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家庭急救百问百答
8299900000012

第12章

蛲虫是一种肠道寄生虫,其成虫虫体很小,如白线状,长约0.5—1厘米。小儿夜间肛门瘙痒时用手电筒照明,可见到肛门口爬动的成虫。由于肛门周围的环境是蛲虫成虫产卵的最适宜地方,所以蛲虫从肛门爬出并在肛门周围产卵而引起肛门瘙痒。产下的虫卵通过小孩的活动而散落在衣服、玩具、甚至食物等上面,当其他小孩接触这些有虫卵的物体时,虫卵可经口进入体内而使小孩染上蛲虫病。已染上蛲虫病的小孩用手搔抓肛门附近皮肤,虫卵污染了手指也可再经口而自身重复感染。所以蛲虫病多发生在穿开裆裤且有饭前便后不洗手等不注意卫生习惯的小儿身上,在集体生活的幼儿园、托儿所常常相互传染。

当小儿得了蛲虫病后,应到医院治疗,还应将小儿所穿的内裤及所用被单用开水烫洗后在阳光下曝晒,尽量避免穿开裆裤,并教育小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的良好卫生习惯。

135.小儿大便时哭闹、解出红白胨胨怎么办?

小儿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带有红白胨胨或伴解大便时哭闹,这很可能得了细菌性痢疾。该病是在夏秋季节小儿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是由于吃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所致,一般在感染后6小时至2天开始发病,表现为发热、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解出的大便带有粘液和红白胨胨。每次大便前腹痛明显,大便解出后腹痛稍减轻。年幼儿因不能诉说腹痛,常表现为哭闹不安,全身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婴幼儿在高热时还容易发生抽筋。病情较重的高热可达39℃以上,并有嗜睡、说胡话、烦躁不安、抽筋或昏迷等现象,如不及时抢救将会有生命危险。

儿童发生细菌性痢疾后,家庭中的处理方法为:(1)细心护理患儿,注意多休息,少吃油腻的食物,如呕吐明显时应暂时禁食4—6小时;(2)可给患儿口服“吡哌酸”(每片0.25克)片,按每天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计算总量,分3—4次口服,3岁以上小儿也可服用“氟哌酸”(每片0.1克),按每天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计算总量,分3—4次口服;还可口服“痢特灵”片(每片0.1克),按每天每千克体重5—10毫克计算总量,分3—4次口服;(3)因腹泻损失了一定的水分和盐分,再加上发热、出汗,故应给孩子多吃含少量葡萄糖和食盐的饮料,或从医院或药店买些“口服补盐液(ORS)”冲水给小孩喝;(4)发热高时应给予退热处理。

若患儿持续腹痛、高热,并出现小便明显减少、精神差、抽筋等,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136.婴幼儿多汗、夜间容易惊醒是怎么回事?

婴幼儿时期,许多小孩出汗较多,尤其在睡觉时特别明显,家长常能观察到小儿熟睡时满头大汗,而且夜间睡眠不安,容易惊醒。当小儿入睡时,外界轻微的刺激(如关门太响、突然开灯等)就可能导致小孩惊跳,尤其在天气寒冷的季节更为多见。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小孩得了“佝偻病”。这种病是由于体内缺少一种叫做维生素D的营养素所致。由于这种维生素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并帮助骨骼、肌肉的发育,所以缺乏时可导致钙的吸收不良而缺钙,严重时引起抽筋。当家长发现小孩多汗、夜间易惊醒时可先进行以下处理:

(1)多晒太阳。由于人体皮肤内含有一种成分,这种成分经太阳中的紫外线照射后会变成维生素D。所以多晒太阳的小孩很少会缺乏维生素D,也就不易得佝偻病了。天气寒冷季节,阳光较弱,日照时间又短,再加上大多数家长又不愿将小孩抱到屋外,所以晒太阳的机会就明显减少,自然就容易得佝偻病。正因如此,小婴儿尤其在冬天出生的小孩,更应注意多晒太阳;由于紫外线穿透性极弱,故晒太阳时不能隔着玻璃窗户或隔着衣物,应该让皮肤直接接触阳光才有效。

