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八年的十月二十日,早晨起来太阳就特别热,早饭刚过还下起了绵绵细雨。一切事务办妥后,在外漂泊了二十多年的李扬,结束了一生为之自豪的戎马生活,带着碧玉般的夫人小江和刚满周岁的儿子李嘉陵登上了告老还乡的火车。万万没想到,在火车上的一个误会差一点使小江携子返回重庆,回到老家后仍心有余悸。
火车刚刚过一个车站,这是一个小站,上车的旅客寥寥无几。有数的几个旅客上车后,散坐在了李扬前后的空位子上。当最后一位旅客与李扬擦身而过的时候,眼的余光发现,这位旅客怎这么眼熟呢?无意间说出“好面熟呀。”。
小江正在哄孩子睡觉,听到李扬的说话声,马上问道:“怎么碰见熟人了?”
“只是面熟,想不起来在哪见过。真可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李扬感慨地说。
“老同学吧。或者是张帆。对就是她,你的初恋情人张帆。”小江猜测着。
“不可能,她刚转业怎么到重庆来了呢。也许是一位长得跟她相像的一位。”
“不对,应该是她。她是不是到重庆找你来了,你们俩这两天约会没有。不行,我得过去问问她。”小江一种被骗的感觉油然而生。想站起来到车厢后边找那位酷似张帆的女士。可连张帆长得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怎么找人家。没等李扬拽又回到了座位上。
“我也不对质了,你说实话刚才过去的那个女子是谁?”
“小江,咱们的心理干净一些好吗?我说了那只是有点儿面熟,根本不认识。”李扬说完,心里也是没底,他不自觉地回头看了看,正好与隔着两排座位的女子双目对视,并向李扬嫣然一笑。
这个场面被小江看个正着,她压了压心中怒火,悄声说道:“李扬,那位女子对你有点儿意思,还不过去聊聊去,以了人家旅途寂寞。”
“这是你说的,我可过去了。”说完就站了起来,朝那位女子走去。
小江不动声色地看着,如果是张帆追到了这里,没什么可说的,下一站抱孩子回重庆。否则,就另当别论了。李扬过去没几分钟就笑着走了回来,还没坐下就说:“那位女子是北京某单位聘请的微笑大使,见谁都乐,这是她的职业。但长相确实与张帆有一拼。”
“这回一块石头落地儿了,别惦着了。还是看看咱们的宝宝吧。”小江看到李扬无功而返,盗笑于心。
火车到站的时候正值中午,行人很少。换乘的汽车就停在了路边。为了尽快看到十几年没怎么见到的父母亲和乡亲们,无心浏览面貌一新的县城,李扬提着行李,小江抱着孩子,三步并作两步地登上了开往李各庄的公共汽车。
当公共汽车停在了村口时,三口下了车,眼前的景象让李扬惊呼:“这是久违的李各庄吗?应该是,村东口的大槐树仍然枝繁叶茂,只不过周围又多了几排同样的树。”
小江看着李扬惊呆的样子,说:“北方的农村也不错嘛,依山,哎,傍水吗?”小江问。
“依山就傍水,就是傍的水没有嘉陵江那么宽,那么汹涌澎湃。”
北方和重庆的气候不一样,重庆平时是和风细雨,昼夜温差较小;而北方则不然,今天的风很大,刮风必攘烟儿这是规律,天儿很凉,昼夜温差很大。还没走到村口,李扬就看见大槐树下站着两个人。多年未见的妈妈爸爸伫立在寒风中,敞开胸怀迎候游子的归来。他们接到儿子今天回家的电话后,两口早早地就来到了村口,盼望着早一点看到儿子一家人。李扬提着行李快步走向前去,抱住满头白发的爸妈,泣不成声地说:“爸妈,您二老受苦了,儿子回来了。”妈妈只顾流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忽然,妈妈推开儿子,朝小江走来,李扬马上走过去说:“爸、妈,这是您的儿媳妇小江,小家伙是您的孙子李嘉陵,小江,快叫妈妈和爸爸。”孝顺的儿媳喊过了妈爸。
