d内离院。

随着这种手术治疗学的变革,给麻醉业务带来了新的课题,尤其在麻醉手术前探视、病情估计和准备工作上面临着一定的困难,麻醉科医师往往只能在麻醉开始前短暂的有限时间内接触病人,简单了解病情后即开始麻醉显然存在很大的不安全因素。为适应这种外科业务的变更,克服麻醉不安全现状,麻醉科业务也随之出现了相应的创新,即产生了麻醉科门诊业务,这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其主要对象是日间手术和入院当日手术前病人。

麻醉门诊工作内容包括:①对每一例已选定的手术病人,汇总其有关麻醉的病史和既往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复查和补充;②衡量麻醉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麻醉方法、麻醉药和麻醉前用药,制订麻醉实施方案;③指导病人做好具体的麻醉前准备工作,阐明手术后应注意的事项;④与病人及其亲属全面谈话,征得理解和同意,签署麻醉协议书;⑤协商并排定具体手术麻醉的日期和时间。

麻醉门诊的兴起,说明了人们对麻醉手术前评估与决策必要性的充分认识。实践证明,充分的麻醉手术前评估和准备,不仅提高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和加速病人术后康复,还能明显地扩大手术范围和指征,使外科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麻醉手术前评估的目的与内容

作为一名麻醉医师,首要职责就是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舒适,为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为病人的尽快尽可能的功能康复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及生理保护。全面的麻醉手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能极大地化解手术麻醉风险,并给予医生信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亦使患者充分相信医疗保障系统对自己健康所做的努力。

(一)麻醉手术前评估的最终目标

最大限度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并尽可能地降低围术期费用。

(二)麻醉手术前评估的基本内容

1.相关病史的评估

明确呼吸系统(如肺结核、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循环系统(如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神经系统(如抽搐、癫痫、脑血管意外)以及肝炎、肾病、疟疾、脊柱疾病、过敏性疾病或出血性疾病等,特别对远、近期出现的心前区疼痛、心悸、头晕、昏厥、活动后呼吸困难、夜间憋醒、长期咳嗽多痰等征象引起重视并追查原因。

对于接受降压药、受体阻断药、抗凝药、糖皮质激素、洋地黄、利尿药、抗生素、降糖药、抗癌药、镇静安定药、单胺氧化酶抑制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药物治疗的患者,麻醉医师应明确这些药物可能对麻醉手术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或停止使用,相应还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充分了解病人的特殊情况,例如对于女性患者,注意行经期和怀孕情况,需要时请妇产科医师会诊;对于滥用违禁药品或毒品的患者,应鉴别是否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若患者处于戒断综合征发作期,除非急诊,应延期麻醉和手术。

明确既往麻醉手术病史,麻醉中及麻醉后是否出现特殊情况,有无意外、并发症和后遗症。多次实施硬膜外麻醉,应考虑是否硬膜外有粘连而影响局麻药物扩散。脊柱手术有否固定物,是否影响椎管内麻醉的穿刺或影响气管插管。对确有麻醉药过敏史的病人,在择期手术或神经阻滞麻醉前,有必要邀请过敏学专家会诊指导,慎重施行皮内过敏试验,以指导选择合适的药物。

2.相关手术情况的评估

与手术医师的交谈是麻醉手术前评估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主要为了解手术意图、目的、部位、切口、切除脏器范围、手术难易程度、出血程度、手术需时长短、手术危险所在,以及是否需要专门麻醉技术(如低温、控制性低血压等)配合等。

对急症手术,虽病情紧急,生理紊乱重,全身情况差,手术时机不容延误,但需要尽最大的努力调整全身情况和脏器功能,以提高病人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一般可在诊断与观察的同时,抓紧术前小时有限的时间开始补液、输血、吸氧等调整全身情况。

3.相关体格检查

全身情况包括有无发育不全、畸形、营养障碍、贫血、脱水、水肿、发绀、发热、消瘦或过度肥胖等,常能提供重要的评估资料。

术前应常规测定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体重以及有无疼痛等。

此外,要重视肺部听诊和叩诊检查,参阅线透视和摄片结果,尤其对60岁以上老年人,或并存慢性肺部疾病的病人更需重视,有时可获得病史和体检未能查出的阳性发现。

4.相关临床常规检查

一般项目包括(血液、尿液、大便)三大常规检查,基础代谢率,X线检查,ECG,血钠、血钾、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等全血检查。

外科手术病人并存明显的内科疾病时,有必要进行某些特殊检查。其中最重要的是与麻醉手术相关的疾病,必须通过特殊的检查来取得进一步的资料,从而来确定其危险因素。对拟施行复杂大手术,或常规检查有明显异常,或并存各种内科疾病的病人,需做相应的综合性实验室检查,包括胸部线检查、肺功能测定、心电图、心功能测定、凝血功能试验、动脉血气分析、肝功能试验、肾功能试验、基础代谢率测定及内分泌功能检查等,必要时请专科医师会诊,协助诊断与衡量有关器官功能状态,商讨术前进一步准备措施。

在会诊中麻醉医师应提出专门性问题,避免泛泛提出一些不切实际或过分谦虚的意见(诸如术中处理、监测、用药和麻醉选择等内容)。医疗中心必须建立麻醉科医师术前会诊制度,由麻醉科医师提出麻醉安危问题,通过会诊方式有助于防止择期手术病人临时暂停和推迟手术时机的问题。

5.各系统功能的评估

6.ASA体格情况分级

ASA分级法沿用至今已数十年,对临床工作确有其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但其标准仍嫌笼统,在掌握上可能遇到欠正确的具体问题。估计和评定病人接受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

7.风险因素分析

包括患者风险因素(不可变危险因素、病理性危险因素、Lutz麻醉危险因素)和麻醉医师的风险(人为风险、职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