(2)服用鱼肝油滴剂,每次1—2滴,一日2—3次,吃饭时服用。或口服浓缩鱼肝油丸,每天1粒。鱼肝油丸或滴剂可连续服用半年至1年,2岁以上的小孩避免服用。应注意服用维生素D时剂量不能太大,以防维生素D中毒。也可以服用“龙牡壮骨冲剂”,1岁以上小孩每日3次,每次1包;1岁以下小孩每日3次,每次半包;或“维生素D2”,每天1粒,连服1月。

如果经以上方法处理一段时间后仍不见效,或仍出现易惊甚至抽筋等现象,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137.婴儿发生吐奶怎么办?

婴儿在吃奶后发生吐奶,一般属于生理现象,不是病态。

婴儿胃的容量较小,胃的肌肉及神经发育还不成熟,肌肉的张力也低,若喂养不当,如喂奶前哭闹、吸空奶头、吸吮手指及喂奶时吸入大量空气、体位变动等都可造成小儿溢奶,这些都不属于病态的溢奶。小儿发生吐奶时,可将小儿轻轻抱起使之伏在大人的肩上,轻拍其背部让胃内气体排出,然后轻轻放下,取右侧卧位,头部稍抬高,以减少吐奶的发生。平时应养成正确的喂养方法,喂奶时应抱起小孩或使小孩坐着,避免平躺着喂奶;当小孩正在吃奶时也不能逗其玩耍,以免呛奶及吸入大量空气;喂完奶后应立即将小孩抱起轻拍其背部几分钟,使过多的气体排出。生理性溢奶随小儿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减轻,一般到3个月后就较少发生。如果小孩吐奶频繁,呕吐量较多,并吐出奶块或绿色胆汁,或呕吐呈喷射状,应去医院检查治疗。

138.小儿预防接种后出现发热啼哭怎么办?

小儿打预防针后,大多数反应很轻微,常见为轻度不适、烦躁、食欲稍有下降,一般1—2天即缓解,但也有少数小儿反应较重,可出现发热、头痛、畏寒、恶心呕吐、腹泻等现象。小儿预防接种后若体温超过38.5℃时应作退热处理;若高热不退或出现嗜睡、头痛、寒战、恶心呕吐,精神萎靡时,则应到医院检查治疗。

139.小儿夜间突发哮喘、张口呼吸,不能平卧怎么办?

患有支气管哮喘的小儿往往白天一切正常,而常在夜间入睡后突然发病。这是因为夜间支气管平滑肌相对较白天痉挛而使支气管管腔较狭窄,入睡后更甚,患有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尤其明显,故哮喘常在夜间发作。当哮喘发作时,开始仅有干咳、气急,继而出现呼吸困难,伴有吹笛样的喘鸣音。患儿面色发青发灰,口唇发紫,鼻翼扇动,不能平卧,非常痛苦。此时应立即给患儿平喘,可选用下列一种或两种药物:(1)泼尼松片:按每天每千克体重1—2毫克算出总量,分2—3次口服,但应注意,泼尼松连续使用不应超过1—2个星期。(2)舒喘灵片(每片2.4毫克):按每次每千克体重0.08毫克计算,每日3—4次。简单方法可采用5岁以下每次半片,5岁以上每次1片,每天3—4次。(3)氨茶碱片(每片0.1克):2岁以上小孩可服用氨茶碱,按每次每千克体重4—6毫克计算,一日3—4次。(4)博利康尼片(每片2.5毫克):2岁以下每次半片,2岁以上每次1片,一日3次。(5)气雾剂:目前平喘气雾剂较多,如喘乐宁气雾剂、安得新、速克喘等,家长可根据情况或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小孩的一种。以上药物一般选用一种或两种联合平喘,以小儿喘止为标准。因为每个哮喘小孩对平喘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故选择平喘药时应因人而异。

此外,小儿哮喘发作时至屋外吸吸新鲜冷空气也有利于平喘。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可能与接触某些致敏性物质有关,故家长应寻找引起发病的可能原因,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致敏物质,以预防哮喘发作。

140.婴幼儿口中出现白色膜状物怎么办?