奶奶抱起孙子亲了亲说:“我们两口子盼白了头,今天终于盼到了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外面天凉,赶快回家吧。你爸早早的就把土炕烧热了,让我的大孙子在炕上尽情地玩儿吧。”
李扬和乡亲们打过招呼后,随父母一起往家里走去。
变了,全变了,李扬一边走一边跟小江说:“十几年前,我还在北京驻防的时候,节假日经常回家,也许是刚刚解放的原故吧,村子里乱糟糟的,街不像街,村不像村,民房横七竖八,高矮不一,残垣破壁随处可见。刚才我走马观花地看了看,十几年的时间变化太大了,你看,现在街道虽是土路,但平整干净,整齐的民房,干净的宅院以及满脸笑容的农民,看得出,乡亲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小江没在农村呆过,她不了解中国农村的过去和现在,只是东瞅瞅西看看,听着李扬给她介绍。到了家门口,李扬告诉小江:“这就是我们的家,虽然看着有点破,但她是温暖的。”
爸爸提着东西走在前面,推开院门,满眼秋色展现在全家人的面前。“这都是咱家的吗?”小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这穷乡僻壤的山沟里,竟然有这么一个花花绿绿的世界。她把孩子交给了妈妈,快步来到菜园的篱笆前,双手抚摸着树枝子编栽成的篱笆,看着五颜六色的菜地,心里憧憬着未来和希望。
不大的菜园种了不少种蔬菜,有绿油油的大白菜,红红的辣椒和西红柿,还有那长长的豆角挂满了枝架,虽然已经是秋天了,还有好几种疏菜刚刚开花,比如山豆角,这类蔬菜一直到秋后结果不断。小江拉着李扬的手,看看这看看那,一切都感到新鲜。
抱在奶奶怀里的小孙子看到这些花花绿绿高兴手舞足蹈,好想要挣脱大人的怀抱,到园子里摘一朵菜花不可。
“李扬,将来爸妈老了,我就在家种菜,种好多好多的菜,如果吃不了的话,还可以送给金环家,银环家,还有英子家。”小江歪着头看着李扬。
李扬问她:“要是送没了咱们家吃什么?”
小江说:“爸妈,您看李扬多么小心眼儿,送没了再种呀,我有的是时间。”
全家人说说笑笑的忘记了回屋,直到一阵风刮来,刮的小家伙哭得直蹬腿儿,这才进了屋。
他们哪里知道,在县城蹬上公共汽车的时候,有一双眼睛始终盯着李扬一家三口,她就是张帆。所以,张帆应该是第一个知道李扬回来的。
那天,张帆从县里办完事,早早地就来到了公交车站。张帆坐车习惯坐在汽车的最后一排,她说最后一排清净。当公交车刚刚启动的时候,从远处来了俩大人抱一孩子,边跑边挥手,张帆一眼就看出了是李扬。
“怎么他也转业了?旁边肯定是他的妻子和孩子。”张帆想。
李扬三口跑着挤上了车,坐在了前排,由于车小人多,张帆在后边默默地注视着一直到下车。下车的人不少,到张帆下车的时候,李扬一家三口已经到了大槐树下。为了不打扰李家的欢庆气氛,张帆抄近道回了家。
李扬、张帆都转业了,这个消息像爆炸性新闻很快就传遍了李各庄。人们在奔走相告之余,难免对他俩关系的今后发展有些担忧。青梅竹马,海誓山盟,永不分离,众人皆知。现在张帆仍是独身,可李扬老婆孩子已是一家三口,两人一旦见面该怎么办?
