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神奇的挫折教育课
8303900000013

第13章 如何战胜挫折(7)

但是,即使想要创造一番事业,那就必须做到充分认识自我,正确看待自我,必须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有所建树。据1991年11月18日《光明日报》报道,1968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的叶良华,面对即将倒闭的县胡柚良种场,自信自己有能力将其救活,于是,他毅然辞去县农业局长职务,承包了这个良种场。三年来,这个良种场共为全县提供了60多万株胡柚良种苗木,并早已扭亏为盈,1991年的产值达20余万元,人均创利润5500元。叶良华正确认识自我,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并能实事求是地抓住时机,发挥自己的优势,这种自信是十分宝贵的,这种自信不仅是成功的阶梯,而且也是改革时代所需要的品质。

一个人由于某次不幸造成残疾,这给予他们造成极大的痛苦,同时也给他们比正常人更多的思考人生、正视自己命运的时间和机会,因而他们比正常人能更清醒地认识自我,更有自知之明。一般说来,身残不幸,最容易使人自卑,哀叹命运的不公,有些人甚至痛苦哀伤到不能自持,丧失了生活下去的勇气。但是,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也有许多身残志坚,同命运顽强搏斗的杰出人物,如我们所熟的海伦·凯勒、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贝多芬、罗斯福、司马迁、孙膑、高士其、吴运铎、张海迪等等。他们以坚强的自信和不屈的精神战胜厄运,把不幸、失败、挫折变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取得了众多健全人都望尘莫及的不凡的业绩,为社会建功,为人类造福。

其次,克服自卑,还要善于运用正确的比较法。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随时随地都在与其他人不断地做不同的比较。比较是人的心理,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特长。比较,要运用正确的比较法,遵循客观的原则,也就是要在相似的条件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增加前进的勇气和动力,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是积极的比较。但如果用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或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越比越自我感觉良好,越比越自以为不错,这也是不对的,这是一些消极的不正确的比较法。比如,如今不少女青年寻找配偶,主要不是“郎才”

和“德行”,而是把身高看得很重,个子要1.80米;有些男青年各方面都不错,只因身体矮小,而被视为“二等残废”,一次又一次被淘汰。殊不知身体矮小的女青年,也有类似的苦恼。有这样一位矮小的妻子投书给一家杂志社,诉说自己由于自己身高只有1.46米,成年后,“命运好像又在捉弄我们,偏偏安排我和一个个子高大、仪表堂堂的男子相爱,结成夫妻”,在长达7年的恋爱中,她经受了许多来自社会的冷嘲热讽,进行挖苦,甚至挑拨他们的关系,对她进行人身攻击。婚后,“个子矮小的缺憾,就像一个幽灵,时时刻刻缠绕着我,给我的生活带来了难言的痛苦。”她“想到过离婚,甚至还想到了死”。信的末尾,她呼吁:“人们啊,给我指点迷津吧,我该怎么解决这些矛盾,摆脱这些痛苦的折磨呢?”很显然,由于她以自己的短处(严格说起来个子矮也不能算是短处)与那些“和我丈夫相配的姑娘”相比,而且仅仅局限在不能克服的个子的高矮上进行比较,越比越自卑,甚至想轻生。怎样才能摆脱这些痛苦的折磨呢?我以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增强自信。身材与学识才华并非成正比;身材矮而大有作为者,比比皆是。美国密西西比州雅兹市,有个身高只有1.27米的“超小个警察”弗莱德,当他第一次上街巡逻时,人们都担心他是否能胜任这一工作,然而,当这位小个子警察多次将高大的流氓押到警察局时,人们对他就刮目相看了。

我国近几年来走红影视的“侏儒明星”余华东,并不因自己个子奇矮而自馁、而自卑。他说:“我不受欢迎的来到世上,又不幸的成了残疾人,但我并不想毫无价值地活着。我所做的这一切就是在证明残疾人生存的意义。”他竟以矮而兴,以矮而红,直至成了当今中国影视天地独放异彩的头号“矮星”,在许多部影视剧中大展风采。

菲律宾外交部长罗慕洛写过一篇题为《愿生生世世为矮人的》文章。这位外交部长说:“我一生当中,常常想到高矮问题,我但愿生生世世都做矮子。这句话可能会使你诧异。许多矮子都因身材而自惭形秽。我得承认,年轻的时候也穿过高底鞋。但用这个法子把身材加高实在不舒服,并不是身体上的,是精神上的不舒服。这种鞋子使我感到,我在自欺欺人,于是我再也不穿了。”这位外长用自己的生活经历,讲述了他怎样面对生活,怎样克服自卑,认识自我,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增强了自信。比如他说:“我身材矮小,和鼎鼎大名的人物在一起,常常特别惹人注意”,“身材矮小的人往往比高大的人富有人情味,而平易近人”,“矮子还占一种便宜,通常都特别会交朋友。人家总想护卫我们,容易对我们推心置腹。大多数的矮子早年都懂得:友谊和筋骨健硕,力量一样强大”。他还举了这样一件事例:有一次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会议上,我和前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激辩。我讥刺他提出的建议是“开玩笑”,突然之间,维辛斯基把所有轻蔑别人的天赋都向我发挥出来,他说:“你不过是个小国家的小人罢了。”我不喜欢别人以为我任凭他侮辱矮子,而不加反驳。