婴幼儿时期,有的小儿口腔中出现白色膜状或点状物,这是一种口腔粘膜霉菌病,俗称鹅口疮。鹅口疮多累及全部口腔的唇、舌、牙龈及口腔粘膜,年龄愈小愈容易发病。发病时先在舌面或口腔颊部粘膜出现白色点状物,以后渐增多并蔓延至牙龈、上腭,并相互融合成白色大片状膜,形似奶块状,若用棉签蘸水轻轻擦拭则不如奶块容易擦去,如强行剥除白膜后,局部出现潮红、粗糙,甚至出血,但很快又复生。患鹅口疮的小儿除口中可见白膜外,一般没有其他不舒服,也不发热,不流口水,睡觉吃奶均正常。

引起鹅口疮的原因很多,主要由于小孩抵抗力低下,如营养不良、腹泻及长期用广谱抗生素等造成,也可通过污染上霉菌的食具、奶头、手等侵入口腔造成,故平时应注意喂养的清洁卫生,食具及奶头在喂奶前要清洗干净。一旦出现鹅口疮,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1)用2%苏打水溶液少许清洗口腔后,再用棉签蘸1%龙胆紫涂在口腔中,每天1—2次。(2)用制霉菌素片1片(每片50万单位)溶于10毫升冷开水中,然后涂口腔,每天3—4次。一般2—3天鹅口疮即可好转或痊愈,如仍未见好转,就应到医院儿科诊治。

141.小儿小便淋漓不尽怎么办?

有的小孩突然出现小便淋漓不尽,排尿次数频繁,而喝水量与往常一样,这时家长应该想到小孩有可能得了尿路感染。

正常情况下尿流不断冲洗尿道,尿道及刚排出的小便是没有细菌的。但若尿道有细菌进入并繁殖,则可能导致尿道发炎,从而刺激膀胱及泌尿道而出现小孩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几分钟1次,甚至1分钟几次小便,而每次小便量并不多,小便时淋漓不尽;由于尿道炎症刺激,小孩小便不能自己控制,小便非常急,而且经常将小便解在衣裤上;此外,还可伴有小便时疼痛(尿痛),大小孩常能描述像烧灼样“火辣辣”的感觉,小小孩由于不能表达疼痛,常在排尿时烦躁、哭闹不安。尿道感染是小孩常见病,尤其女孩更为多见,这是因为女孩尿道较男孩短,并距离肛门较近,容易被大便等污染而致尿道发炎,如果平时不注意卫生,则更容易发病。

一旦家长发现小孩有尿频、尿急或尿痛等表现,可先采用下列方法处理:(1)口服“吡哌酸”片(每片0.25克),按每天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算出总量,分3—4次口服;3岁以上小孩也可口服“氟哌酸”片(每片0.1克),按每天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算出总量,分3—4次口服。一般在服药后1—2天症状可见好转,但仍须巩固服药1周左右,以防复发。

(2)须多饮水多排尿以冲洗尿道,平时应注意小孩会阴部清洁,勤洗澡,勤换内裤,尽量避免穿紧身裤等。

经以上处理仍未见好转则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142.小儿经常尿床怎么办?