山村的夜晚不同于大城市,因为没有电,吃完晚饭人们都在家里拉家常,大街上行人很少,静悄悄的,漆黑一片。哪家的狗冷不丁的叫唤一声会传遍全村。
张帆回到家没说什么就帮着妈妈干农活去了。爸爸从外面回来连院门都没关径直来到屋里,看到老伴儿戴着老花镜盘坐在炕上坐着针线活,“知道了吗,李扬回来了。”
老伴儿放下手里的活儿,摘下老花镜,用怀疑的目光看着老头子:“你说什么?”
“李扬回来了,还不是一个人,媳妇孩子都回来了。”老头子又复述了一遍。
老伴儿略有所思地说:“李扬回来了,张帆肯定不知道啊,咱们得合计合计,怎么跟张帆说。”
“我的意思就直接跟她挑明了,这事瞒不住,她今天不知道,到不了明天就会知道的。”老头子说完一屁股就坐在了炕上。
“苦命的孩子,赶上这个时候了,上哪找像扬子这样的小伙子去呀。”老伴儿叹了一口气又接着做她的针线活去了。
正说着,张帆从外面回来了,刚一进屋就说:“李扬回来了,一家三口都回来了,你二老看见了吗?”
二老听到张帆说话后哑口无语,四目对视有些尴尬。“您二老这是怎么了,没听到我说的话吗?”张帆问道。
张大娘赶紧说:“听到了,听到了,怎么他也转业了?”
张帆笑着说:“转业了,孩子大人都回来了,这回不走了。可能也到县里工作,这次回家是到家里看看,待不了多长时间就回县里了。”
“那你呢?”妈妈失口说了一句,老头子在一旁瞪了她一眼。
“我的工作已经定好了,到县机械厂工作,再过两天就上班,家里又剩下您们二老了。”
张大爷高兴地说:“这回你离家近了,抓时间就能回来一趟。”
张帆说:“这回我们这些儿时的小伙伴又都凑齐了,过年过节的可以热闹热闹了。”
在妈妈面前,张帆始终是乐观的,可内心的痛苦谁能知道。刚刚八点,平时这个时候三口子正唠得起劲儿,可今天却一反常态,不到七点张帆就跑西屋休息了。到了西屋也没点灯,紧闭房门,摸瞎躺在了炕上掩面而泣。
是啊,天生的一对,地配的一双,从早到晚,形影不离。谁想到经过十几年的阴错阳差,竟是现在的“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了。幸福不管降到谁的头上我都会祝福他们。她暗暗下定决心,从现在起我要打起精神来,要加倍工作,不能给李扬哥一家带来任何影响。
二老知道女儿的心事,但也没办法。在上班临走的那天,妈妈语重心长地说:“闺女,过去说,闺女大了不可留,留来留去结怨仇,那是老辈子说法,但是你年龄也不小了,也得考虑一下个人的问题了,不能跟妈爸过一辈子呀。”
张帆一头扎在了妈妈的怀里,搂着妈妈不愿松开:“妈妈,您和老爸为我吃了一辈子苦,****一辈子的心,是女儿不孝。我已决定,我这一生不会再嫁人了,我要伺候您二老一辈子。”
妈妈老泪横流,摸着闺女的头,说:“傻孩子,当姑娘的哪有不嫁人的,妈妈理解你,这么多年受了很多罪,到头来把自己的事儿都耽误了。你看看,原来的满头乌发已经有白发掺杂其间了。年龄不饶人呀,有合适的就处着吧,也算了却父母的一桩心事。”
张帆说:“我的事儿您二老不用管,我自有主张。”
“我俩知道,你从小就主意正,不用人管,经常做出大人都做不了的事情。但你的婚姻大事你还是应该考虑了。”
李扬来到县民政局找到了石柱,小伙伴相见格外亲。他的工作安排问题石柱费尽了心思,最后选定了县文化局的旅游科,这也是李扬比较向往的工作。
在李扬对工作的满意之余,石柱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你回来张帆想必也知道了,张帆可还独身没对象呢,你这孩子大人一家子,将来你们俩的关系怎么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