他刚刚说完,我就跳起身来告诉联合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说,维辛斯基对我的形容是正确的,但是,我又说:“此时此地,把真理之石向狂妄的巨人眉心掷去——使他们的行为有些检点,是矮子的责任!”维辛斯基凶狠地瞪着我,但是没有再说什么。

马克思说: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自己跪着。只要你站起来,自己并不一定就比别人矮一截。超越了自卑,你就一定会超越你自己。

身材矮小是客观事实,无法改变,但精神不能比别人“矮”,这样你就能思想开朗,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优点会把事情办得更好,你也就不会感到自己比别人矮一截了。古今中外杰出人物中,有许多身材矮小而贡献却很大的人,他们都是用补偿法也就是用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补偿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而成就神奇的伟业。有位心理学家在分析了人类的这种补偿功能后说:“伟大的生命其实就是一部奋斗史,显示了借补偿作用而获得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们读达尔文、济慈、康德、拜伦、培根、亚里士多德的传记,就不会不明白,他们的优秀品格和一生的辉煌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个人缺陷升华的。像亚历山大、拿破仑、纳尔逊,是因为生来身材矮小,而立志要在军事上获得辉煌成就;像苏格拉底、伏尔泰,是因为自惭形秽,而在思想上痛下功夫,结果,他们在哲学领域大放光彩。所以说,人们的缺陷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而要看我们自己愿不愿改变。只要下定决心,讲究科学方法,那时,你就会看到,我们可以把自己调整得多好!”

自卑的原因是缺乏自信,对自己的巨大潜力一无所知,甚至就不想知道,自然也就更谈不到开发了。他们不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奇迹蕴藏在于每个人的自身。所以,要克服自卑最根本的是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是走出自卑的第一步。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他又说:“相信自己吧!这呼唤震颤着每一颗心灵。”大仲马说:“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自信是医治自卑的灵丹妙药。自卑能毁掉一个人,自信能造就一个人。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仕途坎坷,但他满怀信心,不怯不馁,他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要有实践的勇气。能力是在不断实践的自我积累中形成的。古希腊伟大的演说家德穆斯劳,幼年时口才平平,而且还有口吃,但他并不自卑,立志成为一位雄辩家。于是他开始苦练,不怕失败,不怕招人耻笑,利用一切机会练习演讲。可是尽管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第一次登台演说,还是被听众喝了倒彩。遭到这样的挫折和失败,他内心十分痛苦,但他并没有气馁,他把失败和别人的耻笑当作动力,矢志不渝地努力实践,提高自己的必胜能力。他每天清晨都跑步到山上,他一边跑步,一边爬山,一边练习长篇演说。有时他还口含石子反复练习。他还给自己剃了个“阴阳头”,足不出户,一心苦练,尽量做到演说口齿清晰,语调抑扬顿挫,他终于成为古希腊闻名遐迩的口若悬河的雄辩家。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艾伦·马歇尔在他的代表作《我能跳过水洼》中,生动感人的描绘了自己的一生。他出身贫寒,6岁得了小儿麻痹症致残,但他不向命运低头,以其对人生的至诚热爱,不屈的精神,超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他从十几岁起开始做会计工作,自食其力。他学会了游泳、爬山、狩猎和骑马;他立志成为作家,坚持刻苦自学,终于写出了最受澳人喜欢的,引起世界文坛瞩目的《我能跳过水洼》这一不朽名作。该书已被二十多个国家译成三十多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地。同时,还有不少国家把它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主人公以其善良顽强、充满自信、乐天达观、热爱生活的美好心灵,鼓舞世界各国的读者、观众和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不幸的人们。

跨越障碍,把压力转为动力

每个人的人生途中,都会遇到障碍。在障碍面前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大家所熟悉的巴尔扎克在自己的手杖上刻下的名言:“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另一种是澳地利作家、现代主义文学巨匠卡夫卡的一句名言:“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巴尔扎克的铭文反映了他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人生观;而卡夫卡的话则表现了他消极悲观、绝望怯懦的人生态度。