3岁以下的小儿经常尿床往往属于生理现象而多非病态,这是因为小儿控制排尿的神经系统及排尿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中枢神经系统逐步发育成熟,膀胱容量及肌肉张力也逐渐发育,故绝大多数小孩在3岁后即能自己控制排尿,并在入睡后能因膀胱尿液充盈而醒来。

但若3岁后仍经常发生尿床或5岁后常尿床,而小儿没有其他任何异常,医学上叫做遗尿症。

小儿尿床一般在入睡后不久即发生,数夜1次或每夜1次,多者每夜5—6次。这些患儿夜间大多不易叫醒,有时即使叫醒,仍然表现得朦朦胧胧,即站在床上、地上或者向鞋子中小便。过后即睡,自己却全然不知道。有的小儿因为经常尿床,精神极为紧张,辗转不安,不能入睡,一旦入睡,膀胱常已充盈而不能自觉醒来,以致发生尿床。由于尿床,常使患儿感到紧张、羞愧、恐惧,精神负担加重,有的家长还经常为此打骂小儿,这更加重了患儿精神压力,造成恶性循环。当小儿经常尿床时,家长应首先寻找原因,如小儿是否白天过度疲劳或兴奋,是否睡前喝水过多等。若排除以上因素后仍尿床,家长应正确对待,消除小儿紧张、恐惧的情绪,鼓励及帮助患儿树立信心,决不能打骂小孩。同时可给小儿吃“氯酯醒”药片,每次0.1—0.2克睡前口服;或“盐酸丙咪嗪”片,在睡前半小时—1小时服用,12岁以下每次10—25毫克,12岁以上每次25—50毫克,开始时可先试用较小剂量。如果经上述处理仍不见好转,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143.小儿多动,学习成绩差怎么办?

小儿多动综合征是儿童时期学习困难的常见原因之一,这种小孩一般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其主要特点是动作过多,注意力不能集中,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有时还有动作不协调或性格异常。具体表现为:(1)活动过多。患儿整天好动,活动的内容变化莫测,即使在课堂内亦好做小动作、作鬼脸,或不遵守纪律。部分小儿表现动作不协调、粗笨、动作缓慢,眼—手的精细动作协调差。(2)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课,做事往往马马虎虎、虎头蛇尾,家庭作业拖拖拉拉,学习成绩不佳。此外,小儿由于自控能力不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以说谎、逃学、打架等,并且非常任性,容易感情冲动,平时贪玩,个性倔强,脾气很坏。

发现以上情况时,必须与单纯性动作过多相区别。因为多动综合征是一种病态,而单纯性动作过多属于生理现象。

两者的主要区别要点是:单纯性动作过多除活动过多外,孩子对其感兴趣的事物或新鲜好奇的事情能够集中注意力(如能专心地看电视等),也无学习困难现象,而患多动综合征的小孩即使对其感兴趣的事物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当家长发现小孩患有多动综合征时可用下列方法进行处理:

(1)耐心引导,细心教育,小儿不应受到家庭、老师的歧视。惩罚、打骂不但收不到效果,反而给小儿造成精神上的创伤,更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使小儿与家长、老师之间形成对立情绪,造成恶性循环。平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去做某一件事,一旦完成时即给予赞扬或奖励;对其不良习惯可不予理睬并表示不支持,以逐步纠正其不良习惯。

(2)口服“利他林”片(每片10毫克),先从1/2—1片开始,无效时逐步增加剂量,最大剂量每天不超过3片,于每天早晨上课前半小时口服,星期天及节假日停服。有部分小孩服药后出现心率加快、神经紧张、失眠、皮疹等药物副作用,停药后即可消失。

144.小儿经常吸吮手指怎么办?

有的小孩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尤其在饥饿时常喜欢吸吮大拇指或其他手指,医学上称为吸拇癖。这种情况多见于1岁以内小儿,这是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是一种生理反射的结果。如果在1岁内不予纠正,吸吮拇指可持续到2—5岁,尤其在疲劳、饥饿、厌倦、疾病、恐惧或不高兴时,即出现吸吮拇指的幼稚动作,从而达到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自我宽慰。

此时若家长或他人强行阻止,必然会引起其情绪上的不满。

一般情况下,6岁以前有这种习惯,对孩子的危害不大,仅个别小孩由于长期吸吮手指而使手指局部增粗增厚。如果这种习惯延续到6岁以后,则由于长期的吸吮动作可影响下颌骨的发育,从而使上下牙齿对合不齐而致畸形。