障碍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或目的,在采取相应的行动中,所遇到的这样或那样的阻力,即障碍。心理学把这种障碍,称之为困难通过努力消除了障碍或者改变行为绕过了障碍,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们说这是克服了困难。与此相反,由于障碍不能消除,或想绕过而没有达到目的,通常称为遇到了挫折。人生遇到的困难很多,既有客观原因造成的困难,也有主观原因造成的困难;既有自然因素(如天灾、先天不幸等)造成的困难,也有社会因素造成的困难。在千奇百怪、各种各样的困难中,人生普遍遇到的,也是不少杰出人物在成才道路上首先碰到的障碍,就是贫穷。尤其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中,这更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贫穷就意味着饥寒交迫,衣不蔽体;意味着到处流浪、乞讨、无家可归。贫穷,给人带来的是痛苦,是悲伤,是眼泪。贫困挫折,可以泯灭一个人的才华,甚至会使意志薄弱者堕落,走上歧途。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正是指这类人说的。贫穷,只能使懦者屈服。然而,在贫穷挫折面前,又能使意志坚强者奋发图强。综观中外文学史,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说,贫穷比安逸更能造就作家、艺术家,他们从贫困中得到的东西,从任何物质中都不可能得到。正如一位名人所说:“窘迫和坎坷正是文学的大门。”

深深的痛苦和无尽的忧虑,最好还有一连串的打击,在汪洋中挣扎得精疲力尽,还不见一块可以立锥的礁石。——一个人饱尝了这一切,才能真正懂得文学和从事文学。古人说:世之文章,多出于穷人。《汉书》上说:

“成功每在苦穷日,败事都因得意时。”苏东坡还有这样的感慨:“秀语出寒饿,身穷诗乃亨。”在他看来,诗人经受贫穷、饥饿等厄运的熬煎之后,才能写好的诗句。汉代的桓谭在《新论·求辅》中说:“贾谊不左迁失志,则文采不发……杨雄不贫,则不能作玄言。”

贫穷是人生的压力,但也是反弹力,促使人奋发图强,自立更生,从而使人更真切地体味人生。

在巴尔扎克一生的创作生涯中,贫穷始终像魔鬼一样纠缠着他。但是,这巨大的压力又成了他创作的动力,他说:“贫困犹如熔炉,伟大才智都会在其中炼得纯净和永不会腐蚀,正如钻石那样,能够经受千锤百炼而不会粉碎。在他们不受约束的感情烈火中,通过不断工作,勒紧裤带,忍饥挨饿,他们获得了百折不挠的正直品质,养成了斗争习惯;而天才总是会遇到斗争的。”巴尔扎克在贫穷的环境中,把持续不断的工作看成是人生的铁律。他还说过:“我所有的最好的灵感往往都是来自最有忧愁最为悲惨的时刻。”

在二十多年里他写出了以《人间喜剧》为总题目的97部作品,书****写了近二千多个人物,平均每年写作竟达五部之多。熟悉巴尔扎克生平的人都知道,他20岁后,因违背了他父亲的意愿,开始了创作生涯,父亲竟然断绝了对他的经济供给,从此,他开始了独立无援的个人奋斗。他一个人住在简陋的小阁楼里,冬季寒风穿透薄薄的墙壁,钻进屋里,冻得他浑身直打哆嗦,他把被褥裹在腿上,仍然坚持伏案。绞尽脑汁用心地创作。有这样一则关于他的轶事。可以看出他穷困到了何种地步:说的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天气很冷,巴尔扎克蜷缩在被窝里久久不能入睡。这时,窗子吱的一声开了,一个黑影跳了进来,动作非常灵活敏捷,声音极轻。这个黑影进得屋来,四处搜寻,然后,向抽屉摸将起来。“小偷”!巴尔扎克想。一会儿,那黑影又向那几只旧皮箱扑去,巴尔扎克暗暗地笑了笑。因两箱子里除了杂撂着一些手稿和书籍外,什么也没有。黑影在那里晃了一阵,轻轻发出失望的叹息。

但是,他没有就此罢休,又向橱台方向走过去。橱子里除了书,还有几件破旧的平常穿的衣服,也值不了几个钱儿……“喔,这么搅下去,我可没法睡觉了”。巴尔扎克暗暗说道。于是,他支起身来,把灯扭开了。眼前是个衣着褴褛、头发蓬散的青年人,他一时惊慌,本能地抓了把椅子。

不知是惊惧,还是寒冷,他浑身颤抖抖的。巴尔扎克不慌不忙地披上大衣,笑哈哈地向青年人招招手,说:“可怜的朋友,别慌张,这不能全怪你,”他指了指椅子,“坐下吧,你一来,我本想就告诉你,但怕你不相信,你自个儿找一找也好……但却让你白忙了一阵。”他停了停,瞠视着这一时惊呆的青年人:“朋友,不瞒你说,我白天找遍了每一个角落,可是,一个钱也没找到,你摸黑,怎能找得着呀?”这时青年把椅子放平,惭愧和羞耻使他低下了头。巴尔扎克以充满同情的眼光,久久凝视着。

随后把自己身上披着的大衣,递到那青年的面前:“拿去吧,卖几个钱,你用得着的。”可是那青年没接大衣,顿时从眼眶里滚出几滴泪,继之,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巴尔扎克把他送到门口,直望着他的背影,逐渐地消失在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